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1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 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2.若在低倍显微镜下用目镜侧微尺测量细胞长径(如图), 则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图象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这是因为( ) A.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中都存在 B.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非生物界中都存在 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存在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 5.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6.下列关于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溶液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溶液中滴入等量的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C.双缩脲试剂是将4滴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溶液滴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双缩脲试剂含两种试剂:质量浓度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0.01 g/mL的CuS溶液 7.下列不是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 ) ①染色体组成成分 ②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③细胞储能物质 ④多种激素的化学本质 ⑤催化多种反应 ⑥免疫功能 ⑦吸收并传递光能. A.①⑤ B.②⑥ C.③⑦ D.④⑦ 8.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9.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大多数DNA分子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10.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 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 结构如图.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 同的物质是( ) A.纤维素 B.胰岛素 C.叶绿素 D.甲状腺激素 11.下列关于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糖类只含有C、H、O三种元素,通常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B.糖类只能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不能作结构物质 C.多糖都以葡萄糖为单体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形成 D.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具还原性,能和斐林试剂产生颜色反应 12.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中产生维生素(V),活化的V可促进肠道吸收钙离子.对于因缺乏V引起缺钙的人群来说,为缓解缺钙这一状况,下列做法不应选择的是( ) A.适量进行日光浴 B.增加室外活动 C.补充适量鱼肝油 D.补充胡萝卜素 13.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14.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15.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 A. 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细胞代谢控制中心 B.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 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 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16. 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如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17.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18.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 ) 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 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 D.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19 .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如图(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 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高度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一)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D.图(二)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率 20.若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 C.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细胞液乙的浓度>溶液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 D.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处于平衡状态,水分子不再通过原生质层 21.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h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h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M C Si 水稻 17.0 105 117 19.5 番茄 19.1 85 59.6 118 A.不同植物对同一离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需要量大,对C需要量小 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22.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横坐标为蔗糖浓度,纵坐标为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之间 23. 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实验 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③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④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24.研究小组研究了适宜温度和适宜pH值下,小麦淀粉酶的最适用量。关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用适量酸水解淀粉,反应曲线整体升高 B.a点时提高反应体系的pH,反应速率加快 C.b点时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D.c点时提高淀粉溶液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25. 如图为ATP的分子结构图,A、B、C表示相应的结构,①、②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表示腺嘌呤,B表示腺苷 B. 化学键①与化学键②断开时所释放的能量不同 C. 化学键②的形成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化学能 D. 化学键②中能量的释放往往与吸能反应相关联 26.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会产生少量ATP B.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C.根尖细胞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ATP是细胞中主要的贮能物质 27. 如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 其中X、Y、M、N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骨骼肌细胞中 B. X→Y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 D.Y、M、N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 28.如图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B.产生①的场所是线粒体 C.①②③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D.破伤风杆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29.下列是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人 实验结论 A 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实验 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从而更新了空气 B 萨克斯的实验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C 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 证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 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 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O A.A B.B C.C D.D 30.大棚中种植的植物其光合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M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②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③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绿光灯效果最好 ④Q点光照强度时,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31. (8分,每空1分)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 _,在动物细胞中是指___ __; (2)图中Ⅱ是__ ___,Ⅲ是__ 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Ⅲ 呈现 _____色.Y是___ __. (3)图中P是指___ __, P的结构通式为__ ___. 32. (10分,每空1分)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__ ___(细胞器名称).溶酶体含有多种___ __酶. (2)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 →[甲]___ __→[乙]→__ ___→细胞膜及分泌物中.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O,那么水中的O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 ___ (填写基团). (3)甲中物质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中一共穿过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能够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的细胞器是___ __. (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 __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其化学本质是_____,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 __ __的功能. 33. (10分,每空1分,特殊标注除外)如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是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 ___,判断理由是___ __.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_____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____(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的模型被称为__ __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 _. (3)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 __(2分)有关,曲线②Q点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 _____(2分). 34. (12分,每空1分,特殊标注除外)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产生量-呼吸作用的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b可代表_____,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_____结合,生成大量的___ _ _(2分). (2)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2、H218O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甲图中的d所代表的物质应是_ ___ _. (3)在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的物质有__ ___(2分),在N点后 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其制约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2分).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此时乙图中N点向_____(左、右)移动. (5)在图乙A点所处的状态时,可以发生图甲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D点时发生(字母表示)_____. 宾阳中学2018年秋学期期考高一生物科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 1-5 DCCCB 6-10 CCCBA 11-15 BDCAC 16-20 CDCBD 21-25 DDBDD 26-30 BBAA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31、参考答案(8分,每空1分): (1) 淀粉 糖原 (2) DNA RNA 绿色 脱氧核苷酸 (3)氨基酸 32、参考答案(10分,每空1分): (1)高尔基体 水解 (2)内质网 囊泡 --COOH (3)0 内质网 (4)一定的流动性 蛋白质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3、参考答案(10分,每空1分,特殊标注除外): (1)主动运输 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 ②Ⅱ→Ⅰ (2)流动镶嵌模型 具有一定流动性 (3)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2分) 载体数量、能量(2分) 34、参考答案(12分,每空1分,特殊标注除外): (1)氧气 [H] 水和ATP (2)18O2 (3)二氧化碳和水(2分) 叶绿体的数量、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2分) (4)左 (5)ef abcd 一、选择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A正确;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 2、【答案】:C. 【解析】:A、低倍显微镜转换高倍物镜后目镜测微尺还存在,A错误; B、低倍显微镜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图象会放大,B错误; C、低倍显微镜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图象会放大,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大小始终不变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表示实际长度越小,C正确; D、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大小始终不变的,D错误. 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和主动运输作用的意义的考查,梳理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和主动运输过程及意义,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4、【答案】:C 【解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5、【答案】:B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6、【答案】:C 【解析】: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7、【答案】:C 【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8、【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DNA→RNA,表示转录,图中共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核苷酸的种类8种;乙图中的A表示腺苷,一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丙图中的A表示腺嘌呤;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五碳糖,包括脱氧核糖和核糖;化合物丁二糖,动物体内应该是乳糖. 9、【答案】:B 【解析】:细胞生物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DNA为遗传物质,病毒含有DNA或RNA,遗传物质为DNA或RNA,故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为核酸.DNA通常为双螺旋结构,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通常为单链结构,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遗传信息是指核酸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10、【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的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其分子式为C15H22O5. 11、【答案】:B 【解析】: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12、【答案】:D。 【解析】:A、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中产生维生素D3(VD3),活化的VD3可促进肠道吸收钙离子,因此对于因缺乏VD3引起缺钙的人群来说,为缓解缺钙这一状况,可适量进行日光浴,A正确; B、增加室外活动能增加紫外线的照射,促使皮肤中产生维生素D3(VD3),活化的VD3可促进肠道吸收钙离子,B正确; C、鱼肝油中含有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因此补充适量鱼肝油缓解缺钙这一状况,C正确; D、补充胡萝卜素有利于补充维生素A,但胡萝卜素不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补充胡萝卜素不能缓解缺钙这一状况,D错误。 1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14、【答案】:A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1)都能进行能量转换,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前者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后者来自光能; (2)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此外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3)两者都含有磷脂(生物膜的主要成分)、DNA、RNA和多种酶,此外叶绿体中还含有光合色素。 15、【答案】:C。 【解析】: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控制细胞代谢的场所,A正确;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的场所,也是ATP合成的场所,B正确; C、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进行,C错误; D、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消化分解细胞内失去功能或损伤的细胞组分,D正确。 16、【答案】:C。 【解析】:A、从图中可知,放射头部没有进入细胞核,放射性尾部全部进入细胞核,可见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A错误; B、亲核蛋白是大分子,头部没有进入而尾部进入一定是尾部有特异性识别,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物质交换通道,故需要载体体现它的选择性,B错误;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是自由扩散,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亲核蛋白进入了细胞核是主动运输,D错误。 17、【答案】:D 【解析】: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在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生物膜系统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不仅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还在细胞与外部环境的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物膜系统把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同时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点,这样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可以同时、高效、有序的进行。 18、【答案】:C 【解析】:A、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A错误; B、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是三层结构模型的内容,B错误; C、不论是三层结构模型还是流动镶嵌模型都是建立在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这一基础之上的,C正确; D、三层结构模是静态统一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的,D错误。 19、【答案】:B 【解析】:A、根据图二的结果H1>H2可知,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A正确; B、图(二)中高度都不在上升,但B和C的浓度不一定相等,B错误; C、由于B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比C的蔗糖浓度高,所以图(一)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C正确; D、图二中B的水柱不再上升,所以水分由A进入B和水分由B进入A是相等的,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 20、【答案】:D 【解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21.【答案】:D 【解析】:由表格分析可知: 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而对水是无选择性吸收,所以植物体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水稻吸收的Si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22、【答案】:D 【解析】: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1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且比值越小花冠吸水越多,则吸水量a>b>c;比值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且比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则失水量d<e<f。 23、【答案】:B 【解析】: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因为高温会导致过氧化氢的分解,A错误;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淀粉酶分解淀粉实验,B正确; C、D、在酸性条件下淀粉易分解,因此淀粉不能作为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C、D错误; 24、【答案】:D 【解析】:A、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所以用酸水解淀粉,反应曲线整体应该下降,A错误; B、反应是在最适pH下进行的,提高反应体系的pH,酶的活性下降,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 C、反应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酶的活性下降,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 D、c点时提高淀粉溶液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25、【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腺苷(腺嘌呤核苷),B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表示三磷酸腺苷(即ATP),①② 都是高能磷酸键,都储存着大量能量。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26、【答案】:B 【解析】:A、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不产生ATP,A错误; B、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B正确; C、根尖细胞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C错误; D、脂肪是细胞中主要的贮能物质,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D错误。 27、【答案】:B 【解析】:A、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肝脏细胞中,A错误; B、X→Y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 C、M、N分别代表乳酸和水,C错误; D、Y、M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N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氧气,D错误。 28、【答案】:A 【解析】:A、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A正确; B、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①②③都代表能量,能量最多的是③,即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C错误; D、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完成图示的全过程,D错误。 29、【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30、【答案】:A 【解析】:①M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①错误; ②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因为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速率是一样的,②正确; ③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白光灯效果最好,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③错误; ④Q点光照强度时,明显看出高CO2浓度下光合速率提高,因此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解析 31、【答案】: (1) 淀粉 糖原 (2) DNA RNA 绿色 脱氧核苷酸 (3)氨基酸 【解析】:(1)由题意知,Ⅰ是大分子化合物,且是能源物质,因此Ⅰ是多糖,基本组成单 位X是葡萄糖;植物细胞中作为能源物质的多糖是淀粉,动物细胞中作为能源物质的多糖是糖原. (2)Ⅲ是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的核酸,因此是RNA,基本组成单位Z是核糖核苷酸;RNA与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反应呈现红色,Y是脱氧核苷酸. (3)Ⅳ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是 32、【答案】:(1)高尔基体 水解 (2)内质网 囊泡 --COOH (3)0 内质网 (4)一定的流动性 蛋白质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解析】:(1)溶酶体起源于乙高尔基体,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甲]内质网→[乙]→囊泡→细胞膜及分泌物中.在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其中的氧来自于羧基. (3)甲中物质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中都是通过膜的融合,最终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因此不需要穿过磷脂双分子层,能够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3、【答案】:(1)主动运输 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 ②Ⅱ→Ⅰ (2)流动镶嵌模型 具有一定流动性 (3)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2分) 载体数量、能量(2分) 【解析】:(1)物质A物质的跨膜运输能逆浓度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图乙中,曲线②反映出物质进入细胞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说明物质运输方式与A相同.Ⅰ侧含有糖蛋白,代表膜外,如果物质A进入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的结构图是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该膜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说明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 (3)图中物质B指的是载体蛋白,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4)分析题图可知,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有关;曲线②表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力,因此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34、【答案】:(1)氧气 [H] 水和ATP (2)18O2 (3)二氧化碳和水(2分) 叶绿体的数量、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2分) (4)左 (5)ef abcd 【解析】:(1)甲图中,b的氧气,氧气进入线粒体与[H]结合形成水,同时合成大量ATP. (2)d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中的O来自水,因此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2、H218O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甲图中的d所代表的物质应为18O2. (3)A点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内生成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水;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其制约的内在因素是叶绿体的数量,外在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 (4)图中有D点表示当光照强度为N时,净光合作用产氧量为D,如果在光照强度为N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进一步加大,则D点应该上移,此时曲线会发生变化,此时若达到原来的D点的净光合产氧量,N点就要向左移动. (5)P点时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在类囊体膜上形成,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因此ATP由叶绿体基粒向叶绿体基质中移动;A点状态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线粒体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甲图发生的过程是e、f;D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发生的过程是图甲中的acb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