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六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调研试题(4月) 历史
2020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调研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后,周公提出“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的政策,于是周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盘庚之政,殷民大说(悦)”。这表明周武王 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善于接纳大臣意见 C.采取以殷治殷的策略 D.严格防范商代后裔 25.西汉初年,一些先朝的礼制如车马殉葬制度不复存在;从汉文帝到汉武帝末年,车马殉葬制度在诸侯王墓葬中重新被发现。这一变化表明西汉 A.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B.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诸侯王实力日益增强 D.儒家思想重新受到重视 26.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 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B.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 C.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 D.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 27.明代中后期,民众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旅游普及到普通百姓。每逢佳节众人成群结队,就近选择风景美妙之处尽情游览。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 A.政府户籍管理宽松 B.民众个体意识增强 C.雇佣关系已经成熟 D.农耕经济趋于衰落 28.1850年,上海租界人口所占比重不足0.1%,1865-1866年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分别占上海人口总数的13.4%和8.1%。出现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战争影响人口布局 B.租界内生活设施较为完善 C.上海经济发展迅速 D.上海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 29.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B.改造北大以迎合政府的需求 C.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D.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30.中国共产党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31.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A.人民公社获得了广大群众拥护 B.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 C.家庭副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 32.古代雅典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终身研究学问,很少人愿意去担任官职而从政。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雅典 A.有较为严密的监督机制 B.知识分子对民主制度彻底失望 C.自由信仰环境较为宽松 D.知识分子对社会道德沦丧不满 3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 降低进口税率;1849年取消了《航海条例》;到1875年,英国工业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降到几乎为零,这反映出英国 A.自由主义成就了工业革命 B.与荷“经济竞争关系结束 C.彻底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 D.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 34.1933年斯大林指出:“党似乎在鞭策国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须催赶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这一观点” A.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 B.体现了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紧迫感 C.成为苏联开展工业化的依据 D.严重脱离了苏联经济落后的国情 35.西方的快餐连锁店进入印度以后,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西方时装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传统服饰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并且保留了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这些现象表明 A.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 B.东方各国本土文化被西方文明同化 C.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文明产生冲突 D.经济全球化可能促进本土文化复兴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代前期,由于人口激增,内地人地矛盾不断尖锐,于是便出现了向人烟稀少的边远或未经开发的深山老林地区“长时间、大规模”的流动现象,至鸦片战争前后,由内地诸省迁往边远省份人口总计有700万~800万。同时,游民队伍也在与日俱增,不断扩大。嘉庆八年(1803),滞留北京街头的“无业贫民”就有8万人之众。四川省“游民极多”,仅成都“每日清晨城门启后,四门进城者不下两万人”。苏北一带每到秋冬之际,“游民百十为群”,乞食四方。流民、游民的大量存在,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 材料二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为了吸引欧洲移民,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1861年至1920年掀起两次移民高潮,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有大约23%是熟练工人,85%的人年龄在14岁到44岁之间,并且以男子居多。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迅速崛起;同时也改变了美国的人口结构,使其拥有多样化的种族及民族。由于在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摘编自世界人口网《美国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中国社会出现的新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与1920年前的美国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其产生的影响。(17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改革开放后,国家修订了《宪法》中国家荣誉制度的相关规定,陆续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2015年12月颁布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对国家荣誉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制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目前,我国主要国家荣誉称号和政府奖励的种类有:军事类、经济类和科技类等。此外还有文艺类、教育、体育、文学、医学类等。2007年我国开始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经地方和各系统的推荐后,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候选人的主要事迹,然后按社会公众、万名公众代表和评选委员会投票支持率权重相加,得出每位候选人的总支持率,最后评选出获奖名单。 ——摘编自彭怀祖《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发展的意义。(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华盛顿会议期间,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评价美国的对华政策时说:“美国对中国的野心体现在经济方面,划定势力范围没有门户开放政策有优势。因此,我们不应该认为,美国对华政策是一种自由开明政策。实际上,只要触犯美国利益,开明自由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都会失去分量。举个例子:(1921年)11日,中国政府欠美国某大银行550万美元到期,但无力偿还。美国国务院威胁北京政府说,久借不还会对中华民国的财务政治评级产生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家提出要向中国政府预付一笔款子,供其偿还上述贷款。这一提议得到美国国务院的支持,美国金融家和政客先是联手制造出危险的局面,又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中国,就为中国成为美国金融保护国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政策推行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6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865年,中亚的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阿古柏勾结英国和俄国,妄图分裂中国领土。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东南沿海出现危机,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应加强海防力量,其主张得到相当多的支持者。但也有一些“塞防论”者反对。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可偏废1875年清廷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提出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方针,经充分准备,于1876年4月在肃州(今酒泉)誓师,率军进疆,不久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在西征军的打击下,阿古柏走投无路,服毒自杀。1878年1月2日,和田克复,清军取得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9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