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8届一轮复习附加题训练(江苏)(二十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2018届一轮复习附加题训练(江苏)(二十六)

‎2018届一轮复习 附加题 训练(江苏)‎ ‎ ‎ ‎ (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 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0.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留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篇,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_____________,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篇验之。‎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原序)‎ ‎21. 请填写出文中空缺处的句子。(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古代童蒙读物有“三百千千”之说,除语段中提到的《千家诗》之外,其余三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 名著阅读(15分)‎ ‎23.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 刘备不顾天气严寒,第二次来到卧龙冈,进得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道:“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但见到的却是诸葛均。‎ B. 翠翠在船上哼唱起巫师十二月里为人还愿请神的歌,‎ 歌声“快乐中又微带忧郁”;唱完了翠翠觉得“心上有一丝儿凄凉”。这是第三次端午节结束后发生的事。‎ C. 为了反抗“古典三昧的丑态”,郭沫若在《晨安》一诗中不惜称罗丹为“丑态百出”、惠特曼为“饕餮粗笨”、托尔斯泰竟是“不得善终”。 ‎ D. 哈姆莱特最终死去,但霍拉旭却成为幸存者,这让人看到了一线光明。霍拉旭映衬了哈姆莱特,他同样是一位充满怀疑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E. 海明威说自己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可以看出在圣地亚哥与马诺林的身上,作者都同样寄寓了追寻理想信念的精神。‎ ‎24. 简答题。(10分)‎ ‎(1) 《红楼梦》中哪个人物被赞怀有“咏絮才”?列举能体现该人物诗才的两处情节。(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夏瑜被群众认为是“疯了”,而陈士成则真的“疯了”。请简要概括这两个“疯了”的不同内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云冈石窟 ‎① 置身于云冈石窟,大大小小的佛像从四面八方冲击着人的视觉,一刹那间仿佛使人处在了佛教的辉煌时代而回复了古心—— 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对佛的信心。信仰总是要通过一定的中介物来表达的,鲜卑族的北魏王朝创造了文化奇迹,云冈石窟就是北魏人佛教信仰的中介物。‎ ‎② 在世界文明历史中,弱小民族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典型例子莫过于犹太民族,这个弱小民族通过他们的信仰中介物《圣经》,深入而广远地影响了人类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这或许与犹太民族经历过大迁徙的苦难有关。鲜卑族也经历了类似的大迁徙,从内蒙古草原的东北迁移到阴山草原南部的匈奴故地,此后一个影响中华民族文明史的王朝就开始了自己的辉煌历程。在这种辉煌中,让我们看到了文明的融合与交流使人类所能达到的创造力的高度,云冈石窟蕴含的中国的、希腊的、印度的三种文明元素就是明证。‎ ‎③ 古丝绸之路将东西方文明连接起来,‎ 希腊元素通过连接印度、中亚与西亚的枢纽犍陀罗地区的佛教艺术传播到中土。石窟中那些有着高耸鼻梁、波浪式头发、流水线条衣纹的雕像,就是希腊艺术风格的体现。代表云冈石窟最高艺术成就的是则“昙曜五窟”中的“露天大佛”,释迦牟尼的说法形象淘汰了一切原始肉欲痕迹而上升至一个纯粹的精神人。但是,这种纯粹的精神在古代印度宗教中主要是对肉欲的压制,当这种压制达到冰点状态的同时也使思维丧失了活力。相比于印度故事中苦行僧式的释迦牟尼,“露天大佛”既庄严、阳刚却又不乏现实中常人的悠闲与从容的情态,表达了精神不可能在对肉体的极端否定中获得悟彻的中国式的思想——印度精神只有结合中国精神才能到达更辉煌的境界。 ‎ ‎④ 地理决定论者不能解释何以古希腊的天才在现代的希腊不可再复现了,历史机遇论者无法说明希波战争后为什么斯巴达不能达到雅典文明的高度,璀璨的文明恐怕是地理与历史机遇相互结合的产物——鲜卑人的地理与历史机遇成就了他们民族创造力的实现。‎ ‎25. 文中所述的犹太民族和鲜卑族的相似之处有哪些?(5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云冈石窟佛像体现了多种文明的融合,‎ 根据第③段内容简要概括这种文明融合的具体体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结合材料,具体说明“鲜卑人的地理与历史机遇”的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0. 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处1分)‎ ‎21. 熟读唐诗三百首。(1分)‎ ‎22.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每空1分)‎ ‎23. BC (B项原文“两年日子过去了”,这是小说中的第三次端午节,而不是结束之后。C项出自《女神》第二辑《匪徒颂》)‎ ‎24. (1) 林黛玉。(2分)诗才表现:元妃省亲,黛玉替宝玉作诗《杏帘在望》,李纨住处因此得名“稻香村”;芒种饯花,黛玉独自葬花哭作《葬花吟》,听得宝玉痴迷;海棠结社,众姊妹题咏菊花,黛玉夺魁;黛玉感慨史书中有才色的五位美女,做成《五美吟》,见解独特,咏史悲己;诗社中断一年,初春时节黛玉题诗《桃花行》,引起众人诗兴,重建诗社,易名桃花社;香菱进园子里居住不久,便找到黛玉,求黛玉教诗,黛玉于诗有自负,爽快答应。(答出一处给2分,两处即可)‎ ‎(2) ① 《药》中的夏瑜,因为其行为不被理解而被人称为“疯了”,这表现了底层百姓的麻木不觉醒,以及革命者奋斗而不能被理解的苦闷。② 《白光》中的陈士成,是在科举制度下人格扭曲、精神畸变最后走向毁灭的底层读书人形象。他的发疯,揭示了旧式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巨大摧残。(每点2分)‎ ‎25. ① 都经历了大迁徙的民族苦难。(1分)②‎ ‎ 都通过自己的信仰中介物产生了大影响。(2分)③ 都曾经是弱小民族,但是都建立了自己灿烂的文明。(2分)‎ ‎26. ① 外在造型上体现了希腊艺术风格。(2分)② 内在精神上体现了中国式思想与印度精神的融合。(2分)‎ ‎27. ① 地理机遇:鲜卑族从内蒙古草原的东北迁移到阴山草原南部,(1分)这个地方处在古丝绸之路上。(2分)② 历史机遇:鲜卑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刚好处在古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1分)的高度融合期。(2分)‎ ‎【参考译文】‎ 社会上的儿童一上学,就学习《千家诗》,因为它容易背诵,所以一直流传不衰,但它选诗太随便,好坏不分,而且只有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两种体裁,唐宋人的诗混编在一块儿,体例没有一个标准。我便从唐诗中流传的名作里挑出最重要的作品,每种体裁有几十首,一共三百多首诗,编成一本书,作为家庭私塾的课本,让孩子从小学习,就算到老也照样能读,这比起《千家诗》来不是更好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拿我这本书作验证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