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8届二轮复习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物理学案(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8届二轮复习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物理学案(全国通用)

对动量守恒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动量定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题型灵活性强,难度较大,能力要求高,物理情景多变,多次出现在两个守恒定律交汇的综合题中。‎ 在原子物理这一部分内容中,主要考查光电效应,原子结构原子核与核能。虽然对光电效应、原子结构原子核与核能的考查频率比较高,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原子的能级和跃迁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高频考点: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光电效应、原子的能级和跃迁、原子结构原子核与核能。‎ 考点一、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 例 (2017·全国Ⅲ卷T20)(多选)一质量为2 kg的物块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 A.t=1 s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 B.t=2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 C.t=3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 D.t=4 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 ‎【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动量定理。求变力的冲量是动量定理应用的重点,也是难点。F–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冲量。‎ ‎【解题步骤】方法一:根据F-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为合外力F的冲量,可知在0~1 s、0~2 s、0~3 s、0~4 s内合外力冲量分别为2 N·s、4 N·s、3 N·s、2 N·s,应用动量定理I=mΔv可知物块在1 s、2 s、3 s、4 s末的速率分别为1 m/s、2 m/s、1.5 m/s、1 m/s,物块在这些时刻的动量大小分别为2 kg·m/s、4 kg·m/s、3 kg·m/s、2 kg·m/s,则A、B正确,C、D错误。‎ 方法二:前2 s内物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 m/s2=1 m/s2,t=1 s时物块的速率 v1=a1t1=1 m/s,A正确;t=2 s时物块的速率v2=a1t2=2 m/s,动量大小为p2=mv2=4 kg·m/s,B正确;物块在2~4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2==0.5 m/s2,t=3 s时物块的速率v3=v2-a2t3=(2-0.5×1)m/s=1.5 m/s,动量大小为p3=mv3=3 kg·m/s,C错误;t=4 s时物块的速率v4=v2-a2t4=(2-0.5×2)m/s=1 m/s,D错误。‎ ‎【参考答案】AB ‎【技能提升】1.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 ‎2.应用动量定理的注意事项 ‎(1)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能解决的问题,用动量定理也能解决,如果题目不涉及加速度和位移,用动量定理求解更简捷。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这种情况下,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公式中的F是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合力。‎ ‎【变式训练】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解析:(1)设Δt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体积为ΔV,质量为Δm,则 Δm=ρΔV①‎ ΔV=v0SΔt②‎ 由①②式得,单位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质量为=ρv0S。③‎ ‎(2)设玩具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h,水从喷口喷出后到达玩具底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对于Δt 时间内喷出的水,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Δmv2+Δmgh=Δmv02④‎ 在h高度处,Δt时间内喷射到玩具底面的水沿竖直方向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Δp=Δmv⑤‎ 设水对玩具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根据动量定理有FΔt=Δp⑥‎ 由于玩具在空中悬停,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Mg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h=-。⑧‎ 考点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4.0 kg的平板车,车的上表面有一段长L=1.5 m的粗糙水平轨道,水平轨道左侧连一半径R=0.25 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在点O′处相切。现将一质量m=1.0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平板车的右端以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滑上平板车,小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物块恰能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A。取g=10 m/s2,求:‎ ‎(1)小物块滑上平板车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小物块与车最终相对静止时,它距点O′的距离。‎ ‎【审题立意】本题是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问题。平板车和小滑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求解;从小滑块滑上平板车到二者相对静止的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列式,由能量守恒求解。‎ ‎【解题步骤】(1)平板车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设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A时,二者的共同速度为v1‎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1 ①‎ 由动能定理得:-mgR-μmgL=(M+m)v12-mv02 ②‎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解得:v0=5 m/s。 ③‎ ‎(2)设小物块最终与车相对静止时,二者的共同速度为v2,从小物块滑上平板车,到二者相对静止的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m)v2 ④‎ 设小物块与车最终相对静止时,它距O′点的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得:‎ ‎-μmg(L+x)=(M+m)v22-mv02 ⑤‎ 联立③④⑤并代入数据解得:x=0.5 mνb,则一定有Uaνb,则一定有Eka>Ekb C.若Uaνb,则一定有hνa-Eka>hνb-Ekb ‎【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光电效应及其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突破口是抓住已知条件“照射到同种金属上”,由于照射的是同种金属,所以逸出功相同。‎ ‎【解题步骤】设该金属的逸出功为W,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有Ek=hν-W,同种金属的W不变,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ν的增大而增大,B项正确;又Ek=eU,则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成正比,C项正确;根据上述有eU=hν-W,遏止电压U随ν增大而增大,A项错误;又有hν-Ek=W,W相同,D项错误。‎ ‎【参考答案】BC ‎【技能提升】‎ 图象名称 图线形状 由图线直接(间接)得到的物理量 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 ‎①极限频率νc:横轴截距 ‎②逸出功W0:纵轴截距的绝对值 ‎③普朗克常量h:图线的斜率 颜色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线 ‎①遏止电压Uc:图线与横轴的交点 ‎②饱和光电流Im:电流的最大值 ‎③最大初动能:Ekm=eUc 颜色不同时,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线 ‎①遏止电压Uc1、Uc2‎ ‎②饱和光电流 ‎③最大初动能:Ek1=eUc1,Ek2=eUc2‎ 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 ‎①截止频率νc:图线与横轴的交点 ‎②遏止电压Uc: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普朗克常量h:等于图线的斜率与电子电量的乘积,即h=ke (注:此时两极之间接反向电压)‎ ‎【变式训练】1905年,爱因斯坦把普朗克的量子化概念进一步推广,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对于与光电效应有关的四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图1中,当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锌板带正电,验电器带负电 B.图2中,从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中可以看出,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 C.图3中,若电子电量用e表示,ν1、νc、U1已知,由Uc-ν图象可求得普朗克常量的表达式为h= D.图4中,由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或hνc 解析:‎ 用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照射锌板,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验电器与锌板相连,则验电器的金属球和金属指针带正电,故A错误;由题图2可知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只能说明光电流强度与光的强度有关,遏止电压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B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Uce=hν-W0,可知Uc=ν-,Uc-ν图象的斜率表示,即=,解得h=,故C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知,Ek-ν图线的纵轴截距的绝对值表示逸出功,则逸出功为E,当最大初动能为零时,入射光的频率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则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c,故D正确。‎ 答案:CD 考点五、原子能级与跃迁 例 (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预计2018年,我国将完成“北斗三号”18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采用星载氢原子钟。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大量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减小 C.当氢原子从n=5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要吸收光子 D.从氢原子的能级图可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连续的 ‎【审题立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玻尔理论,知道能级间跃迁所满足的规律。‎ ‎【解题步骤】根据C=3可知,大量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选项A正确;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增大,选项B错误;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出光子,选项C错误;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结合题图可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是不连续的,选项D错误。‎ ‎【参考答案】A ‎【知识链接】1.氢原子的能级跃迁 ‎(1)氢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当光子的能量满足hν=E末-E初时,才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否则不吸收。‎ ‎(2)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两能级间的能量差。‎ ‎2.电离 当光子能量大于等于原子所处的能级的能量值的绝对值时,也可以被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多余的能量作为电子的初动能。‎ ‎3.光谱线条数 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 ‎4.激发跃迁 氢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差,均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 ‎5.跃迁时电子动能、原子电势能与总能量变化 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电势能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总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49 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从n=3 跃迁到n=2所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最短 B.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从n=3 跃迁到n=1所辐射出的光子频率最低 C.金属钠表面辐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 eV D.金属钠表面辐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1.11 eV 解析: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可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因为n=3和n=2间能级差最小,所以从n=3跃迁到n=2发出的光子频率最低,根据ΔE=hν=,可知波长最长;因为n=3和n=1间能级差最大,所以从n=3跃迁到n=1辐射出的光子频率最高,波长最短,故A、B错误;从n=3跃迁到n=1辐射出的光子频率最高,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ΔE=(13.60-1.51)eV=12.09 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得,最大初动能Ekm =(12.09-2.49)eV=9.60 eV,故D错误,C正确。‎ 答案:C 考点六、核反应与核能 例 (2017·全国Ⅰ卷T17)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H+H―→He+n。已知H的质量为2.0136 u,He的质量为3.0150 u,n的质量为1.008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 A.3.7 MeV B.3.3 MeV C.2.7 MeV D.0.93 MeV ‎【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应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计算核能。‎ ‎【解题步骤】氘核聚变反应的质量亏损为Δm=(2×2.0136-3.0150-1.0087)u=0.0035 u,释放的核能为ΔE ‎=Δmc2=0.0035×931 MeV/c2×c2≈3.3 MeV,选项B正确。‎ ‎【参考答案】B ‎【知识链接】1.四种核反应 ‎(1)衰变: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α衰变 X→Y+He β衰变 X→Y+e ‎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的方法,使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质子的发现 N+He→O+H(卢瑟福)‎ 中子的发现 Be+He→C+n(查德威克)‎ ‎(3)裂变: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做裂变。‎ ‎(4)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做聚变。‎ ‎2.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用T表示,即m余=m原(t表示经历的时间)。半衰期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变式训练】匀强电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碳14原子核,它衰变时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内切的圆,两圆的直径之比为7∶1,如图所示,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为(  )‎ A. C→e+B B. C→He+Be C. C→H+B D. C→ e+N 解析:原子核的衰变过程满足动量守恒,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方向相反,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得知,粒子与反冲核的电性相反,则知粒子带负电,所以该衰变是β衰变,此粒子是β粒子,符号为  e。两带电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量大小:m1v1=m2v2,由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可得:r=,可见r与q成反比。由题意知,大圆与小圆的直径之比为7∶1,半径之比为7∶1,则粒子与反冲核的电荷量之比为1∶7,所以反冲核的电荷量为7e,电荷数是7,其符号为N,所以碳14的衰变方程为C→e+N,故D正确。‎ 答案: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