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

第八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1.jiù jiu( )为我讲《红楼梦》,我听得jīn jīn yǒu wèi( ),贾府的xīnɡ shuāi( )让我感叹不已。‎ ‎2.订阅的qī kān( )总会引起我的无限期待,每yì piān( )文章的文字都是那么zhì pǔ( ),内容都是那么精彩。‎ 二、选择题。(16分)‎ ‎1.观察“窥”字的篆文,根据它的形旁猜测汉字的本义是( )‎ A.在洞穴里玩。 B.在洞穴里生活。‎ C.在孔隙里偷看他人。 D.在房子里居住。‎ ‎2.猜猜看,“獾”字和什么有关?( )‎ A.水 B.草丛 C.瓶子 D.动物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传说 传奇 传记 传送 ‎ B.差事 美差 出差 差遣 C.着急 望着 着火 着力 D.认识 款识 博闻强识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耻下问 兴亡盛哀 许许如生 B.诲人不倦 索然无为 如醉如痴 C.自做多情 悲欢离合 暗然神伤 D.不求甚解 心动神移 真情实感 ‎5.在下面句子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不恰当的一项是( )‎ 写作文,________要别出心裁,________要写出真情实感。‎ A.既……又…… B.不仅……而且……‎ C.因为……所以…… D.不但……而且……‎ ‎6.对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表示特殊含义)‎ B.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表示特殊称谓)‎ C.“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表示特殊含义)‎ ‎7.在下列语段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________,掷地有声;为人有________,豁达淡泊;生命有________,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A.分量 质量 雅量 B.分量 雅量 质量 C.质量 雅量 分量 ‎8.下面不是关于读书的诗句是(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三、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照样子仿写句子)‎ ‎(1)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南宋理学家朱熹对怎样读书有着精辟的见解,他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告诉我们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3.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中含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实践。(5分)‎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你从书中认识了哪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呢?班上要举行“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请你梳理人物信息,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再选择一个人物进行介绍。‎ ‎1.选一选。(2分)‎ A.神机妙算 B.神通广大 C.生性多疑 D.调皮可爱 孙悟空( )马小跳( )诸葛亮( )曹操( )‎ ‎2.说一说。(3分)‎ 我喜欢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里的主人公。我的推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感悟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12分)‎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因此,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尤为重要。2020 ‎ 年6月,某学校对五年级的1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部分统计如下: ‎ 表1 阅读时间统计表 时间 每天60分钟以上 每天15~60分钟 每天少于15分钟 人数 ‎25人 ‎42人 ‎53人 百分比 ‎20.8%‎ ‎35%‎ ‎44.2%‎ 表2 阅读种类统计表 类别 教辅类 文学类 科普类 漫画类 其他 人数 ‎37人 ‎15人 ‎18人 ‎42人 ‎8人 百分比 ‎30.8%‎ ‎12.5%‎ ‎15%‎ ‎35%‎ ‎6.7%‎ ‎1.阅读调查表1,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天阅读60分钟以上的同学占比最多。‎ B.每天阅读少于15分钟的同学所占比例较小。‎ C.大多数同学每天阅读的时间为15~60分钟。‎ D.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多,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2.阅读调查表2,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对科普类书籍的兴趣高过文学类书籍。‎ B.阅读教辅类书籍的同学人数最多。‎ C.喜欢阅读文学类和科普类书籍的同学人数占比较小。‎ D.漫画对学生易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你从两份调查表中获知的信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读书,你有什么建议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读书要有选择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书在等着我们去读啊!可是,要读完所有的书是根本做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读物进行认真的选择。‎ 我们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 第一,可以选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中外名著。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在得到精神陶冶的同时,我们还会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 第二,可以选读一些名人传记。领袖人物、爱国先贤和科学家的传记,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成长足迹、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展现了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执着追求。读这些人物的传记,我们仿佛是在聆听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思想,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可以选择一些科普类的书。这类书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中不但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帮助我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这些都是最好的“无声老师”,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1.“陶冶”的近义词是( )。(3分)‎ A.熏陶 B.陶醉 C.冶炼 D.培养 ‎2.判断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选一选。(填序号)(4分)‎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特定称谓。‎ ‎(1)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 ‎(2)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 ‎3.本文作者认为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的书有( )。(多选)(3分)‎ A.优秀的文学作品 B.名人传记 C.科普类的书 D.工具书 ‎4.有选择地读书,有什么好处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作者推荐我们选择的几种读物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简要说明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与表达 八、习作。(30分)‎ 题目:我喜爱的一本书 提示:你喜爱的书有哪些?选择其中一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注意分段写,把喜爱的理由写具体。‎ 参考答案 一、1.舅舅 津津有味 兴衰 2.期刊 一篇 质朴 二、1.C 2.D 3.B 4.D 5.C 6.C 7.B 8.C 三、1.(1)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 (2)全人类的领路者 ‎2.读物是小画片。‎ 四、1.心到 眼到 口到 2.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五、1.B D A C ‎2.孙悟空 西游记 他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疾恶如仇、忠诚勇敢 六、1.D 2.B ‎3.接近一半的同学每天阅读的时间少于15分钟,漫画类书籍对同学们的吸引力最大。‎ ‎4.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书。‎ 七、1.A 2.(1)A (2)C 3.ABCD ‎4.能帮助我们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5.示例:我最喜欢中外名著,因为名著中不仅有精彩的故事,还可以让我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