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扩展语句教案(1)
考点一 扩展语句 命 题 特 点 扩展语句的题型比较多样,并且该考点也出现了综合考查的趋势。 主要题型有:(1)将若干词语合理扩展为一句话或几句话; (2)将一句话合理扩展为几句话或一段文字; (3)依据试题所提供的情境进行合理的想象。 四、真题讲解 例题1(天津高考)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4分) 给力 雷人 粉丝 妙趣横生 山重水复 美不胜收 怡然自得 [审题要仔细] 抓住4个关键点:选4个词语 语意完整 合乎情理 不超过48字 [思路要清晰] 解题时,首先要理解所给的每个词语的意思,特别是比较新的词语,如“给力”“雷人”等;然后展开联想,从词义的角度思考相关内容,比如如果使用“给力”一词,就需要联想哪些内容是“给力”的等。最后挑选出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写出语句流畅、结构严谨的语段。 [答题要规范] (示例一)粉丝对自己偶像的膜拜表现在行为上已经足够雷人了,可他们仍觉得还不够给力,看来想怡然自得地做粉丝也难。 (示例二)什么样的人生最给力?于山重水复处怡然自得,在柳暗花明处美不胜收,也能在普通平凡里活出些妙趣横生的滋味来。 评分标准:能够选用4个词语,准确理解所选词语的意思,连词成段,并创设一定的情景,且语意完整、合乎情理、符合字数要求即可得满分。如果词语选用不全,词语运用不当,语段缺乏中心、无逻辑性,出现语病,超过字数,都要酌情扣分。 例题2(湖北高考)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4分) [思路要清晰]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围绕“竹喧”“归”“浣女”三个关键词展开描述;(2)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多用修辞性语言,力求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营造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3)字数要符合题干要求。 [答题要规范] 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评分标准:在题干要求字数范围内,扣住“竹喧”“归”“浣女”三个关键词进行合理想象,展开描述给2分,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给2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 例题3、(重庆高考)有人说:“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字数在70至90之间。(6分) [思路要清晰] 解答此题要注意以真理与善良的关系为扩展重点,从某种角度出发,强调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要言之成理,可举例、对比、类比、比喻,说话得体,站得住脚。 [答题要规范] (示例一)拥有真理,常会将错误掀翻在地,永世不得抬头;拥有善良,则会包容一切错误,使之改过自新。拥有真理,常会使少数人孤独;拥有善良,则会使天下人成一家。 (示例二)拥有善良,拥有爱,试着理解对方的内心,试着原谅他的过错,你的天空会变得更晴朗。一个学生总是顶撞老师,老师并未过分训斥说教,而是倾注更多关心,于是,一段友情拉开序幕。因此,善良有时真的比真理更重要。 五、总结扩展语句的答题策略 第一步:看清要求,明确重点 做题时,要注意两看:一看题干是否有规定的或隐含的情境、话题、主题等,扩展时要紧扣这些内容去扩展;二看是否有陈述对象、感情倾向、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表达方式等要求,扩展时不要有遗漏。 审题时一定弄明白命题者所提出的要求。这类要求有两个层面:一是显性要求,二是隐性要求。 第二步:联想想象,巧用方法 联想和想象是扩写的灵魂。要严格按照题干要求,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保证扩展的具体而生动。 方法 阐释 较适用类型 定位 填补法 根据题干所给的内容,确定句式(单句或复句)模型,排列好句内成分位置或句子间的关系,填补修饰成分(状语或定语)或句子的一种方法。 较适用于串词成句型,也适用于情景扩展型 添枝 加叶法 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限制性或修饰性的词语,使之形象丰富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关键是找准句子的主干,在句子的主语前添加定语,在谓语前添加状语,在宾语前添加定语,便可使语句丰满起来。在运用添枝加叶法时,还要适当描写渲染,并结合修辞手法,才能使扩展的句子变得文采飞扬,具体生动。 句意丰富型,情景扩展型 逻辑 推理法 就是根据一定条件或语境进行逻辑思维,推导出一定的结论的题型。 续写型 围绕 中心法 根据题干要求,紧紧围绕某词、某句或某情景、某话题等展开。扩展时,要注意不得偏离原句的陈述对象或题目要求的中心。 话题主题型 第三步:修改完善,誊写答案 先在草稿纸上将答案写出来,然后根据需要或要求将写好的答案作修改,避免病句、错字等。最后将修改好的答案用工整的字体誊写在答题纸上。 六课后作业:详见“点对点”练习1——5题(p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