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课标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纲解读]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2.气温的变化及影响因素。3.热力环流与等压面。4.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考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各层次温度变化及与人类关系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 ②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因而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③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此层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提示] ①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 km~18 km,中纬度为10 km~12 km,高纬度为8 km~9 km;②平流层的22 km~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2)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如右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 2.对流层的逆温现象及影响 (1)逆温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逆温的类型 类型 发生的条件 出现的地区 辐射 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 中高纬度大陆 续表 类型 发生的条件 出现的地区 平流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中纬度沿海地区 地形 逆温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 盆地和谷地中 锋面 逆温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差异显著 锋面活动地区 (3)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 (4)逆温的影响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3.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大过程 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 主要作用 典例 吸收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地面生物免遭过多紫外线的侵害 反射 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将投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回宇宙空间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改变方向,从而不能到达地面 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故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注: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②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4.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砂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 →→→ ②内陆地区 → ↓ → ③四川盆地 [深挖高考命题点] 1.[问答]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2015·广东卷改编) 答案: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很强,即对太阳辐射具有很强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 2.[填空]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2013·北京卷改编)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________;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________;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________; 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________。 答案:减少 减少 减少 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遭到破坏后,臭氧减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即①减少;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因此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即③减少;雾霾出现时,夜间大气逆辐射增强,即④在夜间增加。 3.[填空]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2013·浙江卷改编)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________。 答案:① 4.[判断、问答]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2015·浙江卷改编)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 (1)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 (2)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 (3)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 (4)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 (5)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 答案:(1)√ (2)× (3)× (4)× (5)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强逆温层出现在近地面,①正确;逆温强度22~23时最大,②错误;逆温现象日出后逐渐消失,③错误;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④错误。第(2)题,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近,受地面辐射影响越大,升温和降温的变化速度越快。夜晚地面温度逐渐降低,受其影响,近地面大气层温度迅速降低,而离地面较远的大气层,受其影响较小,因为大气通过对流等形式向上传递热量,需要一个过程。 5.[填空]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2014·安徽卷改编) 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________。 答案:Q3、Q1、Q2、Q4 解析:本题考查海面的热收支状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海面热收支方式的影响因素和变化特点。海水温度是海面热收支状况的反映,由于从低纬向高纬,随着太阳高度减小,太阳辐射减弱,海水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低纬海区水温较高,说明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为正值;高纬海区水温较低,说明海面热量收支差额为负值,故Q3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海面辐射收支差额取决于太阳辐射和海面辐射的对比,整体上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故Q1表示海面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取决于蒸发量的大小,由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因此蒸发耗热量副热带海区最大,并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故Q2表示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取决于水温和气温的对比,气温高于水温,该差额为正值,冬季气温低于水温,该差额为负值,全年为正值;而且高纬地区夏季气温与水温差别较大,因而该差额反而略高于低纬地区,故Q4表示海气热传导差额。 (2017·山东潍坊一模)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第1题。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 A.①强 B.②弱 C.③弱 D.④强 答案:D 解析:结合诗句意境知,此时天气阴云笼罩且有雨,霜来得晚。根据图示及大气受热过程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小稳定;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此时能力增强;③为地面辐射,此时为阴雨天气,能力减弱;④为大气逆辐射,此时能力增强,保温作用强,所以严霜来得晚。 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据此回答2~3题。 2.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天气 C.连续的霜冻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3.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答案:2.B 3.D 解析:第2题,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有削弱太阳辐射的作用,所以此时上海天气可能是持续的伏旱天气,选B项。第3题,结合前面分析,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减小农作物水分蒸腾,选D项。 考点二 气温的变化与降水 1.气温的时间变化 (1)陆地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最低气温 出现时间 差值 变化差异 日变化 约 14时 日出 前后 日较差 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 年变化 北半球 7月 北半球 1月 年较差 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 南半球 1月 南半球 7月 (2)气温的日(年)较差变化 ①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大。 ②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③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2.气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相关因素分析 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 ②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等温线1月向南凸,7月向北凸。 ③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④海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线与等高线几乎平行;海拔高的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拔低的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⑤坡向(太阳辐射、焚风效应):相同海拔,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背风坡的气温高于迎风坡。 ⑥阻挡作用(结合大气环流):同纬度地区,有地形阻挡作用地区的冬季气温高于无地形阻挡地区。 ⑦大气环流(冬季风降温):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⑧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区)出现闭合等温线。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北半球 较曲折: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南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 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 同纬度 地带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 地形(地势高低);洋流 (3)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冬季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 续表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夏季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却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最热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3.降水与雾 (1)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降温过程和凝结核。 (2)常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等。 (3)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4)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 降水量 影响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海陆位置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大气环流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⑤受信风影响,降水少;沿海地区,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势高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 洋流 暖流增湿,降水较多; 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 水文 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人类活动 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兴修水库,降水增多;④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5)雾形成条件分析 雾形成的条件 常考分析语句 充足的水汽 临海;雨季;多河湖水域 降温条件 逆温;寒流降温;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气沿坡下沉,气温日较差大等) 凝结核 工业排放粉尘多 相对封闭 的地形 地表相对封闭,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扩散,多雾 4.我国的降水 (1)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2)根据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出四个干湿区。下图中a、b、c分别大致相当于800 mm、400 mm和200 mm等降水量线,通过它们划分出A、B、C、D四个干湿区。 干湿地区 降水状况 分布地区 湿润地区 A 年降水量>800 mm (森林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半湿润地区 B 年降水量>400 mm (森林、草地)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半干旱地区 C 年降水量<400 mm (草地为主)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干旱地区 D 年降水量<200 mm (荒漠)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填空]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2016·北京卷改编)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________月。 答案:7 解析:由图可知,夏季该地区在中午前后气温最高,子夜前后气温最低。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值,即为气温日较差。由图及选项可知,7月当地气温日较差最大。 2.[填空]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2015·四川卷改编) 该城市可能位于________纬线(回归线,40°N)附近大陆________岸(东,西)。 答案:40°N 东 解析:该城市冬季气温在0 ℃以下,说明冬季寒冷,不可能位于纬度较低的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西两岸;40°N附近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气温在0 ℃以上;40°N附近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在0 ℃以下。 3.[问答]读图,回答问题。(2016·天津卷改编) 图1 巴西1月降水量分布图 图2 巴西7月降水量分布图 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解析:由图可知,巴西1月降水多、7月降水少,这与其国土主要在赤道以南关系极大。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巴西大部分地区,所以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都较多;而7月太阳直射点及赤道低气压带在北半球,巴西仅北部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部分国土在东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降水较少。 4.[问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5·课标卷Ⅰ改编)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 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答案: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 ℃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解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一方面与二者相差较大的纬度位置、海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青藏高原自身的气温年变化小有关。青藏高原海拔高,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但大气保温作用弱,加之不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导致其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 5.[问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15·天津卷改编)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 000毫米。 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 答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解析:从纬度位置看,T岛位于低纬度,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风带看,位于东北信风带,所以T岛东北部是山地迎风坡,还要注意附近暖流的增温、增湿效果。 6.[问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15·山东卷改编)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图1 图2 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答案: 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解析:形成雨、雾的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使水汽凝结的气温条件等。由图可知,该地位于西风带(39°~42°,大陆的西岸),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地形的抬升作用,加上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形成较多的雨雾。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答案:1.B 2.B 3.B 解析:读图可知,1月等温线在甲、乙两地闭合,且比周围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甲、乙两地均为山地地形;7月等温线在沿海地区基本上与海岸线平行,在太行山地区大致与山脉的走向平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这说明影响该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地形;气温年较差是一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读图比较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一般来说,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答题模板] 线状分布特征描述 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以等值线图居多,其他也有如交通线分布图等。线状分布应说明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其中等值线分布图常用答题模板为: (1)多条等值线:①分布不均衡(总述);②数值变化方向(从……向……增大或减小);③……最高,……最低(极值分布)。 (2)单条等值线:①走向(与纬线/经线/河流/海岸线或……走向),如果该条等值线弯曲度较大,还应分段描述(如东段……走向,西段……走向);②弯曲变化。 等温线图与等降水量线图 1.等温线图 以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分析如下: (1)数值大小及变化 ①可判断区域所在半球:向北递减——北半球,向南递减——南半球。②可判断不同区域温差大小。从气温高低可以判读上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等温线。 (2)延伸方向 ①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②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③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图示区域等温线的走向与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大体一致。100°E附近受山地地形影响,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3)疏密程度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平原、高原面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密。(图示区域东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小,等温线稀疏;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因此等温线密集。) (4)弯曲状况 ①向高纬凸:陆地夏季、海洋冬季、暖流流经、地势低; ②向低纬凸:陆地冬季、海洋夏季、寒流流经、地势高。 ③凸高则低,凸低则高——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低;反之,气温高。(图中①⑤处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比两侧低,大致呈南北走向,为山脉所在地;③处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气温比两侧高,为河谷位置。) (5)局部闭合等温线 ①表示局部区域内气温出现特殊值,如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②判读原则: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图中②地位于20 ℃闭合等温线内,闭合等温线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0 ℃、24 ℃,由此可判断气温值16 ℃<②<20 ℃,②应为云贵高原。图中④地位于28 ℃闭合等温线内,闭合等温线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4 ℃、28 ℃,由此可判断气温值28 ℃<④<32 ℃,④地可能地处四川盆地内部。) 2.等降水量线图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出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 (2)微观看特殊 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②如果某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一侧为迎风坡。 ③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 (3)等降水量线图判读技巧 ①读值大小及递变 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②描延伸方向 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③看形状变化 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④把握疏密程度 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4)等降水量线图考查的主要趋势 ①观察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影响因素。如受地形抬升影响,我国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在祁连山北坡向西延伸;秘鲁沿岸地区受寒流影响,等降水量线向低纬度延伸。 ②观察等降水量线递变规律,分析其原因。如我国年等降水量线数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美国西海岸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③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分析其原因。如雅鲁藏布大峡谷处,等降水量线密集,且向北凸,主要是因为西南季风顺河谷北上,地形抬升作用强烈,降水地区差异大。 ④辨特殊,析原因。相邻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局部闭合区域降水量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可能原因:高于高值——迎风坡,多地形雨;气旋、锋面过境;城市雨岛效应。低于低值——盆地地形,地形封闭;背风坡,降水少。 [典例名师指妙招] [例1]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R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 A.16 ℃ B.21 ℃ C.23 ℃ D.26 ℃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名师指导解题] [答案] (1)A (2)B [例2] 下图示意亚洲西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差值约为( ) A.400 B.550 C.600 D.720 (2)该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名师指导解题] 1.名师指点 由题干知本图为等降水量分布图,由图可知河流、构造带水域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信息提取 [答案] (1)D (2)C 考点三 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提醒] 热力环流规律的适用条件 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热力环流的实质及实例 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和水面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①海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②山谷风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③城市风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2.等压面图 (1)气压高低 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填空]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2016·天津卷改编) 图中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人口密度大 解析:甲地位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中产生大量的余热、废热加热了空气,形成热岛效应。 2.[判断]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2015·四川卷改编) (1)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 (2)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 答案:(1)√ (2)× 解析:受热岛效应影响,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而郊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由于此时市区的气温较高,所以降雪的可能性不大;市区与郊区冷热不均形成城郊热力环流,市区上升气流将污染物带至郊区,而由郊区流向市区的气流可将燃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带至市区。 3.[填空]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2014·山东卷改编) 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________。 (①农田;②林地;③城区;④乡村) 答案:③城区 解析:M地降雪量与周围地区相比,差距较小,而积雪深度比周围小很多,即融雪量较多,说明气温较高,因此可能是城区(城市的热岛效应)。 4.[填空]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2011·大纲卷改编)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________地稳定。 (2)正午前后乙地可能出现________天气;丙地刮起________风;甲地出现强劲的________风。 答案:(1)丙 (2)强对流 西北 东北 解析: 第(1)题,图中甲、乙、丙三地近地面气温大致相等,高空气温甲地小于乙地,乙地和丙地相差不大,因此垂直运动即对流运动最旺盛的是甲;受自西向东气流的影响,丙地比乙地稳定。故三地中,甲地对流最旺盛,丙地气流最稳定。第(2)题,根据计算,正午前后,高空冷气流运动到乙地上空,此时乙地近地面和高空气温差增大,垂直运动显著,出现强对流天气。受冷空气影响,高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分别由乙地指向甲地和丙地,甲地为东北风,丙地出现西北风。 5.[填空]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2014·山东卷改编)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____风。 答案:西南 解析:判断风向,要知道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由图中高空等压面推断近地面气压:38°N为低压,甲处为高压→再结合图中经纬度,运用风向判读方法: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可判断风向为西南风。 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吹东南风 B.b处为上升气流 C.c处吹西南风 D.d处为上升气流 2.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图2中甲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于乙地,说明甲地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而乙地相反;因此甲地近地面气温低,b处为下沉气流,乙地近地面气温高,d处为上升气流;由于无法确定所在半球,所以a处可能吹西南风或西北风,c处可能吹东南风或东北风。第2题,城市与郊区比较,城市气温高、气压低,因此②③正确。 (2017·山东济南一模)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3~4题。 3.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4.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此时,风从湖面吹向陆地,②为下沉气流;④为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第4题,城市地面硬化,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增强;围湖造陆,湖泊面积缩小,湖陆风减弱;风从湖泊吹向城市,城市湿度加大,昼夜温差减小。 [题后归纳] 城市“五岛”效应 受热力环流影响,城市气候往往具有“五岛”效应: 热岛——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 混浊岛——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干岛——白天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 湿岛——夜晚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雨岛——城市热岛环流所产生的局地气流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形成。 考点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提示] 风向的判断 (1)形成风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向与所在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2.影响风的因素 影响风向的主要因素:大气的受力状况、地转偏向力及其存在位置。具体表现是: (1)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①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②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③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2)近地面的风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4)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 500米为参考数值。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判断]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2016·江苏卷改编) 此时我国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 答案:√ 解析:上海、北京地区的等压线延伸方向及气压高低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因此两地风向大致相同。 2.[填空]在下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________市。(2014·天津卷改编)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答案:北京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在两幅等压线图中分别作出各城市的风向(首先作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向右偏,即可获得风向)。由图可知,北京的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 3.[绘图]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2013·课标卷Ⅰ改编) 请在图中绘出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 答案: (2017·广东普宁一模)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地面越远,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越小。据此回答1~2题。 1.假设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示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 ) 2.根据图示信息,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 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 答案:1.A 2.B 解析: 第1题,近地面的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随海拔升高,摩擦力变小,夹角变小,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从而可知A项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高压应位于该地南侧。 3.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hPa)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b比例尺相等,等压距a为6 hPa、b为2 hPa,则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b;同理c大于d。a比例尺大于c,所以a点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 [方法技巧] 气压分布特征的描述要点 (1)气压中心的位置和性质:在××位置,有高(或低)压中心。 (2)气压的高低变化(数值的递变):从××向××方向气压升高(或降低)。 (3)等压线疏密和气压梯度大小:××部位等压线稠密(或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大(或小)。 等压线图 1.认识气压系统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气压系统 特征 注意点 高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低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高压脊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 狭长区域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 狭长区域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2.等压线分布图上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 (1)风向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2)风力的判定 ①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②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③不同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3)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 晴朗天气←天气状况→阴雨天气 [典例名师指妙招] [例] 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 (1)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戊 (2)若甲处天气系统逐渐增强并向北移动,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B.南亚将进入干旱季节 C.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D.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 [名师指导解题] [答案] (1)D (2)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