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长青中学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1.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 2.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下列食物,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凉拌黄瓜 B.红烧肥肉 C.玉米窝头 D.清蒸鱼 3.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那么下列关于异黄酮说法正确的是( ) A.异黄酮中共含有27 个原子 B.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异黄酮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D.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4.今年五月,广州对餐饮食品抽检,45%的大米被检出重金属镉超标.图A为周期表中的镉元素,图B为镉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B.符号“Cd”可以表示金属镉、一个镉原子 C.金属镉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D.镉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图B中X=4 5.中国发射“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同时用四氧化二氮为氧化剂,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O4+R═4H2O+2CO2+3N2,则R的化学式是( ) A.C3H5O B.C2H5N5 C.C2H8 D.C2H8N2 6.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7.将金属X置于氯化铝溶液中,X表面无固体析出;而将其置于硝酸银溶液中,会发生反应:X+2AgNO3═X(NO3)2+2Ag.由此可判断X、Al、Ag的金属活动活性顺序为( ) A.Al>Ag>X B.Ag>X>Al C.Al>X>Ag D.X>Al>Ag 8.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9.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0.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CO2气体 CO气体 点燃 D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共34分,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释: (1)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CH2O)、苯(C6H6)等有毒物质.这两种物质都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在搬入新装修的房屋之前,可以采取的减轻污染的措施之一是______.人们还可利用“光触媒”技术﹣用TiO2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将上述有害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降低室内空气污染.TiO2中Ti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2)在自行车表面喷一层油漆可防锈,其原理是______; (3)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常用作食品干燥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做燃料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a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应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_.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_(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 1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OH)2.从水垢中制备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图. (1)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在物质分类中,该物质属于______. (2)第③步之后加入盐酸目的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检验软、硬水要用到______;生活中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14.研究学习小组选择“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过程: 提出假设: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活性炭的量有关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取容积相同的集气瓶(125mL),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并进行编号,记录颜色消失的时间. 实验编号 活性炭纯度 活性炭的用量(克) 消失时间(秒) 1 80% 1.0 60 2 9.0 4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要完成本实验,实验标号2中活性炭的纯度应该为______ (1)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反思:(1)某品牌冰箱的除味剂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其说明书中写到“切勿靠近高温”,原因是活性炭具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还和那些因素有关?请你帮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 15.(10分)(2016•上海校级二模)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纳、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______.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______ 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填写化学式),理由是______.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 ______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玉鹏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不同于甲、乙类别的物质来确定,请你帮他完成,该物质可以为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该物质 ______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计算题: 16.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取矿石样品20克,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稀盐酸219克,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滤渣4克(注: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赤铁矿石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6年上海市长青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漂白机理是和有色物质化合,结合为无色或者浅色的物质,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结合,从而产生漂白效果,如果一加热,就会还原出原来的颜色,所以为化学变化; 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下列食物,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凉拌黄瓜 B.红烧肥肉 C.玉米窝头 D.清蒸鱼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凉拌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红烧肥肉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C、玉米窝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清蒸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那么下列关于异黄酮说法正确的是( ) A.异黄酮中共含有27 个原子 B.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异黄酮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D.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分析. 【解答】解:A.根据异黄酮(C15H10O2)化学式可知,一个异黄铜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而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C.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15:10:2,故错误; D.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由此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今年五月,广州对餐饮食品抽检,45%的大米被检出重金属镉超标.图A为周期表中的镉元素,图B为镉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B.符号“Cd”可以表示金属镉、一个镉原子 C.金属镉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D.镉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图B中X=4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分析】A、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B、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可溶性钡盐、汞盐、铅盐等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从而使人中毒. D、根据周期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符号“Cd”可以表示金属镉,一个镉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可溶性钡盐、汞盐、铅盐等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从而使人中毒,金属镉不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镉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5,镉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8=2+8+18+18+X,X=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中国发射“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同时用四氧化二氮为氧化剂,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O4+R═4H2O+2CO2+3N2,则R的化学式是( ) A.C3H5O B.C2H5N5 C.C2H8 D.C2H8N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的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O4+R═3N2+2CO2+4H2O,反应物中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氧、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6、8、2、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R分子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C2H8N2.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2N2+3CH4.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正确; B、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将金属X置于氯化铝溶液中,X表面无固体析出;而将其置于硝酸银溶液中,会发生反应:X+2AgNO3═X(NO3)2+2Ag.由此可判断X、Al、Ag的金属活动活性顺序为( ) A.Al>Ag>X B.Ag>X>Al C.Al>X>Ag D.X>Al>Ag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金属X置于氯化铝溶液中,X表面无固体析出,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即Al>X;将其置于硝酸银溶液中,会发生反应:X+2AgNO3═X(NO3)2+2Ag,说明X的活动性比银强,即X>Ag;则X、Al、Ag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Al>X>Ag.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常温下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操作的目的是对饱和溶液进行降温;然后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物质的溶解度等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解答】解:A、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大,试管底部固体物质乙继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小,试管内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剩余固体物质甲增加.故说法错误;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根据溶解度曲线得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故说法错误; D、综合A、B两项的分析可得,盛甲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增加,而盛乙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减少.故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会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随温度的变化析出溶质的情况,考查了学生依据题意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9.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盐的溶解性. 【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反应完全时沉淀质量不再改变,水的质量逐渐增加,溶液的PH逐渐增大,开始生成沉淀,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后加入氢氧化钡过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开始增大,可以从反应的实质进行做题. 【解答】解:A、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A正确; B、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B错误; C、硫酸的PH小于7,当硫酸与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加入氢氧化钡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故C正确;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两者不断反应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钡过量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会逐渐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钡与硫酸的中和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图象认真分析. 10.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CO2气体 CO气体 点燃 D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氧化钙和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H)2溶液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与简答(共34分,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释: (1)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CH2O)、苯(C6H6)等有毒物质.这两种物质都属于 有机物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在搬入新装修的房屋之前,可以采取的减轻污染的措施之一是 用活性炭进行吸附 .人们还可利用“光触媒”技术﹣用TiO2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将上述有害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降低室内空气污染.TiO2中Ti的化合价为 +4 价. (2)在自行车表面喷一层油漆可防锈,其原理是 隔绝空气和水 ; (3)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常用作食品干燥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 (4)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做燃料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 .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进行判断, 根据对有毒气体进化的方法进行判断, 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判断, (2)根据钢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的原理、反应物、生成物进行书写,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除外,故答案为:有机物, 吸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答案为:吸附, 氧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故答案为:+4. (2)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刷漆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故答案为:隔绝空气和水, (3)生石灰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答案为:CaO+H2O=Ca(OH)2, (4)天然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有机物的判断以及金属的锈蚀和防护等方面的知识,要加以识记.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a 试管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应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 D .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② (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AC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根据氯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实验应该选择“固+固 加热型”的发生装置;从F装置相当于排水法收集氧气考虑; (4)从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为A,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1)a是试管;故填:试管;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D;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相当于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可从短管进入,水被从长管排出;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②;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为A,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AC.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溶水性、是否有毒、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等. 1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OH)2.从水垢中制备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图. (1)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Mg(OH)2 (填化学式),在物质分类中,该物质属于 碱 . (2)第③步之后加入盐酸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 (3)检验软、硬水要用到 肥皂水 ;生活中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 煮沸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硬水与软水;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OH)2,与盐酸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镁溶液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第③步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软化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OH)2,与盐酸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镁溶液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故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H)2;该物质是由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 (2)第③步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第③步之后加入盐酸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生活中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1)Mg(OH)2、碱; (2)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Ca(OH)2+2HCl═CaCl2+2H2O; (3)肥皂水;煮沸.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以水垢制备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图,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研究学习小组选择“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过程: 提出假设: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活性炭的量有关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取容积相同的集气瓶(125mL),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并进行编号,记录颜色消失的时间. 实验编号 活性炭纯度 活性炭的用量(克) 消失时间(秒) 1 80% 1.0 60 2 9.0 4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要完成本实验,实验标号2中活性炭的纯度应该为 80% (1)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相同条件下,活性炭量越多,吸附效果越好 (2)反思:(1)某品牌冰箱的除味剂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其说明书中写到“切勿靠近高温”,原因是活性炭具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O2CO2 (2)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还和那些因素有关?请你帮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表面积有关 实验方案: 取相同质量的活性炭两份,1份颗粒较大,1份颗粒较小,分别放入容积相同的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红棕色消失的时间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进行对比试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 高温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表面积有关,即表面积越大,吸附效果越好. 【解答】解:要完成本实验,更好的进行对比,实验标号2中活性炭的纯度应该为80%. 故填:80%. (1)该探究过程中,活性炭纯度纯度相同,活性炭的用量不同,用量多的颜色消失的快,说明相同条件下,活性炭量越多,吸附效果越好. 故填:相同条件下,活性炭量越多,吸附效果越好. (2)反思:(1)某品牌冰箱的除味剂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其说明书中写到“切勿靠近高温”,原因是活性炭具有可燃性,即高温条件下,碳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故填:C+O2CO2. (2)假设: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表面积有关; 实验方案:取相同质量的活性炭两份,1份颗粒较大,1份颗粒较小,分别放入容积相同的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红棕色消失的时间. 故填: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表面积有关;取相同质量的活性炭两份,1份颗粒较大,1份颗粒较小,分别放入容积相同的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红棕色消失的时间.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10分)(2016•上海校级二模)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纳、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Ca(OH)2微溶于水,常温下不可能得到10%的氢氧化钙溶液 .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无色酚酞 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NaCl (填写化学式),理由是 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 . 产生白色沉淀(或有气泡冒出)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 (4)玉鹏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不同于甲、乙类别的物质来确定,请你帮他完成,该物质可以为 石灰水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该物质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据此可计算出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达不到10%,所以可判断不可能为氢氧化钙; (2)从题目中分析,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中只有氯化钠是盐,其余两种都是碱,所以应该是加入酸碱指示剂判断是否为氯化钠; (3)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以用氯化钙溶液,能产生碳酸钙沉淀,也可以采用稀盐酸,能产生气体,两种方法都可以; (4)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解答. 【解答】解:(1)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0.18%,而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钙; (2)从题中分析,能使试液变红色,指示剂为无色酚酞,而氯化钠是盐,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可以排除氯化钠; (3)氯化钙和稀盐酸都可以用来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4)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还可用澄清石灰水,能产生碳酸钙沉淀,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 (1)Ca(OH)2微溶于水,常温下不可能得到10%的氢氧化钙溶液; (2)无色酚酞;NaCl;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实验步骤: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或有气泡冒出);CaCl2+Na2CO3=CaCO3↓+2NaCl(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4)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评】本题根据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几种物质的性质特点,采取“利用测定结果进行先排除,最后进行实验检验的”方法确定未知溶液,涉及对四种物质相关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考查. 三、计算题: 16.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取矿石样品20克,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稀盐酸219克,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滤渣4克(注: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赤铁矿石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题意,赤铁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则矿石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即可. (2)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反应消耗氧化铁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20g﹣4g=16g, 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 (2)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6HCl+Fe2O3=2FeCl3+3H2O 219 160 x 32g x=21.9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 答:(1)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