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青海省海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青海省海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青海省海东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豌豆、果蝇和玉米是用于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科学家从这些材料中找到了许多遗传机制。下列不属于这些研究材料的优良特点的是( )‎ A. 后代数量多,容易发生变异 B. 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C. 生长周期短,容易种植或饲养 D. 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简单 ‎【答案】A ‎【解析】1、豌豆是雌雄同花植物,授粉方式是自花授粉且是闭花授粉,杂交过程包括:去雄→套袋→授粉→套袋等步骤;玉米是雌雄同株,但是单性花,属于雌雄异花,杂交过程不需要对母本去雄,可以直接对雌花进行套袋→授粉→套袋处理。‎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花大便于授粉、生长周期短、产生后代多等特点,因此常用于做遗传实验研究的材料。‎ ‎【详解】A、容易变异,不属于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的特征,A符合题意;‎ B、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属于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的特征,B不符合题意;‎ C、生长周期短,容易种植或饲养,属于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 D、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简单,属于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孟德尔将灰种皮豌豆植株与白种皮豌豆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均是灰种皮豌豆植株,F1自交得F2,F2中灰种皮豌豆植株与白种皮豌豆植株的比例是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灰种皮对白种皮是显性性状 B. 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不同 C. 亲本是纯合子,F1均是杂合子 D. F2灰种皮豌豆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1/3‎ ‎【答案】B ‎【解析】灰种皮豌豆植株与白种皮豌豆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均是灰种皮豌豆植株,说明灰种皮为显性性状,F1自交得F2,F2中灰种皮豌豆植株与白种皮豌豆植株的比例是3∶1。用Aa表示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亲本是AA和aa,F1是Aa,F2AA∶Aa∶aa=1∶2∶1。‎ ‎【详解】A、根据分析灰种皮对白种皮是显性性状,A正确;‎ B、F2中纯合子(AA、aa)和杂合子(Aa)的比例相同,都是1/2,B错误;‎ C、根据分析,亲本是纯合子,F1均是杂合子,C正确;‎ D、F2灰种皮豌豆植株(AA和Aa)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约占1/3,D正确。‎ 故选B。‎ ‎3.下列与豌豆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隐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B. 显性性状的个体测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C. 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D. 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子代可能是纯合子 ‎【答案】D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性状分离是杂合子一代自交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A、隐性性状自交自交的后代都是隐性纯合体,A错误;‎ B、显性性状的个体测交,子代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B错误;‎ C、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若为显性杂合子则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C错误;‎ D、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子代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正确。故选D。‎ ‎4.基因型为Dd的植株自交,得到的每一代植株再自交。则在F3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详解】Dd连续自交n次,后代Dd=,DD=dd=(1﹣),Dd连续自交,子三代中Dd==,DD=(1﹣)=故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计算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相关基因型的比例。‎ ‎5.图为某种鼠的毛色(黑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代鼠都是杂合子 B. 4号鼠不可能是纯合子 C. 3号鼠与6号鼠的基因型相同 D. 7号鼠与5号鼠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鼠的黑色与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设A、a)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黑色鼠(1和2、4和5)生了一只黑色和一只白色共两只小鼠,说明出现了性状分离,黑色对白色为显性。‎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黑色的1号和2号鼠杂交,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两亲本均为杂合子,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黑色的4号和5号鼠杂交,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两亲本均为杂合子,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黑色对白色为显性,所以图中白色的3号和6号鼠均为隐性纯合子,C正确;‎ D、根据分析,4号和5号鼠为杂合子,所以它们的后代7号黑色鼠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D错误。故选D。‎ ‎6.羊的黑毛和白毛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只白毛公羊与多只黑毛母羊杂交,每个杂交组合的子代均有白毛羊和黑毛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白毛公羊是杂合子,则黑毛是显性性状 B. 若黑毛是显性性状,则亲代母羊均是纯合子 C. 子代中白毛羊与黑毛羊的数量之比接近1∶1‎ D. 子代白毛羊或黑毛羊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答案】C ‎【解析】设黑毛和白毛由A、a这对基因控制,根据题意,杂交的多对组合均应为Aa×aa的杂交组合。‎ ‎【详解】A、若白毛公羊是杂合子(Aa),则黑毛应是aa,隐性性状,A错误;‎ B、若黑毛是显性性状(Aa),则亲代母羊(黑羊)均是杂合子,B错误;‎ C、根据分析,杂交组合均是Aa×aa的杂交组合,子代白毛羊与黑毛羊的数量之比接近1∶1,C正确;‎ D、根据分析,子代中的基因型只有Aa和aa两种,无论谁为显性,白毛羊基因型均相同,黑毛羊的基因型也均相同。故选C。‎ ‎7.在果蝇中,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两只雄果蝇甲、乙和两只雌果蝇丙、丁,这四只果蝇的表现型全是长翅红眼,让它们雌雄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丁→长翅红眼、长翅白眼 乙×丙→长翅红眼 乙×丁→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残翅白眼 A. 基因B、b和基因A、a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甲和丁的基因型分别是 BBXAY和 BbXAXa C. 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Y和 BBXAXA D. 乙和丙杂交产生的子代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乙(B_XAY)×丁(B_XA_),后代中出现残翅白眼果蝇(bbXaY),由此确定乙的基因型为BbXAY,丁的基因型为BbXAXa;又由于甲(B_XAY)×丁(BbXAXa)杂交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没有残翅果蝇(bb),说明甲的基因型必为BBXAY;又由于乙(BbXAY)×丙(B_XAX-),后代中只有长翅果蝇,说明丙为纯合子,基因型为BBXAXA。‎ ‎【详解】A、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丁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Y和BbXAXa,B正确;‎ C、据以上分析可知,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Y和BBXAXA,C正确;‎ D、乙和丙杂交产生的子代个体有Bb基因型,故自由交配后代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D。‎ ‎8.下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Ⅱ-4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B. Ⅲ-6的致病基因全部来自Ⅰ-1‎ C. Ⅲ-6与正常男子结婚后,建议他们生男孩 D. Ⅱ-3和Ⅱ-4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答案】A ‎【解析】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该病的特点为:女患父子患,即女性患病则儿子一定患病,女儿患病,则父亲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其女儿一定正常。‎ ‎【详解】A、Ⅱ-4的女儿患病,而其本身不患病,故其一定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A正确;‎ B、Ⅲ-6的致病基因一半来自Ⅰ-1,B错误;‎ C、Ⅲ-6与正常男子结婚后,所生的儿子全为患者,所生的女孩全为正常,故建议他们生女孩,C错误;‎ D、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Ⅱ-3的基因型为XbY,Ⅱ-4为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二人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D错误。故选A。‎ ‎9.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XcY。下图甲、乙是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和相关基因的简图,图乙所示细胞是图甲所示细胞的子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B. 甲发生了基因重组 C. 乙是精细胞 D. 甲会产生基因型为abY的精细胞 ‎【答案】A ‎【解析】题图分析,甲图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且表现为细胞质均等分开,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乙图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一个染色体中含一个DNA分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为精细胞。‎ ‎【详解】A、图甲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同时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可知该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发生了基因重组,B正确 ;‎ C、由分析可知,乙是精细胞,C正确;‎ D、甲会产生四种精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BXc、aBXc、AbY、abY,故甲细胞可产生基因型为abY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A。‎ ‎10.下图是人体形成卵细胞以及卵细胞受精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示意图,数字表示时间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位基因的分离通常发生在①时段 B. 染色体数目3次加倍的原因均相同 C. ②③④时段细胞内一般不含同源染色体 D. ⑦时段细胞的遗传物质与①时段的有差异 ‎【答案】B ‎【解析】题图分析,图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表示受精过程;⑤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等位基因的分离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图中的①时段,A正确;‎ B、染色体数目3次加倍的原因不尽相同,第一、三次是因为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第二次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精卵细胞融合导致的,B错误;‎ C、②③④时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细胞内一般不含同源染色体,C正确;‎ D、⑦时段细胞的遗传物质源于亲代,而①时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精卵细胞融合后的遗传物质组成,故二者有差异,D正确。故选B。‎ ‎11.某同源三倍体香蕉含有33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香蕉含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11条同源染色体 B. 该香蕉的1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C. 该香蕉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1个细胞内共有3个染色体组 D. 由于不含同源染色体,该香蕉无法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种子 ‎【答案】B ‎【解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三倍体,三倍体由于联会紊乱,不能产生种子。‎ ‎【详解】A、该香蕉三倍体,含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11条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 B、该香蕉的1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B正确;‎ C、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此时该香蕉1个细胞内共有6个染色体组,C错误;‎ D、三倍体香蕉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 ‎12.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向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来的DNA、蛋白质、多糖、DNA和DNA酶,培养后试管内有S型细菌的是( )‎ A. 试管1 B. 试管‎2 ‎C. 试管3 D. 试管4‎ ‎【答案】A ‎【解析】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研究者: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细菌培养基等。‎ ‎(3)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 ‎【详解】A、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试管1中会出现S型细菌,A正确;‎ BC、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多糖不是转化因子,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试管2和3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BC错误;‎ D、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但加入的DNA酶可将DNA水解,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试管4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D错误。故选A。‎ ‎13.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列叙述不属于其重要意义的是( )‎ A. 确定DNA的结构具有稳定性 B. 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C. 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 D. 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答案】B ‎【解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详解】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确定了DNA的分子结构具有稳定性,A正确;‎ 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之前,已经研究得出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误;‎ C、结构决定功能,清楚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就可以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C正确;‎ D、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为半保留复制奠定了基础,而且Watson和Crick对DNA复制进行了描述,D正确。故选B。‎ ‎14.下图是某同学画的DNA部分结构模型,其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两条链反向平行,C与G配对,且C-G之间有3个氢键,A正确;‎ B、DNA两条链反向平行,A与T配对,且A-T之间有2个氢键,B正确;‎ C、DNA两条链反向平行,T与A配对,且A-T之间有2个氢键,C正确;‎ D、DNA两条链应该是反向平行的,D错误。故选D。‎ ‎15.人体细胞中不同的双链DNA分子( )‎ A. 基本骨架不同 B. 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C. 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D. 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DNA分子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基本骨架相同,都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A错误;‎ B、DNA分子核苷酸的种类相同,都是脱氧核苷酸,B错误;‎ C、不同的双链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 D、不同的双链DNA分子碱基配对方式相同,都是A-T、C-G,D错误。故选C。‎ ‎16.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分别位于( )‎ A. DNA和mRNA上 B. mRNA和tRNA上 C. mRNA和rRNA上 D. tRNA和mRNA上 ‎【答案】B ‎【解析】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是指t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详解】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因此,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是指t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因此,反密码子在tRNA上,B正确。故选B。‎ ‎17.下列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实例的是( )‎ A. 人类白化病 B. 21三体综合征 C. 苯丙酮尿症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D ‎【解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2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一基因多效应和多基因一效应的现象。‎ ‎【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其它是通过酶间接控制性状。故选D。‎ ‎18.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中心法则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⑥普遍发生于动植物细胞中 B. 过程①和②的模板和原料都相同 C. 过程③需要逆转录酶 D. 需要相同原料的是过程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逆转录过程,④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⑤表示翻译过程,⑥表示遗传信息由蛋白质流程RNA的过程,其中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A、过程⑥在动植物细胞中不会发生,A错误;‎ B、过程①和②的模板都是DNA,但其产物分别是DNA和RNA,故这两个过程中的原料不同,B错误;‎ C、过程③为逆转录,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C正确;‎ D、需要相同原料的是过程①③,都是脱氧核苷酸,而④过程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1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以改变DNA的双螺旋结构 B. 基因突变可以定向地产生一个新的基因 C.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D. 基因突变具有高频性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3)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不定向性;③突变率很低;④多数有害; (4)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①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 ‎【详解】A、基因突变不会改变DNA的双螺旋结构,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地产生一个新的基因,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D错误。故选C。‎ ‎20.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倍体或四倍体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内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B. 人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C. 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最多的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 一个染色体组中因为较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半,所以所含遗传信息不完整 ‎【答案】A ‎【解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详解】A、无论二倍体还是四倍体,其一个染色体组内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 B、人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后期时,其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 C、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最多的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C错误;‎ D、由概念可知,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A。‎ ‎21.下列关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育种方式一般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B. 两种育种方式依据的遗传学原理相同 C.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可以大大缩短育种的年限 D. 将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传给四倍体西瓜的雌蕊,即可结出无子西瓜 ‎【答案】B ‎【解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单倍体育种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A错误;‎ B、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 C、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时间,但多倍体不能,C错误;‎ D、将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传给四倍体西瓜的雌蕊,获得三倍体的种子,此时获得的不是无子西瓜,D错误。故选B ‎2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基因诊断可以查出胎儿是否患有各种遗传病 B. 含有红绿色盲基因的不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 C. 某人患21三体综合征可能与其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异常有关 D.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不属于遗传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熟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致病原因。‎ ‎【详解】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因不含致病基因,不能通过基因诊断查出胎儿是否患有,A错误;‎ B、含有红绿色盲基因也可能是女性正常中的携带者,B正确;‎ C、21三体综合征是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所致,可能与其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异常有关,C正确;‎ D、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并没有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不属于遗传病,D正确。‎ 故选D。‎ ‎23.下图为几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示意图(字母代表染色体的不同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量减少 B. 果蝇棒状眼的成因是发生了和图乙中相同的变异 C. 图丙中的变异既可以改变基因的数量也会改变基因的排序 D. 图丁中的变异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答案】C ‎【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图甲中的变异为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导致的,故此会导致基因数量减少,A正确;‎ B、图乙为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果蝇棒状眼的成因也是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B正确;‎ C、图丙中的变异是染色体某一片段颠倒引起的,该变异可以改变基因的排序,但不改变基因的数量,C错误;‎ D、图丁为易位,指的是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该变异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D正确。故选C。‎ ‎2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生物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 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能适应环境的基因 D. 一个种群产生地理隔离后就一定能形成新的物种 ‎【答案】B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只有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 C、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能适应环境的表现型,C错误;‎ D、一个种群产生地理隔离后不一定能形成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故选B。‎ ‎25.育种专家将某地的植物a分别引种到两个不同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将形成的种群记为b、c。下图表示4月份种群a、b、c中开花植株所占比例,已知花期不同的植株之间不能受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b和c产生了生殖隔离 B. 三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所差别 C. 种群a和b属于两个物种,所以存在生物进化 D. 导致种群b和c出现花期不同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答案】C ‎【解析】题图分析:将植物a引种到两个不同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这说明种群b和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详解】A、由题意可知,种群b和c的花期不同,不能完成基因交流,说明b和c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A正确;‎ B、种群b和c原属于同一个种群a,根据3个种群的的花期不同,可推测三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所差别,B正确;‎ C、据图可知种群a和b属于两个种群有部分花期相同可以进行相互受粉,说明还不是两个物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D、自然选择对种群b和c中的不同花期性状进行了选择,进而二者之间出现花期不同,D正确。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下图是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示意图,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B、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①需要在豌豆未开花前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交后,将收获的种子进行种植,若长出的植株均表现为花腋生,则母本表现出的性状是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若F1自交得到F2,F2花腋生:花顶生=3:1,则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4)杂交后,将收获的种子进行种植,若长出的植株有花腋生和花顶生,则进一步验证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去雄 人工传粉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开花后已完成自花受粉 隐性 分离 BB(♂)、bb(♀) 让花腋生、花顶生的植株自然繁殖,观察子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 ‎【解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分析题图:图中①是去雄,②是人工传粉。‎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为去雄,②为人工传粉。‎ ‎(2)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开花后已完成自花授粉,因此①去雄操作需要在豌豆未开花前进行。‎ ‎(3)杂交后,将收获的种子进行种植,若长出的植株均表现为花腋生,则花腋生为显性性状,进行去雄操作(花顶生)的为母本,提供花粉(花腋生)的父本,因此母本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若F1自交得到F2,F2花腋生∶花顶生=3∶1,则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亲本的基因型为BB(父本)、bb(母本)。‎ ‎(4)杂交后,将收获的种子进行种植,若长出的植株有花腋生和花顶生,则进一步验证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是自交法,即让花腋生、花顶生的植株自然繁殖,观察子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7.下图甲是某果蝇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图乙是该果蝇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细胞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据图分析,该果蝇是________(填“雄蝇”或“雌蝇”)。‎ ‎(2)图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 ‎(3)果蝇精(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四分体出现在________(填时期)。‎ ‎【答案】雄蝇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精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解析】图甲是某果蝇细胞的染色体图解,由最下面一对同源染色体不等长可知,该果蝇为雄果蝇。图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据此答题。‎ ‎【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该果蝇性染色体为不等长的X和Y染色体,故可判断是雄蝇。‎ ‎(2)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3)果蝇精(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子的形成过程,较为简单,掌握相关知识点结合题意答题。‎ ‎28.下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其中序号代表生理过程、字母代表物质或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可表示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 ‎(2)图中物质B、E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①需要的酶是________。‎ ‎(3)过程②发生在________(填结构)上,原料是________。‎ ‎(4)过程①②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这两个过程碱基配对的方式________(填“完全相同”“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答案】真核 mRNA(或信使RNA) 合成的蛋白质(多肽链) RNA聚合酶 核糖体 氨基酸 不完全相同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过程①为转录过程,过程②为翻译过程,物质A为核DNA,物质B为mRNA,C为核糖体,D为tRNA,E为合成的多肽链。‎ ‎【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因此图示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2)根据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结合图中物质变化分析可知,图中物质B为细胞核中DNA转录产物,并且B与核糖体C结合进行翻译过程,因此B为mRNA;由图示可知E为翻译产物即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多肽链);过程①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 ‎(3)根据分析及结合图示判断,过程②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原料为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4)过程①②分别为转录和翻译,这两过程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由于构成DNA和RNA的碱基的差别,转录过程碱基配对的方式有:A—U、T—A、C—G;翻译过程碱基配对的方式有:A—U、C—G,因此这两个过程碱基互补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图中细胞结构特点,准确判断出真核细胞;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表达的具体过程,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29.水稻为两性花,花小,若要进行杂交育种,工作量大。水稻的宽叶(A)对窄叶(a)、有芒(B)对无芒(b)、抗病(T)对感病(t)为完全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现有宽叶(甲)和窄叶(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间行种植,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植株进行_______(操作)并套袋隔离。‎ ‎(2)仅考虑A、a与T、t两对等位基因,某杂合子亲本自交得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抗病:宽叶感病:窄叶抗病:窄叶感病=7:1:3:1.若F1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亲本中某种基因型的花粉不育,则该不育花粉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F1宽叶抗病水稻中基因型为双杂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基因重组 乙 (人工)去雄 At ‎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乙植株进行人工去雄操作并套袋隔离。‎ ‎(2)杂合子亲本AaTt自交得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抗病(A_T_):宽叶感病(A_tt):窄叶抗病(aaT_):窄叶感病(aatt)=7:1:3:1,其中宽叶抗病和宽叶感病中少了2份,说明At花粉不育,F1宽叶抗病水稻(‎7A_T_)中基因型为双杂合(3AaTt)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7。‎ ‎【点睛】本题主要考试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杂交育种的原理,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30.请据图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问题:‎ ‎(1)图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从蛋白质的角度分析,血红蛋白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但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基因突变除了图甲所示的类型外,还有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图乙中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含基因B和b,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的①发生的生物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②发生的生物变异类型通常是_____________。这两种变异类型中,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DNA中的一个碱基对T一A被A—T替换了(或发生了基因突变) 增添和缺失 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基因重组 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②‎ ‎【解析】据甲图分析:血红蛋白异常的原因是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由于碱基对发生替换使基因突变,导致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变化,翻译时蛋白质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其中①是DNA分子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 分析图乙:该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一个是B、一个是b,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丙图中,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②的交叉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1)图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从蛋白质的角度分析,血红蛋白异常的原因是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根本原因是DNA中的一个碱基对T-A被A-T替换了(或发生了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除了图甲所示的替换类型外,还有碱基对的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图乙中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含基因B和b,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基因突变(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图丙中的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其中②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生物变异等,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提升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知识,难度不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