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生物七上观察植物细胞二
第一章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细胞(课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并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及其意义。 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本章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关于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的知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了解清楚细胞的结构,才有可能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才有可能理解组织、器官、植物体的概念。另一方面,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及类病毒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后面教学内容中关于植物根、叶、茎以及分类等都要以细胞作为基础。 如根毛细胞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茎尖生长点细胞和形成层细胞的分裂等等。无一不是以细胞的功能作为植物生命活动现象讲述的重点内容的。所以,让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本课要达到的首要目标。但是,构成植物体的细胞形态和种类各异,而教材中只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概括性他讲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显然论据不充分。所以,要让学生理解所有植物细胞不论形状如何,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教师应该多选一些实验材料,不妨将植物茎横切永久装片,叶横切永久装片或根尖永久装片拿来让学生比较着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自己形成一个结论:所有植物体或植物体上的任何部分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关于细胞各结构的功能,由于学生不能亲眼见到,所以,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都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那怎么能说它是活的还是死的呢?在此,教师应该强调细胞的各个结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例如:细胞质是在不停地流动(可演示黑藻细胞的胞质环流)、细胞核也在不断地发出大量的信息来控制调整细胞的各项活动,达到指导整个植物体的生长发育的目的。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学生产生错觉,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细胞是一个进行着各项生命活动的、繁忙而有序的综合性“大工厂”。另一个难点是关于细胞的形态和内部各结构的相对位置问题,从学生角度讲,从教材中到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细胞皆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所以,利用细胞的立体模型结合立体挂图来讲解是必要的。关于细胞内各结构的相对位置学生一般会认为细胞核在中央,周围是细胞质,最外层是细胞膜和细胞壁,但对于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来说,由于液泡的不断增大,其周围的细胞质及细胞核都被挤到了边缘。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皆为成熟细胞,若学生还在细胞的中央去寻找细胞核,怎么能找到呢?要提醒学生,液泡是在细胞质中,只不过由于液泡的增长将其周围的细胞质挤到了边缘,而位于细胞质中的细胞核也随之到了细胞的边上,它不可 能进入液泡的,用细胞的立体模型或让学生注意在细胞质中去寻找细胞核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讲清了。 2.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也是本课的重点。从教材内容上看,详细地、图文并茂地列出了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七个具体步骤。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七个步骤,并充分理解每一步对装片的质量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做植物的临时装片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是今后制作切片和其他生物装片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今后课程中的一系列教学内容。例如,观察植物体的根、茎、叶需要做装片;观察藻类、细菌和真菌也需要做装片。因此,让学生熟记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并得到初步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3.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地完成装片的制作和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全过程,由于我国农村或偏远地区学校的条件参差不齐,完成教学任务首先面对的就是条件问题。例如,没有显微镜怎么办?没有载玻片和盖玻片怎么办?没有滴管,没有镊子,没有吸水纸,甚至没有教材中所提及的实验材料又怎么办?这些问题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大中城市的学校中并不成为难题,但在条件较差的学校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了。有人认为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不好讲清楚才称其为难点,对于实验来说,怎样满足实验课所需的物质条件才是最大的难点。所以,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制作一张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看到自己的制作成果是我们课前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2课时。 条件允许可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先学习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第二课时,可采用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通过实验归纳学习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二、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其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采取同步教学的方法比较好,即教师讲一步,示范一步,学生做一步,当完成整个过程后,留出15~20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地再完成一次制作过程的操作,应该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解释太多太细,关于每一个操作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只要提一个即可,而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去理解,去体会,讲得太多会浪费时间,同时也会使学生失去对实验的兴趣。 1.引言设计:本课的引言可以从上节课的显微镜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开始。例如,可根据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学生没有弄清的问题来设计几个简单的提问,帮助学生弄清楚,以便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口头提问;有课前写在小黑板或大纸上的文字提问;有选择题;有填空题;有讨论题……等等。还可以采取反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来回答。当然,学生的问题是发散型的,这就要求老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回答学生的问题。当时间不允许或学生的问题不好用几句话说清楚的时候,就应该认真记下学生的问题,并告诉学生课后再详细解释。总之,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的过程最多不能超过5分钟,否则会影响下面的进程。 另外一种引入方法就是直接将学生带入本课的主题,例如:“这节课我们来亲手制作临时装片,什么叫临时装片呢?我先简单解释一下,然后大家再动手制作,并且用显微镜来观察自己所做的装片,你将看到一些神奇的结构。”接下来,老师简单介绍几种玻片标本,时间也控制在5分钟之内,因为有了第一次实验课做基础,本课的引言就简单多了。各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新颖的、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人语,我们在此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2.制作过程安排: (1)介绍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碘酒……等等。同时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让学生按上次课的要求将显微镜取出并安放好,选好镜头,对好光源,此步骤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一步,应提醒学生正确地操作。 (3)制作临时装片: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老师先示范正确的擦拭动作(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玻片的边缘,另一只手拿纱布将玻片放在两层纱布之间,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轻轻擦拭,用力要均匀。然后让学生进行,注意纠正错误动作,可以在学生操作的时候提问为什么要将玻片擦干净,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擦拭的重要性。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学生在初次参与生物实验时,往往会认为无论材料还是试剂越多越好,这时要提醒学生以适量为最佳,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所以,适量的概念要从此开始反复地强调,使学生树立一个科学的实验观。③用镊子撕取蒜瓣表面或洋葱鳞茎表面的薄膜,以0.5cm×0.5cm为宜。同上一步一样,强调适量,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这时学生就会亲身体会到,撕下的薄膜越大就越不容易展平。④盖上盖玻片,按照教材第16页右上图的方法来进行,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可以采取简单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气泡,详见课后的小资料)。⑤将制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物载台上,让盖玻片下的实验材料位于通光孔的中央,调焦观察,此步应注意:a.用低倍镜观察。b.严格按照显微镜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因为此时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处于半生不熟的阶段,又急于想看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的内容。所以,极易出现错误操作,老师必须强调按操作规程来使用显微镜。③染色,将装片从显微镜物台上取下,放在桌面上进行染色。这里要告诉学生,不能直接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染色,否则会污染显微镜,染色后的装片一定要擦干净周边的液体再用显微镜观察。 (4)在完成上述过程后应让学生独立地再做一次(可以准备几种不同的材料,详见课后的小资料)。 (5)留出3~5分钟做本课的小结,可以重复强调一下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用一个字表示一个步骤。如,“擦”、“滴”、“取”、“放”、“展”、“盖”“看”(染色不是必须的基本步骤,因为有些活体装片是用来观察运动状态的,一经染色将细胞杀死后就无法达到观察的目的了。例如,观察胞质环流现象以及动物实验中对草履虫的观察等等)。另外,小结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当然,有些问题是要学生在多次实验课后才能解决的。例如,操作的熟练程度,取材的适量等等。在此,老师要就本课中学生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加以解释,对于这些普遍出现的问题还是及时纠正的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