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教案(全国)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教案(全国)12

‎2019届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教案(全国)‎ 形象的3种考法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命题的热点。本考点常见三种考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考法一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知能构建]‎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件。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常见设问 ‎(2016·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 ‎(2016·全国卷Ⅲ)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 ‎(2016·山东卷)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 方法指导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5角度”‎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方面来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展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因此,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4.从分析环境入手。‎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如《祝福》一课中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就带有明显的时代环境的烙印。‎ ‎5.从人物关系、作者议论(评价)、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1)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 答题模板 模板一:概括形象的特征 ‎①……;②……;③……。(分条作答)‎ 模板二:分析人物形象 ‎①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价,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的句式完成;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括论证分析。‎ ‎②分析―→概括:先列出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真题示法]‎ ‎(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玻 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题干中有“王有福”和“性格特点”两个词语,据此可以知道本题是“人物性格”类题,再从“哪些性格”“简要分析”可以判定本题是“人物性格概括分析”题,把文中正面和侧面写“王有福”的语句找出来概括分析即可。‎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 从塑造人 物形象的 方法考虑 ‎ 小说对该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其他叙述性语言运用得比较多,这也正展现了王有福的性格特点。如见了晚辈,也要鞠躬的动作,语言的谦和,可见其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 从情节方 面考虑  ‎ 从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的情节可以看出人物胆小怕事,甚至有点狡黠的性格;“我”告知酒店要赔偿,王有福怀疑酒店诚意,承认是自己的责任,不愿借机发财的情节,可以看出人物虽然有点固执,但本性善良的性格。‎ ‎【答案】 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是自己的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点2分)‎ 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非常善良,极为热心:帮得贵捎钱给家人治病;②有正义感,有时又耍小聪明:有福被玻璃撞伤,鼓动他去法院上告,从而趁机索赔更多钱。(每点2分)‎ 考法二 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中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在高考中经常考查的还有物象,高考在形象作用方面的设题也在这三方面。‎ ‎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知能构建]‎ 主要人物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对主人公起着一定的映衬作用。‎ 常见设问 ‎(2016·全国卷Ⅲ)“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2013·湖南卷)“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方法指导 ‎(一)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2考虑”‎ ‎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 ‎(1)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2)考虑对社会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要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二)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4角度”‎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是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的;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是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的。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能够把与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的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3.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而且“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图示:‎ 答题模板 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 ‎[真题示法]‎ ‎(2016·全国卷Ⅲ)阅读《玻璃》(文本见本考点 考法一“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结合原文,审视题干中“我”“作用”两个关键词,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次要人物的作用”。‎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 ‎“我”给王有福捎钱约好见面不得,在此后的见面中,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等一系列情节,“我”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可见“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从情节上起到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的作用。同时,小说故事由“我”讲述,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侧面烘托,个性鲜明 ‎ ‎“我”见证了王有福的胆小怕事,见证了他的谦卑,“我”好心的提议,衬托了他的善良,所以“我”的存在使主人公性格更加鲜明。 ‎ 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 ‎“我”看待玻璃墙伤人事件,其实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所以文章通过“我”,便于揭示主旨。(此点非本题要求的“主要作用”,可不答。)‎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 渲染气氛多为群体人物,文中没有体现;不过,“我”这个次要人物出面来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点非“主要作用”,可不答。)‎ ‎【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动情节发展:‎ ‎“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点2分)‎ ‎ 分析物象的作用 ‎[知能构建]‎ 小说中的物象,也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分析小说中物象作用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也屡有出现。‎ 常见设问 ‎(2017·江苏卷)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2016·全国卷Ⅱ)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4·全国卷Ⅱ)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方法指导 准确把握物象作用“4角度”‎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从心理、行为、语言方面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思考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4.从主题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题模板 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衬托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渲染环境)。‎ ‎[真题示法]‎ ‎(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 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题干“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已经明确“电话”是物象,“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表明本题考查分析物象的作用。‎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 从情节方面考虑 ‎ 两个人因为战争不能见面,只能通过电话联络感情。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也使得情节富有戏剧色彩。‎ 从人物方面考虑 ‎ 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次次通话中得以渐渐丰满起来,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 ‎ 从主旨方面考虑 ‎ 通过“电话”,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书写了人性的美好。同时,以“电话”为枢纽,在内容的表达上,更为自由,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 ‎【答案】 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每点2分)‎ 考法三 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知能构建]‎ 小说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常见设问 ‎(2017·浙江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 ‎(2016·浙江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2015·浙江卷)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方法指导 掌握塑造人物的各类手法,形成知识网络(具体内容见本专题第一节“明确小说三要素”)‎ 答题模板 点明手法+具体分析+艺术效果。‎ ‎[真题示法]‎ ‎(2017·浙江卷)《一种美味》(文本见考点二考法二“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问题。‎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画线句子着重刻画了母亲面对儿子们的反应时的动作和心理。‎ 第二步: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面对家庭的困窘,母亲忧心而无奈,“示意”表现了母亲对父亲口不择言的埋怨,“卸”字表现出母亲经过短暂喜悦后又重新恢复到沉闷状态的变化过程,这两处神态描写,细致地刻画出了母亲微妙的心理变化;“出神”在句中两次出现,表现了母亲内心的茫然、忧虑;而将母亲的形象放置到“黑糊糊的夜空”的背景下,既刻画了现实的环境,更烘托了母亲被生活重担压迫的沉重心情。‎ ‎【答案】 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请赏析第7段塑造“他”这一人物形象的手法。(4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本段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他则坐在桌前”,写出了“他”对吃鱼的渴盼;“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写出了“他”内心的激动和快乐;②两处描写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得到鱼的那种喜悦状态。(每点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