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绍兴一中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下列能体现“仁”的思想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 D.中央权力重心应下移 ‎3.苏轼诗云:“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诗句反映出当时(  )‎ A.在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B.坊市界限被打破 C.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D.商品经济的繁荣 ‎4.孟子和黄宗羲两人虽然生活年代相差久远,但他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民生问题,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说法是(  )‎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 ‎5.有人说:“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高明”之处在于(  )‎ A.通过论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C.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新思想 D.组织团体宣传自己的思想 ‎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B.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C.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7.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淳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  )‎ A.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8.《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段材料反映出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遭侵犯 ‎9.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  )‎ 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 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 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 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 ‎10.某班设计了“抗日战争”的页,页面设置了“抗战爆发”“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胜利”四个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恰当的是(  )‎ 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日寇暴行 D.日本投降 ‎11.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解放战争 D.三大改造 ‎12.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  )‎ 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 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 D.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 ‎13. “中国人感到在会谈中赢得了一大胜利。他们在公报中只作了最小限度的让步;而美国则面临微妙的任务:即作为执行一项最终撤出台湾的长期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先行实现其减少驻台美军的承诺。在至关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认为他们没有为了中美和解而出卖原则。”此次中美“会谈”(  )‎ 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 B.标志中美建交 C.加快了中日建交的步伐 D.解决了台湾问题 ‎14.在中国,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有的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时代背景以抒发美好愿望。下列春联可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是(  )‎ 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争荣”‎ D.“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 ‎1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务员要持宪法宣誓就职,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历程中的又一举措。下列关于中国法治建设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 A.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1995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16.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备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一评价主要针对雅典民主政治中(  )‎ A.民主范围的狭小 B.直接民主的性质 C.公职任期的限制 D.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 ‎17. “文艺复兴”的最准确解释是(  )‎ A.文学艺术领域的革命 B.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资产阶级文化衰落后的复兴 D.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18. 18世纪80年代美国的麦迪逊说:“美国若是联合起来,只要少数军队,甚至不要一兵一卒,对于外国野心来说,要比美国分裂而拥有十几万准备作战的精兵更能显示出一种令人生畏的姿态。”这里麦迪逊的主张是(  )‎ A.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落后的君主立宪制 D.维护松散的邦联民主体制 ‎19.下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产量 ‎1870年 ‎80万吨 ‎1900年 约2 000万吨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 D.航天工业的发展 ‎20.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1.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B.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资本主义 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22.不少学者认为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于1936年。其对应的史实应当是(  )‎ A.九一八事变 B.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C.七七事变 D.近卫文麿内阁上台 ‎23.某论文的关键词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纽伦堡审判”、“东京大审判”。下列选项中,最可能作为其主题的是(  )‎ A.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B.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C.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D.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4.对下面漫画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美元地位受到强烈冲击 B.金融危机对美国影响不大 C.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确立 D.各国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大力支持 ‎25.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26.(加试题)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多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材料说明(  )‎ 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 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 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 ‎27.(加试题)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有的!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这一会议的背景是(  )‎ A.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 B.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 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28.(加试题)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29.(加试题) 1804年3月21日是法国人忧喜交加的日子:刚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享有的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仍未有公民权。对这部法典比较确切的评价是(  )‎ A.进步意义大于缺陷 B.歧视妇女一无可取 C.因有局限无法实行 D.长久实行没有改变 ‎30.(加试题)(2015·舟山高二检测)在颐和园的众多建筑中,被称为颐和园标志性建筑的是(  )‎ A.乐寿堂 B.佛香阁 C.智慧海 D.仁寿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诗词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2分)‎ ‎(2)诗词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4分)‎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3分)‎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3分)‎ ‎32.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是如何“克服专制王权”的?并指出“克服专制王权”又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8分)‎ ‎33.(加试题)结合材料及所学,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官员一般称为“宪官”或“法吏”,在行使监察权力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监察。历朝对于严格监察官员的选任主要奉行三条原则:其一,注重监察官员的基本素质。其二,注重在具有实际政治经验和有良好治绩的各级官吏中选拔监察官。其三,晋升从优,出将入相。御史台至东汉时已开始独立行使职权,魏晋以后成为皇帝亲自掌握的机构,台官的地位也相对独立,往往不受台主牵制,而直接向皇帝上章弹奏。唐玄宗规定弹奏应先通过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再通报中书、门下,然后方可弹奏。唐中宗时又下令弹劾官员必须先送奏章,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当庭弹奏。宋朝规定御史每月必须奏事一次,称为“月课”,如果上任百日还无所纠弹,就要被罢黜,或调任外官,或受罚俸减薪之处分。同时加大对失职者责任的追究,监察官员倘有滥用权力,除受到同行纠弹之外,也常要负实际责任;如有案件长期积压、定罪量刑错误、钱粮埋没等项依律处理。清代“科道合并”,“台谏”进一步合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纠官与谏官的两种职能也无形中变为一种职能即纠举百官。康熙初年,干脆废除巡按御史制度,“事权尽归地方的总督或巡抚”。雍正时,又将“六科给事中”改隶都察院。自此,历史上封建监察制度的影响也不复存在。‎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古时举行考试和监察制度,也有很好的成绩,像满清的御史,唐朝的谏议大夫,都是很好的监察制度。举行这种制度的大权就是监察权。监察权就是弹劾权。”“中国所有一切的灾难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普遍的又是有系统的贪污。”“这样就证明了,用输入物质文明的方法不能改良中国,只有用根绝官吏贪污的办法才行。”因此,中国的前途“只有革命”。‎ 孙中山指出:“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孙中山认为:“将国外的规制和本国原有的规制,融合起来,较为完善。”“欧美对于民权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彻底。因为不彻底,所以人民和政府日日相冲突。因为民权是新力量,政府是旧机器,我们现在要解决民权问题,便要另造一架新机器,造成这种新机器的原理,是要分开权和能。人民是要有权的,机器是要有能的。”“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建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并评论孙中山有关权力监督的主张。(6分)‎ ‎34.(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达尔文在他于1859年出版的主要著作《物种起源》中更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蛾的16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达尔文用上述现象来阐释生物进化论的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起源》诞生的思想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原因。(4分)‎ ‎1.B [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核心“仁”的认识。②属于孔子“礼”的思想范畴,④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这些都不是孔子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2.A [根据题干材料中“百司商量,宰相筹画”“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说明唐太宗主张国家大事官员筹划不能由日理万机的皇帝一人裁断。]‎ ‎3.D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体现宋朝商业买卖兴盛、商品丰富的风貌,反映出两宋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4.C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是否定君主专制,而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者更好地统治人民而服务,所以前者并非对后者的简单肯定。所以选C项更合适。]‎ ‎5.B ‎6.D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开始在中国出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才开始出现民族资本,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故本题选D。]‎ ‎7.D [“乾嘉”指乾隆嘉庆时期,“咸同”指咸丰同治年间,引文指称前后两个时期城镇风气转变较大。A项说法过于绝对,须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封建社会实情;C项易被考生错选,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始于鸦片战争后(道光年间),并且引文不涉及自然经济的问题。引文主要反映的是外国时尚服饰对当时中国影响较大,旧习俗受到冲击。]‎ ‎8.D [题干材料揭示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与五四运动的爆发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的开头一句话“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可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D项。]‎ ‎9.C [中共中央的这种计划和号召明显是脱离中国国情,不符合当时的革命实际,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中共中央的“左”倾冒险主义思想,高估了自己实力和革命形势,而不是低估自己实力的右倾思想,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行动计划,没有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高估自己实力,属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从其计划要夺取中心城市来看,带有明显的苏俄城市中心论的影子,并非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而是不顾自己国情,照搬照抄苏俄经验,故D项错误。]‎ ‎10.C [卢沟桥事变已包含在“抗战爆发”,淞沪会战已包含在“正面战场”‎ ‎,日本投降已包含在“抗战胜利”,故选C项。]‎ ‎11.D [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A、B、C三项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的革命,其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正确。]‎ ‎12.D [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联系材料,故选D项。]‎ ‎13.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上,而材料中“撤出台湾”“减少驻台美军”等信息表明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故A项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故C项正确;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实行双重标准,台湾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故D项错误。]‎ ‎14.C [“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是指十年“文革”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影响;“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是指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因此答案选C。]‎ ‎15.C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选择C项符合题意。]‎ ‎16.D [民主范围、直接民主和公职任期材料都没有提及,故A、B、C项错误;材料强调领导者选拔不需要特殊的知识,有一些领导者缺乏领导才能,这主要针对抽签选举而言,故D项正确。]‎ ‎17.D ‎18.A [麦迪逊主张美国联合起来,即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19.A [从表格信息看,石油产量从1870年到1900年有了巨大的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使用,故选A项。]‎ ‎20.D [上述证据体现了商品、人员和资本在欧、亚、美几大洲之间的流通,或者说是全球间的流通,这正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表现。]‎ ‎21.A [考查罗斯福新政。依据材料中“罗斯福”“开拓者和革命者”,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改变了原来的自由主义,故A符合题意,而B、C、D说法均不正确。所以应选A。]‎ ‎22.B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故A项错误;广田弘毅在1936年上台,提出了“广田三原则”,实质是要求中国停止抗日活动,接受日本的侵略“提携”,承认日本对华北的权益,并要最终承认“满洲国”存在的“合法性”,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故B项正确;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故C项错误;近卫文麿在1937年上台,故D项错误。]‎ ‎23.A [“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是法西斯分子残害无辜平民的史实;“纽伦堡审判”、“东京大审判”是二战后对法西斯战犯的审判。两组关键词共同体现了“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吸取经验教训的主题,故A项正确;远虑、近忧与题目无关,故B项错误;“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体现了复仇心理,与题目无关,故C项错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在劝导别人别发动战争,没法概括集中营、大屠杀的史实,故D项错误。]‎ ‎24.A [由材料可知,面对金融危机“美元霸权”摇摇欲坠,再结合“结束美元独大时代”可知选A项。]‎ ‎25.B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6.A [题干的意思是由于史料不足,导致后人对秦朝制度多持否定态度,而随着近年来考古发现,人们对秦朝的具体情形有了新的认识,这说明受时代的局限,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观点虽然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B、C、D项错误。]‎ ‎27.B [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发动二月革命,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反映了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任务的要求的转变,这是在1917年4月《四月提纲》发表后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时候出现,故B项正确;七月事件使和平夺权转变为武力夺权,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是俄国各个阶级联合反对沙皇统治,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8.A [漫画中的八位人物反映俄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发展曲折历程,故A项正确;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故B项错误;列宁时期,苏俄还没有与美国两极对抗,故C 项错误;高度集中的体制是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故D项错误。]‎ ‎29.A [本题主要考查对《拿破仑法典》的认识。《拿破仑法典》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然它还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其积极作用显然是主要的。]‎ ‎30.B [佛香阁是观赏颐和园壮美景色的最佳位置,也是整个颐和园的点睛之笔。故选B。]‎ ‎31.(1)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抗日战争的胜利;根据盟国会议的内容;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夺取中心城市。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符合本国国情,要实事求是。‎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左”倾错误指挥。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32.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限制王权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与完善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主要从经济解答分析。‎ 答案 克服:《权利法案》使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权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18世纪上期,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责任内阁制出现,议会行政权大增;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国王“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前进: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33.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监察;注重监察官员的基本素质;御史台至东汉时已开始独立行使职权;加大对失职者责任的追究”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监察制度的目的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概括孙中山的主张;第二小问,从孙中山三权分立的思想来源以及对中国民主法治影响及实施结果角度评述。‎ 答案 (1)‎ 特点:监察活动有法可依,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监察权力独立行使,监察官员的权力受到制约,严格考核监察官的政绩,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2)主张:中国古代曾有很好的监察制度;应通过“革命”的办法根绝政府腐败现象;将国家权力分为“政权”和“治权”;建立有“能”新政府以解决民权问题;建成五权分立的政府。‎ 孙中山的主张,将中国传统的监察制度和西方的三权分立结合起来,渗透了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以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有一定的影响和借鉴作用;在当时特殊国情下,难以实施。‎ ‎34.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蛾的16倍”的信息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人们敢于挑战教会”角度回答思想条件。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第一次对生物进化做出了科学解释、彻底否定了长期流行的上帝造人说、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有利于人类科学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角度归结答案。‎ 答案 (1)观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条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人们敢于挑战教会。‎ ‎(2)原因:第一次对生物进化做出了科学解释;彻底否定了长期流行的上帝造人说;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有利于人类科学地认识和改造自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