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试题君之K三关学案】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 (1)组成:由 ① 、固态和 ② 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特征:连续但 ③ 。 2.水体空间分布 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 ⑨ 。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 ⑩ 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 字母 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A a蒸发、b ⑪ 、c降水、d ⑫ 、e下渗、f ⑬ 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h ⑭ 、c降水 3.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的 ⑮ 。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 ⑯ ,缓解不同纬度 ⑰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 ⑱ 。 重点一 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改变地 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 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特别提醒]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 (1)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 (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 (1)调节径流,加大了流域内的蒸发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增加流域内的蒸发量。农林措施中,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量。 (2)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在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陆地上的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3)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破坏了水产资源,使其产量大幅度下降。 (4)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干预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河流水量陡涨陡落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修建水库 对河流径流量有调节作用,河流水位平稳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回答1—3题。 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mm)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mm)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变成径流补给河流。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回答4—5题。 地区 径流系数(%) 南岭地区 >60 华北地区 <30 云贵高原 >40 江淮地区 30—40 4.表中所列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的是 A.南岭地区 B.华北地区 C.云贵高原 D.江淮地区 5.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地区 A.地表侵蚀作用加强 B.地下水资源变得更丰富 C.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重点二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以我国为例) 1.我国某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流量变化示意图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水源 补给季节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 中国主要分布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以我国为例) 雨水 雨季 河流的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在雨季形成汛期 降雨量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 积雪融水 春季 温带、寒带的冬季积雪,春暖后融化,但因积雪量较少,仅形成春汛 气温高低和积雪量 东北地区 永久性 冰雪融水 夏季 温度较高的夏季,冰雪融化,形成夏汛,冬季温度降低,冰雪封冻,河流断流 气温高低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 全年 对河流径流量 起着调节作用 湖泊水与河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 地下水 全年 是河流稳定 而可靠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与河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 [特别提醒] (1)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3)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3.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A.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地下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类型补给很少,其原因是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重点三 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1.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水文特 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流量 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的多少判断; 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水位 水位变化 大或小, 何季节 为汛期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流速 流速快 或慢 决定于河道地势落差状况 含沙量 含沙量 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 结冰期 有或无, 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有结冰期; ②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河段 【特别提醒】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②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③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④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⑤修建水库: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⑥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2)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 包括流向、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流域范围、河道状况、河流性质等。如长江水系特征: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最长河流;流域面积广大,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河流;径流量丰富;上中游支流众多、河网密集;是典型的树枝状水系。 2.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应用分析 (1)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 ①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例如,在图a中,根据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之间成锐角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②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如图b);辐射状水系,地形为山地(如图c);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③ 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①含沙量大,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 ②若河流有结冰现象,说明最冷月平均气温<0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③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说明该河流春季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的示意图,阅读下列各图,并运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简述上左图中横断山区河流与右图中河段水文、水系特征的差异。 重点四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1.判读方法 (1)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 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图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径流变化较小。 (2)读纵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 纵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图中的最大流量在220 m3/s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 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图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 (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2.主要应用(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 (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1—3题。 1.上图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②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 A.降水少 B.气温低 C.用水量大 D.地下水补给少 3.上述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中都有 ①大气降水补给 ②地下水补给 ③冰雪融水补给 ④湖泊水补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重点五 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 一、定义: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数值表示潜水位的海拔。 二、判读 1.读数值大小,判断潜水埋藏深度、地势高低、河水流向 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高度—潜水海拔高度 2.读凹凸方向,判断潜水流向、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 (1)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2)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看潜水的流向,通过作垂线来确定。 3.读疏密状况,判断潜水的流速 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 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4.读闭合状况,判断人类对潜水的影响 (1)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 (2)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5.水井和排水沟位置的选择 (1)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 (2)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 (3)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 (4)一般沿等潜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 建设排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地下多余的潜水尽快排出,在潜水等水位线图上,一般布局在数值较小的一侧。在排水沟走向的选择上,为增加排水面积,排水沟一般沿与等潜水位线平行的方向伸展。 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合理布置水井和排水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不知水井和排水沟。如下图,显然,1、3布置水井是合理的,1、2取水有冲突,是不合理的;同理,排水沟5是合理的,4不合理。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正确表示了潜水的流向 B.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C.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20米 D.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山脊和山谷 2.要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水圈的构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河流 3.下列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a—d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 ②b环节直接为陆地降水输送大量水汽 ③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 ④d环节水量受地表植被条件影响不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海洋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 5.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周期最短的是 A.河流水 B.湖泊水 C.冰川水 D.地下水 读等潜水位线示意图,回答6—7题。 6.据图示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向东流、乙河向西流 B.甲河向西流、乙河向东流 C.甲、乙两河均向西流 D.甲、乙两河均向东流 7.就补给关系来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附近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B.乙河流正值丰水期 C.乙河附近地表水水位高于地下水 D.甲河流正值枯水期 8.读我国某两区域河流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_。 (2)乙图中河流补给水源是________,其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____,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河流________。 下图为为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性质的城市地对面水量入渗随时间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不同性质的地表,对水循环影响差异较大的环节是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水汽输送 2.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 A.绿地 B.草皮空心砖 C.普通混凝土砖 D.透水混凝土砖 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A.8月1日6时至12时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 D.雨停后10小时至24小时 4.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终端、污水处理厂、大气水、自来水厂。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表示 A.用水终端 B.污水处理厂 C.大气水 D.自来水厂 6.关于图示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多少不因城市地面性质而改变 B.②的增多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C.③的水质不受农业生产活动影响 D.④的水质不受科技水平影响 7.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处河流的补给水源有哪些? (2)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 8.红军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史诗。赤水河为长江上游支流。1935年1月至3月,红军在茅台—赤水成功四渡赤水。下图为赤水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说明红军渡河季节该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2题。 表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4.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5.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6.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0—12题。 10.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1.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2.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15题。 1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6—17题。 16.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7.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19.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20—21题。 20.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1.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22.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2015•海南卷)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20—21题。 23.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24.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 25.(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 个月。 (2)说明图1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26.(2017·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27.(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8.(2016•上海卷)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案】1.A 2.C 【解析】1.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2.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如乞力马扎罗山有冰川;我国内流区域的额尔齐斯河向北流,注入北冰洋,故其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答案】3.B 【解析】根据图示a—d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外部圈层,但没有联系地球的内部圈层,①错误;d环节为地表径流,受地表植被影响大,④错误;b为水汽输送,为陆地降水输送大量水汽;c环节为降水,对陆地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故选B。 【答案】4.D 【解析】人们对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等环节影响不大,但对地表径流,可以通过兴修水利工程,施加影响。故选D。 【答案】5.A 【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分类。水根据更新周期分为动态水和静态水。其中河流水的更新周期最短,为动态水。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答案】6.D 7.A 【解析】6.读图可知,图中等潜水位西侧高,东侧低,说明地势西高东低,所以两河均自西向东流动,故选D。 7.潜水流动方向,由高处流向低处,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所以甲为河水补给潜水,为汛期,乙河为潜水补给河水,为枯水期,故选A。学科…网 8.【答案】(1)源头 调节水量 雨水 (2)冰川融水 大 小 【答案】1.C 2.A 【答案】3.C 4.C 【解析】3.河水超过流量警戒水位就易出现险情,图中显示8月1日15时左右雨停,8月2日6时至3日3时流量超过警戒水位。 4.若洪峰点向右偏移,说明洪峰出现的时间滞后,则反映地表径流汇入河流速度变慢,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的结果(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洪峰水位升高反映上游调节作用减弱,可能与围湖造田有关;洪峰水位降低说明上游的调节作用增强,可能是上游修建了水库。 【答案】5.C 6.B 【解析】5.根据水循环原理,再结合城市水的利用可知,与地表水体相互交换的甲应表示大气水;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乙表示自来水厂;由输水管道提供水的丙表示用水终端;用水终端指向的丁表示污水处理厂。 6.据图可知,②表示抽取地下水,如果它的量增多,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 7.【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大气降水。 (2)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导致下游径流量减少;中游通过植树造林或破坏植被影响地表蒸发(或蒸腾)和下渗。(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图中A处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三部分,即大气降水、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2)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地表径流、地表水的蒸发和下渗,结合黄河流域来说,前者主要是在中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后者主要在中游地区植树造林或破坏植被。 8.【答案】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冬春季降水少,故河流处于枯水期,流量较小(水位较低);流量减少(侵蚀搬运能力减弱),含沙量较小;冬春季节气温多在0℃以上(或较低),不结冰(或水温较低)。 【解析】该河段在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 1—3月是冬春季,该季降水少,故河流处于枯水期,流量较小,水位较低;流量减少,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减弱,含沙量较小;且冬春季节气温较低,但亚热带地区河流不结冰,只是水温较低。 【答案】1.B 2.B 【答案】3.D 【解析】3.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答案】4.C 5.A 6.B 【解析】4.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5.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6. 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7.D 8.C 9.A 【解析】7.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份,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 8.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河口处因泥沙量大,水较混浊,不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而向东泥沙量小些,水较清,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因此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C。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答案】10.D 11.B 12.A 12.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水库建成后,由于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为应对由此而产生的各类问题,需要对河道泥沙的沉积作用进行控制,而河道沉积的泥沙主要由潮流从海洋中带来,故在河口建设水闸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泥沙进入河道。 【答案】13.B 14.C 15.D 【解析】13.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类似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雨季植被可以将吸纳的降水转化为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使得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功能变差,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降低。降水变率大小和植被状况关系不大。河道淤积不会造成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14 .降水量增加与否与植被变化关系不大,主要和大范围的大气运动有关;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加强,降水下渗比例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由于植被增多和地下水增多,蒸发(腾)量增加。 15.由于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下水,通过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从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倾斜情况来看,更多的坡面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到乙河流,所以乙河流流量增加;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而地下水并不是都补给地表河流,所以甲、乙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 【答案】16.D 17.B 【解析】16.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量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1951年到2010年,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不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原因。 17.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答案】18.D 19.B 【答案】20.D 21.B 22.C 【解析】20.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 21.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B正确。 22.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C正确。 【答案】23.D 24.B 【解析】23.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24.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水等途径搬运到海洋,导致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逐渐增加。 25.【答案】(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航运的因素以及表现。表格中的数据是吉林省境内河流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如果河流结冰,不能通航,则累计旅客发送量为0或不变。读图分析可知,该省境内在1—4月每月的累计数量都为0,即这4个月没有旅客的发送,说明这4个月为河流的结冰期,不能通航;11月、12月的累计旅客发送量与10月相同,即这2个月旅客发送量的累积量没有变化,说明这2个月河流也处于结冰期。综上可知,该区域河流的结冰期一共持续了6个月。 (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盖率、地形等特征,从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河发源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补给量大,流量大;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也大;长白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a河上游流经长白山区,地形崎岖,落差大,水流流速较快,水能丰富。 26.【答案】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27.【答案】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解析】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气候特点有关,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作答。 29.【答案】(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解析】(1)水文特征是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渭河干流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7、8月,年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主要流经在渭河平原,流速较稳定;其支流多来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较大;冬季寒冷,有结冰期。 (2)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