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三明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学段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客观题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西周的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保留贵族色彩 ③“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秦以后独制是指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划分政治等级;族权与政权合二为一,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混战。③项错误,①②④符合。故排除ACD,选B。 2.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设立三公九卿制 C. 确立三省六部制 D. 实行科举制 【答案】C 【解析】 废分封,置郡县,属于秦朝,不属于隋唐时期,故A错误;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也不属于隋唐,故B错误;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体现了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目的,故C正确;科举制属于官僚的选拔问题,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三省长官互相牵制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3.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 唐朝设政事堂 B. 元朝设中书省 C. 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D. 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出现了材料中所说的皇帝通过内阁这一内厅秘书机构,管理国家政务,内阁一直不是法定的中枢机构,无权统率六部,使皇帝成为了政府的真正领袖,C项正确;唐朝的政事堂议事官员、元朝中书省长官都是国家法定的机构,在制度上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使皇帝还不算是法理上的政府领袖,AB两项错误;清朝设军机处,使皇帝在法理上的政府领袖地位得到强化,将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但与材料分析的皇帝、内阁和政府关系无关,D项错误。 4.史载明代内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均是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并且还都是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产物,但二者均不能代行丞相职权,均不能正式统率六部,也均不是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产物,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5.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A. 拥有世袭统治权 B. 所属土地可以买卖 C. 尊重上级的权威 D. 属下人民归其管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知识点。由材料关键信息“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材料揭示的是西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再根据“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拥有对所在封地的世袭统治权,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土地买卖的问题,排除B;C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D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及其状况 6.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礼乐丧葬制 C. 婚娶联姻制 D. 功臣分封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可以看出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A。从材料中还可以看出,B、D两项是A项衍生而出,材料未涉及C项内容。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7.吴晗在《历史的镜子》一文中指出:“过去的两千年的政体,以君主为领袖,用现代话说是君主政体,固然不错,说全是君主专制却不尽然。”下列说法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秦朝三公九卿制度 B. 汉代察举制度 C. 唐门下省封驳制度 D. 明代内阁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公九卿明显是加强君主专制,故排除A。B是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拟旨、审议和执行;其中门下省有对君主决策的封驳权,能够佐证材料中“全是君主专制却不尽然”的观点。故C正确。内阁大臣有职无权,故排除D。 8.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来看,出身决定了官员品级的高低,说明当时的选官用官制度看重的只是出身。结合所学知识,这种选官用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对应的是察举制;C、D选项对应的是科举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判断出本题涉及到的选官用官制度是什么。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所以出身是选拔标准,由此可以确定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再结合具体知识便可以判断出时代。 9.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A.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 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可知在胡三省看来,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官员,审理大案,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供相关执掌奏章的信息,A项错误;统领百官的是丞相,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在御史大夫有草拟诏书的职责,D项错误。 10.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对表格内容带来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 扭转了传统等级观念 B. 巩固了封建统治 C. 严重摧残了人才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答案】B 【解析】 由表格中出身“平民”“贫寒家庭”的进士比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官吏在任官前的出身,因此反映了科举制度使一般的平民百姓有了参政的机会,促进了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扩大了官吏来源,有利于巩固统治,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等级和门第观念,排除A。C选项与题干无关,而且意思相反。本题强调的是任官前的出身,与官员的文化素质无关,即排除D。因此本题选B。 11.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 A. 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B. 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 C. 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 D. 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罗马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但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排除A;罗马法限制奴隶主贵族滥用私刑,但仍然维护他们的利益,排除D;天赋人权属于近代资产阶级的观念,排除C;罗马法注重调整奴隶主与奴隶的政治隶属关系,有利于是稳定,故选B。 12.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 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 B. 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 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D. 妇女与奴隶被排除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要求的是雅典民主的弊端,所以联系所学在雅典民主中抽签选举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对国家造成了不利影响,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是雅典民主的范围窄,不是导致雅典民主的根源;直接民主和阶级矛盾不是希腊灭亡的罪魁祸首,CD项不符合题意。 13.《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A. 对平民没有一点好处 B. 维护贵族的利益 C. 维护私有财产 D. 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答案】C 【解析】 材料说明债权人对于债务人还不起债务实行的措施,显然是保护私有财产,故C正确;法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贵族独特权力,故B错误;D属于罗马法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 点睛:罗马法的基本内涵: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调整财产关系,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3.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宣扬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法理精神。 14.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 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 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雅典民主制发展过程中,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三大里程碑式事件标示着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的过程。因此C选项正确。雅典民主始终是少数人的民主,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遥不可及,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5.《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民法大全》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两则材料都体现了罗马法 A. 保护私有财产 B. 维护奴隶制度 C. 强调契约至上 D. 重视呈现证据 【答案】D 【解析】 .保护私有财产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错误;维护奴隶制度是罗马法的实质,但材料反映的是公民之间的关系,维护奴隶制度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民法大全》没有反映出契约之上的原则,故C错误;《十二铜表法》反映如有证人在场,则缔结的契约不得违反;《民法大全》强调“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两部法律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证据的特点,故D正确。 16.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指出:“梭伦政制……按照希腊的政治概念,这是一种金权政治(Timocracy),而不是民主政治。”他的评价针对的是梭伦改革中的 A. 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D.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答案】B 【解析】 从“梭伦政制……按照希腊的政治概念,这是一种金权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可以看出它强调的是梭伦改革的弊端。A选项是梭伦改革的成功之处;B选项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符合题意;C、D选项是限制贵族特权的措施,不是弊端,故排除。 17.《十二铜表法》中的“私犯”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 维护罗马所有人的利益 B. 强调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C.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D. 取消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表明法律在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项符合题意;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法律,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和贵族的权力,故CD项排除。 18.俊伦改革规定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 ( ) A. 打破贵族垄断政权 B. 满足男子参政愿望 C. 确立民主政治体制 D. 促进城邦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梭伦改革以财产等级制代替原来的血缘等级制,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故答案为A项。此前男性公民已有能够参政的,这一措施也不能保证所有男子参政,排除B项;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排除C项;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9.下图为《十二铜表法》的图影,其内容包括传唤、审理和执行以及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等。由此发现《十二铜表法》 A. 能有效解决罗马帝国社会矛盾 B. 具有简洁灵活实用有效的特点 C. 有效保障了私有财产不被侵犯 D. 充分蕴含自由平等的人文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内容包括传唤、审理和执行以及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等”可知,《十二铜表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有效保障了私有财产不被侵犯。故答案为C项。A项,错在“有效解决”,排除;B项,该项是万民法的特点,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0.“他使每一个居住区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们……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引文中的“他”对雅典最大的贡献是 A. 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B. 正式确立雅典的民主政治 C. 使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 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他使每一个居住区内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 们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联系所学,克利斯提尼通过改革,重新划分区域管理,打破了以前的部落行政管理方法,因此改革者是克利斯提尼,他的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故选B;A项是梭伦改革影响,CD项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故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影响,解题关键是“他使每一个居住区内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乡民”,联系改革内容进行判断。 21.它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不具有革命性质,麦考莱的《英国史》称它是理想的、合法的、典范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实质是 A. 封建政权内部的争夺政权的斗争 B.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斗争 C. 资产阶级内部的争夺政权的斗争 D. 封建国王与克伦威尔争夺政权的斗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理想的、合法的、典范的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故B项正确,A项“封建政权内部”,C项“资产阶级内部”不符合光荣革命的史实。AC项错误;克伦威尔在1658年去世,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22.《大国崛起》中写道:“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候,议会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材料中的“变化”是指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B. 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 C. 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 D. 王权从此开始受到限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新国王……议会……英国国王……”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材料所说的“变化”指的是由国王的议会变成议会的国王,国王是由议会请来的,即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所以答案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 23.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 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 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 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 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近代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权力受制于皇帝,但宰相对皇帝任命的内阁拥有控制权。 2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①代表国家出访他国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伊丽莎白二世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英王是虚君,其可做的事情有代表国家进行外事活动,按照程序需要任命议会多数党首领组阁,①②说法符合题意,A项正确;英国的重大政策由议会决策,任免高级文官和内阁成员是首相的职权,③④说法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是错误的。 25.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陈旧的制度”被淘汰是通过 A. 《权利法案》颁布 B. 责任内阁制形成 C. 1832年议会改革 D. 两党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形成于18世纪中期,当时英国还没开始工业革命,排除AB;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重要一步,C正确;英国最早在光荣革命前产生了组织松散的辉格党和托利党,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改名为保守党,辉格党改称为自由党,并且开始形成严密的党组织及领导核心,D与题干不符。 26.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 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这实际是揭示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故选A。B项是19世纪的;C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就开始限制王权了;D项错误,国外此时已经没有权力了。 考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责任内阁制 【名师点睛】英国首相、国王、内阁及议会之间的关系 (1)首相是内阁首脑,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国家立法权;实际掌握国家大权。 (2)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英国议会包括上院和下院。英国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即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27.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 A. 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B. 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 C. 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D. 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涉及的是“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总统特朗普”“联邦法官”,无各州权利的阐释,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等信息可以得出法院拥有制衡美国总统的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制衡,而不是描述其是否有权,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美国是三权分立,不存在谁高于谁,故D项排除。 28.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 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骑士皇帝”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信息:可知,1871年宪法表明,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德国皇帝的权力很大,显示了其专制主义;而其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骑士皇帝”,这又显示了军国主义特点。综上,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下德国皇帝的权力 29.“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A. 选举权方面 B. 立法权方面 C. 行政权方面 D. 司法权方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德意志统一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也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突出表现在立法权方面,其实四个选项中的权力核心的权利也就是立法权,谁掌握了立法权谁才真正的掌握了真正的权利,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 30.“(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这一体制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相互妥协,符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英国《权利法案》没有“承认共和制”,排除A项; 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不存在君主制的阴影,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不符合“虽然承认了共和制”,排除D项。 【点睛】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在此后的七十多年间,政权在两者间反复易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又展开了激烈斗争。1875年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31.观察下图,导致这一时期德国工业生产指数不断上升的政治因素是 A. 统一后建立君主立宪制 B. 率先开展两次工业革命 C. 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 D.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明确题干要求即政治因素,由此可以排除B,结合所学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为英国,所以排除C;北约的建立为二战后的事所以排除D,结合所学1871年德国统一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选A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 32.“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A. 选举权方面 B. 立法权方面 C. 行政权方面 D. 司法权方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德意志统一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也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突出表现在立法权方面,其实四个选项中的权力核心的权利也就是立法权,谁掌握了立法权谁才真正的掌握了真正的权利,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 33.丁建宏教授在《德国通史》中提到一个微妙的历史细节: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他(威廉一世)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是来干什么的?”得知各邦的君主都同意新宪法以后,威廉一世才接见了帝国议会代表团。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帝国议会拥有较大的权力,可以任命官员 B. 代表民主的议会,臣服于专治君主的铁腕 C. 德意志式的立宪会议制度具有特殊性 D. 象征统一国家的宪法,要征得各邦君主首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德意志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只为“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只能耐心等待皇帝接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议会权力较小,有权任命官员的是联邦主席即德意志皇帝,A项说法与史实矛盾,也不能解释材料中帝国议会代表团受皇帝轻慢的原因,符合题目要求。皇帝的傲慢、帝国立法遵从皇帝的意志和各邦君主基于王朝战争的结果对宪法和皇帝的态度,体现了德意志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特殊方式及其对历史的影响,BCD三项与史实契合,对材料的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34.1866年,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像斯麦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以这样一部宪法为蓝本而形成的。这样的路径会使德意志帝国宪法 A. 授予帝国宰相独断、专制的权力 B. 由行政机关通过,无需议会批准 C. 打上容克贵族烙印,具有专制色彩 D. 仅设立一院制议会———联邦议会 【答案】C 【解析】 德意志帝国宪法授予帝国皇帝独断、专制的权力,故A错误;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经过了议会批准,故B错误;俾斯麦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这体现了容克贵族烙印和专制色彩,故C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设立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故D错误。故选C。 35.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都颁布法律文献,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国家元首拥有绝对的权力 B. 国家首脑都由议会选出 C.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 行政与立法之间分权制衡 【答案】C 【解析】 法国总统权力要受议会的制约,德国皇帝拥有绝对权力,故A错误;法国总统为议会选举产生,德国皇帝为世袭,故B错误;法国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德国行政、立法大权实际上均掌握在皇帝手中,故D错误;法国与德国的代议制属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都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故C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法国与德国代议制的内容和特点的识记和比较。通过比较法国议会共和制和德国二元君主立宪制,可知法国与德国的代议制属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都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36.“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材料中的“其”指 A. 英国的“光荣革命” B. 美国的联邦政府 C. 法国的1875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中可以得出,这个事件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所以答案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 【名师点睛】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说明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37.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脱离欧盟,英国高等法院后裁定,英国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英国政府发表声明称,对此裁决“感到失望”,并宣布将向英国最高法院上诉。2017年1月,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做出终审裁决,强调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据此可知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 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 C.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 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可知英国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B选项符合题意。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于1721年英国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会议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A选项排除。材料与国家元首“统而不治”的说法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与首相产生过程无关,D选项排除。 38.美国制宪之父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就美国1787年宪法看,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 邦联制与民主共和 B. 联邦制与民主共和 C. 邦联制与分权制衡 D. 中央集权与分权制衡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政府有能力控制”可知,麦迪逊强调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材料“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则体现的是分权制衡,通过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相互牵制,保障民主,杜绝专制的出现。故选D。邦联制和联邦制都是国家组织形式,体现不出民主共和的特点,A、B和C项错误。 39.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A. 国家元首掌握实权 B. 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C.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D. 议会权力高于皇权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掌握实权,首相只对皇帝负责,形式上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德国国家元首是皇帝,掌握实权,故A选项正确;首相有一定的权力,只对皇帝负责,故B选项错误;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是实行君主专制政体,故C选项错误;德国的皇权高于议会权力,故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要求学生对于近代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能够准确再认和再现,本题的解题题眼是“皇帝有权”、“首相只对皇帝负责”,据此即可结合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知识大胆判断。 40.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议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的同意可以废除法律 B.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D.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普选产生,D项说法是正确的;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能”废除法律,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ABC三项都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 二、主观题 41.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答案】(1)制度: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2)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原因: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4)本原精神: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 【解析】 【详解】(1)制度:西周:根据“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可得出是分封制;秦朝:结合所学可得出秦朝推行的是郡县制;汉初: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推行了郡国并行制。 (2)作用:根据材料“郡县之制,……合古今上下皆安之,……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并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稳定、人才的选用、对地方管理的加强、制度的变革等角度分析概括。 (3)原因:根据“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可概括得出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4)本原精神:根据四则材料的主旨可知,材料都阐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抑制地方独立性。 42.政治民主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从1976年到2013年,美国联邦政府曾关门18次,最短的1天,最长的21天。2013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同僚控制的参议院与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在医改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参议院多次否决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预算案,致使政府因预算“难产”而关门。 ——摘自央视网新闻频道“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专题新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原因。 【答案】(1)特征:主权在民,轮流执政。 (2)具体表现:通过确定联邦体制调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通过确定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产生的规则调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通过确定黑人奴隶的人口折算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 (3)原因: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国会参、众两院同样实行分权,可否决对方通过的法案;美国实行两党制,政治生活受两党利益争夺的影响。 【解析】 【详解】(1)特征:根据材料一中“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等可得出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主权在民和轮番而治的特点。 (2)表现:依据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用联邦制、两院制议会和允许奴隶制存在等说明“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各种矛盾进的具体表现。 (3)原因:根据材料三“参议院多次否决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预算案,致使政府因预算‘难产’而关门”,结合所学知识,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按照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原则)立法和行政、参众两院和民主共和两党两两制约和平衡,说明现实政治生活中,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原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