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9年11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遇到懂行且对他道行啧啧称赏的,老谈就会喜不自禁,当场开一堂扬扬洒洒的篆(zhuàn)刻课。喜欢而缺钱的穷学生,期期艾艾(ài)地舍不得走,老谈见状,爽快对折,半卖半送。‎ B. 蓦(mò)地,叮叮淙淙响起古筝声,却是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十指娴熟地弹着我听了千百遍的《姑苏好风光》,我的心仿佛也被这音乐填满了似的充盈(yín)而富足。‎ C. 汉柏劫后余生,仅存一脉生机。那些受尽岁月盘剥(bō),变得赤裸裸的枝丫,依然苍劲(jìng)有力地直指天穹,它质问的姿态,显然不是针对曾经的风霜和雨雪,而是生命本身。‎ D. 鼻腔深处强烈地一酸,喉头处像硬硬地埂(gěng)了一个什么硬物,他觉得自己的泪水带着一股温热迅疾地流下来了,他连忙转过头,有些踉跄(qiàng)地疾疾地走了过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辨识错别字的能力和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该题考核以形近字与多音字为主。对字形的辨析涉及到易混字字形的各个方面,如因字形相近、音形义全相近而误。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项,题干中“扬扬洒洒”,应为“洋洋洒洒”,洋洋洒洒: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非常宏大。扬扬洒洒:多用来形容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要比‘洋洋洒洒’直白、浅显很多。题干中修饰中心词“篆刻课”,故应为“洋洋洒洒”。‎ B项,题干中“充盈(yín)”应为“充盈(yíng)”,盈(拼音:yí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春秋金文。本意是盛满、充满,引申为多出、有余,用于“盈余”等。又引申为丰满、饱满、圆满无缺、满足、盛多、增长,由满足义又引申为自满、骄傲。‎ D项,题干中“埂”应为“哽”,“埂”释义: 1.地势高起的长条地方。 2.用泥土筑成的堤防。“哽”释义:1.声音阻塞2.堵住喉咙3.食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4.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哽咽。题干中主语为“喉头处”,故应改为“哽”。‎ 故选C。‎ ‎【点睛】前、后鼻音总结:记声韵配合规律: 1.d、t、n、l只与eng相拼,不与en相拼。2.zcs除了“怎”(zěn)“谮”(zèn)“参”(cēn)“岑”(cén)“涔”(cén)“森”(sēn)。3.d、t、n只与ing相拼,不与in相拼(除“您恁”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人工智能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国外企业都比百度起步早,尽管是在国内,包括华为在内的本土企业也实力不凡。【甲】百度到底能否如李彦宏所愿,凭借人工智能获得重生,起码现在大家还是有疑虑的,这一点从百度每况愈下的市值可见一斑。‎ ‎【乙】百度正处于新旧交替、青黄不接之时,李彦宏肩上的担子确实很重。中国有句话叫,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们也愿意相信百度这头大象只要找对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终究可以逆风起舞。‎ 但是我想,除了顶住压力找办法之外,李彦宏也得吸取教训,不要重复百度的老套路,也不要幻想以旧模式征服新时代。【丙】李彦宏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强调技术,不断给大家灌输百度技术多么厉害,人工智能的未来多么美好,甚至还认定中国人不重视隐私,其实李彦宏更应该关注的是人性,因为只有这样,强大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才不会变成坑人的工具。李彦宏应该明白,只有具备以人为本思想的企业,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尊敬。‎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 B. 可见一斑 C. 青黄不接 D. 认定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考核词义辨析的能力。词语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A项,尽管:表示让步,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呼应。改为“即便”或“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故选项错误。B项,可见一斑:比喻见到实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实物的整体。从选项中主语“从百度每况愈下的市值”,可分析选项正确。C项,青黄不接:比喻人力或物力等暂时缺乏,接续不上。从选项中主语“时”,可分析选项正确。D项,认定:确定地认为。从文段中“中国人不重视隐私”这一宾语,可分析选项正确。‎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考核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C项,“隐私”后面的逗号改句号,前后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前句,内容为“李彦宏认定中国人不重视隐私”,后句内容为“其实李彦宏更应该关注的是人性”。‎ 故选C。‎ ‎【点睛】词语的考查,重点在语境,易混词语。词语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可采用如下方法:1.语感法。在语言文字学科中,语言感觉是十分重要的。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2.正确释义法。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3.望词生义法。望词生义就是看到词语,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构字、用词地学习和领悟中,估计和推测该词的意义和用法。4.联想想象法。如果所给选项中,有的词语很不容易区别或很难理,就可以把词语中比较费解的语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式进行组词或造句。5.排除带入法。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相似的两项带入句子,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瓷器大量销售到欧洲,16世纪后期,成为王公贵族生活中的奢侈品,变成财富与权力的象征,由此产生的时尚审美,使普通民众对瓷器也产生了强烈需求。‎ B. 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主要传播中国文化,是本世纪之初最重要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 C. 除了社会生产能力、消费能力的提升外,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商品维修成本的提高,人们宁可买新的也不愿维修坏了的产品。‎ D. 滨海新区在全面落实建设“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中持续发力,尤其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着力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产业集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项,缺少主语,修改方法一:在“成为”前加“瓷器”,使得句子中有主语为“瓷器”;修改方法二:也可把“随着”去掉,使得句子中出现主语为“瓷器”。‎ B项,主宾搭配不当,选项中“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其中主语“孔子学院”与宾语“大规模行动”搭配不当,应在句首加“创建”,使得主语为“创建孔子学院”,搭配合理。‎ C项,“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商品维修成本的提高”句式杂糅,可将其中“原因”与“因为”两种结构取一个,使得结构合理。‎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近些年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发生,对民众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乃至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①______________。既有的环境属地管理模式按照行政区划边界对雾霾污染进行防治,难以有效应对其跨域性污染,地方政府间的府际协作成为雾霾污染跨域防治的必然选择,然而,②_________,不仅府际协作难度日益增大,府际协作动力日趋弱化,而且府际协作进程屡受阻碍,府际协作绩效收获式微。因此毗邻区域各地政府需要③____________。在确立府际协作基本原则的同时,设定目标内容,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体系。‎ ‎【答案】 (1). ①从根本上对雾霾污染进行防治刻不容缓 (2). ②雾霾污染跨域防治中府际协作同样面临困境 (3). ③优化雾霾污染跨域防治过程中的府际协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补写语句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应根据上下文逻辑来填写。第一处,从前句内容“雾霾天气发生,造成严重影响”,得出结论“因而”,并从后句中“对雾霾污染进行防治”可分析得出:从根本上对雾霾污染进行防治刻不容缓。第二处,从前句内容“地方政府间的府际协作成为雾霾污染跨域防治的必然选择”,结合转折词“然而”,与后句“难度日益增大”,可分析得出:雾霾污染跨域防治中府际协作同样面临困境。第三处,从前句“府际协作难度日益增大”“府际协作动力日趋弱化”“府际协作进程屡受阻碍”“府际协作绩效收获式微”,可分析“府际协作”是关键, 必须对它进行“优化”,可分析得出:优化雾霾污染跨域防治过程中的府际协作。‎ ‎【点睛】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具体来说有效的答题技巧如下:(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6.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请写出其中3个构图要素(BEIJING Candidate City除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构图要素:该标志以中国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式样的数字2022、奥运五环图案为设计元素。寓意:①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②滑雪人物的运动形态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③滑道式样的数字2022,生动自然,点名举办时间。④标识的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奥运五环色彩彰显动感、时尚和现代,并凸显奥林匹克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分析时一定要紧密结合题干“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北京冬奥申办标识以汉字“冬”为主题,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冬奥申委在解读设计理念时说,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运用奥运五环色彩彰显动感、时尚与现代,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实现完美融合。‎ ‎【点睛】图标题应多角度联想,并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只是因为2013年新课标二卷的这个题目中限定不超过70个字,写不下而已。(那只手放在别的徽标里,也可能表示白鸽或字母“S”。)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公民道德标志呈红色,总体上都是中国印。2013‎ 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的红绿蓝三条彩带,既是凤尾,又比喻赛场跑道。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整体为绿色,意为“绿色环保”、“绿色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四:‎ ‎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7. 下列对材料中“成人礼”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有悠久的“成人礼”历史和传统,男子在20岁时行冠礼和女子15岁时行笄礼,这两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至今。‎ B. 当代中国将18岁作为一个人的成人标志,而且十分注重“成人礼”仪式,而“成人礼”仪式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教育。‎ C. 在思想情感方面,相对于“成人礼”前,“成人礼”后,中国学生的爱心意识、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怀得到明显增强。‎ D. 中英两国的“成人礼”都有宣誓环节,所不同的是前者对国旗宣誓,而后者是对祖先和家族宣誓,因此前者高于后者。‎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对“成人”定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他认为真正的“成人”应该在财利、危难面前不忘道义和担当,在困顿之中执着初心。‎ B. 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并且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紧随其后的是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 C. 当代中国一直注重“孝敬父母”“敬爱老师”“关爱他人”“报效社会”“热爱国家”等情感教育,“成人节”仪式尤其能体现这些教育。‎ D. “孝心、诚心、热心、忠心”等誓词洋溢着当代中国学生“成人”后的正能量,但不能忽视的是成人后必须培养自己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9. 当代中英两国的“成人礼”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B ‎ ‎9. ①形式上:英国在家族范围内以家族为单位举行,更具个性特征;中国以学校集体活动 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答“‘成人礼’宣誓环节,中国是对国旗宣誓,英国是 对祖先和家族宣誓”亦可给分)②内容上: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 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中‘成人礼’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 A项,题干中“这两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至今”错误,从材料中第一段内容“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可分析出,选项错误。‎ C项,题干中“中国学生的爱心意识、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怀得到明显增强”错误,材料三表格中的一项——敬爱老师,并没有得到明显增强,故选项错误。‎ D项,题干中“都有宣誓环节”错误,材料二表明英国“成人礼”并不一定都宣誓,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并且题干中“前者高于后者”错误,因宣誓对象不同,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说法。‎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并且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紧随其后的是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错误,材料一原文中说的是“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浙江省于2000年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其他地方是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选项中“紧随其后”一说错误。‎ 故选B。‎ ‎【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方向,然后确定答题范围,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归纳,分点概括。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当代中英两国的“成人礼”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哪些不同。回答时注意分为“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形式是指某物的样子和构造,区别于该物构成的材料,即为事物的外形。也有指办事的方法。形式上的不同,可从材料二与材料四分析,从英国“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中国“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从而分析可得:英国在家族范围内以家族为单位举行,更具个性特征;中国以学校集体活动 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答“‘成人礼’宣誓环节,中国是对国旗宣誓,英国是对祖先和家族宣誓”)。内容上的不同,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英国“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中国“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从而分析可得: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 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 ‎【点睛】读懂图表: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有:①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②分类、图例。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在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③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枪挑紫金冠 李修文 谁要看这般的戏?新编《霸王别姬》。霸王变作了红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一匹真正的红马扮乌骓。我先是手足无措,而后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它像镜子,只照出两样东西:胆大妄为与匮乏。‎ 羞愧地离席。出了剧院,二月的北京浸在浓霾里。没来由想起了甘肃,陇东庆阳,一个叫做小崆峒的地方,黄土上开着一树树的杏花。三月三,千人聚集,都来看秦腔,《罗成带箭》。我到时,恰好是武戏,一老一少,两个武生,耍翎子,咬牙,甩梢子,一枪扑面,一锏往还,端的是密风骤雨,又配合得滴水不漏。突然,老武生一声怒喝,一枪挑落小武生头顶的紫金冠,小武生似乎受到了惊吓,呆立当场。‎ 我以为这是剧情,哪知不是,老武生一卸长髯,手提长枪,对准小的,开始训斥;鼓锣钹之声尴尬地响了一阵,渐至沉默,在场的人都听清了,他是在指责小武生上台前喝过酒。说到暴怒处,举枪便打。这出戏是唱不下去了,只好再换一出。我站在幕布之侧,看见小武生在受罚:时代已至今天,他竟然还在掌自己的嘴。‎ 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不能触犯的律法:玉带不许反上,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 千百年来,多少伶人身上承载着这样的命数:三天两头被人喝了倒彩,砸了场子,不得科举,不得坐上席,甚至不得被娶进门去;在最不堪的年代里,伶人出行,要束绿巾、扎绿带,单是为了被人认出和不齿;就算身死,也难寿终正寝。‎ 戏台上那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的观音,实际都不存在。唯有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到不可理喻的戒律。这些戒律因错误得以建立,又以眼泪、屈辱浇成,越是信它,它就越是坚硬和无情,虽然它不能改变那可怕的命数,但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给你些许做人的尊严。‎ 在江西万载县乡村场院里,我看过一出赣剧《白蛇传》,那大概是我此生看过的用时最长、记忆也最刻骨的一出戏。‎ 这出戏只五回,而每一回竟长达一个多小时。戏台上,小青与法海,一场打斗,但见翎子翻飞旗杆挑枪,但见金盔跌落银靴生根。可能是我想多了,——编排这出戏的人真是看透了人世。漫长的时间之下,戏台上的打斗正如生活中的对抗,几乎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既认真,又厌倦。‎ 戏台上,白素贞和许仙,他们说着西湖,说着芍药,彼此挨近着,端的是:隔墙花影动,金风玉露一相逢。就要挨在一起之时,又有意无意地闪躲开……一切都在微小处展开,又牵动着我的神经:他在如火如荼,我却知道好景不长;她那边莲步轻移,我这厢敲的是急急锣鼓;她深情款款,我看了倒是心有余悸。到最后,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痴恋只化作山水画上的浓墨一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走向断桥、残垣,看戏的人则奔向空白处的千山万水。‎ 这便是戏啊,老生和花旦,凤冠和禅杖,纷纷聚拢,造出幻境:这一方戏台,虽无波涛却会江水长流,不事耕种也有满眼春色。所谓“强烈的想象产生事实”,它让你沉醉其中,到了这时候,还分什么你看戏我演戏?我还清楚地记得散场之后的夜路。那一隅戏台被空前扩大,连接了整个夜幕:在月光下走路,折断了桃树枝,再去动手触摸草叶上的露水,都像一场戏。 ‎ 还记得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在长江边一艘废弃的运沙船上看徽剧《单刀会》。那只不过是个寻常的戏班子。‎ 可是,这里的关云长,全然不是人人都见过的那个关云长。上百种关公戏中的关云长,先是人,后是神,在不断的言说中变得单一和呆板,戴上了一副面具,成为了人们所缺失之物的化身。他不再是刘玄德一人的二弟,而是万千世人的二弟。他的命运,便是被取消情欲,受人供奉。可是,且看这出戏里的关云长:虽说逃脱了险境,惊恐、忐忑、侥幸却一样都没少,置身在回返的行船上,一遍遍与船家说话,以分散一点惊惧,惶恐得像个孩子。‎ 这一出乡野小戏,几乎照搬了元杂剧,竟然侥幸逃过了修饰和篡改;可以说,这出戏,以及更多的民间小戏,其实就是历史典籍。只不过,修撰者不是翰林史官,而是人心。是人心将那些被铲平的复杂人性、被抹消的文化印记,全都放置于唱念做打里残存了下来。这诸多顽固的存留,就是未销的黑铁,你若有心,自将磨洗认前朝。‎ 还是二月的北京,再次踏入美轮美奂的剧院,去看《战太平》。又是要命的新编,又要继续一夜的如坐针毡:声光电一样都没少。管他蟒袍与褶衣,管他铁盔与冠帽,都错了也不打紧,反正我有声光电;谋士的衣襟上绣的不再是八卦图,名将花云的后背上倒是绣上了梅兰竹菊,都不怕,反正我有声光电。‎ 唯有闭上眼睛。闭上眼后,却又分明看见一个真实的名将花云正在怒发冲冠,正在策马狂奔。他穿越河山,带兵入城,闯进剧院,来到没有畏惧的人中间,立马横枪,劈空断喝,一枪挑落他们头顶的紫金冠。‎ ‎(取材于李修文的同名散文)‎ ‎10.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1. 请概括文中作者对戏剧艺术的认识。‎ ‎12. 文章最后一段想象花云策马狂奔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13. 本文在构思上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答案】10. 千百年来伶人地位卑微、命运悲惨,戏剧中的人物并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自己拯救自己。而且只有遵守那些戒律,才能得到饭碗和些许尊严。 ‎ ‎11. 《罗成带箭》:戏剧艺术要遵守戒律。《白蛇传》:戏剧与人生一样漫长真实、内涵丰富。(借小青与法海的戏表达了“戏如人生”的道理;借白素贞与许仙的戏说明优秀的表演能引人入胜,让观众觉得戏剧与生活似乎没有分别。)《单刀会》:戏剧应记录复杂真实的人性。 ‎ ‎12. ①作者想象真实的花云一路赶来,用挑落紫金冠的方式教训这些对戏剧艺术不知畏惧的人,丰富了文章内容。②化抽象为具体,想象的内容形象、细致,能使读者感受到花云的果敢英武、威风凛凛、怒气冲冲,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③化平淡为激烈,使作者对缺乏敬畏、胡乱改编者的愤怒之情表达得更加酣畅淋漓,增加了艺术感染力。④照应标题与文章开头,使结构更加谨严。 ‎ ‎13. ①用所看几部戏曲串联起全文,看似随意散漫,却主题鲜明,主旨明确。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紧凑。③开头发问,引起读者兴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从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分析,对语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理解其修饰、限制的成分。要特别注意,定、状、补这些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该题解题时要分外注意修饰成分“唯有”“实际”“古怪到不可理喻的”,再联系前段中“千百年来,多少伶人身上承载着这样的命数”,以及后段中“但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给你些许做人的尊严”,从而可分析得出:千百年来伶人地位卑微、命运悲惨,戏剧中的人物并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自己拯救自己。而且只有遵守那些戒律,才能得到饭碗和些许尊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概括文本信息 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方向,然后确定答题范围,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归纳,分点概括。本题要求“概括文中作者对戏剧艺术的认识”。从文中第四段“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可分析得出:《罗成带箭》:戏剧艺术要遵守戒律。从文中“编排这出戏的人真是看透了人世”“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痴恋只化作山水画上的浓墨一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走向断桥、残垣,看戏的人则奔向空白处的千山万水”,可分析得出:《白蛇传》:戏剧与人生一样漫长真实、内涵丰富。从文中“是人心将那些被铲平的复杂人性、被抹消的文化印记”,可分析得出:《单刀会》:戏剧应记录复杂真实的人性。‎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文学类文本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有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题干中要求回答“文章最后一段想象花云策马狂奔的画面的作用”,也可从这几方面入手分析。如要概括文章主旨,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 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 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从文中倒数第二段中“又是要命的新编,又要继续一夜的如坐针毡”,可以分析出作者对那些缺乏敬畏、胡乱改编者的态度是愤怒的。而通过文中标题“枪挑紫金冠”与最后一段想象的内容,可以分析结构上照应标题。‎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手法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分析“本文在构思上富有特色”,所谓构思行文,就是在全面深刻理解题旨的同时,迅速确定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然后尽快地打开思路,选择典型生动的材料,拟出文章的基本框架。文中开篇“谁要看这般的戏?新编《霸王别姬》”,就用了发问的方式,来引起读者兴趣。同时结尾最后一段想象的内容与文中标题“枪挑紫金冠”,结构上照应标题。文段中通过《罗成带箭》、《白蛇传》、《单刀会》来串联全文,看似随意散漫,却主题鲜明,主旨明确。‎ ‎【点睛】现代文阅读中,所谓“重要的句子,一般包括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结构复杂的语句等。做题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首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把语段或篇章的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与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而后再做题。对于主观性试题,则要注意选用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对句子进行概括:对于句子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等隐含意思,则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从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去概括,切忌望文生义。‎ 三、古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伊尹论 苏 轼 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 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狭 :使……狭小 B. 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 蔽:蒙蔽 C. 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 役役:劳苦不息 D.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 蹈:遵循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 到则披草而坐 B.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C. 则天下群起而诮之 士大夫之族 D. 以其全才而制天下 君何以知燕王 ‎16.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从儒家的伦理标准出发,要求人们的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的观点。‎ B. 紧承首段提出的观点,文章第二段通过对王公大人和匹夫匹妇的比较,说明不取者愈大,所办者愈远。‎ C. 文章第三、四段引述孟子和孔子的相关材料,就是为了证明“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从而使文章行文更严谨。‎ D. 作者认为伊尹是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贤者,不以自己的得失而进退,不以自己的荣辱而喜忧,穷达利害都不能动摇其对精神本质,也即道义的追求。‎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 夫 太 甲 之 废 天 下 未 尝 有 是 而 伊 尹 始 行 之 天 下 不 以 为 惊 以 臣 放 君 天 下 不 以 为 僭 既 放 而 复 立 太 甲 不 以 为 专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1)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 ‎(2)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 ‎【答案】14. A 15. D 16. C ‎ ‎17.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 ‎18. (1)伊尹在有莘国的郊外耕作,倘若不合乎道,又不合乎义,就是拿整个天下作为他的俸禄,他也不接受。‎ ‎(2)伊尹看待天下,感到十分渺小,不足以打动他的心,难道忍心用废黜放逐他的国君来求得好处吗?‎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本题可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将选项中实词义代入句中,代入文中,来进行分析。A项,“狭”,应为意动用法,以……为狭。使动用法:是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 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意动用法:是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该句释义为“树立了天下崇高节操的人,是把天下看得十分狭小的人”。‎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古汉语虚词做出一些总结和归纳。每个虚词,标出具体的含义、例子以及用法。需要灵活的掌握在不同环境下对虚词的认识和理解。A项,前句“而”连词,表转折;后句“而”连词,表修饰。B项,前句“于”介词,在;后句“于”介词,对 。C项,前句“之”代词,他;后句“之”代词,这。D项,“以”都是介词,凭借。‎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文章第三段引述孟子的材料,为了表明“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文章第四段引述孔子的材料,就是为了“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关键是三个句式工整的句子是解题的关键,“天下不以为惊”“天下不以为僭”“太甲不以为专”,然后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太甲”“ 天下”,然后根据语法、句式以及句意进行即可。句中“太甲”与“废”是主谓结构,不要断开;注意“是”为指示代词,不要断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此题注意,“耕于有莘之野”为状语后置。“道”“义”为名词作动词解释为合乎道,合乎义。“眇然”解释为渺小的样子。‎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 参考译文:‎ 做天下大事业的人,是具备天下崇高节操的人;树立了天下崇高节操的人,是把天下看得十分狭小的人。凭借着广大的天下却不足以打动他的心,那么,天下的崇高节操就有不够他树立的,天下的大事业也有不够他做的了。‎ 现今那些普通的男男女女,都知道廉洁、忠义、守信是美好的,如果他们果真廉洁、忠义、守信,那么他们的思虑、智慧未必赶不上王公大人们的所能。只是由于他们争夺的不过是一竹筐饭、一盘肉汤,而一竹筐饭、一盘肉汤足以打动他们的心,那么他们的思虑、智慧,不超出这个就是应该的了。一竹筐饭、一盘肉汤,倘若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就不去获取,那么一乡的人,就没有谁敢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冒犯他了。一乡的人没有谁敢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冒犯他,却不能办好一乡事情的人,从来没有过。依照这个推论,他不拿取的东西越大,那么他能办的事情也就越大了。把天下让出去跟把一竹筐饭、一盘肉汤让出去,没有什么不一样;治理天下跟治理一乡,也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仍不能做到,是因为有蒙蔽他们的东西。天下的财富,是由一竹筐饭、一盘肉汤聚集起来的;天下这么广大,是由一个乡推演而来的。倘若不是拥有千金的富家子弟,就不能贩运价值千金的资财。那些出售货物的男女小商人,得到一金都不知道怎么放置,不是他们的智商不如富贵家子弟,而是由于他们处的地位十分卑下。‎ 孟子说:“伊尹在有莘国的郊外耕作,倘若不合乎道,又不合乎义,就是拿整个天下作为他的俸禄,他也不接受。”天下都不能打动他的心,所以他的品德完美了;凭借他完美的品德来执掌天下,所以面临大事而不惑乱。古时候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超出世人的品行,并不是贪求想跟一般人不同罢了。卿相这样的高官显位,价值千金的财富,也有所不顾,要用这个来使自己的心胸宽广,使得困窘、得志、利益、祸害都不能成为他心中的芥蒂,来完善他的道德,想要有所作为罢了。后代有道德的人,大概也曾有过这样的志向,但得与失在他心中扰乱,荣与辱在他身外纠缠,所以辛辛苦苦地直到老死也无暇顾及自己的志向,也够可悲的了!‎ 孔子为《书经》作序说到虞舜、夏禹、皋陶相互推让天下的时候,未尝不长长地叹息。朝廷多么尊贵,可他们却像普通人那样将它推来让去,孔子看中了他们的哪一点呢?孔子看中了他们对富贵不急切地追求,有用来使天下人的心完全折服的功效罢了。太甲被废黜,天下未尝有过这种做法,而伊尹开始推行它,天下的人不以为骇怪;以臣下的身份放逐国君,天下的人不以为僭越;已经放逐又重新扶立,太甲不认为是独断专行。为什么呢?因为伊尹平常不屑一顾的东西,足够用来取得天下人的信任。伊尹看待天下,感到十分渺小,不足以打动他的心,难道忍心用废黜放逐他的国君来求得好处吗?‎ 后代有道德的人,遵循常规,习惯旧例,惴惴不安,害怕不被天下的人宽赦,一做出罕见的行为,天下的人就群起嘲讽他,不知道探求他平素的行为,却认为古今是有变化的,现今就是有不能去做的事,这其实是大错特错了啊!‎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9. 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的宏愿与胸襟。‎ ‎20. 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案】19. 与天下同忧乐(与天下人共苦难)。 ‎ ‎20. “人固已惧江海竭”是“苦热”心情的实写,“天岂不惜洒汉干”想象上天也应忧虑河汉因热而竭,是虚写。“昆仑”两句则联想到常年积雪的昆仑山与留有寒气的蓬莱仙岛两处清凉世界,是虚写,与前文的实写苦热结合。虚实结合渲染出暑旱之烈以及对清凉的迫切希望。‎ ‎【解析】‎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的宏愿与胸襟,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意思是“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个,到那儿去逍遥徜徉”。诗歌结尾运用反问的句式来表达情感。诗歌标题是“暑旱苦热”,交代了当时的情境,诗歌颈联说“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诗人说即使有神山仙岛、清凉世界,但不能与普天下人一起享受,自己决不会独个前往,尾联直接展示诗人广大的胸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他“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的品质的表现。同时,“手提天下”,又展现了诗人勃勃壮志,及睥睨天下的豪情。‎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题干已经指明了方向,即分析诗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首先明确“虚实结合”这一概念,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然后到诗中圈出虚写的内容和实写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诗歌标题是“暑旱苦热”,交代了季节及天气状况,“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这两句借助景物来具体写“热”,属于实写的内容;颔联“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前一句写人面对“苦热”的心境,人们担心连江海也将枯竭,这是实写,后一句“天岂不惜河汉干”,“河汉”指“银河”,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这是诗人的想象,属于虚写;如“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诗人的思绪便飞向了虚幻的神仙世界。他想到神仙居住的昆仑山顶常年有雪,那海上仙山蓬莱岛,四季阴凉,由冰雪而进一步扩展到神仙所居地的高寒,这属于想象,是虚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论语集注》)‎ ‎【注】约:贫困。‎ ‎21. 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_________手法。孔子弟子中“处约”“安仁”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22. 综合上述材料,从环境影响角度谈谈“仁德”修养对个人的作用。‎ ‎【答案】21. (1). 比喻 (2). 颜渊 ‎ ‎22. ①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②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安于义理”,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沉稳,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技法的掌握和识记能力。首句翻译为“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故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所以孔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 第二句解释为“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孔子突出地强调了做人以仁为本的思想,认为没有仁德的人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都会更加堕落,只有仁者才能安于仁,也只有智者才会行仁。有了仁的本心,就能在任何环境下做到矢志不移,保持节操。而孔子弟子中的颜渊,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干中要求“从环境影响角度谈谈“仁德”修养对个人的作用”,结合第一、第二句释义,及第三句释义“智者对事理通达,流动无凝滞之感,像水一般,所以喜爱水。仁者,安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厚重沉稳而不改变,像山一般,所以喜欢山”,朱熹认为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可分析得出:①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②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安于义理”,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沉稳,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 ‎【点睛】文言文内容理解答题方法:1、明确题干要求:读准题干要求,把握命题指向。2、明确答案观点:根据体感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开门见山,直接入题。3、明确结构层次: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总体评价,然后引述原文材料论证,接着根据题干要求,或联系实际,或结合阅读体验,最后小结,与开篇观点相吻合,做到结构清晰、完整。4、明确文本意识:紧扣文本,尊重作者写作意图及文本原作所提供的全部材料,论证时要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得脱离文本而随意想象,一味的陈述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参考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朱熹说:智者对事理通达,流动无凝滞之感,像水一般,所以喜爱水。仁者,安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厚重沉稳而不改变,像山一般,所以喜欢山。‎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2)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4)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享送别》)‎ ‎(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答案】 (1).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2). 博我以文 (3). 骐骥一跃 (4). 驽马十驾 (5). 多情自古伤离别 (6). 今宵酒醒何处 (7). 一鞭残照里 (8).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9). 何妨吟啸且徐行 (10). 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循循、骐骥、驽马、今宵、胸臆、吟啸、蓑。‎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胡适先生说:“科学之最精神的处所,是抱定怀疑的态度。”‎ 材料二:有人发抖音称小学语文教材拼音出错,误人子弟,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微博上公开回应,称拼音没错,但确实读起来拗口,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大家都可批评指正。‎ 材料三:华东政法大学一学生没有按时交作业,老师允许以“论证迟交作业的正当性”的作业作为替代,两人由此开展了颇具学术性的交流。‎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质疑?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善疑方能进步 宋朝思想家张载曾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善疑,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善疑,是推进时代进步的动力;善疑,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石。‎ 善疑,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众所周知,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禁锢僵化理论。伽利略对科学进步的贡献,有赖于他善疑的个性,否则又怎么会从教堂上摇摆的大吊灯上得出自由落体理论呢?不仅仅是伽利略,还有牛顿、爱因斯坦这些杰出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因为善疑并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有万有引力及相对论的问世。就如费尔巴哈的名句一样: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与怀疑一道形成的。科学,也是从怀疑中逐步提升并发展的。‎ 善疑,是推进时代进步的动力。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他经过多年的观察,大胆的猜疑,收集丰富的资料,做了千百次实验,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此书的生物进化理论推翻了之前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此书的出现,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在此书出现之前,达尔文就因提出这些观点,而遭到当时社会的激烈抨击,但他却依旧相信科学,并在最终冲破谩骂声,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另一个新的世界。达尔文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启示:善于怀疑,才能使我们生存的时代多一些新的光彩。‎ 善疑,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石。老画家齐白石曾感慨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意在鼓励年轻人打破陈规,奋发向上。中国的教育方式多囿于传统、死板,学生们只会照着课本学,极少有会摆脱课本,拓展到课本之外的。但如要立足于社会,必不可少的便是“鹤立鸡群”的能力。身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打破封建的陈规,勇于猜疑、大胆实践。许许多多神秘的事物就围绕在我们的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善于怀疑身边不解的东西,不仅仅会使自己更好地往前飞,而且会使祖国的未来变得更加辉煌!‎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无不得益于具有善疑精神,并且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使科学、使社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明确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首先分析材料。材料一中明确表明表明中心——可贵的精神品质“怀疑”;材料二表明对问题有争议有怀疑,应采取谨慎的态度来对待。材料三:对产生的争议问题展开质疑,展开平等对话,往往能够收获更为良好的效果。题干中要求“如何面对质疑”,发问展现出辩证与思考,关注理性思维的阐发。然后分析文体,题干要求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参考立意:从材料一中提炼,如“质疑是一种对待科学的探索,而不是对科学的恐惧”、“质疑使科学得以发展”等;从材料二中提炼,如“善疑”“质疑是谨慎思考后的提问,而不是冲动盲目的攻击”,“质疑是对灵魂世界的检验”等;从材料三中提炼,如“勇于质疑,敢于质疑”,提炼的立意都要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从是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而不是汲汲于一己私利,仅仅从是否有利于自身的角度。‎ 行文结构:首先运用引用论证表明中心论点“善疑方能进步”,其次采用并列三层分论式,提出三个分论点:善疑,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善疑,是推进时代进步的动力。善疑,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石。最后总结,“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无不得益于具有善疑精神”。‎ 素材:‎ ‎1、“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美国国父华盛顿如是说。‎ 西哲有句名言:“当政府烧书时必须起来阻止,否则下一步他们就会烧人。”‎ 鲁迅说过,战士最怕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无物之阵。‎ 华中科大校长鼓励学生质疑管理者,引来舆论的一片赞誉。所言者无不慨叹当今青年对当局的言听计从,缺乏质疑。‎ ‎2、上溯三千年前,孟子“民贵,社稷次之,君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明代李贽建立芝佛寺,宣扬启蒙思想,质疑传统如学;清时康梁党人敢于质疑数千年面绵绝的封建制度,开启了清廷垮台的序幕,自五四以降,青年学生组建党派,抨击政府,质疑权威,直接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后亦有勇者,梁思成质疑北京市政府改造城市方案。‎ ‎3、马寅初在提出人口计划生育时遭到严厉批判时曾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 ‎4、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谢赫特曼于1982年发现准晶体,此举因挑战当时的“常识”,而被斥“胡言乱语”、“伪科学家”,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 虽然来得有点迟,但谢赫特曼终于等来了被承认的一天,他的发现,促使科学家们开始重新思考对物质结构的认知。过去被指责和嘲笑的谬论,变为常识。‎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