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其利。”反映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 A. 老子 B. 孟子 C. 墨子 D. 荀子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当兼相爱,交其利”可知反映的是墨家创始人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故C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的是“无为而治”,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孟子、荀子是儒家学派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分别主张“民贵君轻”、“礼法并施”,与题意无关,故BD项错误。 2.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孟子之语反映其主张尊卑有别,批判的“某家”其思想显然是“尊卑无别”。墨家主张“兼爱”的平等思想,是无阶级差别的,B选项符合题意;AD选项属于儒家思想,儒家强调的是正名,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法家思想主要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C选项排除。 【点睛】 本题通过儒家流派对墨家思想的批判来考查对黑家兼爱思想的准确理解,儒家与墨家思想的不同点,考点也可以从相同点角度考查。 3. 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 ) A. 炫耀文治武功 B. 祭祀天地神祇 C. 神化君主统治 D. 报答天地之恩 【答案】C 【解析】 材料以古代帝王封禅意图为考点,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能力。本题可以利用关键句法,材料中引用的《五经通义》中提到“天命以为王”,就是要以天命来神化君权,所以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借封禅神化君权,维护统治。答案选C选项。 4.《汉书•宣帝传》:“五凤夏四年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据此可知 A. 司马迁的历史撰述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具有限制暴政功能 C. 《汉书》当中关于日食记载没有任何科研价值 D.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东汉统治影响巨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可以看出,最高统治者在天象有异的情况下能够反躬自省,注意问民疾苦,反映出天人感应理论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故答案为B。从材料来看,是宣帝诏书体现出天人感应思想,排除A;C项说法错误,《汉书》关于日食的记载对后世研究存在重要价值,排除C;材料难以反映“影响巨大”,排除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体系 5. 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 A. 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 B. 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C. 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 D. 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到明代时期,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三纲五常也就往往束缚了人们思想。而早在北宋时还尚未如此。故选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6.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一学者做过如下评价“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在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材料中梁启超褒奖的学者是 A. 李贽 B. 王夫之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来看,梁启超强调该学者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的理由是做学问的方法及种类,据此可知是顾炎武,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开了一代朴素学风的先河,故答案为D。李贽的思想离经叛道,排除A;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排除B;黄宗羲的进步思想表现在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排除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7.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 ( ) A. 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 B. 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C. 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D. 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李贽的“离经叛道”遭到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指责;王夫之主张“循礼”“秉礼”,遵循等级秩序,这说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成熟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微弱,封建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选A。材料并没有强调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也没提及到文化反思和内部流派之争,故A、B和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从侧面考查明清新思想的局限性。在常考点中往往学生注意到它们的积极内容,却忽视了其局限性。正如部分学者所言: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因为多种因素,决定了明清时期的新思想并不没有脱离封建社会。 8.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 普罗泰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梭伦 D. 彼特拉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攀登这人性之巅。”反映了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因此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 9.对英王查理一世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表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 君主立宪的观点 B. 革命权利的学说 C. 社会契约的理念 D. 天赋人权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的“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一信息可知,布拉德肖已经提出了社会契约的理念,据此可直接选出答案C。ABC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可排除。 10.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代科技并非一直领先,A选项错误;依据图示可知,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B选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最高峰出现于14世纪末,不是公元前后,C选项错误;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并非走向衰落,只是发展缓慢,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1.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 指南针 B. 火药与火器 C. 造纸术 D. 活字印刷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指南针发明在北宋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军事,北宋时期制造出火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题干中时间为“公元751年”、“唐朝”,这一时期 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只能是造纸术。因此B项符合题意,A、C、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古代科技外传 12.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元)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 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 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 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 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理解能力。材料中“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说明元代废除科举,知识分子仕途无望,大批知识分子转向戏曲创作,为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提供了创作队伍,故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有关。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元杂剧 13. 晚清世界历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晚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 B. 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 C. 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 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自由及平等之权利”、“法兰西革命”和“革命时代”等说法,是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褒扬,晚清删减或修改《万国历史》原著中的某些词句,是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否定、扭曲和压制,所以C项正确。因为材料没有强调对西方世界的介绍,故A错误。而救亡图存与题无关,也没涉及到西方国家的富强,故C、D项错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清末思想的变化·影响 14.《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 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 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答案】D 【解析】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隶书因为牢狱管理书写方便,才逐渐被使用;本题强调的重点是隶书的创建与狱官书写存在联系,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楷书比隶书出现的时间晚,故排除B;隶书在秦朝时期便存在,该项强调隶书为汉代狱官创制,故C错误。 15. 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 经典力学理论 B. 相对论 C. 生物进化论 D. 量子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杨光先的论调,他认为“在下之国土之人之倒悬”,实际上他不了解经典力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故选A。相对论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它的提出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量子理论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理论。因此BCD错误。 考点:西方近现代科学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应该掌握西方近现代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西方近现代科学出现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16.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A. 推翻君主体制,建立共和政体 B. 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认为国家“必不可少的恶”,以此需要限制政府权力,即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选项C正确;建立共和政体不一定能防止政府为恶,排除A;选项B、D是启蒙思想家的设想,而非具体措施,排除。 17.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 A.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 奴役和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个具有两个人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是解题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思想观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主张 18.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三权分立 B. 主权在民 C. 民主共和 D. 君主立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表达的观点是人们可以利用上帝赋予的权利推翻强暴统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故选B项。 19.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主要原因是 A. 古人成就后人很难超越 B. 人类历史上大师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C. 近代科学研究分科细化 D. 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答案】C 【解析】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学科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凭借个人能力很难全面掌握,所以近代越来越多的出现专门领域的拔尖人才,而越来越少的出现通才式的大师,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 2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C.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要使百姓安心,改变其行为,必须让人民有其产业,让人民能够吃的甜美,穿着漂亮,然后才能行使教化,改善风俗。顾炎武强调中有使人民百姓生活富足,才能移风易俗,故选本题应选B。ACD三项的说法与材料的意思不衔,故可排除。 21.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据此可知 A. 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B. 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 C. 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D. 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胡适的意思是老子、孔子和韩非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的思想家都是因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体现了政治、经济决定思想的理论,因而是正确的,故选C。社会的大背景决定了思想的发展。战国百家思想都是因为战国时期大动荡,各家都提出了拯救社会的主张。其他各项均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名师点睛】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22.某人举出两个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 A. 孔子 B. 荀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家有老父亲要养老,政府予以嘉奖”可得出当时政府倡导孝道的思想,符合儒家孔子的思想,A正确;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的思想,B错误;老子主张无为的思想,C错误;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材料没有体现。D错误。 23.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 “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答案】A 【解析】 武帝之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主流思想。这里的“儒术”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思想。故本题选A;新儒学核心仍然是儒家思想,故B错误;新儒学是在先秦儒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故C错误;D中全面吸收说法绝对。 24. 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 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 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宋代”,用排除法。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是汉代董仲舒,排除;B的表述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2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C.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要使百姓安心,改变其行为,必须让人民有其产业,让人民能够吃的甜美,穿着漂亮,然后才能行使教化,改善风俗。顾炎武强调中有使人民百姓生活富足,才能移风易俗,故选本题应选B。ACD三项的说法与材料的意思不衔,故可排除。 26.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 认识你自己 B. 美德即知识 C. 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D. 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两句名言可判断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与理性思想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名言没有提到人们该怎样去认识自己,故A项错误;材料中名言也没有提到美德即知识,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名言没有体现对神灵的批判,故C项错误。 27.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种思想主张 A. 谴责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B. 强调君权神授、社会契约 C. 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础 D. 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文艺复兴……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基雅维利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权,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材料信息“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不能说明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社会契约的主张,故B选项错误;启蒙运动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础,材料未涉及启蒙运动,故C选项错误。故选D。 28.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A. 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B. 社会发展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 民主法治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D. 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答案】A 【解析】 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强调了人的自由;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要求打破神学的束缚,提倡追求人的自由;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也主张人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功利主义色彩,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民主法治的概念,故C项错误;人们逐步摆脱宗教束缚是宗教改革的影响,故D项错误。 点睛:根据材料及所学,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内涵反映了当时特殊的时代使命,材料主张依次为,推动人们逐渐摆脱对神的敬畏和崇拜、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以及封建制度的束缚,通过发展与积淀,实现迈向自由的道路。 29.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 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C. 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 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答案】B 【解析】 文艺复兴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得救,即因信称义,认为人人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对抗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封建、愚昧和专制的统治,故B项正确;题目问的是选择所采取的不同的手段,而“追求美”和“追求真理”是关于追求目的的描述,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它并非研究上帝的旨意,故C项错误;二者反对的是封建教会压制人性,搜刮人民,教权高于世俗权等宗教思想,它们仍旧肯定神的存在,并尊敬神,故D项错误。 30. 布莱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明朝 A. 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 B. 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 C. 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 D. 西学东渐使中西科技密切交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复兴”反映的是明朝时期我国科技的领先地位,故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说法片面;D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特点 第II卷(非选择题) 31.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材料三东西方的思想碰撞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儒家学说取得非凡成功”的原因。 (3)两位思想家在关于“人”和“道德”方面各有何名言?他们都重视什么问题? 【答案】(1)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2)它经过历代的发展改造,受到统治者和富人的支持;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合乎时机。 (3)名言:孔子:“仁者爱人”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或“知识即美德”等。共同关注:都重视人和人的道德;都重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 【解析】 (1)从“材料中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可以看出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从材料中“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可以得出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2)材料二从三个方面作以说明:一是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要求所以统治者和富人支持,二是儒学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所以能符合社会的需要,三是与时俱进所以合符时宜,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回答即可。 (3)名言:两位思想家的名言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即可,从中任选一句即可。重视的问题。可以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来看,主要涉及到教育和道德的问题,围绕对教育知识的重视以及人的重视即可。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1308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加冕誓言中首次出现了“执行和保护本国选择的法律和习惯”的话。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对威尼斯公爵说:“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 ——摘编自于沛《世界通史》 材料三陈独秀将人权理解为“自主之权”,提出“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失无存”“中国要发展教育及工业,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或用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想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乃是因为客观上经济组织的自然趋势及历史进化之进程,令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主义”。 ——摘编自袁伟时《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观点?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一些主张对于促进社会转型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人权观的主要特点。 【答案】(1)主要原因:它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张,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法治;提出知识分子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实现舆论监督;承认人们有权追求个人利益;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等。 (2)观点:主张实行法治(王在法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地人享有与本地人相同的权利)。积极作用: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法治,有利于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提倡重商主义,有利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转型(或者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肯定天赋人权,维护个人利益,有利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3)特点:提倡个人本位主义,追求人权、自由主义;将人权学说与社会主义学说相结合,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等信息并结合黄宗羲的主张从“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治、提出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权利和实现舆论监督以及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等”归纳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的信息归纳要点;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并从所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治,有利于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型”归纳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三“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的信息从“提倡个人本位主义,追求人权自由主义;将人权学说与社会主义学说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回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黄宗羲思想;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思想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互相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为例论证这一观点。 【答案】(1)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冲破封建神学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1点2分,共6分) (2)这一观点是正确的。(1分)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或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西方领先于世界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在全世界的扩展。(6分)因此,正是由于这三大革命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文字内容主要说明了科学对宗教思想的冲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新认识,材料二内容说明科学对工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分别将其归纳宗教即可。(2)本题属论证型试题,按照材料要求的观点,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中找寻论据进行直接论证即可。 考点:西方近现代自然科技的发展 点评:西方近现代自然科技的发展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高历史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一些重大科技成就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在考试中需要关注的有以下几个问题:①牛顿力学与相对论之间的关系②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的影响;③西方近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原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