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周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周练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 高二9月周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实质上反映了(  )‎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2.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知之为知之 ‎4.有学者赞扬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该学者赞扬孟子的主要依据是(  )‎ A.提出“民贵君轻”和“仁政” B.被尊称为“亚圣”‎ C.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D.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5.“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6.某思想家说:“只有‘有’是发挥不了大用处的,唯有‘有’与‘无’配合才能产生大作用。”据此判断该思想家应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7.“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 ‎8.“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9.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①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 ‎③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④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 A.儒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道家学说 ‎11.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开始产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包括(  )‎ A.王国威胁 B.边境不宁 C.土地兼并 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12.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吸取了其他流派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那么,他吸取了哪些思想流派的观点(  )‎ ‎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阴阳五行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15.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 ‎①《诗》 ②《书》 ③《墨子》 ④《春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 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17.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  )‎ A.西汉       B.东汉 C.南北朝 D.隋朝 ‎18.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19.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20.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心即理也 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 C.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21.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进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于(  )‎ A.西汉 B.北宋 C.南宋 D.明清 ‎22.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2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朱熹的“理学”‎ ‎24.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25.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 姓名 称号 思想家 籍贯 福建泉州 主要思想主张 ‎“穿衣吃饭,即是 人伦物理”;抨击 道学,反对礼教 生卒年 ‎1527~1602年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26.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业触”。这主要反映的是李贽(  )‎ A.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 ‎ B.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 C.从县令博士做到太学博士,仕途辉煌 ‎ D.与各级官吏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7.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 ‎ 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C.要求实行“工商皆本”,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 D.诗人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 ‎29.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下列对两者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30.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  )‎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 ‎31.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 ‎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1:司马谈说:“乃论六家之要指,《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材料2: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1)材料1中“天下”处于什么历史时期?(2分)‎ ‎(2)“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对这个时代历史现象的一种总结,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解释这句话的含义。(6分)‎ ‎(3)结合材料2简述当时的法家学说比儒家思想更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青睐的原因。(8分)‎ ‎34.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1:‎ 材料2:(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3: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学术思想的变迁。(6分)‎ ‎(2)材料2中,汉武帝和他的近臣是如何将儒家思想加以实践的?(6分)‎ ‎(3)对于材料3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 ‎35.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1: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中庸》工夫密,规模大。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朱子语类》‎ 材料2: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 请回答:‎ ‎(1)材料1中《论语》主要反映了谁的思想?据所学知识,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4分)‎ ‎(2)材料2反映了谁的思想?概述材料2的主要主张。(6分)‎ ‎(3)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比较材料1和材料2主张的不同点。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两种主张的共同点。(8分)‎ 参考答案 ‎1.BABAB 6.DCCDD 11.DCDAC ‎ ‎16.CCDDD 21.CCCBD 26.BDAAA 31.DA ‎33、(1)春秋战国时期。‎ ‎(2)诸子百家的具体思想观点不尽相同,但其学说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为社会变革服务,即“务为治者也”。(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3)儒家重视“仁”“礼”,而法家强调“法治”,君主集权,更符合当时统治者富国强兵、争雄称霸的需求。‎ ‎34、(1)从汉初儒学与黄老思想并存,黄老之学占据上风到汉武帝后,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独尊儒术。‎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学为官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重视人民生计和国本的关系。‎ ‎(3)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言之成理即可)‎ ‎35、(1)孔子。内容:仁;礼;有教无类等。‎ ‎(2)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致良知有不同的层次;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 ‎(3)不同点:材料1要求苦学,阅读典籍才能求得学问;材料2则认为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 共同点:理是万物的本原;注重个人修养;宣扬传统儒学思想(或重塑儒家价值理念);维护伦理纲常。‎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