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练习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6s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2.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为此,四位同学提出测量时间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B.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C.某次闪电时,按照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D.按照选项A的方法,测量三次闪电对应的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3.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又称PM2.5,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cm B.mm C.μm D.nm 4.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45.30厘米,45.28厘米,45.31厘米,那么更接近真实值的数据的是( ) A.45.30厘米 B.45.297厘米 C.45.29厘米 D.45.3 厘米 5.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C.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测量单位。 6.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因为误差太大 B.产生误差的原因是测量中犯有错误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这种差异 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25 A.汽车飞驰 B.火箭升空 C.蝴蝶飞舞 D.心潮澎湃 8.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比喻静止的旧事物,在物理上若说沉舟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物为( ) A.流水 B.千帆 C.河岸 D.飞鸟 9.学校运动会上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 ) 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在原地不动 10.一辆功率 6.615kW的汽车,用燃烧值是4.6×107J/kg的汽油作燃料,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2O%,油箱里能装 50kg汽油,使用这些汽油行驶 1000km的路程,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14.4m/s B.60m/s C.2.86m/s D.12m/s 11.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男子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下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3.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的小车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25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0﹣20秒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1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两小车的速度关系及运动6秒时两小车之间的距离s为( ) A.v甲>v乙;s可能为1.2米 B.v甲>v乙;s可能为0.6米 C.v甲<v乙;s可能为1.2米 D.v甲<v乙;s可能为4.2米 15.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5 16.秒表是上体育课时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s. 17.如图,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圆筒的直径d是 cm,铜丝直径 cm。 18.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选填“A”或“B”),木块的边长为 cm. 19.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是存在误差,请写一种减小误差的方法: 。 20.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 ,简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 21.国庆节期间,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 (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 (选填“前”或“后”)运动的。(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 22.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 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 的。(填“静止”或“运动”) 25 2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测速仪发出的声波到达被测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从图乙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是 秒,则该被测车速度是 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24.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绕O点做圆周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圆所示,小球与水平面间的摩擦阻力忽略不计。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此时小球速度大小为v,一段时间后小球运动到水平面上的P点,速度为v′(如图),则v v′(>/=/<)。细绳断开时小球的位置可能是在圆周上的 (A/B/C)点处。 25.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即便捷又环保的交通工具,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小华开着电动车以18km/h速度匀速行驶在鸭绿江大道上,则6min通过的路程为 m;若以电动自行车为参照物,小华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三.计算题(共4小题) 26.某铁路隧道2950米,一列长为350米 25 的火车匀速行驶,速度为216千米/小时,当车头进入隧道时,小明在车头处,以某7米/秒的速度向车尾部移动。 (1)小明到达火车尾需要多少时间? (2)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3)小明能够在火车通过隧道前到达车尾? 27.晓军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1)晓军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2)晓军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晓军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8.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3)若此路段限速为12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29.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司机的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s,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制动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16m。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为多少m?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保留两位小数)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5 25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练习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6s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学会思考】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A、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拳头宽度在1dm左右,指甲宽度一般在1cm=0.1d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2.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为此,四位同学提出测量时间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B.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C.某次闪电时,按照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D.按照选项A的方法,测量三次闪电对应的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学会思考】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记下闪电和雷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公式s=vt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 解: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不合题意;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符合题意; 25 C、A选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此两次求平均值,也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故选:B。 3.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又称PM2.5,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cm B.mm C.μm D.nm 【学会思考】根据对PM2.5含义的掌握作答。 解:环保学规定:PM2.5是空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固体颗粒物。 故选:C。 4.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45.30厘米,45.28厘米,45.31厘米,那么更接近真实值的数据的是( ) A.45.30厘米 B.45.297厘米 C.45.29厘米 D.45.3 厘米 【学会思考】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测量值会更接近真实值, 所以更接近真实值的物体长度是:=45.30cm。 故选:A。 5.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C.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测量单位。 【学会思考】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1)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2)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5 (3)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解: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故A正确; 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故B正确; C、若刻度尺的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一般选择整数)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故C错误;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测量单位,故D正确。 故选:C。 6.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因为误差太大 B.产生误差的原因是测量中犯有错误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这种差异 【学会思考】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良操作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解:A、B、测量的错误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遵守操作规则,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故AB错误; C、改进操作方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认真细致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这种差异,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汽车飞驰 B.火箭升空 C.蝴蝶飞舞 D.心潮澎湃 【学会思考】(1)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2)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 解:A、汽车飞驰,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25 B、火箭升空,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C、蝴蝶飞舞,蝴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D、心潮澎湃,是心理活动,不是物体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故选:D。 8.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比喻静止的旧事物,在物理上若说沉舟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物为( ) A.流水 B.千帆 C.河岸 D.飞鸟 【学会思考】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沉船相对于流水、千帆、飞鸟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而相对于河岸的位置不变,故若说沉舟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物为河岸。 故选:C。 9.学校运动会上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 ) 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在原地不动 【学会思考】运动方向和快慢都相同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解:学校运动会上4×100m接力赛中,接棒人在传棒人接近接力区时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都奔跑,速度接近一致,基本保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交接,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一辆功率 6.615kW的汽车,用燃烧值是4.6×107J/kg的汽油作燃料,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2O%,油箱里能装 50kg汽油,使用这些汽油行驶 1000km的路程,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25 A.14.4m/s B.60m/s C.2.86m/s D.12m/s 【学会思考】根据汽油的燃烧值、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求出50kg汽油完全燃烧时对汽车做的功,然后由功率的变形公式求出做功、时间,最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解:50kg汽油完全燃烧,发动机做的功: W=qmη=4.6×107J/kg×50kg×20%=4.6×108J, ∵, ∴发动机做功时间: =≈6.95×104s, 汽车的平均速度 =≈14.4m/s; 故选:A。 11.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男子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学会思考】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少,运动越快。 (2)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解:①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的,故①正确; ② 25 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相当于相同时间比路程,故②正确; 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时间越短,运动越快,故③正确; ④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求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与裁判的方法不同,故④错误。 故选:A。 12.下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学会思考】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的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A、由图可以看出,图线切线的斜率越来越大,表示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v﹣t图可知,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加速度不变,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v﹣t图可知,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加速度不变,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由v﹣t图可知,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的小车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25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0﹣20秒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学会思考】(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 (3)由图知,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运动。 (4)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 解:A、乙物体在6~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 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 D、经过0﹣20秒时间,两车运动的时间相同,甲车通过的路程为40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20m,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1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两小车的速度关系及运动6秒时两小车之间的距离s为( ) A.v甲>v乙;s可能为1.2米 B.v甲>v乙;s可能为0.6米 C.v甲<v乙;s可能为1.2米 D.v甲<v乙;s可能为4.2米 【学会思考】在(a)和(b)的图象上任意找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分别求出甲和乙的速度。 从图上直接读出路程或时间进行比较。 解:由图象a知==0.4m/s,由图b知==0.3m/s,所以v甲>v 25 乙; 由a、b两图象知t=6s时,s甲=2.4m,s乙=1.8m,由于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6s时两车间的距离s=s甲﹣s乙=2.4m﹣1.8m=0.6m,或s=s甲+s乙=2.4m+1.8m=4.2m。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学会思考】(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其情景答题。 (2)(3)(4)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A、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300m、300m、300m、30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车的路程相等,故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观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25 D、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秒表是上体育课时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184.4 s. 【学会思考】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2min中间有4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略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4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4.4s=184.4s。 故答案为:184.4。 17.如图,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1mm ,圆筒的直径d是 1.20 cm,铜丝直径 0.11 cm。 【学会思考】(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读出铜线圈的宽度,数出匝数,可以得到铜丝的直径d,这种方法叫累积法。 25 解:(1)观察刻度尺刻度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圆筒的直径为d=3.20cm﹣2.00cm=1.20cm。 (2)由图知,铜线圈的宽度为L=7.10cm﹣6.00cm=1.10cm,铜丝的匝数为n=10; 细铜丝的直径为d===0.11cm。 故答案为:1mm;1.20cm;0.11。 18.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A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B 不正确(选填“A”或“B”),木块的边长为 2.40 cm. 【学会思考】(1)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 (2)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3)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 解:(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2)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正确读数是2.40cm。 故答案为:A;B;2.40。 19.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是存在误差,请写一种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学会思考】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25 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故答案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0.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运动 。 【学会思考】在物理学中,将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宇宙间的运动是绝对的。 解: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体的普遍规律,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故答案为:机械运动;运动。 21.国庆节期间,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 已经 (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 后 (选填“前”或“后”)运动的。(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 【学会思考】(1)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汽车的速度对比限速作出判断;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由得: 客车行驶时间为:==h; 则小汽车的速度为:==160km/h>120km/h; 故小汽车超速了; 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已经;后。 22.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 运动 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 静止 25 的。(填“静止”或“运动”) 【学会思考】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2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测速仪发出的声波到达被测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从图乙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是 0.32 秒,则该被测车速度是 14.17 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学会思考】根据图象可以直接看出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 根据公式知,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之间的距离s, 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解: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是0.32s; 25 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1==0.16s, 由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X1=v波t1=340m/s×0.16s=54.4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2==0.12s,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X2=v波t2=340m/s×0.12s=40.8m,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X1﹣X2=54.4m﹣40.8m=13.6m;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汽车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4.17m/s。 故答案为:0.32;14.17。 24.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绕O点做圆周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圆所示,小球与水平面间的摩擦阻力忽略不计。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此时小球速度大小为v,一段时间后小球运动到水平面上的P点,速度为v′(如图),则v = v′(>/=/<)。细绳断开时小球的位置可能是在圆周上的 C (A/B/C)点处。 【学会思考】(1)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计阻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细绳断开时小球的位置应该位于圆的切点上。 解:(1)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水平面绕O点做圆周运动,由于不计阻力,某时刻细绳断时,小球由于具有惯性,将按照原来的速度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过一段时间小球出现在P点的速度为v′等于v; 25 (2)过P点做圆的切线,则圆的该切点就是细绳断时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细绳断开时小球的位置可能是在圆周上的C点处。 故答案为:=;C。 25.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即便捷又环保的交通工具,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小华开着电动车以18km/h速度匀速行驶在鸭绿江大道上,则6min通过的路程为 1800 m;若以电动自行车为参照物,小华是 静止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学会思考】(1)已知速度与时间,由s=vt可求出电动车的路程; (2)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位置不断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 解:(1)电动车的路程s=vt=18km/h×h=1.8km=1800m; (2)小华相对于自行车位置不变,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华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1800;静止。 三.计算题(共4小题) 26.某铁路隧道2950米,一列长为35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速度为216千米/小时,当车头进入隧道时,小明在车头处,以某7米/秒的速度向车尾部移动。 (1)小明到达火车尾需要多少时间? (2)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3)小明能够在火车通过隧道前到达车尾? 【学会思考】(1)知道火车长和小明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小明到达火车尾需要的时间; (2)火车要完全通过隧道需要行驶的路程是隧道长加火车长;知道火车经过的路程和速度,即可根据速度公式变形求出火车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3)比较明到达火车尾和火车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即可得到答案。 25 解:(1)由可得,小明从车头处到达火车尾需要的时间: ==50s;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s隧道+s火车=2950m+350m=3300m, 火车行驶的速度:v=216km/h=60m/s, 火车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55s; (3)因为t小明<t火车, 所以,小明能够在火车通过隧道前到达车尾。 答:(1)小明到达火车尾需要50s; (2)火车通过隧道需要55s; (3)小明能够在火车通过隧道前到达车尾。 27.晓军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1)晓军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2)晓军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晓军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学会思考】(1)(2)通过对s﹣t图象的分析可知,在OA、AB段用时和通过的距离,根据求出各段的速度大小,步行速度小于骑车速度; (3)平均速度等于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1)(2)由图知,OA段的时间t1=25min=1500s,这段时间通过的距离为1800m, OA段的速度: v1===1.2m/s; AB段的时间t2=30min﹣25min=5min=300s,AB段的路程为s2=3600m﹣1800m=1800m, 25 AB段的速度: v2===6m/s, 因为6m/s>1.2m/s 所以骑车为图中AB段,骑车速度为6m/s; (3)晓军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通过的距离s=3600m,用的时间t=30min=1800s, 晓军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2m/s。 答:(1)晓军骑车的是图AB段; (2)晓军骑车的速度是6m/s; (3)晓军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m/s。 28.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3)若此路段限速为12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学会思考】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①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s的时间; ②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s; ③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 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25 解:(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1==0.2s, 由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1=v声t1=340m/s×0.2s=68m。 (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2==0.1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2=v声t2=340m/s×0.1s=34m;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2﹣s1=68m﹣34m=34m。 (3)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时间: t=△t﹣t1+t2=1.1s﹣0.2s+0.1s=1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34m/s=122.4km/h。 因为v=122.4km/h>12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68m;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34m; (3)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29.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司机的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s,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制动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16m。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为多少m?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保留两位小数)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学会思考】(1)根据反应时间和速度极快求出反应距离; 25 (2)根据求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求出反应过程轿车行驶的距离和时间,根据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1)汽车速度v=72km/h=20m/s, 由得:在反应过程行驶的距离s1=v1t1=20m/s×0.7s=14m; (2)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2==≈6.96m/s; (3)紧急停车全程所用时间t=t1+t2=0.7s+2.3s=3s, 全程的路程s=s1+s2=14m+16m=30m, 则平均速度v′===10m/s。 答:(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4m;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6.96m/s;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2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