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蒙昧中的觉醒与文艺复兴运动作业(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蒙昧中的觉醒与文艺复兴运动作业(江苏专用)

课时检测(二十九) 蒙昧中的觉醒与文艺复兴运动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9·常州一中期中)“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D.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他”是苏格拉底。普罗塔戈拉主张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通过教育和思考可以使人认识美德,故B项正确;孟德斯鸠主张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故C项错误;康德提出人非工具,故D项错误。‎ ‎2.(2019·如东中学月考)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塔戈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解析:选A 普罗塔戈拉的观点不被认同且被公焚说明人文主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 ‎3.(2019·泰州中学调研)有学者评价古希腊某哲学家时指出:他认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该学者评价的是(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解析:选B 苏格拉底批判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和相对主义,提倡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 ‎4.(2019·苏州中学月考)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C.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 D.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解析:选B 材料没有直接告诉“什么是爱情”的答案,而是在实践中自我反思与认识,故B项正确。‎ ‎5.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社会的情况日渐复杂。智者学派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依据,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而那些保守派(以苏格拉底为代表)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两派争论(  )‎ A.导致民主的衰败 B.引起社会的分裂 C.促进阶级的分化 D.利于思想的进步 解析:选D 材料中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提倡道德,引导人们脱离智者所铺设的感觉主义的相对主义路轨,坚持理性的指引,追求知识的确定性,这有利于思想的进步,故D项正确。‎ ‎6.柏拉图《会饮篇》中有一个故事:最初人类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不男不女的阴阳人。阴阳人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因此图谋向诸神造反。宙斯需要想出一个两全办法,一方面要让人类活着,否则就没有人类对神的崇拜和牺牲祭祀;另一方面要削弱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不敢再捣乱。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认识到人的力量与价值 B.宣扬神本主义的宗教思想 C.批判当时希腊人的愚昧 D.否定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 解析:选A 材料中阴阳人图谋对诸神造反,宙斯既要让人类活着,同时又要削弱人类的力量使其不再捣乱。柏拉图通过这个故事宣扬了人文主义,即认识到人的力量与价值,故A项正确。‎ ‎7.(2019·沭阳中学月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腐败,但他们还是十分宗教化的,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这说明文艺复兴(  )‎ A.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 B.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C.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 D.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解析:选A 材料中“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的是教会的虚伪腐败,未涉及基督教会的基本理论和根基,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故A项正确。‎ ‎8.(2019·南京一模)‎ 杰里·布罗顿在其《文艺复兴简史》中发现:19世纪的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与20世纪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形象大相径庭。前者喜欢颂扬文艺复兴的辉煌,后者则热衷于揭示文艺复兴的黑暗。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学术竞争导致观点分歧 B.后人对前人的不断超越 C.文艺复兴运动的两面性 D.时代变迁影响研究结论 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与20世纪学者对文艺复兴不同看法。19世纪与20世纪的时代特点不同,影响到学术领域,导致学者对文艺复兴的关注重点大相径庭,故D项正确。‎ ‎9.(2019·苏锡常镇四市一模)《欧洲文艺复兴史》在评述人文主义运动时称:“教会之守旧,人文派之复古……古代艺术之爱好者,甚至为教皇所奖励保护,由此可见新旧冲突非表面而为内心的也。”这里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是指(  )‎ A.“因行称义”还是“因信称义”‎ B.遵从守旧观念还是鼓吹复古思潮 C.坚持神权至上还是人性至上 D.王权高于教权还是教权高于王权 解析:选C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的内在冲突,故A项错误;遵从守旧观念还是鼓吹复古思潮是教会与人文派的外在冲突,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是坚持神权至上还是人性至上,故C项正确;王权高于教权还是教权高于王权是宗教改革时期的冲突,故D项错误。‎ ‎10.(2019·镇江一模)某学者在评价欧洲一作家的作品时说:“他承认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但并不一味强调人的自然欲望的天然合理性,而强调人智对自然欲望的引导和制约,用基督教式的爱去销蚀欲望中的粗俗乃至野蛮与疯狂的成分。”该学者评论的这位作家应该属于(  )‎ A.人文主义者 B.禁欲主义者 C.现实主义者 D.宗教改革者 解析:选A 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与材料中“他承认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相符,故A项正确。‎ ‎11.元坤编著的《文艺复兴那些年》,其封面下部的文字是“刺痛了罗马,唤醒了欧洲,响彻全球”。其中“刺痛了罗马”喻指文艺复兴(  )‎ A.颠覆了古罗马文明的辉煌成就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C.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D.否定了教会对世俗君主的控制 解析:选B 文艺复兴并没有颠覆古罗马文明的成就,其是对古罗马成就的复兴,故A项错误;“刺痛了罗马”‎ 指的是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并没有动摇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其打击的仅是教会和教皇,故C项错误;否定了教会对世俗君主控制的是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 ‎12.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开始戴上各种首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 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 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 解析:选D 材料中的绘画作品服饰华丽,佩戴各种饰物,只能反映出市民阶层生活富裕,不能反映出其社会地位提高,也不能反映出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故A、B两项错误;绘画内容的变化不能说明艺术家绘画技艺高超,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的禁欲苦行,主张以人为本、个性解放、享受生活,故D项正确。‎ ‎13.(2019·泰州中学期中)“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这反映了(  )‎ A.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组成部分 B.此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并未激化 C.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人文精神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解析:选D 材料“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得到避免”表明了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故D项正确;文艺复兴促进了宗教改革,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兴起与宗教神权思想产生矛盾,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倡导人文主义,并没有动摇天主教会的权威,故C项错误。‎ ‎14.(2019·无锡一模)“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还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一情形所出现的时代应是(  )‎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解析:选A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反对基督教的禁欲、安于贫困的思想,主张追求现实生活的物质享受,符合题干中对享有财富的赞颂,故A项正确。‎ ‎15.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高级神职人员。这一现象表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 A.缺乏广泛性的群众基础 B.资本主义尚未出现萌芽 C.社会上层热衷古典文化 D.封建保守势力异常强大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高级神职人员”说明这一时期参与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是社会上层,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引导,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5分)‎ ‎16.“另类历史”是指某些作品本身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或史料,但其中包含着某种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下图是“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画作《芦滩钓艇图》‎ 材料三 下图是《罗汉图》和《西斯廷圣母》‎ 宋朝刘松年《罗汉图》,是《十六罗汉图》之一,又名《灵猿献果图》。作品虽取自佛教题材,但罗汉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小和尚接过灵猴摘送的果子,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 中世纪的圣母玛利亚像全部都是冰冷的、僵硬的。而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则是慈爱的、美丽的。该画作不仅展示了女性的温柔、秀美与坦然的骄傲,更歌颂了圣母将怀中孩子奉献人类、拯救世间的崇高行为。其对圣母的赞美,在生活美的价值观上战胜了基督教的厌世哲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绘画和城市格局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作为研究宋都汴京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相比有何优势?(5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吴镇画作的特点。(4分) ‎ ‎(3)据材料三,比较两幅图的共同点以及在内涵上的不同点。(6分) ‎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清明上河图》风格得出风俗画兴起;结合材料一的描述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出坊市制度被打破。第二小问,图片比文献更直观、形象。 第(2)问,运用画作风格可以看出是文人画,结合文人画特点即可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从题材选取、对宗教中神的态度、对宗教氛围的描绘等方面比较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三中《罗汉图》“小和尚接过灵猴摘送的果子”和材料三中《西斯廷圣母》“崇高行为”歌颂人性分别得出突出了生活情趣的描绘和人性以及圣母拯救世间的崇高行为。‎ 答案:(1)变化:风俗画兴起;坊市制度被打破。‎ 优势:更直观、形象。‎ ‎(2)特点:画作类型是士大夫的文人画(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3)共同点:都是宗教题材绘画;都体现了世俗化倾向;都对宗教中的神赋予了新内容;都淡化了宗教气氛。‎ 不同点:《罗汉图》突出了生活情趣的描绘;《西斯廷圣母》突出了人性以及圣母拯救世间的崇高行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