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4)

2021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四) (本试卷满分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默写。(10 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燕然未勒归无计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一怒而诸侯惧,__安居而天下熄__。(孟子《富贵不能淫》) (3)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__黄鹤一去不复返__,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 苦哀怨之情的句子是:“__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__。” (6)《望岳》中突出泰山神奇秀丽,雄伟壮观的句子是: “__造化钟神秀__,__阴阳割昏晓__。” (7)《醉翁亭记》中作者因为“__饮少辄醉__,__而年又最高__”,所 以自号曰“醉翁”。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 分) 在密尔考特的一个钟头叫我啼笑皆非。罗切斯特先生硬要我进一 家绸缎店,进去后便命我选半打衣服的料子。我最不愿意做这类事, 请求推迟进行。他最后选定了一匹极浓艳的紫晶色的珍贵丝绸和一匹 华丽的粉红色缎子。我只得又低声说了一大通,劝他不要买那样的料 子。我对他说,他要那么做,还不如立即给我买金衣服银帽子得了, 因为我反正不会穿的。也不知费了多少唇舌——因为他像石头一样顽. 冥不化...——才终于说服他把料子换成庄重的黑缎子和珠灰色的丝绸。 (1)以上文段选自《__简·爱__》,作者是__夏洛蒂·勃朗特__。(2 分) (2)“顽冥不化”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罗切斯特先生非常顽固,不 通情达理__。(2 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__在密尔考特的一个钟头怎么 不叫我啼笑皆非呢?__ (2 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我们”买衣服布料是为了准备什么? ②结 合原著说说“我”离开罗切斯特先生的原因是什么?(6 分) 准备婚礼;“我”得知他已婚,有妻子。 3.明德学校开展“我爱书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3 分) (1)请按提示修改邀请函。(6 分) 邀请函 尊敬的梁教授: 您好! 明德学校准备于 2020 年 11 月 26 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我爱 书法”为主题的活动,届时想邀请您为同学们进行关于书法的一场讲 座,垦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参加。 此致 敬礼! 明德学校 2020 年 11 月 23 日 ①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垦请__”,正确的写法是“__恳请”。 (2 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 分) 将“一场”放在“关于”前面。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 分) “此致”空两格。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你回答。(4 分) ①古代有楷书四大家,分别是欧阳询(欧体)、__颜真卿__(颜体)、__ 柳公权__(柳体)、赵孟頫(赵体)。 ②下面是李同学找的古代书法家的作品《兰亭序》,此作品字体是__ 行体__,作者是__王羲之__。 (3)王同学虽认真学习书法,但书写一直没有进步,他心情很沮丧, 这时,你会怎么开导他?(3 分) 练习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应该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一定会写出漂 亮的汉字。 二、阅读(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 分) 刺在手心 李 曼 生活中的难事多得是,很多事在记忆中变得模糊。一根扎进我手 心的小小的刺,远不足以令我惊慌失措、大惊小怪,我打算忽略它。 刺在右手手心,稍稍握拳即有痛感。随着握拳次数的增加,这小 小的刺似乎还有往手心深处钻进之势,不仅让我做起事来别别扭扭, 不如平时麻利,扯着后脊梁也有凉飕飕的感觉。我纳闷,都说“十指 连心”,难道手心连背? 刺小,碍事,碍我正常做事,还让我难受,我得把它挑出来。 小时候,我常帮妈妈挑刺。那时妈妈年轻,身体好,干活儿用心用力, 动作快。干完活儿,她的手指却经常被细小的刺扎伤。回到家,妈妈 从针线盒里拿出针,要我帮她把刺挑出来。起初,我不敢挑。那闪着 银光生冷的针,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穿白大褂、戴口罩、拿着注射 器的护士,以及被注射器扎疼,哭得撕心裂肺的孩童。我怕,我怕我 手里锋利的针把原本就受了伤的妈妈弄疼。见我( ),妈妈说倘若 不及时把刺挑出,时间久了,刺就会长到肉里去,变成一个硬硬的鼓 包,更难受。鼓包会不会演变成其他的问题啊?我打了一个激灵,怯 怯地望着妈妈。妈妈给我做示范,说要用力捏住被刺伤的地方,这样 既能看清刺的位置,还能暂时阻止这个位置血液循环,挑的时候就不 会出血,不会很疼。 给妈妈挑刺的次数多,我并非每次都能顺利帮助妈妈。有时刺没 挑出,却在妈妈的手上留下新的针尖印,疼得她额头直冒汗。她性子 急,禁不住要( )我“笨手笨脚”,然后忍着疼自己挑。我不免委 屈,又心疼她,问她围篱笆为什么不戴手套?她说,戴了,但不可能 事事、时时都戴,有时光着手,才做得好。 成家之后,我做家务也不喜欢戴手套,即使大冷天两只手冻得像 老面包,我依然光着手洗衣做饭。双手被刺骨的凉水浸泡,变得更加 红肿。爸妈( )我,埋怨我不懂爱惜自己,给我买塑胶手套让我戴 上。我不戴,我没那么娇气,再说,我几乎接触不到诸如围篱笆这样 的粗活儿,我想,只要不被异物刺破扎伤,干完活儿,用热水泡泡, 暖暖即可。 后来,很多时候并非我想象,做事多了,无论怎样谨慎小心,或 蹭伤,或扭伤,或烫伤的事,让我猝不及防、措手不及,想规避都规 避不了,想逃都无法逃脱。就说这根不能用肉眼看清的刺吧,它究竟 何时侵入我的手心?我无从知晓,我寻不到它的“来时路”。此刻, 我需要做的就是把它从我的手心里挑出来。 挑刺,得捏紧被扎伤的地方,阻止血液暂时循环。可我不能用左 手捏住右手受伤的地方,否则就无法完成挑刺的动作。我闭上眼,定 了定神,然后针朝手心扎去,顿时钻心的疼让我的后背沁出冷汗。糟 糕的是,刺并没有出来,我得对自己再狠心一次。瞬间,有微量的血 从伤口渗出,细小的刺有些模糊了。我倒吸一口凉气,给人挑刺容易, 给自己挑刺,何其难!我的大脑指挥着笨拙的左手向右手再次扎去, 两次不成,三次!终于出来了,一个比米粒还细小的刺躺在我的手心, 分不清是竹签还是木屑,这已经不重要了。我做握拳状,还有些疼, 不过,不再扯着后背疼了,心情轻松不少。 我忽然有些惧怕这微小的刺。在不确定的日子里,我无法保证自 己还会不会受伤。那些看得见的刺、喊得出的疼,可以挑出来,而看 不见的刺、喊不出的疼,长长短短,大大小小,深深浅浅,都在日常。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 分) A.迟疑 心疼 数落 B.迟疑 数落 心疼 C.心疼 迟疑 数落 D.心疼 数落 迟疑 【解析】迟疑:指犹豫,拿不定主意;心疼:爱惜、疼惜;数落:列 举过失加以指责。 5.选文为什么先写“一根扎进我手心的小小的刺,远不足以令我惊 慌失措、大惊小怪,我打算忽略它”,再写“我得把它挑出来”?(4 分) “刺”与生活中的难事相比,它微不足道,所以“我”不在意它,但 刺扎在手心,既影响做事,又扯着后背疼,所以“我”需要把它挑出 来。 6.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5 分) (1)我打了一个激灵,怯怯地望着妈妈。(3 分) “打了一个激灵”“怯怯地望着”运用动作描写,既写出了“我”得 知一根小刺可能演变成其他的问题时的惊讶,又表现出“我”帮妈妈 挑刺紧张、害怕的心理。 (2)双手被刺骨的凉水浸泡,变得更加红肿。(2 分) 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我”做家务的辛苦。 7.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模糊”的含义。(4 分) (1)生活中的难事多得是,很多事在记忆中变得模糊..。 生活中的难事在“我”的脑海中变得不清晰。 (2)瞬间,有微量的血从伤口渗出,细小的刺有些模糊..了。 “我”的手指被血浸染,看不清细小刺的位置。 8.“以小见大”是写作常用的手法之一,请结合选文,分析此手法的 运用。(6 分) 选文选取生活中“细小刺扎手”的小事,记叙了“我”给母亲和自己 挑刺的事情,表现了母亲为家操劳的艰辛,同时“刺”又象征着生活 中的艰难、挫折、不顺,表达了“我”对生活的感悟。总之,选文通 过一件小事,表达了宏大的主题。 (二)(18 分) 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 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 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 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 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 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 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传统体育和游艺。 (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 化软实力。近年来,包括国粹艺术、非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渐成 热潮。“故宫跑”、京剧“潮”、敦煌美、诗词热……诸多与优秀传统 文化相关的艺术形态活跃在各大平台,不仅越来越有时代风尚,而且 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伴随着传播热度的是,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 的高度关注。换言之,文化热,不能热在一时,而要在持续支持与扶 持中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应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热起来”的背后,藏着对其支持与扶 持的紧迫性。仔细观察一些火热的传统文化形态,多数是因为某个“IP 人物”的带动而进入人们视野。这是好现象,却也值得反思。优秀传 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何更有持续性?如何能百花齐放?如何能激 发内生动力、散发外在魅力?思考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加强优秀 传统文化的支持和扶持大有裨益。 (摘编自仲田《如何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材料三:截至目前,我国已公布了上千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命名了上千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设 了多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市级县级的名录就更长了。 但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一些地方对于非遗的保护走在正轨上。很多地 方把隐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当作宝贝抢,连传说中的孟姜女、梁 山伯和祝英台、牛郎织女和白娘子都有了故里,有的专家将之总结为 “化虚为实”的工作“思路”:先把“非遗”抢到手,然后再将虚落 “实”到假古迹、假遗址上,再用其拉动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于是就真的有了所谓的“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梁山伯祝英台读书的 书馆”。这些对“非遗”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只能是南辕北辙。更何 况一些地方看似精心打造的非遗园以及文化生态园,既没经过科学研 究和调查,而且也只是千篇一律的硬件堆物,很快便成为荒芜之地。 (选自《人民日报》) 9.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传统技艺、医药、历法、民俗都属于“非物 质文化遗产”。 B.“IP 人物”的带动使一些传统文化形态变得火热,并进入人们视 野。 C.截至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已被命名了 上千名。 D.很多地方本着“化虚为实”的工作“思路”,既有效继承了非物质 文化传统,又拉动了经济发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解析】很多地方“化虚为实”的工作“思路”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做 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利。 10.材料二第一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 分) 举例论证。以“故宫跑”、京剧“潮”等为例,既论证了优秀传统文 化渐成社会热潮,又引出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思考。 1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非遗文化现状。(4 分) 我国非遗文化渐成热潮,越来越具有时代风尚,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某些地方对于非遗的保护并未走在正轨上,只将非遗当作新的经济增 长点。 12.联系材料三和现实,请你为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出三点建 议。(6 分) 示例:①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 色。②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方面的价值,不可只注重其经济价 值。③更新理念,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模式。 (三)(15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①, 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②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 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 一。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选自恽敬《游庐山记》) 【注释】①神林浦:水口名。②酽(yàn):味厚,这里引申为山的颜 色浓。③弇(yǎn):覆盖。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__正午__ (2)沿溯.阻绝 溯:__逆流而上__ (3)则素.湍绿潭 素:__白色的__ (4)晓.望瀑布 晓:__在早晨__ (5)山之.腰皆弇之 之:__的__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鸣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2)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 15.两文中都写到了山,【甲】文中“__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表 现了三峡群山连绵的特点,【乙】文中“__山沈沈苍酽一色__”表现 了庐山一派深青色的特点。(用原文词句填空)(2 分) 16.【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文第三段 运用了哪种手法描写三峡春冬景色?(4 分) 第一问: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问: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乙文参考译文】 农历三月十八日,早晨看见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 里左右,到了神林浦,看见的瀑布更为清楚。山极为深邃,一派浓郁 的青苍色,岩石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 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 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覆盖 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片浓郁的青苍色,(这是我)生平所 未见到过的。 三、写作(55 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只是好像少了一个人存在。而我渐渐明 白,你仍然是我不变的关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当懂得珍惜以后归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正如歌词所写 的那样,生活中,很多事发生之后才引起我们的珍惜和悔意。 请以“还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 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 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