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04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985年2月11日,“礼炮七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联,后果无法预计, 2018年俄罗斯上映的电影《太空救援》是根据上世纪航天史真实事件改编,该片艺术地展现了两名前苏联航天员乘坐联盟T-13号飞船前往太空,拯救失联的“礼炮七号”空间站的惊险经历,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肩负起了这项惊心动魄的太空维修任务。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礼炮七号”空间站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D. 其他行星系 2. 导致“礼炮七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联原因可能是( ) A. 太阳活动 B. 太阳辐射 C. 全球气候异变 D. 地球的公转 3. 两位维修人员在空间站可能经历了( ) A. 超重力 B. 弱辐射 C. 太空舱寒流 D. 阴雨天气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礼炮七号”空间站围绕地球公转,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礼炮七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联,可能是太阳活动 ,导致无线电短波信号中断。 【1题详解】 “礼炮七号”空间站围绕地球公转,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C对。银河系由许多恒星系统组成,A错。太阳系是恒星系统,B错。地月系与其他行星系等级相同,没有包含关系,D错。 【2题详解】 导致“礼炮七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联原因可能是太阳活动 ,导致无线电短波信号中断,A对。太阳辐射、全球气候异变、地球的公转不能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B、C、D错。 【3题详解】 根据宇宙空间环境的特征,两位维修人员在空间站可能经历了失重、强辐射危险,A、B 错。宇宙空间没有大气,不可能有阴雨天气,D错。根据影片中情节,两人经历了太空舱寒流,C对。 4.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影响天文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有 ① 日地距离②天气状况③昼夜长短④海拔高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文辐射的相关知识。 【详解】根据材料“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夏天地球接近公转的远日点,冬季在近日点附近,天文辐射夏大冬小,①正确。由于云雨雾雪主要发生在低层大气,可知天气状况和海拔不会影响, ②④排除;昼长时间越长,天文辐射数值越大,③正确。C正确。故选C。 【点睛】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昼长。 天文辐射对气候形成的意义: ①天文辐射夏大冬小,导致夏季温高冬季温低。 ②天文辐射全年以赤道获得的辐射最多,极地最少。这种热量不均匀分布,导致各纬度地表气温产生差异,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2017年9月28日,中国贵州射电望远镜“天眼”接收到一个来自外太空4光年外的可疑信号。据科学家推测,外太空的某颗恒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该恒星相距约750万千米,该恒星比太阳暗900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A. 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 B. 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 距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 D. 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 6.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②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③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④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与恒星距离适中,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A对。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不是宜居的主要条件,B错。该行星距恒星的距离远小于日地距离,C错。该天体系统中的恒星比太阳暗900倍,获得的可见光与地球上差异大,D错。故选A。 【6题详解】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地球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温度适宜,②、③对。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不是自身条件,①错。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是有吸引一定大气的条件,④错。B对,A、C、D错。故选B。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7. M点所在半球是( )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东半球、南半球 8. 若N地的地方时为18:20,则M地的地方时是( ) A. 14:20 B. 22:00 C. 14:00 D. 22:20 9. 如果从M点沿MN发射一枚炮弹,炮弹最终会落在( ) A. 寒带地区 B. 热带地区 C. 中纬度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10. N地位于包头(41°N,110°E)的 方向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答案】7. B 8. A 9. C 10. C 【解析】 【7题详解】 图中纬度值向北递增,两条纬线分别为30°N,60°N;而经度值向西递增,两条经线分别为10°W,70°W。因此,M点的地理坐标为(60°N,70°W),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B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读图可知,M地与N地的经度差为60°,地方时相差4小时;且M地位于N地的西侧,故M地的地方时比N地晚4小时。因此,M地的地方时为14:20,A正确。故选A。 【9题详解】 由第一小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从M点沿MN发射一枚炮弹,炮弹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移,落在60°N纬线南侧,即中纬度地区,C正确。故选C。 【10题详解】 结合第一小题分析判断,N地地理坐标为(60°N,10°W)。与包头地理坐标(41°N,110°E)比较,N地位于包头的西北方向,C正确。故选C。 【点睛】1、东经向东递增,西经向西递增,南纬向南递增,北纬向北递增。 2、在区时和地方时计算中,所涉及到的时间早晚,可理解为时钟走得快为“早”,时钟走得慢为“晚”。 2017年10月4日20时9分44秒,我国云南多地观察到“火流星”划破夜空的天文现象,亮度堪比中秋明月,中国地震台网实时记录到了这次流星体坠地撞击事件,根据初步分析,撞击事件发生在我国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西北部40公里处,空爆高度为37公里,相当于一次2.1级地震。据此,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流星体”属于 A. 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 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 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 绕火星公转的天体 1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月球上的流星现象比地球上的更壮观 B. 陨星降落在陆地的概率大于海洋 C. 流星现象减小了天体对地表的撞击力度 D. 流星体和陨星都属于天体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流星体是太阳系的微小天体,很多都是彗星离开后散落下来的,所以是围绕太阳公转的。故选B。 【12题详解】 月球质量较小,没有形成大气层,不会出现流星现象;地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故陨星降落在陆地的概率小于海洋;流星在降落的过程中燃烧,体积和质量减少,减小了天体对地表的撞击力度;流星体和陨星将落到地面,不属于天体。 13.“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 A 光热资源 B. 生活能源 C. 生产能源 D. 水和大气运动主要动力 【答案】A 【解析】 “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故A正确。生活能源、生产能源、水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是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B、C、D错误。 14.下列能源中,不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是 A. 风能 B. 潮汐能 C. 水能 D. 煤 【答案】B 【解析】 【详解】潮汐能是因地球上的海水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形成,与太阳能无关,不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答案选B;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运动的主要动力,风能、水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煤炭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辐射能,ACD错误。 15.某天文台于3月21日20点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P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 22日再次观测到P恒星的时间是: A. 20点 B. 20点3分56秒 C. 19点3分56秒 D. 19点56分4秒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周期。以恒星为参照,则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故第二天当恒星出现在相同位置时间应为20时+23时56分,即为第二天的19时56分。所以选D。 16.2018年国际乒联瑞典公开赛,10月29日—11月4日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其中,北京时间11月4日(农历九月廿七)17:00—20:30决赛。身在美国纽约(74°W, 40°43′N)的张先生通过网络收看了中国队参加决赛的现场直播,当他收看直播时当地可能是( ) A. 旭日初升 B. 烈日当空 C. 夕阳西下 D. 午夜时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纽约经度为74°W,位于西五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西五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张先生收看直播时当地为11月4日4:00~7:30,期间可能在当地看到旭日初升,A正确。故选A。 【点睛】设某地东(西)经度为N,将N除以15得商为n,余数为m。若m<7.5°,则该地时区为东(西)n区;若m>7.5°,则该地时区为东(西)n+1区。 17.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 ①甲岸 ②乙岸 ③丙岸 ④丁岸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于地球自转引起地转偏向力,顺着物体运动方向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幅图为南半球(纬度向南增加),依南半球左偏可知水流向乙处偏,乙处水流速度快冲刷严重,甲处流速慢沉积为主,小岛最终与甲岸相连。第二幅图为北半球(纬度向北增加),北半球右偏,丙处水流速度较快,丁处水流速度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最终小岛与丁岸相连,选项C正确。 贾同学到北半球某地旅游时不小心迷路了,他随身只携带了一只普通手机,只可以显示日期和时间和拨打电话,而且显示的还是北京时间。贾同学打电话请求救援,但警察需要知道他的具体位置才能开展救援。还好,贾同学上高中时地理课还是认真听了课,他运用老师上课所讲知识,最终成功确定自己的位置而获救。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如图所示:贾同学在平坦无遮挡的地面上垂直树立了一根木棍,然后观察木棍影子的长短,当他发现木棍影子处于一天中最短时,手机上显示的时间为10时。则可知道该地的经度为( ) A. 90ºE B. 150ºE C. 80ºW D. 160ºW 19. 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 A. 东六区 B. 东十区 C. 西五区 D. 西十一区 20. 贾同学还发现木棍影子最短时,影子和木棍等长,并且手机显示当天为3月21日,由此可以推算出该地的纬度为( ) A. 25ºN B. 35ºN C. 45ºN D. 55ºN 【答案】18. B 19. B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由题干中“木棍影子最短”判断,贾同学所处位置地方时为12时。根据材料,贾同学手机上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地方时),但无法判断其使用的是12小时制,还是24小时制。因此,贾同学手机上显示的时间可能是早上10时,也可能是晚上10时(即22时)。若手机显示为北京时间10时(早上10时),该地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经度相差30°,且位于120°E经线的东侧,则该地经度为150°E。若手机显示为北京时间22时(晚上10时),该地比北京时间晚10小时,经度相差150°,且位于120°E经线的西侧,则该地经度为30°W。结合选项判断,只有B选项符合判断,B正确。故选B。 【19题详解】 由上题判断,贾同学所位置经度为150°E,位于东十区,B正确。故选B。 【20题详解】 由题干中“木棍影子最短时,影子和木棍等长,并且手机显示当天为3月21日”判断,当地春分日(此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判断,此日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45°。而此日,太阳直射赤道,故该地纬度值为45°。由材料可知,贾同学是在北半球某地旅游,故该地纬度为45°N,C正确。故选C。 【点睛】手机时间有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两种制式,注意分情况讨论。 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秋分(9月23日前后) B. 春分(3月21日前后) C. 寒露(10月8日) D. 清明(4月5日) 22. 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 南半球,向北移 B. 北半球,向北移 C. 北半球,向南移 D. 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日,B正确;秋分(9月23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向南移动,昼夜等分为12小时,A错误;寒露(10月8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错误;清明(4月5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夜短,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相反。 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A. ∠NOF B. ∠XOF C. ∠FOT D. ∠TON 24. 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北寒带 25.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5°,在地球上的“五带”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A. 热带 南、北温带 B. 南温带、北温带 C. 热带 南、北寒带 D. 南寒带、北寒带 【答案】23. A 24. B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读图,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NOF,A对。∠XOF是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B错。∠FOT是不是黄赤交角,C错。∠TON是T点的纬度,D错。故选A。 【24题详解】 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北温带,B对。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温带位于南半球,北寒带位于极圈和极点之间,A、C、D错。故选B。 【25题详解】 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若黄赤夹角设成25°,即度数变大,回归线度数变大。根据五带划分界线,则热带、南、北寒带的范围变大,C对。温带的范围变小,A、B错。只说南寒带、北寒带范围较小,D错。故选C。 西藏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为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该地某学校(90°E)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自制了一台可调式太阳能热水器(如图甲),让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板每天都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6. 西藏地区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气温高,太阳辐射强 C. 处于臭氧层低值区 D. 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长 27. 乙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α)变化图。图中反映6月22日夹角的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6. A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西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A正确。西藏地区气温低,B错误。臭氧层浓度高低,对太阳能的丰欠程度影响不大,C错误。西藏地区处于中低纬地区,D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西藏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由图甲中的几何关系判断,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夹角(α)同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因此,6月22日前后该夹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即图乙中②点,B正确。故选B。 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地壳表层以外的自然界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完成下列各题。 28. 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划分依据是( ) A. 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 B. 各圈层组成物质的不同 C. 各圈层温度压力的变化 D. 各圈层厚度密度的不同 29. 使地表温度变化不至于过于剧烈的最重要原因是( ) A. 面积广阔的水圈 B. 厚厚的大气圈 C. 生机勃勃的生物圈 D. 海陆分布较均匀 【答案】28. A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人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地震波来实现,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三个部分,A正确。故选A。 【29题详解】 通过削弱太阳辐射、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大气圈能够对地表温度起到较强的调节作用。B正确。故选B。 30.下图为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分析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据此回答下题。 上图中的X处即为( ) A. 莫霍界面 B. 古登堡界面 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处 D. 内核与外核交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上图中的X 处对应深度约2900千米,地震波中,横波的波速较慢,纵波的波速较快,图中横波在2900千米处消失。X处即为古登堡界面,B对。莫霍界面平均深度约33千米,A错。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处平均深度大于33千米,在上地幔顶部,C错。内核与外核交界深度约5000千米,D错。故选B。 【点睛】图中的X 处对应深度约2900千米,地震波中,横波的波速较慢,纵波的波速较快,图中横波在2900千米处消失。X处即为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平均深度约33千米。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处在上地幔顶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31.读“太阳系示意图(左图)”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中,C表示_______,H表示_______,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星和_______星轨道之间(填名称)。 (2)从运动特征来看,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_______性、近圆性和_______性。 (3)上左图不仅反映出地球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而且还能反映出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些自身有利条件。此图能反映出来的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除了此条件,地球适合生物生存的自身有利条件还有_______,_______。 (4)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是_______,它发生在_______层(填名称)。呈暗黑斑点状的太阳活动类型是_______,它发生在_______层(填字母)。 (5)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_______年,世界上许多地区气候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活动周期有一定关系,常诱发水旱灾害。此外,太阳活动还影响地面无线电_______通讯,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___现象,两极地区也可能产生_______现象。 【答案】 (1). 地球 (2). 海王星 (3). 火 (4). 木 (5). 同向 (6). 共面 (7). 适宜的温度 (8). 日地距离适中 (9). 充足液态水 (10). 适合生物呼吸大气厚度、成分 (11). 耀斑 (12). 色球 (13). 黑子 (14). A (15). 11 (16). 短波 (17). 磁暴 (18). 极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太阳系结构和行星的运动特征、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大气层结构、太阳活动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详解】(1)图中C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应为地球;H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应为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图中的D行星和E行星轨道之间,即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2)根据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行星轨道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即共面性;行星轨道近似圆形,即近圆性;各行星均自西向东绕日公转,即同向性。 (3)由图可知,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除此之外,地球具有适合生物呼吸大气厚度、成分及液态水的存在,也是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是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呈暗黑斑点状的太阳活动类型是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大气的最里层,即图中A层。 (5)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强烈干扰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也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3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和某日的光照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图1中甲、乙、丙、丁代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那么同学们在做这份试卷的时候,地球的位置应位于______与______(在甲、乙、丙、丁中选择填写)之间。 (2)当太阳光以图2中的情形照射地球时,此时的节气是______;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大约半年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图1中的______(在甲、乙、丙、丁中选择填写)位置,接近公转轨道上的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 (3)图2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ABC是______(晨线或昏线),这一天重庆的昼夜状况是______,极昼现象出现的地区是______。 (4)图2中D点的地方时是______,B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 (5)这一天(图2所示日期),如果D点的昼长是15小时51分,那么E点的夜长是______,A、B、C、D四地自转的线速度由快到慢的排序是______ 【答案】 (1). 丙 (2). 丁 (3). 夏至 (4). (23.5°N,90°E) (5). 丁 (6). 近日点 (7). 晨线 (8). 昼长夜短 (9).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10). 9:00 (11). 66.5° (12). D>B>A>C (13). 15小时51分 (14). B>D>A=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夏至太阳光照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的判断、昼夜长短、地方时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等,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简单的计算能力。 【详解】(1)上学期期中考试一般于11月进行,处在秋分和冬至两个节气之间。图1中甲为春分、乙为夏至、丙为秋分、丁为冬至,故考试期间地球位于图1中的丙和丁之间。 (2)由图2可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日节气为夏至。而太阳直射经线为90°E,故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5°N,90°E)。此日半年过后,为冬至节气前后,即图1中的丁位置,接近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 (3)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分界线ABC上的点将进入昼半球,故分界线ABC应为晨线。由上题分析,此日为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夜长,故重庆在这一天的昼夜状况是昼长夜短。由图2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4)结合上题分析,图2中B点为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6时。由图可知,D点与B点经度相差45°,且D点位于B点东侧,故D点地方时比B点早3小时,D点地方时为9 时。由图知,B点位于赤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点与直射点纬度差为23.5°,故B点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5°。由图2可知,A、B、C、D四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分别为43°,23.5°,90°,16.5°,故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为47°,66.5°,0°,73.5°;因此,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D、B、A、C。 (5)由图2可知,E点与D点的纬度值相同,半球位置相反,故E点夜长正好等于D点昼长,E点夜长为15小时51分。在只考虑纬度因素的情况下,纬度值越大,自转线速度越小。读图2可知,A、B、C、D四地纬度值大小关系为B>D>A=C,因此A、B、C、D四地的线速度大小关系为B>D>A=C。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舟”七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了46圈。28日17时37分,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随后,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安全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材料二:“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当天某时的光照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材料二图的自转方向为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2)判断图中ABC晨昏线中,AB为______线,BC为_______线。 (3)“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时的格林尼治时间是_______。此时全球与英国在同一天的占比约为_________。 (4)“神州”七号载人飞船着陆地选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顺 (2). 晨 (3). 昏 (4). 28日9:37 (5). 1/2 (6). 地势平坦开阔 (7). 人烟稀少 (8). 没有大的河流和湖泊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神舟“七号为背景,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断、晨昏线、区时计时、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飞船着陆的条件等,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简单计算、知识迁移应用等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神舟”七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节气秋分已过,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读图材料二图,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故该图中心为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2)由上题分析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AB上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为晨线;BC上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为昏线。 (3)由材料一知,“神舟”七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8日17时37分成功着陆。格林尼治时间为零时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故“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时的格林尼治时间是28日9时37分。由材料二图可知,0°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故此时0°经线与自然日界线正好重合,新旧日期在全球范围内各约占一半;所以,此时全球与英国在同一天的占比约为二分之一。 (4)内蒙古中部草原没有大河和大型湖泊分布,地势平坦,有利于飞船安全着陆和开展回收工作;人烟稀少,最大程度上避免人身、房屋等财产损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