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福建省高二上学期闽粤大联考(2017
闽粤大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6分) 1.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赞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比较科学的观点()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 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改造B.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C.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宗教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3、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期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A.官营手工业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4、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体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5、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曾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据此,可以得出明清时期()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士首商末”的观念受到冲击 C二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D.商人经商动机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6.《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7、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主张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8、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 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期纸是唯一的书写材料 9、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B.戏曲C.说书D.绘画 10、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主要是指 A.维护清朝统治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11.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骸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12、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13、商业广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B.经济困难物资医乏 C.国家经济体制影响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 14、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15.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16.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 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B.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D.标志“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 19.“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C.强调知行合一D.强调人类的理性 20.“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A.否定行为的重要性B.肯定信仰的权威 C.抨击教皇和教会D.强调“道”的重要性 21、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A.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22、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 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2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然竞争普遍化了, 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4、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写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25.《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26.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其目标就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C.争取民族独立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27、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28、以下是苏联时期的政治笑话,该笑话讽刺了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轻工业的生产 C.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消费品紧缺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二、非选择题(29题24分,30题20分,两题共44分) 29.(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应星(1587一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8分) 30.(20分)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科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一一摘编自孙燕京《晚浩址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宏《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