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上饶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上饶市第一次模拟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生物膜上常附着某物质或结构以适应其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和核膜的外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的加工 B. 颤藻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C. 叶绿体基粒上含少量DNA,有利于携带遗传信息 D. 蛙成熟红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H]的氧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 15 -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多肽链的加工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进行,A错误; B、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光合色素分布于光合作用片层上,B错误; C、叶绿体基质中含少量DNA,有利于携带遗传信息,C错误; D、需氧呼吸中[H]的彻底氧化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D正确。 故选D。 2.图示为中科院近来发现的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新机制。在H2O2和淋巴因子TNFa等因素的诱导下,鼠肝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微量的胰凝乳蛋白酶,将细胞质内的Bid蛋白分解成更小的cBid,后者与线粒体、溶酶体的膜结合,诱导内容物释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体与图中H2O2和淋巴因子相似,都可以作为信号分子 B. 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增加了cBid的数量,cBid进一步引起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正反馈调节 C. 线粒体、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导致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 - 15 - D. 该过程主要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以及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详解】A、抗体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没有在细胞间或细胞内传递信息,故抗体不属于信息分子,A错误; B、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使Bid分解,增加了cBid的数量,cBid引起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使细胞凋亡,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 C、导致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C错误; D、据图示可知,该过程与H2O2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有关,故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实验材料、试剂、实验方法或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尔根以白眼雄果蝇为实验材料,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用于观察线粒体、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 台盼蓝、健那绿和龙胆紫染液均属于活体染色剂,细胞能在这三种染液中存活数小时 D. 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可以选用乳酸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摩尔根以白眼雄果蝇为实验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 - 15 - B、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用于观察线粒体、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正确; C、台盼蓝和龙胆紫染液不属于活体染色剂,健那绿才属于活体染色剂,C错误; D、乳酸菌属于厌氧型菌,D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有效减小各类遗传病的发病率 B. 检测胎儿的表皮细胞基因可以判断是否患血友病 C. 生殖细胞中一般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详解】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有效减小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A错误; B、胎儿体细胞基因都是一样的,检测胎儿的表皮细胞基因可以判断是否患血友病,B正确; C、生殖细胞中也可以表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 D、性染色体上有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也有决定其他性状的基因,如红绿色盲基因,D错误。 故选B。 5.我国古人常讲“相生相克”,生物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例如一些昆虫取食时,植物会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抵制昆虫,昆虫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定浓度的有毒物质会诱导昆虫产生相应的解毒基因 - 15 - B. 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的昆虫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 该例子中的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D. 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共同进化。 【详解】A、昆虫相应的解毒基因是随机突变产生的,并不是由一定浓度的有毒物质诱导产生的,A错误; B、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可能是一对相对性状,并不影响昆虫的交配,这些昆虫能够进行基因交流,B错误; C、该假说认为物种间存在相互牵制的生态关系,例如一些昆虫取食植物,植物会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抵制昆虫,昆虫也会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说明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C正确; D、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6.免疫预防是免疫学的主要运用之一,人们常选择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疫苗主要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三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接种疫苗可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各种疾病 B. 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抗体可终生起防卫作用 C. 接种疫苗后同种病原体再次侵染时,浆细胞只来自记忆细胞的分化 D. 灭活和减毒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一般不会致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15 -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言(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接种的疫苗是特定的抗原,能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不能激发人体抵抗各种疾病,A错误; B、接种疫苗后,机体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存在一段时间,记忆细胞存在的时间长至几年甚至终生,B错误; C、接种疫苗后同种病原体再次侵染时即会发生二次免疫,二次免疫时,浆细胞来自记忆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C错误; D、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仍有抗原特性,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但是不会导致机体患病,D正确。 故选D。 7.图甲表示某同学利用黑藻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在一定光强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图乙表示在一定光强度下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不同的细胞结构,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请回答: - 15 - (1)图乙中的④代表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在图乙所给的结构中,能够产生⑤的结构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K+从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速率受___________________的限制。 (2)图甲中CO2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色液滴的移动是由装置中______(填某种物质)引起的。 (3)若要测黑藻有氧呼吸速率的大小,则应将图甲装置进行怎样的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丙酮酸 (2). a、b、d (3). 能量及载体蛋白数量 (4). 维持瓶内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 (5). 氧气 (6). 将图甲装置的广口瓶进行黑暗(遮光)处理 【解析】 【分析】 1、在适宜光照强度下,装置甲有色小液滴向右移动,说明此时黑藻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释放氧气增多,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液滴向右移动。 2、乙图中细胞器a吸收光照,将①②转变成葡萄糖,可推知:细胞器a是叶绿体、①是水分子、②是二氧化碳;同时可以推知:细胞器c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表示液泡;K+在⑤协助下进入细胞中,可推知⑤是ATP;葡萄糖变成④,并加入b与③生成④②,可推知:细胞器b是线粒体、③是氧气、④是丙酮酸,d表示细胞质基质。 【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图乙中的④代表丙酮酸,在图乙所给的结构中,能够产生⑤ATP的结构有a叶绿体、b线粒体、d细胞质基质,K+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其跨膜运输速率受能量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2)图甲中CO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瓶内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有色液滴的移动是由装置中氧气的变化量引起的。 - 15 - (3)只要有光照,黑藻就会进行光合作用,对呼吸速率的测定产生影响,若要测黑藻有氧呼吸速率的大小,则应将图甲装置的广口瓶进行黑暗(遮光)处理。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明确实验装置图是探究“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对图甲中物质代谢的分析判断细胞器的种类和物质,能够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8.下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D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产生冷觉的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岛A细胞分泌的④与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在血糖调节中起拮抗作用。 (3)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4)机体内激素需要不断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下丘脑 (2). 大脑皮层 (3). 胰岛素 (4). 分级 (5).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 【详解】(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冷觉的A表示大脑皮层。 (2)图中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与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拮抗作用。 - 15 - (3)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 (4)机体内激素需要不断产生的原因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9.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湖区的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水稻、杂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细菌和真菌等。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巴西引入我国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若侵入水稻生态系统,会疯狂吞噬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下降。 (4)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农药。由此推测,鳖处于第____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物种组成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3). 抵抗力 (4). 二、三 (5).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组成。 【详解】(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的是物种组成。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3)生物入侵会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物种丰富度下降,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4)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农药。由此推测,鳖处于第二、三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 15 -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10.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A、a表示,后者用B、b表示)。为研究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某中学的同学们将一只雌性灰身刚毛果蝇与一只雄性灰身截毛果蝇进行多次杂交,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分别为:灰身刚毛311只、黑身刚毛106只、灰身截毛314只、黑身截毛110只。 (1)在确定每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同学们先分别分析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这两对相对性状各自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计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子代雌性和雄性中灰身与黑身之比均为3:1,刚毛与截毛之比均为1:1,为判定B和b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从这些子代果蝇中选出具有相对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染色体组成为2n=8,根据所学知识,果蝇基因组计划要研究____条染色体。 【答案】 (1).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从子代果蝇中选出刚毛和截毛雌雄果蝇进行正、反交 (3). 如果正反交结果一致,且不论雌雄都为刚毛:截毛=1:1,则B和b位于常染色体;如果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则B和b不位于常染色体上 (4). 5 【解析】 【分析】 雌性灰身刚毛果蝇与一只雄性灰身截毛果蝇进行多次杂交,子代雌性和雄性中灰身与黑身之比均为3:1,刚毛与截毛之比均为1:1,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但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无法判断刚毛和截毛的显隐性,也无法判断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详解】(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故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统计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子代雌性和雄性中灰身与黑身之比均为3:1,刚毛与截毛之比均为1:1,要判定B和b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从子代果蝇中选出刚毛和截毛雌雄果蝇进行正、反交,如果正反交结果一致,且不论雌雄都为刚毛:截毛=1:1,则B和b位于常染色体,如果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则B和b不位于常染色体上。 - 15 - (3)已知果蝇染色体组成为2n=8,其中有3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X或XY,故果蝇基因组计划要研究3条常染色体+X+Y=5条染色体。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意推断出灰身是显性性状;在判断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遗传时,能够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进行判断,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的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1)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配制_____碳源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培养基。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灭菌与消毒的主要区别是灭菌能够杀死物体内外______。常用______法对玻璃器皿进行灭菌。 (3)经过稀释,在平板上接入0.1mL稀释液并涂布,经适当时间培养后,在平板上计数菌落,据此可计算出每毫升培养液中的活菌数。这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般比实际值偏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上述实验发现稀释倍数为101、102、103、104、105、106得到的结果分别为难以计数、难以计数、难以计数、159、17、2,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_____稀释倍数的平板进行统计。 (5)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可利用__________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 【答案】 (1). 以脂肪为唯一 (2). 选择 (3). 所有的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 (4). 干热灭菌 (5). 有的菌落是由2个以上的细菌形成的、涂布器上还残留少量细菌 (6). 104 (7). 固定化酶 【解析】 - 15 - 【分析】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筛选菌株时需要用选择培养基;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配制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由于只要能分解脂肪的微生物能在这种培养基上生存,因此从功能上看,其属于选择培养基。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灭菌和消毒的主要区别是灭菌能够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玻璃器皿常采用的灭菌方法为干热灭菌。 (3)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结果一般比实际值偏小,原因可能是有的菌落是由2个以上的细菌形成的、涂布器上还残留少量细菌。 (4)根据题干中数据可知,稀释倍数为104时,培养基中菌落能通过肉眼进行计数,且数目在30-300之间,因此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104稀释倍数的平板进行统计。 (5)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可利用固定化酶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固定化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掌握计数微生物的方法,能根据表中信息答题;识记固定化酶的技术,能根据题干要求答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通过基因工程利用小球藻生产人胰岛素能克服利用细菌生产时的诸多不利影响。小球藻可大规模种植,并且所生产的胰岛素可以直接用于医疗和保健,该技术能提高小球藻的药用价值,形成高附加值的生物技术产品,同时也能降低医用蛋白的价格,使人胰岛素的应用得到普及。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 15 - (2)组成基因表达载体的单体是__________,基因表达载体上的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物体外常用PCR技术来扩增目的基因。PCR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PCR体系中需要加入dNTP(dATP、dTTP、dGTP、dCTP),dNTP脱去两个磷酸后形成的物质能作为DNA合成的原料,则dATP和ATP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PCR体系中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入ATP。 【答案】 (1).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 稳定存在 (3). 脱氧核苷酸 (4).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转录合成mRNA (5). DNA的双链复制 (6). 构成dATP的是脱氧核糖,构成ATP的是核糖 (7). 不需要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2)基因表达载体的本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转录合成mRNA。 - 15 - (3)PCR的原理是DNA的双链复制。在PCR体系中需要加入dNTP(dATP、dTTP、dGTP、dCTP),dNTP脱去两个磷酸后形成的物质能作为DNA合成的原料,则dATP和ATP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别是构成dATP的是脱氧核糖,构成ATP的是核糖。在PCR体系中不需要ATP。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15 -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