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0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中学高二12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中学高二12月检测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1.孔子主张“克己复札”“为仁由已”。朱赛对“克已”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已”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日:杀之谓刑,庆赏之调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黄……则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A.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以法治国,历行赏罚 C.无为而治,紫尚自然 D.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3.“道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者共10473人,仅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约占总数的57%,它表明中国古代自汉以来() A.思想控制日趋严密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官僚机构日益膨胀D.追准则渐趋完善 4.清代县商人许明贤深究性命之学,以诚敬为宗,教子读书,取友尤有法。一日渡江,取诸子所辑时文投江中曰:“此无益之学,命编辑历代史论及名臣事略为二书。”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传统价值观被商人抛弃 B.市民阶层提出追求个性的主张 C.商业发展脱离社会需要 D.理学在社会基层居于统治地位 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治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 “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6.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屈,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覆,是国家举行大典祭把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 B.森严的亲法等级关系 C “关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学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萌芽 7.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录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其神仙、粉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普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8.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C.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贫 D.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9.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10.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普。它有一个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一一“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声,从悬出上跳下去律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11.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章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A.紫尚精神追求 B.坚守法治原则 C.重视民主信念 D.但导人类平等 12.“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一时。”这一评价 A.注重了对历史史料的考据 B.坚持了证唯物主义观点 C.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 13.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指出“李费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图,类似亲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康洁和减信,也只能长为木,不能形成丛林。”李的思想和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的相似之处是 A.都反对孔子的权成 B都個导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C.都主张民主自由 D.都反对君主专制 14.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依据神学问题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罪券效能的论》提纲贴在了暇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 A.运用学术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 B.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C.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D.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15.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画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 A.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B.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C.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 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16.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溢用。这体现出启运动的特征是() A.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B.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D.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17.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且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纂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算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借文学艺术识讽教会腐败 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人数 C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18.R.R.尔默在评论西方近代某思想解放运动时说:“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所评价的思想解放运动 A.为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B.从根本上打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一统局面 C.为理性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构想 D.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19.“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一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20.伏尔素曾说:“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的时代,就是率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孟德斯鸡则认为中国皇帝动氧以大逆罪”处置臣民,是典型的专制主义。这说明的本质问 题是 A.法国启家思想家和孔子的思想一脉相承 B,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根本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演频繁 D.两人观点相反但本质上都为宜像启蒙思想 21,孟德斯在其1748年出版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把一个运转良好的君主政体与“字A宙系统”作了比较:在字宙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吸引力”,它能够“吸引”所有物体趋向“中心”。这说明 A.科学进步往往先于思想革命 B.科学进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C.人文主义导致科学革命发生 D.科学进步往往是思想革命的结果 22.“此时的字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顾,受到充满字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字宙图景被淘法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週法则制约的新字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上述“普速法则”的主要影响是 A.引领人们理性认识自然 B.发现了能量幅射的运动原则并古中 C.开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D.覆了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3.近代某思想家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面1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末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调似也。”锯此可知,该思想家()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为人们所认可 C.主张“中体西用”,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认为东西方文化各有独特的体用 24.著名团画家傳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神中场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苹新要求反映出( )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湖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艺术的套落是必然趋势 D.扬国梓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25.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损文:我前岁在北京过年,刚过新年,又过旧年,看见贺年的人,有的鞠期,有的拜跳,有的脱相,有的作操,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有的张贴春联。对这则材料中的信息理解不正确是() A辛亥革命对传统习俗产生了冲击 B.社会习俗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C.新旧杂陈是该时期社会习俗的特点 D.新的社会风尚成为社会主流 26.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宜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等白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阅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反帝反军阅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27.有人据《孙中山全集》第3-11卷统计,孙中山在1914年至1925年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的认识达166处,其中仅1914-1919年就达58次,这一时期他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不可能认识到的是() A.失败源于未发动工农群众 B民主革命不能依靠军阀 C.革命组织的涣散后患无穷 D.人民民主意识必须增强 28.启藁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硬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用 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B.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C.都以教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 29.近代中国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级寻求强国御侮之方,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A.农民阶级发动农民起义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地主阶级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以求强盛清朝 C.资产阶级改良派寻求改良中国政治而强国 D.无产阶級提出学习西方民主科学以启民智而教国 30.康有为在《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非日本之胜我也乃语用关之自败。”这表明康有为() A.充分认机到闭关镜国的严重危害 B.对问题的认识是肤浅的、片面的 c.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D.为日本侵略中国开脱罪责 31.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导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我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廊清积弊,明定成,必从官制入手,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 B.“欲自强必先裕钟,欲波俯源莫如振兴商务” C.“以第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感工为本源” 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32.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何题 C,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33.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 A在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B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C.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D.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4.毛泽东在一次会议报告中指出,“选今为止,国民党内的主要统治集团,坚持着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有很多迹象表明,他们早已准备,尤其现在正在准备这样的行动:等候某一个同盟国的军队在中国大陆上驱選日本侵略者到了某一程度时,他们就要发动内战。”由此可见,该报告应该是( ) A.《论持久战》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联合政府》 35.1977年4月,邓小平致信党中央,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邓小平此举的实质意图是推动党中央( ) A用改革开放取代阶级斗争中 B.用毛泽东思想否定“两个凡是” C清除主观主义思想的影响 D.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莫定基础 36.章柏青主编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将新中国电影划分为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 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产业的时代六个历史时期。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红高梁》在一种神移的色彩中歌项了人性与物旺盛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应该划分到() A.历史的时代B.政治的时代C艺术的时代外D产业的时代 3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理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于政治主张 38.“在17世,(英国)煤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车发明B.英国人口急剧增长C.石油成为主要能源D近代电力工业发展 39.“浪漫”一词原指中世纪时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多以英雄冒险与奇妙经历为主。到了18世纪后半期,此词用来比喻与现实相区别的想象中的世界,和“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 A.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 B.启蒙运动推动文艺发展 C.西方重视历史文化传承 D.对“崇尚理性”的反思, 40.牛顿根据自已的研究成果,说地球是个扁球体,象只大桔子,并且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扇平率,后被证实。该成果的意义是() A.构成近代力学体系基础和近代物理学支柱 B.印证理性的正确性,促进启蒙运动的兴起 C.证明工自然科学具有预见力和理论指导性 D.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 二、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40分) 41.(14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有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42.(13分)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四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 “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相比,在立意上有何变化?列举两例文艺复兴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三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43.(13分)历史学家陈烟认为,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亲目下起步的。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同题 材料一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阳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 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案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一一陈想《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中国驻法大使郭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倍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 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 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 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 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亲后 一一陈旭蔍《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成为当时清政府最佳选择的优势所 在。(4分) (2)19世纪晚期,马建忠对于西方的认识已经有所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 宗旨的。(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