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一中2020届高三4月线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一中2020届高三4月线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滕州一中高三 4 月线上模拟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 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 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 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 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 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 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 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720 年间,我国至少有 893 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 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 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 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发生, 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 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 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 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 (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 材料二: “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 “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 府的“上门服务”,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 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 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这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 个全新的样本。 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 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 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 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的规律,但这些 谣言很快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 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 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是海量 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 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 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在较多细 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 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 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和反思与普通民 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同时,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 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在应对各种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 材料三: 2019 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疫情 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随着收入和学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智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 而长期以来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欠账和重视不够,需要尽快扭转。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 增长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 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 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 面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 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 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 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和每一个中国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 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全政府和全社会的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 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 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 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 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 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各个方面加 快国家治理转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疫灾的发生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既有人类社会原因,也有自然生态原因。 B. 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 C. 从自然规律看,疫灾流行受气候变化的制约,同时,有些类型的疫灾具有地方性特征。 D. 近三千年来,中国疫灾频度总体呈现增高的趋势,平均 3 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 1 次。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科学角度看,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甚至有些结果会适得其反,使疫病流行 速度更快。 B. 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社会能动性不强,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 这一问题。 C. 广大民众不断丰富疫情的相关知识,提升判断力,主动辟谣,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 围的传播。 D.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 发展理念。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分析了民众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体现出辨证的态度。 B.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分别从民众和国家角度展开论述。 C. 材料三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的对比,体现了国家疫情防控能力的大幅提升。 4. 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5. 材料三指出“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 中,政府在哪些方面尚需改进和完善? 【答案】1. B 2. A 3. D 4. ①积极主动参与社区防控。②高度配合政府。③辨别谣言的能力提高,能够主动辟谣。④认 识上更加理性和包容。 5. ①应更加重视在医疗、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弥补和管理;加强价值共享,实现 国家治理的协调统一。②弥补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制度盲点和漏洞;提高对制 度的执行力,增强制度的权威性。③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 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 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下列对材料一相关 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说法有误。原文中 说的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 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选项曲解文意。“自然疫源地地区”应 是受自然规律制约。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 项”。 B 项,“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但自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 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选项曲解文意。 C 项,“广大民众……,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这 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 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选项以偏概全。 D 项,“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 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选项随意删减词语,曲解文意。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的对比”说法有误。材料一写古代防疫措施,材 料二写古现代防疫措施,应该是前两则材料形成对比。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每则 材料的内容要点,从而确定答案范围;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回归原文勾画出涉及答案要求的 有效信息;最后进行整理,分点加以概括。 阅读题干及原文可知,本题答案应在材料二中。勾画原文关键语句“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 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 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 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知情民众主 动辟谣而消失,……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 判断力的提升有关”“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 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 会包容度显著提升”。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每则 材料的内容要点,从而确定答案范围;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回归原文勾画出涉及答案要求的 有效信息;最后进行整理,分点加以概括。 回答政府尚需改进和完善的方面,需从材料三中概括答案。结合原文关键语句“更加注重医 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 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 和制度漏洞,……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暴露出责任 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保留有效信息,分 点作答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斗[注](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 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与之虚与委蛇)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 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刁德一脱斗篷。刁小三接住。刁小三下。)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自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 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 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 终生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 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的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 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传魁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的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接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接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接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 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接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 应更周详! 阿庆嫂:(接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 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 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 1939 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 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 春 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 魁 是其司令。 6.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胡传魁和阿庆嫂再次相逢后,阿庆嫂寒暄的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查明 其回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 “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表明阿庆嫂作为一个外乡人,希望“树大根深”的参谋长刁德一能 够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照应一下。 C. 草根出身的胡传魁,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轻轻带过自己的恩惠, 且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D. 题目“智斗”表明斗争的激烈:敌人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抓住漏洞;阿庆嫂则察言 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7. 下列对文本有关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茶馆老板娘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 描写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试探、相互提防。 B. 开头至“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进屋)”这一部分的对白与唱词交代人物关系 为下面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C.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这个细节表现出作为本地人,刁德一对不认识的阿庆嫂产生了 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D.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这一动作描写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不仅表现了她对刁 德一的不满,更表明了她的机智果敢。 8. 刁德一为什么怀疑自己上司的救命恩人阿庆嫂,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说明。 9. 文牧等人原本为阿庆嫂设计戏文是:“摆出八仙桌,招接十六方,砌起七星炉,全靠嘴一 张。来者是客勤招待,照应两字谈不上”,汪曾祺改为:“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 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 凉……”你比较认可哪一个版本?为什么? 【答案】6. B 7. A 8. ①阿庆嫂帮助胡传魁躲避日本人的追赶;②同庆嫂在帮胡传魁时神情自若,不是一般人;③ 同庆嫂不是本地人;④面对刁德一的怀疑,阿庆嫂态度不卑不亢。 9. 认可汪曾祺的版本。①改编后唱词的核心是“人一走,茶就凉”,脱胎于俗话“人走茶凉”, 应用于茶馆此景十分自然贴切。②改编后,这一核心唱段的台词,把茶馆老板娘阿庆嫂热情 周到、圆通泼辣而又灵活机智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尽致,使阿庆嫂的形象增色不少。③汪曾 祺的改编将原本脱胎于沪剧市井生活语言加工提炼,使唱词如行云流水般干净利落、通俗晓 畅、韵律铿锵、逻辑缜密。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希望刁德一给自己照应一下”错,只是句场面上的恭维话。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 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 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 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 些硬伤。 A 项,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阿庆嫂和习德一之间,没有胡传魁。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作品的情节 进行梳理,找出其中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再结合语境分析。 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茶馆老板娘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刁德一之间,描写了他们 之间的相互试探、相互提防。根据选段刁德一的唱词“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 救人不慌张”“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 周详”可知刁德一认为阿庆嫂帮助过胡传魁躲避日本人的追赶时,神情自若,不是一般人, 因而怀疑阿庆嫂有抗日救国的思想,很可能是共产党人,帮助胡传魁躲避日本人的追赶是别 有用心。同时,从阿庆嫂的唱词“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 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 呈祥”中可以看出她面对刁德一的怀疑时,态度不卑不亢,这也是刁德一怀疑阿庆嫂的原因 之一。最后,阿庆嫂不是本地人,这一点也引起了刁德一的怀疑。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探究性试题,首先要亮明 观点,然后寻找原因,要善于从多角度入手分析原因,如结构、情感、人物形象、艺术手法 等角度。 本题要求探究原戏文和改文的表达效果,首先明确观点,认可汪曾祺的版本。然后分析原文 与改文的区别,从中找到鉴赏的角度。这是一段阿庆嫂的核心唱词,与原文相比,改文“来 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点出了自己与客 人的关系,既契合阿庆嫂的身份、性格特征,又形象生动,也符合茶馆的环境;“人一走, 茶就凉”显然比喻人心的淡漠,这些特点符合“茶馆”这一特殊环境中的主客关系。语言上, 这段唱词十分讲究修辞的运用,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运用排偶句式,句子很 整齐,“江”“方”“张”“量”“凉”押韵,很有音韵美感。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 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 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 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 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 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 4 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 分的题答案有三点 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 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 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 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 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 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 施而薄望。 然其自喜为侠益甚。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 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 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 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 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 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 舍养之。及汉武帝元朔二年,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③,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 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 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④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 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久之,乃得解。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 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 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 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 慕声其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惜哉!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③中訾:谓资产达到豪富的数额。④驩:喜悦 欢欣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 B. 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 C. 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 D. 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名和字有区别,名主要用于自称,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关系 的名字。卑对尊写信或称呼时,不能称其名,只能称字。 B.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是 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C. 践更,是秦汉时的一种徭役,轮到的可以出钱雇人代替。清朝杨揆《病兵吟》“朝不得食, 荷戈拓戟;暮不得息,践更行汲”与此意同。 D. 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后来代指朝廷、皇宫、都城。文中指皇宫。“城阙辅三秦” 中的“城阙”指帝都长安。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杀了郭解姐姐的儿子,他查明真相后,放走了贼人,归罪于姐姐的儿子,收尸安葬。 因此,获得了人们的称赞。 B. 朝廷要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贫,却被杨季主当县掾的儿子,推举迁 徙,为此郭解哥哥的儿子砍掉了杨县掾的头,从此两家结了仇。 C. 轵县一个儒生批判郭解,郭解的门客就杀了儒生并割断他的舌头,郭解不知情。杀人的人 最终没查出来是谁。官吏向皇上报告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表示反对。 D. 太史公认为:郭解状貌赶不上中等人材,也没什么豪言壮语留给世人,既然能留下美名, 就值得肯定。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2)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14. 郭解深受人们肯定体现在哪些事上?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 么罪过。 (2)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 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 14. ①有人对郭解态度不尊重,门客就难以忍受。②有很多人半夜上门拜访,请求把他家的门 客接回自家供养。③贵为将军的人主动替他求情。④有人得罪郭解,别人主动为他复仇。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之”是“到,去”的意思,后面的宾语是“旁郡国”,二者之间不能断开,这就排除 A 和 D; 后半句意思是“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 两个“事”一个做宾语,一个做主语,中间要断开,排除 B。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清朝杨揆《病兵吟》‘朝不得食,荷戈拓戟;暮不得息,践更行汲’与此意同”错误, 诗句里是“轮流,替换”的意思,与前面的意思不同。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太史公认为:……既然能留下美名,就值得肯定”错误,选项曲解了“人貌荣名,岂 有既乎!”中“既”的意思,此处是动词“完、了,尽”的意思,该句意思是“人可用光荣 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如《进学解》:“言未既”“既”也是动词“完、 了,尽”的意思。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 中,“邑屋”,乡里;“见”,表被动,被;“是”,这;“是吾德不修也”,判断句式。(2) 中,“无”,无论,不管,不分;“知”,了解,认识;“慕”,仰慕;“引以为名”,标 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郭解深受人们肯定体现在哪些事上?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然后到文中筛选出人 们肯定郭解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 车,请得解客舍养之”,意思是“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 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连郭解家的门客都如此受重视,说 明人们肯定郭解;如“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 此其家不贫’”,贵为将军的人替郭解求情,说明他受人肯定;如“客誉郭解,生曰:郭解 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此生冒犯郭解,郭解的门客主动题郭 解报仇;如有人对郭解态度不敬的时候,门客就难以忍受。这些都能说明人们对郭解的肯定。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 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 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 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 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 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 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 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 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 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 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 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 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 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 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 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 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 汉文帝时被杀。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 时,亲手杀的人很多。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 人,多多地施舍别人,很少期望别人报答自己。 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 让人家干杯。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姐姐 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 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 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 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 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 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 貌的人。他对此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负 荆请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 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因此大 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 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待到汉武帝元朔二年,朝廷要将各郡 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贫,不符合资财三百万的迁转标准,但迁移名单中有郭 解的名字,因而官吏害怕,不敢不让郭解迁移。当时卫青将军替郭解向皇上说:郭解家贫, 不符合迁移的标准。但是皇上说:一个百姓的权势竟能使将军替他说话,这就可见他家不穷。 郭解于是被迁徙到茂陵。人们为郭解送行共出钱一千余万。轵人杨季主的儿子当县掾,是他 提名迁徙郭解的。郭解哥哥的儿子砍掉杨县掾的头。从此杨家与郭家结了仇。 郭解迁移到关中,关中的贤人豪杰无论从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 与郭解结为好朋友。郭解个子矮,不喝酒,出门不乘马。后来又杀死杨季主。杨季主的家人 上书告状,有人又把告状的在宫门下给杀了。皇上听到这消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郭 解逃跑,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一次,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 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儒生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郭解门客 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官吏以此责问郭解,令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 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杀人的人始终没查出来,不知道是谁。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 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行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 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翁 伯的家族。 太史公说:我看郭解,状貌赶不上中等人材,语言也无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们, 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 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谚语说:人可用光荣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可 惜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1]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2]。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1]陈维崧(1625-1682),清初词人,早年生活优裕,后经历易代,浪游南北。[2]轩 举:高扬,意气飞扬。 15. 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描写天寒风紧、满地碎石的场景。 B.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回忆昔日醉酒袒衣、举臂待鹰的神态。 C.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对比少年意气和老年猛气,欲扬先抑。 D.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描绘猎鹰思念猎物,表达自己对理想的坚守不渝。 16. 杜甫《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 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请从思想感情、写作对象、描写手法三个方面,比 较这首诗与陈维崧词的不同之处。 【答案】15. B 16. 思想感情:杜诗主要表达激昂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陈词主要表达不得 舒展怀抱的 愤懑之情。 写作对象:杜诗写的是画中的鹰,陈词咏的是鹰本身。 描写手法: 杜诗侧重于描写近景和细节,主要使用白描手法;陈词主要写的是远景和整 体,使用了比喻、 拟人的修辞方法。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 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 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A 项,“满地碎石”分析错误,“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 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风低削碎”是 以影写形的手法,传神地把大鹰盘旋直下、呼啸而掠的威猛之势灵动写出。 C 项.“对比少年意气和老年猛气,欲扬先抑”无中生有。“男儿身手和谁赌”顺上阕驱鹰逐 兽的场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牢骚不平,出语豪迈、悲愤。“和谁赌”暗藏了怀瑜握瑾 而不见用的抑郁寡欢。“老来猛气还轩举”则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决心。 D 项,“描绘猎鹰思念猎物”错误,“偏”字可见出此人对鹰的喜爱。思的是鹰,思的是建功 立业的才智之士,是作者的自我追求的表 陈,寻求的思念是被英主贤大臣的赏识,从而得以 一展大才,有所建树。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 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 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 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 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 行分析。 本题要求从思想感情、写作对象、描写手法三个方面,比较两首诗的不同之处。解答时,要 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 陈词是一首咏鹰诗,开篇三句“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描写深秋山 峻风急天高地阔的景象和萧杀凌厉气势,以粗狂的笔墨衬托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男 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突出描写打猎者武艺高强、豪气风发的英雄形象,以此衬 托鹰的勇猛、矫健;“人间多少闲狐兔”以狐兔比喻世间邪恶小人,反衬雄鹰的豪气。全词 咏鹰,题目是“咏鹰”,却通篇不见一鹰字,词中没有细致的描绘鹰的形貌,却能使人感到 它的凶猛、凌厉。 杜诗是一首题画诗。“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意思是,看那苍鹰挺着身子,似乎要想搜 寻狡兔;斜着眼珠,活像一只发愁的猴子。这两句诗对画作中的鹰作正面描写,“竦身”“侧 目”描写鹰的动作,“思狡兔”“似愁胡”描写鹰的心理,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 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 平庸的性情。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 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 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 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 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2)姚鼐的《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 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3)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暴霜露 (2). 斩荆棘 (3). 极天云一线异色 (4). 须臾成五采 (5). 青青子衿 (6). 悠悠我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言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 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 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暴、荆棘、须臾、衿、 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2018 年 10 月 1 日,世 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 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①中医治病常用中药,中药的概念讲究“气”。这个“气”是个多义词,常特指“药性”, 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诊释药的特性,是为“四气”。中医还有“补脏气”之说。 ②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气”则指生理功能,“补脏气”即指用药物来调理, 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③《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④并说:“上药 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 人体的功 效,这就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⑤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 为这种特性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 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这就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如果“以 热益热,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于外”,这是治疗上的 。由此可 见,( )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具有 调教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 B. 拥有 调养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 C. 具有 调养 反之 助纣为虐 D. 拥有 调教 反之 助纣为虐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是多么重要。 B. 多么重要啊,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 C. 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 D. 何其重要呀,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 20. 文中加序号的句子有一处有标点错误,有一处有语病,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1)标点有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 (2)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 【答案】18. C 19. C 20. (1).(1)标点有误的句子是②, (2). 改正:将“调理增强”间的“逗号”改为“顿 号”。 (3). (2)有语病的句子是⑤, (4). 改正:去掉“被”字。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具有”,有(多用于抽象事物);“拥有”,领有,具有(大量的土地、人口、财 产等);语境是说“影响力”,属于抽象概念,应使用“具有”。 第二处,“调教”,调理教导(多指儿童),照料训练(牲畜等);“调养”,调节饮食起居, 必要时服用药物,使身体恢复健康;语境是说中药对人体的调节,应使用“调养”。 第三处,“若非如此”,假如不是这样,后面是假设的结果; “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 说或反过来做;前面说“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 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而后面“如果‘以热益热,以寒增寒’”是与前面相反, 应使用“反之”。 第四处,“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刮骨疗毒”,三国蜀将关羽左臂为流矢所 中,镞之毒入于骨,医者为其破臂刮骨去毒;语境是说如果不依据药文化特点而反过来做的 话,就相当于帮助病毒来侵害人体,应使用“助纣为虐”。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 中。 填写的句子属于语段最后,由“由此可见”可知,应是对上文的总结,而上文主要是讲药的 “四气”与治病之间的关系,所以总结的内容应该与此相关,且强调运用药的“四气”来治 病是很重要的,应从用药“四气”治病的角度来说,而不是药的“四气”,这就排除 AD 两项; B 项,选项采用倒装的句式,不符合人的表述习惯,排除 B 项。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以及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对于标点符号,考生要根据句子 之间的关系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辨析;对于病句,考生可以先抓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搭 配,是否残缺,再看修饰成分,主要是看修饰成分与修饰对象是否搭配,修饰成分的语序当 不当。 本题第一个问题要求找出标点有误的句子,并进行修改,应是②,“……‘补脏气’即指用 药物来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中“调理”和“增强”是一个句子中的谓语,“调 理”“增强”共用宾语,所以中间不能使用逗号,逗号是句子之间的停顿,而此处是两个词 语之间的停顿,应改为顿号。 本题第二个问题要求找出有语病的句子,并进行修改,应是⑤,“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 体现在每一味药中……”错误,此处不应使用被动,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 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和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而文中该句,“中药的这种特性”是“体现”的实施者,所以不能使用“被”。 21.下面是某社区的一则公告,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够恰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公告 各位居民朋友: 我市疾控部门通报,XX 商场三楼老年装柜台员工吴某某,于 2 月 14 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患者。为防止病毒扩散,保护广大市民的健康,请于 2 月 10 日 10:00-17:00 到过 XX 商场三楼服装区的居民,及时主动扫一扫下方二维码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如感觉身体难受, 请与 XX 社区工作站联系,并自行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规定采取防范措施。居民不主动登记并 造成后果的,将依法严惩。望居民朋友相互周知! 特此通告 XX 社区工作站 2020 年 2 月 15 日 【答案】①保护——保障;②扫一扫——扫描;③难受——不适;④周知——转告或相互—— 删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中得体准确的能力。多注意生活中的对话,多看一些书信、 广告,体会它们用语得体的妙处;对有些谦敬词要强记,再与同学多练习几次,就可能掌握 语言表达时如何运用敬词谦词,做到得体;对一些外交声明、外交辞令可多加揣摩,分析一 下,说这句话时的场合、背景、双方的身份等。 ①“保护”与“健康”搭配不当,应修改为“保障”; ②“扫一扫”是口语,与公告的语体不符,应改为书面语“扫描”; ③“难受”是口语,与公告的语体不符,应修改为“不适”; ④“周知”与“相互”语意有交叉重复,应改为“转告”,或者把“相互”删除。 【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 (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 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 稿等。 (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 (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 (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 22.请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衔接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囧妈》跟随其他春节档电影撤档后的第二天,突然宣布改为线上免费公映,瞬时成为 当日热点话题。一位电影发行方面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囧妈》撤档后,抖音和西瓜视频相 关负责人找到电影出品方欢喜传媒,商定电影上映方式与播出时间,“这次《囧妈》线上播 放的基础是,字节跳动与欢喜传媒已经达成合作协议。”此次《囧妈》在网络首映的商业行 为,打破了中国院线的传统运营规则。与外界的一片叫好声不同,院线方对此持否定意见。 全国 23 家院线联名请求国家电影局紧急叫停《囧妈》在网络上免费播出的行为,并且取缔电 影院以外的各类“零窗口期”的放映模式。同时表示,后续将对欢喜传媒及徐峥出品的电影 作品予以一定程度上的抵制。《囧妈》放弃院线首映、选择以流媒体的形式上线,或许是流媒 体付费线上观看影片的试水。若《囧妈》试水成功,或有更多影视作品进行效仿,未来高成 本、大制作电影不再局限于影院播放、而选择在流媒体平台播放。 【答案】《囧妈》撤出贺岁档改为线上免费公映。这是网络运营商与电影出品方达成协议的结 果。此商业行为打破院线传统运营规则,引发热议。《囧妈》线上免费公映试水成功,有可能 改变电影播放格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 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本文段共 8 句话,第 1 句是主要事件,概括出“《囧妈》撤出贺岁档改为线上免费公映”; 第 2 句是事件背后的原因,概括出“这是网络运营商与电影出品方达成协议的结果”;第 3-6 句是事件产生的反映,概括出“此商业行为打破院线传统运营规则,引发热议”;第 7、8 句 是产生的影响,概括出“《囧妈》线上免费公映试水成功,有可能改变电影播放格局”。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肺炎隔离病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 上世房时, 小患者对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 2 月 23 日 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 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 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恭敬鞠躬,感恩有你 今年的寒假确实不同寻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年之后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网 课平台大放送。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两张图片:一张图片反映的是 2020 年,某医院新 冠肺炎隔离病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另一张图片反映的 是一百多年前的上世纪初,某医院院长查房时,小患者向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 看了这两张图片,我们瞬间泪奔。全班同学带着哭腔热烈讨论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思想 共鸣。大家觉得语文老师这堂课是“独特一课”,但有“别样收获”。 小患者弱小的身躯深深鞠躬撞击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敏感部位让我们无比动容,我们为他 懂得感恩而泪奔。这两位小患者,从身高体态上看,应该是学龄前儿童。他们来到人世间只 有几年,懵懵懂懂中还不大知道人事世故和人情冷暖。他们的鞠躬,完全发自内心肺腑完全 出于自然而然,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假成分,是对医生护士的最高礼赞!联想到社会上不少 医闹事件,有些人对医生大打出手,有些人甚至丧心病狂地刺杀医生。不管何因不管出于什 么动机,这些行凶者至少不懂感恩,他们是十足的白眼狼。 小患者在治病期间,看到了医生护士的艰辛付出,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道理,他们 无以为报,只有用深深鞠躬来表达谢意。是的,这次新冠肺炎肆虐的时候,很多人还来不及 看医生就病逝了,很多人得病后在医院通宵达旦地等床位等检查,很多人确诊后苦苦服药苦 苦上呼吸机……真的,太难了。新冠病毒很野性很烈性,传染性强,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让人 的双肺变白变成纤维状,乃至摧毁其它脏器。对于这样的顽凶病毒,人类起先认识不清,人 们谈之色变,说不怕那是假的。然而,那四万余名支援湖北的白衣天使们,明知山有虎偏向 虎山行,面对面地近距离地同病患者们接触,夜以继日地抢救病人,他们累得直接和衣而卧 在走廊上深沉地睡着了。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闷热沉重,脸上勒出道道红痕。为了不上 厕所免去脱废防护服,他们少吃少喝竟然穿上尿不湿。这样的人,是可亲可爱可敬的人!他 们是人们的健康守护神是民族的脊梁,理应得到尊重。小患者的弯腰鞠躬,代表了全社会向 逆疫而行的白衣天使的最高致敬! 这种感恩致敬,百多年来一脉相承,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为人处世,你敬我一尺, 我敬你一丈。再说文雅点,那就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 报。正因为如此,在面对着小患者的深深鞠躬时,院长和护士顺势回礼。互爱互敬,让人倍 感人情味十足。人世间能如此,夫复何求呢?! 写到此,我的眼眶湿润了,鼻子酸酸的。这个场景给我们上了很重要的人生一课,将会 萦绕于我们的头脑,直到永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社会及人生,这就要求考生要 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这道模拟作文命题,选用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最萌鞠躬礼”照片与一百年 前的医患互相鞠躬的老照片放到一起,然后设置命题情境,提供了师生的模拟对话,这个材 料情境的内涵并不复杂,然而与照片结合起来,还挺有意思,也颇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考 生写作时从“生甲”“生乙”“生丙”的角度立意切入进行写作,都可以。考生写作时,还 可以进一步分析医患之间都要心存敬畏,患者对医生,医生对患者,都是值得尊敬的社会公 民,人与人之间就是相互支撑的结构关系。这次新冠疫情,让我们对人类之间的关系有了更 深的体验与思考,每一个人都要有人类共命运的新思维,极端个人主义不仅害人,而且还会 害“个人”。要注意侧重医患关系方面的分析写作,毕竟放置到医患关系的层面分析写作是 最好的。 参考立意:从生甲角度考虑:小患者的鞠躬让人很感动,立意可谓患者要懂得感恩、敬重医 者,尤其在这次人类战“疫”战争中,白衣天使们为了人民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因此,我 们更应感恩大爱,应该牢记医者的付出与大爱。 从生乙的角度立意:护士和院长的举动带给我们启发,医者仁心,尊重患者,谦卑懂礼,心 有敬畏。医生的职责即是治病救人,对待病人,要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把爱心献给患者, 把尊重献给每一个生命,这也是医患关系改善重要一面。 从生丙的角度立意:相隔百年的两幅照片值得人们深思,美好医患关系的延续在中华民族有 悠久的传统,这样传统的医患关系是人类之福,理应发扬光大。 行文结构:开头可以结合疫情形式分析,然后写看到两张图片后,以同学身份谈谈认识和思 考。这种认识和思考最好带有真感情,不虚不妄。分析两张图片,都是医者对小患者一种仁 爱之心。然后围绕“仁”展开分析论述,如其实,人性是相通的,不管是上个世纪,还是如 今,医者都是展示出相同的仁爱;小患者的鞠躬令人动容,护士和院长的回礼体现了互敬互 爱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有仁心者,便如星光,永恒在夜空”等。 【素材】一张照片是某医院新冠状隔离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 回礼。另一张照片是上个世纪,某医院院长查房时,小患者对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 在我看来,尽管不同时间,不同的空间,都传达出相同价值观,那就是仁心,即仁爱之心。 仁心,不一定要胸怀天下;英雄,也不一定要杀身成仁。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随着社会不断的 发展,经济不断腾飞,面对身边的很多事情,呈现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冷漠之感。我们往往忘 记了我们还得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这颗仁心,永远不能丢了。 能够用树立自己的仁心去帮助别人同样去树立,将心比心,将自己的心灵感受去跟同类 的人做同一种心灵的频率和同一种的心灵模拟,这就是仁爱践行的简单方法。这样的方法就 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上个世纪的院长对于小 患者的仁爱,在当下已经完成了,但是他们把它推广开来,经过一百年之后,面对大疫情, 大灾难的时候,不需要多么口号,也不需要位高权重,它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直接 打动了我们彼此心灵深处。这就是仁爱的力量。 一边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一边是看惯生死的医生。这两张照片,被我们成为“最萌医患 鞠躬照”。乍一看,觉得确有萌萌哒,细细一品,又觉得庄重无比,两张照片之间相隔百载 光阴,而医患真情绵延犹在。那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诚意,有小患者对医生的由衷感激,也 有医护对患者的尊重爱护。无怪乎,大家纷纷表示,表示内心瞬间就照片上流淌的温情融化 了。 不容我们回避的是,人们在平时也对医护有过误解,乃至伤害。这里面的原因,有医患 关系链出现断裂,也有个体戾气过重,理智缺失。但大难来临,我们又赧然发现,仇医的心 态应该被摒弃,因为医生救的不只是一个人,还可能是一个国。在今天的这堂语文课上,有 同学就评论道:“百年的时光已苍凉,但愿医者间的互爱互敬未冷却。”还有同学说,我们 渴望保温的,又何止美好的医患关系?还有互敬互容、充满善意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师 生之间,乃至陌生人之间,大抵如此吧!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 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 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 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 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 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 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 主选择空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