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人教版)(57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人教版)(57张PPT)

第 16 讲  PART 16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基础自主梳理 │ 考点互动探究 │ 教师备用习题 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   1. 理解自然带的概念 , 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特点   3. 能够运用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 并说明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基础自主梳理 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以       为基础 ,      延伸 , 南北更替。   (2)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以       为基础 ,      延伸 ,      更替 ,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   热量 东西 水分 南北 东西 基础自主梳理 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 图 16-1), 回忆下列问题 。 图 16-1 基础自主梳理 ( 1) 随海拔的升高 , 气温      , 降水一般是先      后      。   (2) 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与其基带所在纬度向      方向 的水平自然带谱一致。   (3) 影响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有山地所处      和山地的       。   (4) 从图中可知 , 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 ( 积雪冰川带除外 ), 由此推断南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 , 南坡应为      。   (5) 南坡雪线低于北坡 , 说明南坡比北坡降水量多 , 南坡可能           。   增多 降低 减少 高纬度 纬度 相对高度 阳坡 为迎风坡 , 比北坡降水量多 核心突破 探究点 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互动探究 1 . 影响水平地域分异的 因素分析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 分异 ( 纬度地带性 ) 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 分异 ( 经度地带性 ) 规律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 ( 太阳辐射 )  水分 ( 海陆位置 )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 , 即以水分为基础 考点互动探究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 ( 东西方向 )  经线方向 ( 南北方向 )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 ( 南北方向 )  经度变化方向 ( 东西方向 )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考点互动探究 2.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 ,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 , 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类型。如图 16-2 所示 ( 以北半球为例 ): 图 16-2 考点互动探究 ■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 ( 纬度地带性 ) 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 ( 经度地带性 ) 的地域分异规律 。 考点互动探究 ( 1) 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 图 16-3 考点互动探究 ( 2) 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 图 16-4 考点互动探究 [ 特别提醒 ]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 , 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 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 , 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 , 而是热带荒漠带。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一 自然带类型判断及景观特点分析 1 . [ 16-5 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 , 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 , 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 而如今 , 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 , 灌木零乱 ( 右图 ) 。拍摄当日 , 这些杂树隐有绿色 , 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2) 题 。 命题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 1)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 . 常绿阔叶林 B .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 针叶林 (2)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 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 气温 B . 降水 C . 光照 D . 土壤   图 16-5 考点互动探究 1.(1)B   (2)A   [ 解析 ] 第 (1) 题 ,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特征。由题中可知 , 常绿灌木是后来栽种的 , 不是当地的原生树种 ; 由 3 月 25 日杂树中隐有绿色 , 新叶呼之欲出 , 可知当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 , 春季时长出新叶 , 所以可判断当地的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第 (2)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自然状态下 , 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 , 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 , 判断某地是否适合栽种常绿灌木 , 主要看当地的热量条件是否合适 , 所以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二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及应用 2. [ 2018 ·天津卷 ] 读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 图 16-6 图 16-7 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 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      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 , 说明其自然原因。   考点互动探究 2. 纬度 地表高差大 , 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 ; 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 , 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 , 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和影响农作物分布的自然条件。读图可以得出 , 两地纬度位置不同 , 导致气候差异显著 , 因而两地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不同 , 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的自然原因 , 可以从地表起伏大、冬季气候温和等方面思考 。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三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 图 16-8 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 图中 ①②③ 表示植被类型 ) 。读图回答 (1)~(2) 题 。 图 16-8 考点互动探究 ( 1) 图中 ② 为 (    ) A. 草原 B. 荒漠 C. 针叶林 D. 针叶阔叶混交林 (2) 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 , 其主导因素是 (    )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季风 考点互动探究 3 .(1)A   (2)D   [ 解析 ] 第 (1) 题 , 图中②分布在秦岭 — 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 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 ( 针叶阔叶混交林 ) 、草原、荒漠 ,② 介于落叶阔叶林 ( 针叶阔叶混交林 ) 和荒漠之间 , 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第 (2) 题 , 读图可以看出 , 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 , 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 , 降水减少 , 夏季风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 , 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 核心突破 探究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互动探究 1 .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 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地 , 纬度越低 , 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2) 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 , 海拔越高 , 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3)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 , 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 考点互动探究 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情况下 , 对流层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约 0.6℃ 。据此可知 ,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如图 16-9, 北半球 ); 纬度越低 , 山地相对高度越大 , 自然带类型就越多 。 图 16-9 考点互动探究 ( 2)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 , 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 , 有些基带为草原带或荒漠带的高山 , 由于山体上部降水增多 , 可能出现森林带 , 如天山北坡。 (3) 随着纬度和坡向的变化 , 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也不同 ① 纬度——同一自然带 , 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高 , 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低。如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 在亚热带 ( 台湾玉山 ) 分布海拔可达 2800 米 , 到暖温带 ( 小五台山 ) 只能到 2000 米 , 而到了中温带 ( 长白山 ) 仅到 1200 米。 ② 坡向——一般而言 , 同一山地 , 同类自然带 , 阳坡分布海拔高 , 阴坡分布海拔低。 考点互动探究 ■ 知能拓展 雪线高度的判读 气温 ( 热量和纬度 )  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 , 阳坡高于阴坡 降水量  降水量越多 , 雪线越低 ; 降水量越少 , 雪线越高 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 , 雪线越高 ; 坡度越缓 , 雪线越低 自然环境变迁、 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 雪线上升 ; 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 , 雪线上升 气候、地形等综合影响  若一山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 , 一般降水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气温对雪线高度的影响 , 雪线低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 点一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 .[ 土壤 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 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 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 16-10 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1)~(2) 题 。 命题探究 图 16-10 考点互动探究 ( 1) 磷高累积区是 (    ) A. 高山草甸带 B. 高山冰雪带 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常绿阔叶林带 (2)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 , 该山坡 2000~3000 米处 (    ) A. 大气温度较低 B.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较小                      考点互动探究 4.(1)A   (2)C   [ 解析 ] 第 (1)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带的判读。读图可知 , 磷高累积区海拔在 4000 米左右 , 该山地东坡海拔 4000 米的位置自然带最有可能是高山草甸带。第 (2)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与磷高累积区相比 , 该山坡海拔 2000~3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中“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可知 , 该山坡海拔 2000~3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 , 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 。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2019· 浙江省模拟 ] 结合图 16-11 和图 16-12 中的信息 , 回答 (1)~(2) 题 。 图 16-11  某地景观 图 图 16-12  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 地形图 考点互动探究 (1) 最有可能观察到图 16-11 中景观的地点 , 是图 16-12 中的 (    ) A. 甲地 B. 乙地 C . 丙地 D. 丁地 (2) 在图 16-12 所示地区 , 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 A. 终年积雪区 B. 高山草甸带 C. 云杉林带 D. 山麓草原 考点互动探究 5.(1)A   (2)C   [ 解析 ] 第 (1)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该地自然景观垂直差异变化大 , 山麓地带以草原为主 , 随着海拔升高 , 自然景观依次变为云杉林、高山草甸、终年积雪 , 由此排除丙地 ; 该地景观图中山麓地带的草原上有蒙古包及放养的牲畜 , 由此可知该地有牧民在此生活 , 游牧民习惯逐水草而居 , 因此最可能位于甲地。所以 A 正确。第 (2) 题 , 根据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的关系可知 , 一般森林分布地带降水量大 , 因此该地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云杉林带 , 所以 C 正确 。 核心突破 探究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应用 考点互动探究 自然 带非地带性分布是指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 考点互动探究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 分布 (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 分布 ( 现实状况 )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 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 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地形 地势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 , 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考点互动探究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 分布 (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 分布 ( 现实状况 ) 地形 地势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自然带东西延伸 , 南北更替 , 呈带状  自然带南北延伸 , 南北更替 , 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赤道附近地区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 , 气温低 , 对流弱 , 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 , 水热条件差 考点互动探究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 分布 (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 分布 ( 现实状况 )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 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 , 大陆东岸是寒流 , 降温减湿 , 大陆西岸是暖流 , 增温增湿 考点互动探究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 分布 (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 分布 ( 现实状况 ) 洋流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 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 , 大陆东岸是暖流 , 增温增湿 , 大陆西岸是寒流 , 降温减湿 考点互动探究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 分布 (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 分布 ( 现实状况 ) 洋流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考点互动探究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 分布 (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 分布 ( 现实状况 ) 水分  昆仑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下游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提供水资源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 点 非地带性现象 6. 图 16-13 为 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 , 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 , 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 ; 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424 米 , 距海约 180 千米。读图 , 完成 (1)~(2) 题 。 命题探究 图 16-13 考点互动探究 (1)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 是 (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洋流 (2)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 属于 (    ) A. 常绿阔叶林 B . 常绿硬叶林 C. 针叶阔叶混交林 D. 草原 考点互动探究 6 .(1)B   (2)C   [ 解析 ] 第 (1) 题 , 图中山峰海拔 3424 米 , 距海约 180 千米 , 东侧为高原荒漠区 , 西侧为植被覆盖区 , 说明东侧降水少 , 西侧降水多 , 即水汽来自西侧的海洋 , 受到地形的阻挡 , 形成山地降水 ; 而东侧位于雨影区 , 降水稀少 , 形成荒漠。故答案为 B 项。第 (2) 题 , 据上题结论 , 再结合该区域在 45°N 附近 , 可确定山脉西坡山麓为中纬度沿海地区 , 植被可能为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故答案为 C 项。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16-1 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 , 植被消失殆尽。 1987 年 , 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 , 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 1~2 题。    图 B16-1   1.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 A. 热带雨林 B . 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 ,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 A. 海拔高 B. 种源 丰富 C . 火山灰深厚 D. 光照 充足 教师备用习题 [ 解析 ] 1.A   2.C  第 1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结合经纬度可知 , 该区域位于印度尼西亚。 K 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 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 2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 1983 年 K 岛火山爆发 , 产生肥沃的火山灰土 , 成为该岛植被迅速恢复的独特条件。 教师备用习题    [ 2015 ·天津卷 ] 读图 B16-2, 回答问题。 3 . 结合图判断 , 在澳大利亚 , 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 A. 水系的分布 特征 B . 地形的东西 差异 C . 热带荒漠的 分布 D . 矿产的分布 特点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16-2  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 解析 ] C  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地理要素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回归线附近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盛行下沉气流 , 降水较少 , 炎热干燥 ,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 地表景观表现为热带荒漠 , 因此热带荒漠的分布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澳大利亚水系的分布特征、地形的东西差异、矿产的分布特点没有体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4. [ 2015 ·江苏卷 ] 图 B16-3 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 A . 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 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图 B16-3 [ 解析 ] 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自然带分布的掌握情况。从客家人南迁的路线可以看出 , 其开始时经过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落叶阔叶林 , 之后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常绿阔叶林 , 最后到达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热带 ( 季 ) 雨林。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5. [ 2015 ·广东卷 ] 有文献表述 : “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 , 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 A. 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 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 解析 ] A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献表述的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导致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 正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热量基础。 B 项是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 ,C 项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 项是水源差异引起的非地带性现象。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 2015 ·江苏卷 ]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图 B16-4 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6~7 题。 图 B16-4 教师备用习题 6 . 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 , 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其主要原因 是 (    ) A. 纬度低 , 气温 较高 B . 太阳辐射强 , 气温高 C. 地势高 , 气温低、降水 少 D . 西南季风影响显著 , 水热条件好 7. 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 , 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 , 其主要原因 是 (    ) A. 冷空气下沉 , 河谷气温 低 B . 地势低平 , 降水较少 C. 冻土发育 , 排水不 畅 D . 位于背风坡 , 气候 干燥 [ 解析 ] 6.D   7.C  第 6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与其他地区相比 , 甲地因受非地带性因素 ( 地形 ) 及西南季风影响 , 其水热条件较其他地区好 , 林线高于其他地区。第 7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森林分布的因素。乙地地处东北纬度较高地区 , 气温较低 , 河谷和平原湿地分布较广 , 所以森林只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16-5 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 , 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 400 毫米为森林景观 ,200~400 毫米为草原景观 , 小于 200 毫米为荒漠景观。读图 , 完成 8~9 题 。 图 B16-5 教师备用习题 8 . 森林景观出现在 (    ) A. 甲地 B. 乙 地 C . 丙地 D. 丁地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地应大量掘井 , 以增加牧场 , 扩大耕地 B . 冬季在乙地放牧 , 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 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 , 宜扩大畜群 数量 D . 夏季到丙地放牧 , 可保护低地 草场 [ 解析 ] 8.B   9.D  第 8 题 , 结合图示信息知 , 乙地降水量大于 400 毫米 , 为森林景观。第 9 题 , 甲地降水较少 , 大量掘井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 会导致荒漠化 ; 乙地地势较高 , 在春秋季节放牧 , 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 冬季乙地寒冷 , 不宜放牧 ; 丁地降水少 , 气候干旱 , 扩大畜群数量会加重草场负担 , 导致荒漠化 ; 丙地地势较高 , 夏季凉爽 , 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10 . 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 , 在 ① 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 , 在 ② 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 B16-6, 回答问题。 在 达尔文看到的 ① 地景观和 ② 地现象中 , 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 图 B16-6 [ 答案 ] ① 地 : 地处低纬 , 气温高 , 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 , 沿岸有暖流 , 降水丰沛 , 形成热带雨林。 或②地 : 山地海拔高 , 从山麓到山顶 , 随海拔升高 , 气温降低 , 降水变化 , 形成垂直气候带 , 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 解析 ] 位于南美洲东岸的①地 , 纬度相对较低 , 受到巴西暖流的影响 , 同时来自海洋的暖湿的东南信风受巴西高原的阻挡 , 易形成大量降水 , 故形成热带雨林。②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地区 , 地势高 , 植被的垂直分异明显。 教师备用习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