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课件(共6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课件(共61张)

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2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一   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 1 .(2018 课标全国 Ⅲ ,30)1956 年 ,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 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 , 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 这反映了当时 (    ) 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共八大。根据所学知识 , 可知主要任务由主要矛盾决定 , 题干政治报告中指出开展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必然与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密切相关 , 故 C 项正确。新中国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是在 1954 年宪法制定之后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是对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表述 , 故 B 项错误 ;“ 依法治国的全面展开 ” 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2 .(2018 课标全国 Ⅲ ,31)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 ( 单位 : 万个 )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 这一时期我国 (    ) A .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中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表中可以看出 ,1988 年相对于 1982 年 ,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为 : 农业企业数量减少 , 其他行业企业均大量增加。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 , 故 A 项正确。城乡一体化是指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走向全面协调发展的历程 , 题干中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 , 故 B 项错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 , 与表中时间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由材料表格数据只能看出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 但并不能看出工业结构是否合理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4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3 .( 2017 课标全国 Ⅱ ,31)1977 年 , 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 万人 , 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 206 万人 ,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 , 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与史实不符 , 随着历史的演变 , 时代的更新 , 科学技术等不断发达 , 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 1977—2001 年高等学校在校人数的变化 , 没有体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 故 B 项错误 ; 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 , 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 故 C 项正确 ; 恢复高考制度只是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 谈不上普及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5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4 .( 2016 课标全国 Ⅰ ,31)1965 年 , 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 由 1957 年 17.9% 上升到 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 , 我国 (    )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A 项不符合史实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 中国增加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 , 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 来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 , 故 B 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 , 不符合时间限制 , 故 C 项错误 ; 中国真正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是在 1972 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后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6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二   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5 .(2017 课标全国 Ⅰ ,31)1990 年 , 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 , 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 , 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 , 从那时候起 ,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 , 该报告的主旨是 (    )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根据材料信息 “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 可知该报告主张将国家干预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涉及的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 并未提及经济全球化 , 故 B 项错误 ; 该报告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 意味着要在计划与市场关系上有所突破 , 引入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 , 故 C 项正确 ; 现代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私有制 , 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7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6 .(2016 课标全国 Ⅱ ,31)“ 一五 ” 计划期间 , 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 ,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 一五 ” 计划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导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 ,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 故 A 项正确 ;“ 一五 ”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 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 ,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 说明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结构还不能做到平衡发展 , 故 B 项错误 ;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为克服 “ 大跃进 ” 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比例失调和混乱局面而采取的措施 , 时间上与题干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一五 ”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 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8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三   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 7 .(2018 课标全国 Ⅰ ,31) 下图是 1953 年的一幅漫画 , 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 , 手持 “ 邀请函 ” 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漫画的时间是 1953 年 , 主旨是资源勘探。联系所学知识 , 可知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 国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 “ 一五 ” 计划 , 大力推动经济建设 , 资源勘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 , 故 D 项正确 ; 当时国民经济只是初步恢复 , 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 , 经济建设刚刚开始 , 还未涉及经济调整 , 故 A 、 C 两项错误 ; 漫画内容无法说明是 1953 年矿产资源开发的开始。故 B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9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8 .( 2017 课标全国 Ⅲ ,31) 右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 , 这一作品 (    ) A.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 特点 B . 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 风格 D .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教育。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 , 与图片明显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 , 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反理性 , 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 与图片明显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图片真实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时的热情 , 属于现实主义绘画 , 故 C 项正确 ; 图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 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 的办学方针 , 不是艺术想象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0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四   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 9 .(2018 课标全国 Ⅱ ,31) 下图为 1956 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 ( 画中字 :“ 奶奶的尺 —— 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 —— 测量祖国 , 建设社会主义。 ”) 该漫画反映了 (    )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漫画中的两把尺子 , 一把量布做新衣 , 一把测量祖国 , 据此无法判断出 “ 以工业化为中心 ” 的经济建设 , 故 A 项错误 ; 两把尺子 , 一把在奶奶手中 , 一把在阿姨手中 , 均在女性手中 , 反映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 故 B 项正确 ; 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在 1958 年 , 故 C 项错误 ;1956 年 , 中国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1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五   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 10 . 〔 2018 课标全国 Ⅰ ,41( 节选 )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 世纪 80 年代后 , 村民自治迅速发展 , 到 1997 年底 , 全国共有 91 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 大部分农村有 90% 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1998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答案 答案 关闭 乡村治理的创新 , 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 ; 推动基层民主 , 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 ,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 12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 13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 14 - 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 - 15 - 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1949—1978 年 )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 有成就 , 也有教训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1978 年至今 ) 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 , 是 中国 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政治方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4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但在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 , 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外交上 , 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 世纪 70 年代 ,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美关系正常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一国两制 ” 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 外交领域成就突出 ,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 16 - 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 经济方面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1956 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 由于急于求成 , 出现了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 而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 , 我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 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文化方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 的文艺方针 , 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以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 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 ; 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1 .1953 年颁布的 “ 人大选举法 ” 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 ; 在代表名额比例上 , 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 10 万人选代表 1 人 , 一般省份每 80 万人选 1 人 ; 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这反映了 (    ) A.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发展 B. 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完成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 选举法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 需要进一步完善 , 故 D 项符合题意 ; 材料只反映了 1953 年的情况 , 无法判断是否 “ 不断发展 ”, 排除 A 项 ;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 故排除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1954 年宪法的颁布 , 排除 C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32 - 2 . 英国 学者珍妮 · 克莱格在其著作《中国的全球战略 : 走向一个多极世界》中写道 :20 世纪 70 年代 “ 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 ” 。此处的 “ 开花结果 ” 指的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材料 “ 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 ” 意思是得到了亚非国家的支持 , 而 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得到了亚非国家很大的帮助 , 符合 “ 开花结果 ”, 故 A 项正确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万隆会议关系不大 , 故 B 项错误 ; 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影响下发生的 , 故 C 项错误 ; 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33 - 3 . 有 学者认为 ,1980 年中国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处的 “ 借鉴 ” 主要是指 (    ) A. 逐步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B. 极大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C. 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 D. 适当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城市改革与逐步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无关 , 故 A 项错误 ; 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提供有益借鉴的主要是其改革的内容 , 而不是影响 , 故 B 项错误 ; 城市改革与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农村改革在管理体制方面适当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 , 为城市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34 - 4 .(2018 浙江单科 ,15)“ 两盒点心跑一天 ”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 1994 年 , 某城从除夕夜 7 点到初五中午 12 点 , 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 65% 左右 ;1999 年 , 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 , 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电信没有与邮政合一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出电信成为人们新的交流方式 , 但没有体现出人们心理距离的缩短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主要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新的交流方式 , 没有体现出城市化进程加速 , 故 C 项错误 ; 电信成为 “ 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 ”, 说明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35 - 5 . 2017 年 4 月 1 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 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 (    ) A.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 B. 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 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D. 标志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 21 世纪初已经基本建立 , 故 A 项错误 ; 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是上海浦东新区 , 故 B 项错误 ; 雄安新区对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 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 故 C 项正确 ;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6 - 一 二 三 一、美苏 “ 冷战 ” 局势的演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影响 - 37 - 一 二 三 - 38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1 .(2018 浙江单科 ,14) 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 ( 略表 ), 它反映了 (    ) ①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② 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③ 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④ 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答案 关闭 C - 39 - 一 二 三 2 .20 世纪 50 年代 ,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 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 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 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 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则是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 ,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都是这一政策的运用 , 故 B 项正确。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不可能消除 ,A 项错误 ; 参加两次会议与不结盟外交政策没有关系 , 排除 C 项 ; 中美关系缓和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40 - 一 二 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 一五 ” 计划的特点 (1)“ 一五 ” 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 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面是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 , 另一方面是基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现状。 (2)“ 一五 ” 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这是由于东北地区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业基础 , 而且工业资源丰富 , 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 , 靠近苏联 , 易于接受支援 , 具有独特的优势。 (3)“ 一五 ” 计划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指导 , 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 , 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 , 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 ,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4) 考虑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 ,“ 一五 ” 计划只是强调五年期间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实施的结果是 “ 一五 ” 计划提前完成 , 并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工业化建设指标。 - 41 - 一 二 三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次土地改革 (1)1950—1952 年 :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1953—1956 年 :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度。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 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 ,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1958—1978 年 : 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 “ 三级所有 , 队为基础 ” 的土地改革 , 其突出特点是 “ 一大二公 ” 。 (4)1978 年以后 : 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 实行土地公有、由农户家庭经营的土地政策 , 农民获得土地的自主经营权。 (5)2008 年以后 :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 , 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等权利 ,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 - 42 - 一 二 三 3 .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 43 - 一 二 三 - 44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陈云曾说 :“ 现在有些资本家有这样的想法 : 政府搞重工业 , 他们搞轻工业 , 政府搞原料工业 , 他们搞制造工业 , 包袱都要你背 , 他们赚钱。我们当然不能这么办。 ” 为此 , 人民政府 (    ) A. 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B. 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 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D.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当务之急 答案 答案 关闭 A - 45 - 一 二 三 三、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 1 .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78 年思想理论界开展的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否定了 “ 两个凡是 ” 的错误主张 ,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2 年邓小平的 “ 南方谈话 ”,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 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 “ 资 ” 姓 “ 社 ” 的标准等问题。 3 . 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7 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 , 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 “ 公 ” 姓 “ 私 ” 的问题。 - 46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4. 1992 年 , 邓小平南下视察 , 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 ,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 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 , 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这一系列阐发 (    ) A. 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 B.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 D.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的 “ 南方谈话 ” 解决了姓 “ 资 ” 姓 “ 社 ” 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等 , 解决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 , 故 A 项正确 ;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中共十四大 , 故 B 项错误 ;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地位的是中共十五大 , 故 C 项错误 ;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邓小平 “ 南方谈话 ” 无关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47 - 1 2 3 4 5 6 7 8 1 .1949 年 11 月 , 中宣部曾表示 , 私营报纸 “ 在现阶段 , 有其一定的必要 ”, 并要求扶助《大公报》 :“ 拨给适当数目纸张 , 作为公股投入该报。 ” 这类经济扶助 (    ) A. 为后来公私合营积累了经验 B. 以贷款形式盘活了私营报纸 C. 配合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D. 稳定了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根据材料不难看出 ,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扶持 , 这为之后的公私合营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 , 故 A 项正确 ; 私营报纸因贷款形式而被盘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故 B 项错误 ; 这一时期 , 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未进行 , 故 C 项错误 ; 政府以公股形式加入民营报纸 , 不利于其产权结构的稳定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9 10 - 48 - 1 2 3 4 5 6 7 8 9 10 2 .(2018 吉林长春质检 )1957 年 9 月 14 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 , 在农村实行 “ 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 ” 的 “ 三包一奖 ” 制 , 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 , 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这一做法意在 (    ) A. 局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B. 农村包产到户初见端倪 C. 解决市场物资缺乏问题 D. 推动了人民公社化建设 - 49 - 1 2 3 4 5 6 7 8 9 10 3 .(2018 河南六市联考 )1979 年 9 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 把《草案》中的 “ 不许包产到户 , 不许分田单干 ”, 改为 “ 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 , 也不要包产到户 ” 。材料表明 (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 B. 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 C. 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 D. 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 50 - 1 2 3 4 5 6 7 8 4 . 邓小平在 1988 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 , 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 , 也适用于全世界 , 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 , 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 , 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 “ 它 ” 是指 (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不结盟政策 C.“ 一国两制 ” 的方针 D.“ 一边倒 ” 的方针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本题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 亚洲的产物 ”“ 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 ”“ 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 ”“ 为左邻右舍服务 ”, 这些信息表明相关的外交政策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 这显然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项符合题意 ; 不结盟是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盟 , 与题意不符 ;“ 一国两制 ” 的方针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一边倒 ”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 所以 B 、 C 、 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A 9 10 - 51 - 1 2 3 4 5 6 7 8 9 10 5 .(2018 浙江单科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1999 年 3 月 ,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 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    ) A. 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 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 设立经济特区 ,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 52 - 1 2 3 4 5 6 7 8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 , 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 —— 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    ) A. 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B.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 政协成为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机构 D. 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已发生改变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责 ,1954 年 , 全国人大召开后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 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 ,D 项符合题意 ; 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已经建立 , 排除 A 项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项表述错误 ; 政协是参政议政机构 ,C 项表述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9 10 - 53 - 1 2 3 4 5 6 7 8 7 . 海外 有媒体曾这样形容邓小平 —— 他是 “ 中国的梦想家 ” 、为中国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开拓了一片新天地。该媒体称赞的是 , 邓小平 (    ) A. 带领中国走进 改革开放 新时期 B. 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 C. 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D. 提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带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 因此海外媒体形容他是 “ 中国的梦想家 ”, 故 A 项正确 ;B 、 C 、 D 三项均是邓小平的贡献 , 但均不是海外媒体形容他是 “ 中国的梦想家 ” 的主要原因 , 故三项均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9 10 - 54 - 1 2 3 4 5 6 7 8 9 10 8 .(2018 天津文综 ,11) 中国共产党分别于 1956 、 1969 、 1982 、 1992 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 10 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55 - 1 2 3 4 5 6 7 8 9 10 9 . 阅读 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 , 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 , 推行 “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 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 , 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 ,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 “ 工业化的成败与否 , 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 。 —— 摘编自魏悦《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 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 56 - 1 2 3 4 5 6 7 8 9 10 材料二   20 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 , 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山西南部秦岭那里 , 以及四川、贵州、云南 , 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 …… “ 文化大革命 ” 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 , 一方面 ( 城市党政机关干部 ) 继续精减下放 , 上海支援新疆 ; 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 , 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 , 上山下乡 , 到边疆去 , 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移。各地改革开放后 , 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 , 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 “ 三来一补 ”, 都是劳动密集型的 , 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 —— 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 , 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 - 57 - 1 2 3 4 5 6 7 8 9 10 (1) 根据材料一 , 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别指出 20 世纪 60 年代和改革开放后 , 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影响。 - 58 - 1 2 3 4 5 6 7 8 9 10 参考答案 (1) 问题 : 劳动力在农村大量聚集 , 不能随工业的发展而适时转移。 原因 : 传统的农本政策及观念 ;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 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 (2) 特点 :20 世纪 60 年代 : 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迁移到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 ( 或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 ); 从城市迁移到农村 ; 由政府主导进行。 改革开放后 : 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 或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 从中国迁移到国外 ; 由市场主导 , 自由迁移。 影响 :20 世纪 60 年代 :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违背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 改革开放后 : 劳动力流向现代城市 ,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 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 ; 但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和交通负担 , 滋生了新的人口问题等。 - 59 -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 年 8 月 14 日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缔结的各项条约及协定均失去其效力。 ” “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 , 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 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 , 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 , 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 , 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 , 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 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 , 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 , 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 - 60 - 1 2 3 4 5 6 7 8 9 10 关于中国中长铁路、旅顺口和大连问题 , 双方达成协议 : 苏方不迟于 1952 年末将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及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国政府 ; 苏方不迟于 1952 年末从旅顺口撤回其驻军 ; 苏方保证将大连的行政管理权完全交予中国政府。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 (1950 年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 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特点。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析 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对新中国的影响。 - 61 - 1 2 3 4 5 6 7 8 9 10 参考答案 (1) 特点 : 独立自主 ; 平等互利 ;“ 一边倒 ”“ 另起炉灶 ”; 废除不平等条约 , 收回权益过程有缓冲期。 (2) 影响 : 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 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 , 巩固新生政权 ; 促进新中国经济恢复与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