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14 发布 |
- 37.5 KB |
- 6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年级2019—2020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 第I卷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块稻田所有的成年稻蚜不是一个种群 B. 东北虎和华南虎是同种生物,但不是一个种群 C. 农贸市场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不存在捕食等生物关系,所以不能构成群落 D. “太湖中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详解】A、一块稻田所有的成年稻蚜没有包括所有个体,因此不是一个种群,A正确; B、东北虎和华南虎是同种生物,但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因此不是一个种群,B正确; C、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农贸市场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更多的只是是一种地理位置上的集合,没有实际的种间相互关系等,因此不能构成群落,C正确; D、“太湖中所有的鱼”是多个种群的集合,但又未包含该地区所有生物,因此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不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明确种群和群落的区别与联系,可以适当区分物种(能否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亚种(某种生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在地区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上发生某些变化)、品种(物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通常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某珍稀的兰花品种等)。 2.地球上瑰丽的生命千姿百态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①肾脏 ②血液 ③肌纤维 ④蓝藻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 ⑥噬菌体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某森林中的所有鸟⑨鄱阳湖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⑨ D. ⑤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①肝脏属于器官层次;②血液属于组织层次;③肌纤维属于细胞层次;④蓝藻属于个体层次;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⑥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层次;⑧某森林中的所有鸟包含了很多种鸟,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⑨鄱阳湖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因此,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③②①④⑦⑩⑨,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能够准确判断各项的含义,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3.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 种小分子 B. ATP、磷脂、抗体、DNA 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 H、O、N、P C. 蛋白质分子中的N 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 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 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等;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3、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可以是蛋白质,如胰岛素,也可以是脂质(如性激素)或氨基酸的衍生物。 【详解】:A、人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即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含氮碱基(A、C、G、T),A正确; B、ATP、磷脂、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抗体的组成元素中不含P元素,B错误;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C错误; D、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D错误。 故选A。 4.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酶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B. 有O2时,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C. 在光学显微镜下,蓝球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叶绿体 D. 核糖体、染色体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场所;3、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由RNA与蛋白质形成。 【详解】A、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不是溶酶体,A错误; B、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需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B错误; C、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 D、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正确。 故选D。 5.如图表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 B. 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 C. 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可能为氨基酸 D. 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只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 【详解】A、若B为葡萄糖,则C为多糖,在动物细胞中的多糖可能为糖原,乳糖属于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 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P,B错误; 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C为蛋白质,此时B为氨基酸,C正确; 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为DNA,DNA可能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拟核、DNA病毒中,D错误。 故选C。 6.根据下列概念图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 B. 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类物质(b)关系 C. 丙图表示糖类(b)和糖原(a)的关系 D. 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2、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3、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详解】A.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因为两者均是原核生物,所以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A正确; B.乙图如c表示酶,则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与固醇类物质无关系,B错误;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若a为脂肪,b可表示脂质,C正确; D.真核细胞中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故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高尔基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D正确。 故选B。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在电镜下观察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②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③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④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直接换上高倍镜也可看到 ⑤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应选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 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从而使植物细胞对CO2和H2O的吸收减少 ⑦洋葱根尖细胞中能合成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全部不正确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二三两个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因此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它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一般选择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 【详解】①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①错误; ②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②错误; ③在“观察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③正确; ④在显微镜使用时,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细胞,然后移到视野的中央,再换用高倍镜,④错误; ⑤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应选取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⑤错误; 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植物细胞对CO2和H2O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⑥错误; ⑦洋葱根尖细胞中能合成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等,但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⑦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细胞的有氧呼吸、观察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总结和积累常考点和易错点。本题中对质壁分离实验的考察涉及了材料的选择,可以进一步介绍高中阶段涉及到的对材料颜色有特殊要求的实验,比如质壁分离实验,要求液泡中有颜色或者细胞质基质中有叶绿体;还原糖的检测与鉴定实验,原材料不能有颜色干扰实验结果等。 8.如图表示某蛋白质的结构,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二硫键是由2个“-SH”连接而成的)。若该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A. m个、18 m B. (m-4)个、18(m-4) C. (m-3)个、18(m-3)+ 4 D. (m-2)个、18(m-2)+ 4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本题是考察蛋白质中脱水缩合反应的题目,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信息进行相关计算,然后选出正确选项。 【详解】由题图可知,本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形成的3条肽链,其中一条是环肽,因此氨基酸脱水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是(m-2)个,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m-2),2个二硫键脱去的氢原子是4个,因此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m-2)+4。 故选D。 9.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下列关于各种生物的核酸中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的种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生物 T2噬菌体 细菌 SARS病毒 小麦 碱基种类 5种 8种 4种 5种 五碳糖种类 1种 2种 2种 2种 核苷酸种类 5种 8种 8种 8种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2)核酸的种类和化学组成如下: 【详解】A、T2噬菌体只含有一种核酸:DNA,因此含有4种碱基(A、T、G、C)、1 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4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 B、D、细菌和小麦都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因此都含有5种碱基(A、T、G、C、U)、2种五碳糖(脱氧核糖与核糖)和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与4种核糖核苷酸),B 错误、D正确; C、SARS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RNA,因此含有4种碱基(A、U、G、C)、1种五碳糖(核糖)和4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 . 故选D。 10.下列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有益无害 B.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虽然受到严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等可随意食用 C.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不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 D.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更易被酶分解。 【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是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偏高时就会导致血粘度增加使血流速度变慢,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出现脑血栓、冠心病、脑中风等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A错误; B、米饭、慢头当中所含成分主要是淀粉,是多糖,糖尿病病人不能过多的食用,B错误; 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更容易消化,C错误; D、患急性肠炎的病人会丢失大量的消化液,包括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D正确。 故选D。 11.某链状有机物分子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一个该有机分子水解需要消耗5个水分子,产生6个氨基酸 B. 该分子中存在1个谷氨酸 C. 该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4个游离的羧基 D. 该分子在真核细胞中的合成场所可能是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每个氨基酸中只含有一个氨基(N原子),因此该多肽由6个氨基酸构成。假设每个氨基酸上一个羧基,则6个氨基酸中含12个氧原子,脱去5个水分子后,该肽链中还剩7个O原子,而分子式中含13个O原子,则说明多出的6个氧原子为三个羧基的,即本6肽化合物中含有3个谷氨酸。再通过对C原子个数的计算可知,含甘氨酸2个、丙氨酸1个。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三种氨基酸中都只含有一个N原子,因此分子式为C22H34O13N6的肽链水解生成6个氨基酸,需要消耗5分子水,A正确; B.多肽链由2个甘氨酸、1个丙氨酸、3个谷氨酸脱水缩合生成,因此含有3个谷氨酸,B错误; C.由题图可知,每个谷氨酸中含有2个羧基,因此由2个个甘氨酸、1个丙氨酸、3个谷氨酸脱水缩合生成的肽链中含有1个氨基和4个羧基,C正确; D.由于该有机物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因此该有机物是多肽链,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D正确。 故选B。 12. 如图表示一酶促反应,它所反映的酶的一个特性和a、b、c最可能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 A 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 B. 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C. 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 D. 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酶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不发生改变,故根据图解a是酶,b、d是酶的催化底物,根据其只和底物b反应,可知此图表示的是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A、D项错误; 淀粉属于多糖,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形成多个麦芽糖,而麦芽糖属于二糖,图解c表示由二个分子组成的物质,故B项正确; 麦芽糖(属于二糖)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下形成两个分子的葡萄糖(属于单糖),与图解不符,C项错误。 13.下图为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时,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变,即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实际液体的流动方向一致。 【详解】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而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是一致的,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明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和左右都颠倒的像;本题的难点是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学生可以借助身边的白纸,在上面画上逆时针标记,再将白纸上下、左右都颠倒,观察标记的流动方向即可。 14.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 B. 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由N条环状肽链构成,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C. 在小麦细胞中A、G、C、T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D. 高浓度的食盐溶液不会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链状肽链数。本题为环状肽。 【详解】A、糖原和蛋白质都是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脂肪和核糖不属生物大分子,A错误; B、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由N条环状肽链构成,其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一链状肽链数=M个,完全水解共需M个水分子,B错误; C、小麦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A、G、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各有2种,T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1种,所以由A、G、C、T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3×2+1=7种,C错误; D、高浓度的食盐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属于物理变化,蛋白质结构并未改变,D正确。 故选D。 【点睛】可通过本题引导学生比较DNA与RNA: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其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15. 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国蔓延并不断扩散至各国,欧洲一时陷入恐慌。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发致命的溶血性尿毒症,同时可影响到血液、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原体为原核细胞,无细胞壁 B. EHEC细胞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是8种 C. EHEC细胞的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时可能以20种氨基酸为原材料 D. 一个EHEC在生命系统中只属于细胞层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大肠杆菌(EHEC)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但含有DNA和RNA。 【详解】A.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A错误; B. EHEC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4种核苷酸,B错误; C. 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因此EHEC细胞的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时可能以20种氨基酸为原材料,C正确; D. 一个EHEC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 16.如图是细胞核模型图,①~⑤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⑥和⑦是两种细胞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③是生物膜的一部分 B. ⑦的形成与⑤有关 C. ⑥不能与②直接相连 D. 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离不开⑥和⑦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为细胞核模型图,①~⑤分别表示核孔、核外膜、核内膜、染色质、核仁,⑥和⑦分别是内质网、核糖体。 【详解】A、②(核膜的外膜)、③(核膜的内膜)都是生物膜的一部分,A正确; B、⑦(核糖体)的形成与⑤(核仁)有关,B正确; C、⑥(内质网)与②(核膜的外膜)直接相连,C错误; D、分泌蛋白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⑦)中合成,经内质网(⑥)、高尔基体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较大,利于气体交换的进行 B. 肾小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可以借助通道蛋白进行 C.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吞噬和处理病原菌 D. 根尖分生区间期细胞存在染色体,易解螺旋进行DNA复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弱,而红细胞是两面凹的圆饼状,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 【详解】A、红细胞呈圆饼状,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较大,利于气体交换的进行,A正确; B、水通道蛋白具有专一性,只能重吸收水,B正确; 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对被吞噬的病原体进行处理,C正确; D、根尖分生区间期的细胞,染色质为细丝状,螺旋化程度低,方能有利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D错误。 故选D。 18.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②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分布于所有细胞中 ④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有关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狭义的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在细胞分裂中细胞骨架牵引染色体分离,在细胞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器可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转运;在肌肉细胞中,细胞骨架和它的结合蛋白组成动力系统;在白细胞(白血球)的迁移、精子的游动、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的伸展等方面都与细胞骨架有关。另外,在植物细胞中细胞骨架指导细胞壁的合成。 【详解】①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①错误; ②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②正确; ③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原核细胞没有,③错误; ④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④正确。 综上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故选B。 19.动物细胞自噬的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B. 水解酶在溶酶体中合成、加工 C. 细胞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D. 图中自噬体的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自噬体由双层膜围成,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详解】A、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由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B 错误; C、细胞自噬可以清除细胞内的老化蛋白质和损伤的细胞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稳态,C正确; D、图中自噬体由双层膜、4层磷脂分子组成,D正确。 故选B。 20.核孔复合体是镶嵌在内外核膜上沟通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由多种核孔复合蛋白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孔复合体的存在,说明核孔具有选择性 B. 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的 C.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D. 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核膜有核外膜和核内膜,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由多种核孔复合蛋白构成,是核质间进行物质信息交流的通道。 【详解】A. 核孔复合体中有中央运输蛋白,说明核孔具有选择性,A正确; B. 细胞核与细胞质间进行信息交流需要通过核孔,B正确; C. 核膜由两层膜组成,共4层磷脂分子,C错误; D. 据图可知,核孔可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信息的交换,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21.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3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3 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甲是有氧呼吸的场所 B. 细胞器乙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 细胞器丙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D. 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甲和丙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而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错误; 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但不含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其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而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 C、细胞器丙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正确; D、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各细胞器的可能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 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 ⑤能进行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不一定为植物细胞,也可能是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等,①错误;含中心体的细胞为动物细胞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②错误;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的形成经历了细胞分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含量不同,③正确;植物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根尖等部位的细胞不含叶绿体,④错误;能进行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例如蓝藻能进行光能自养,但蓝藻不是绿色植物,⑤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 ②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产生 ③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 ④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耗能越多 ⑤夜间,叶绿体中C3的还原所需的ATP可以来自线粒体 ⑥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⑦在酶促反应中,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更多使之具有高效性 ⑨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⑩DNA能控制蛋白质类酶的合成,但不能控制RNA类酶的合成 A. 3项 B. 4项 C. 5项 D. 6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与ADP迅速转化而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为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详解】①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①正确; ②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为光反应过程,一定伴随着氧气的产生,②正确; ③ATP在体内的含量不高,消耗后可迅速产生,③错误; ④ATP与ADP处于动态平衡中,它们转化速率越快,说明细胞代谢耗能越多,④正确; ⑤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来自光反应,⑤错误; ⑥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原核生物并没有线粒体,因此,呼吸酶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⑥正确; ⑦在酶促反应中,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底物的减少量或反应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⑦正确; 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够降低的活化能更多,使之具有高效性,⑧错误; ⑨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低温使分子运动能力减弱,从而使酶和底物结合率降低,并未破坏酶的空间结构,⑨错误; ⑩RNA类酶也是由DNA转录合成的,⑩错误。 故选C。 24.以下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中,描述正确的是 A. 桑格和尼克森指出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B. 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的物质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C. 欧文顿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 D. 德国的施莱登、施旺最初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细胞都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这是对细胞学说的补充;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详解】 A、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者到细胞膜淸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由此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接受。A错误; B、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B正确; C、19世纪,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可知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错误; D、德国的施莱登、施旺最初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产生的,后来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他认为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细胞分裂产生,D错误。 故选B。 【点睛】关于生物科学史,本题主要考察生物膜的探索历程,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流动镶嵌模型与三层结构的不同点,以及对细胞学说的理解和记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准确说出相应科学家在该领域的主要观点。 25.现有一瓶掺与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假设每一个酵母菌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2:3,则这瓶葡萄糖溶液中进行有氧呼吸的酵母菌的比例是( ) A. 1/4 B. 1/3 C. 1/2 D. 2/5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详解】设进行有氧呼吸的酵母菌为X,进行无氧呼吸的酵母菌为Y,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得关系式:6X:(6X+2Y)=2:3,解得X:Y=2:3,因此这瓶葡萄糖溶液中进行有氧呼吸的酵母菌的比例是2/5.故选D。 【点睛】关键:解答本题要抓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中消耗氧气和产生CO2的量的关系,如假定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消耗1mol葡萄糖,则两种呼吸方式耗氧量与产生CO2量都与酵母菌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即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表示为6X,产生的CO2也为6X,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2Y。 26. 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呼吸作用产生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C. 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 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目表格给于信息“甲组种子中的胚呈红色”可推出甲组种子中的染料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为NADH,AB正确。乙组细胞已被杀死,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C错误。胚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会影响NADH的产生进而影响染色效果,D正确。 【点睛】没理清题目所给信息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27.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 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①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离不开丙 ②制备细胞膜可选用鸡血作实验材料 ③在a~e 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④图中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的过程 ⑤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 ⑥图中e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 A. 2 项 B. 3 项 C. 4 项 D. 5 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物质跨膜运输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蛋白质;乙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丙表示多糖(连接蛋白质一起构成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同时可确定图中上侧为细胞膜外侧,下侧为细胞膜内侧。在五种运输方式中,a、e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且有低浓度一侧运向高浓度一侧,说明都是主动运输,只是a表示运进细胞内,e表示运出细胞外。b方式既不需要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且是顺浓度梯度运输,说明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物质cd都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同样是顺浓度梯度运输,说明是都是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内。 【详解】①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离不开丙糖蛋白,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不需要糖蛋白,故①错误;②制备细胞膜应该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鸡血中红细胞内有细胞核,故②错误;③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故③正确;④图中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某些细胞的过程,不能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故④错误;⑤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故⑤正确;⑥图中e可表示上皮细胞排出Na+的过程,故⑥错误。故错误的有①②④⑥共4项,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关键:熟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组成以及根据糖蛋白判断细胞膜的外侧;其次需要熟悉物质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的判断依据:凡是主动运输,一是消耗能量,二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凡是被动运输则不需要这两个条件;在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中,凡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而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载体蛋白。 28.将一株正常生长的盆栽植物突然转移到黑暗环境中,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 ) ①C3增多,C5减少 ② NADPH增多,(CH2O)增多 ③ADP增多,ATP减少 ④C3减少,C5增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一株正常生长的盆栽植物突然转移到黑暗环境中,由于没有光照,导致光反应停止,不能产生ATP和NADPH,所以细胞中的ATP减少、ADP增加、NADPH减少,②错误、③正确;ATP和NADPH减少,导致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受阻,而二氧化碳固定过程基本不变,所以细胞中三碳化合物增加,五碳化合物减少,①正确、④错误,故选C。 29.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肾小管腔中重吸收葡萄糖,但这种耗能过程并不直接伴随ATP的水解,而是与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同时进行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载体l在转运葡萄糖和Na+时不会同时伴随ATP的水解 B. a过程和c过程的运输方式相同 C. 细胞中O2浓度不足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没有影响 D. 该细胞的细胞膜上一定有ATP水解酶 【答案】C 【解析】 【详解】载体1运输葡萄糖的能量来自于Na+的浓度差,而运输Na+属于协助扩散,不会伴随ATP的水解,A正确;a和c都是主动运输,B正确;当细胞内O2浓度不足时,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会影响Na+主动运输出细胞,影响细胞内外的Na+的浓度差,从而影响葡萄糖的运输,C错误;Na+主动运输出细胞就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D正确。 30.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状腺球蛋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并且消耗能量 B. 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 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图中③结构是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知a表示碘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b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 【详解】A、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因此其运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细胞内碘浓度高于细胞外,则碘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这一连续过程需要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供能的线粒体,C正确; D、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为核糖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甲状腺球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综合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物质运输方式,重点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生物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和图2表示真核生物不同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反应过程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B. 图中两个过程均可以形成ATP和[H],都能用于C3的还原 C. 图1和图2的生理过程体现了生物膜上蛋白质的催化和运输功能 D. 两种膜的功能不同与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特异性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生物膜的结构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A错误;图甲显示,2H++1/2O2→H2O,且有ATP的生成,由此可知该膜为线粒体内膜,所发生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没有[H]生成,图丙显示:在有光的条件下合成ATP,且2H2O →[H]+O2,由此可知该膜为类囊体薄膜,所示的生理过程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形成的ATP和[H]能用于C3的还原,B错误;图1和图2生物膜上的蛋白质能够运输H+并催化ATP形成,即图1和图2的生理过程体现了生物膜上蛋白质的催化和运输功能,C正确;两种膜的功能不同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特异性有关,D错误。 【点睛】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文字信息和化学反应”为切入点,明辨图1和图2所示生物膜的类型,进而围绕“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分析各选项。 32.如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 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图甲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排列成单层 B. 若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都不会受到影响 C. 若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 D. 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磷脂分子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因此在水中呈两层排列,A错误; B、从图乙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乳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当细胞处在无氧环境时,细胞产生的能量没有变化,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所以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都不受影响,B正确; C、在单位体积的1mol/L的葡萄糖溶液和1mol/L的乳酸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相等,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C正确; D、信号分子①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 故选A。 33.下列有关细胞代谢叙述,正确的是 A. 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中ATP/ADP的比值明显升高 B. 与有氧状态相比,缺氧时人体肌细胞中NADH/NAD+的比值明显升高 C. 与白天相比,夜间小麦叶绿体中NADPH/NADP+的比值明显降低 D. 与气孔开放时相比,气孔关闭时小麦叶绿体中C5/C3的比值明显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代谢活动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熟悉掌握这两个代谢活动的过程及中间产物的来源和去路、物质含量的变化来解答此类问题。 【详解】A、ATP在细胞中含量少,但是ADP与ATP的转化速度很快,在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故不论是在安静状态还是运动时,ATP/ADP的比值保持稳定,A错误; B、缺氧时人体肌细胞中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只有在第一阶段产生NADH,然后在第二阶段被利用,故NADH/NAD+的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 C、夜间小麦叶绿体中不进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NADPH减少,NADPH/NADP+的比值明显降低,C正确; D、气孔关闭时影响小麦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生成的C3减少,消耗的C5少,细胞中C5增多,C5/C3的比值明显增加,D错误。 故选C。 34.如图所示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 乙图中a点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ATP最多时的氧气浓度 C. 丙图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D. 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A项正确;乙图中a点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ATP最少时的氧气浓度,B项错误;丙图所示物质可以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运输速率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C项错误;小鼠属于恒温动物,一定范围内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无关,D项错误。 35.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节pH值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和水 B.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和水 C.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和水 D.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和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在各种适宜的条件下,乳清蛋白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但是当pH调至2.0后,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 【详解】乳清蛋白和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pH调至2.0后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因此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故选D。 【点睛】本题的主要考察酶作用的专一性以及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确获取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对唾液淀粉酶与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的判断是解题的突破口,本题的难点在于两种酶与两种底物混合,酶的最适宜pH不同,且胃蛋白酶能对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唾液淀粉酶进行水解,学生往往会出现漏掉关键信息的情况。 36.下列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这样能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没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7.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 放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吸能反应时总是伴随ATP的合成 B. 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C. 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 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厌氧呼吸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除了记住其原理外,还有以下几点说明: (1)外部因素在影响呼吸作用时是综合起作用的,有时在其他因素满足的情况下,某一因素成为限制因素。如动物冬眠时呼吸速率低的限制因素是温度,而夏季作物受涝死亡,其限制因素则是O2浓度。 (2)外部因素对细胞呼吸影响的应用 ①在生产或生活实践中,若需要增强相关植物或其器官的细胞呼吸强度,可采取供水、升温、高氧等措施;若需减弱细胞呼吸强度,可以采取干燥、低温、低氧等措施。 ②蔬菜、水果在储藏时都应在低温低氧条件下,种子应保持干燥,而蔬菜、水果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一般为零上低温。 【详解】 放能反应总是与ATP合成反应相联系,吸能反应时总是伴随ATP的水解,A错误;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有氧呼吸过程,B正确;蔬菜、水果在储藏时都应在零上低温、低氧条件下,而且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延长保鲜时间,C错误;淀粉发酵产生酒精是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乳酸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酒精,D错误。故选B。 38.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镁和氮 B. ADP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C. 某蛋白质分子独特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功能 D. 与相同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A项正确; ADP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B项错误; 结构决定功能,某蛋白质分子独特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功能,C项正确; 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C、H、O,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而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所以与相同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因不清楚ADP的化学组成及其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关系而导致误判。 39.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黄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管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H2O2/mL 缓冲液/mL 过氧化物酶溶液/mL 白菜梗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1 2 2 2 - - - 2 2 2 - 2 - - 3 2 2 - - 2 - 4 2 2 - - - 2 A. 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 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 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 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掌握实验设计思路及相关原则,能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及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解题的关键。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 ,使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实验的自变量是白菜梗提取液,其中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对照组,3号试管和4号试管是实验组。 【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自变量是白菜梗的有无,则1号和2号是对照组,3号和4号是实验组,A项正确,B项错误; 实验设置必须遵循对照原则,3号与1、2号对照,3号管、2号管显橙红色,1号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项错误; 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自变量是温度,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项错误。 40.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X代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则Y可代表细胞在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液泡色素的浓度 B. 若X代表含氧量,则Y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且保鲜苹果的最佳氧浓度接近乙 C. 若X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Y可代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D. 若X代表实验温度,则Y可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且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高浓度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程度越高,液泡体积越小,颜色越深。 四种色素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详解】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距离越远,液泡色素的浓度越大,A错误;若X代表含氧量,则Y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则呼吸总强度应该先减后增,B错误;若X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距离越远,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C错误;若X代表实验温度,则Y可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温度为乙时酶活性最大,故最适温度接近乙,D正确。故选D。 【点睛】氧气浓度为0 时,只有呼吸作用;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增强。故会出现总呼吸强度先减后增。 41.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②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图示过程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⑤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中,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①③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图知:图中(一)、(二)、(三)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表示H2O,b表示O2。 【详解】①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①正确; ②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②错误; ③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来自葡萄糖和水,③错误; ④图示过程为有氧呼吸,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④正确; ⑤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⑤正确; ⑥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由于缺少相关的酶,不能发生反应,⑥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42.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 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A. 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呼吸各阶段均产生ATP B. 当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 当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仍有2/3用于无氧呼吸 D. 当氧气浓度为d时,酵母菌的能量供应全部来源于有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中曲线,当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气浓度为b和c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且多出的二氧化碳量就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当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而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H]和ATP,A错误;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设氧气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由曲线得出关系式:2y=6和6x+2y=15,解得x=1.5,y=3,所以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3/(1.5+3)=2/3,C正确;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所以酵母菌的能量供应全部来源于有氧呼吸,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产物中如果有C0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 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1:6; 无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酒精量=1:2:2。 43.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f~i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i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过程 B. f、g、h、i四个过程在植物体的全部细胞中都能发生 C. a中的O全部来自O2,H全部来自C6H12O6 D. 叶肉细胞中b的产生速率等于c的产生速率,则植株的干重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f代表光反应,g代表暗反应,h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i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是水分子、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H]、e是ATP。 【详解】i过程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代表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正确;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f代表光反应,g代表暗反应。植物体上的细胞并不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尖细胞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水(a)全部是[H]与O2结合产生,所以a中的O全部来自O2;而产生的水中的H就有来自C6H12O6,也有来自原料水(第二阶段),C错误;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叶肉细胞中b的产生速率等于c的产生速率,但不能得出整株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其呼吸作用速率,一般应是植株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所以植物没有有机物的积累,其干重减少,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D,忽视植物叶肉细胞内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不能代表整株植株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44.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 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 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 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氧气,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在乙图中的AC段之间,B错误; C、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对应甲图中的c点,C正确; D、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故选B. 45.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 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图中虚线所示),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若M=MB-MA,则M表示 A.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有机物净积累量 B.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C.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D. A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在黑暗条件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叶片的一部分B不作处理,在光照条件下叶片既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MA 表示A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呼吸作用后剩余的有机物总量。MB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后有机物的总量。设原来的质量为X,则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X–MA,MB= X+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MB+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X= MB+(X–MA)–X= MB–MA。因此,M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明确MA和MB表示的量,根据积累的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进行解答。 4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活的动物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 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等,不含蛋白质 C. 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D.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A、活的动物细胞不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错误; B、液泡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等,也含蛋白质,B错误; C、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 D、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在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47.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6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5.0mg 7.6mg 4.0mg A. 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 一昼夜后,乙瓶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丙瓶低 C. 一昼夜内,乙瓶生物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为3.6mg D. 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1.0mg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总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本实验的对照为透光玻璃瓶甲,实验组为透光玻璃瓶乙和不透光玻璃瓶丙,乙甲瓶中氧气的差值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甲丙瓶中氧气的差值可以表示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由于丙瓶是不透光的玻璃瓶,里面的浮游植物细胞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一昼夜后,乙瓶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丙瓶低,B正确。一昼夜内,由于丙瓶中氧气减少了1mg为呼吸量,而乙瓶中氧气增加了7.6-5.0=2.6mg为净光合量,则乙瓶生物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为1+2.6=3.6mg,C正确;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1.0mg,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的相关信息“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6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再根据题意作答。 48.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先增强,有利于抵御寒冷 B. 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C. 低温时细胞内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 D. 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吸收矿质营养能力下降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增加产热量,有利于抵御寒冷,A正确; B.可溶性糖合成淀粉过程需要能量,而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影响ATP的合成,从而间接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B错误; C.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升高,自由水含量降低,以适应低温环境,增强抗寒性,C正确; D.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使根细胞呼吸减弱,根细胞吸收矿质营养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此吸收矿质营养能力下降,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以生产实际中的生理现象为背景,考查温度对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解题关键是根据教材相关知识点,分析温度对酶的活性、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含量、呼吸速率等方面的影响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9.如图为无土栽培的南瓜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是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30℃ B. 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叶绿体到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最后全部交给水 C. 温度过高会使酶失活,图中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强 D. 图中B、D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为净光合作用的量,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量是实际呼吸作用的量,A点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为0,光合作用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完全被呼吸作用吸收,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逐渐增强,大于后经光合作用大于0,即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实际光合作用等于净光合作用加上呼吸作用。 【详解】A、AB段随温度升高,净光合作用升高,该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温度,在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强,此时细胞呼吸作用较弱,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宜温度,A错误; B、A点时光合作用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呼吸作用利用,因此A点时叶肉细胞中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最后全部交给了二氧化碳,B错误; C、据图分析,净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更快,因此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高,C正确; D、B点、D点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因此实际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的2倍,D错误。 故选C。 50.某实验小组研究温度对水绵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据图可知,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 B. 图中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25 ℃ C. 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水绵生长的温度是25 ℃ D. 在5 ℃时,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消耗氧气的速率的2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光照下吸收CO2的量可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中释放CO2的量可表示呼吸速率。 【详解】由于没有对高于35℃条件下水绵细胞的呼吸作用进行研究,因此无法判断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A错误;有机物的积累速率取决于净光合速率。由图中可知,温度为25℃时,水绵细胞在光照下吸收CO2的量最大,即净光合速率最大,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大,B正确;水绵在一昼夜中积累的有机物越多,越有利于水绵生长。每天光照12小时,水绵在一昼夜中积累的有机物为光照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黑暗条件下消耗的有机物=12×光照下吸收CO2的量–12×黑暗中释放CO2的量。由题图可知,温度为20℃时,水绵在一昼夜中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约为18mg (12h×2.5mg/h–12h×1mg/h),C错误;由题图可知,温度为5℃时,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照下吸收CO2的量+黑暗中释放CO2的量=1mg/h+0.5mg/h=1.5mg/h。由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速率为0.5mg/h,所以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消耗氧气的速率的3倍,D错误。故选B。 【点睛】识记光照下吸收CO2的量和黑暗中释放CO2的量表示的含义,结合公式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进行计算。 51.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是( ) A. 图中CO2浓度1大于CO2浓度2,若将CO2浓度改为温度,则此关系也成立 B. 若e点为正常植物的光饱和点,则缺镁植物的e点会右移 C. a点植物叶肉细胞中参与C3还原的NADPH和ATP比c点要多 D. 图中c、d两点相比,d点植物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要高一些 【答案】D 【解析】 【分析】 a、b、C三点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同,但光照强度不同,其中b 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正好是饱和光照强度。c、d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但d点的二氧化碳浓度比c点低。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有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下降。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对光能的利用率下降。 【详解】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有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下降。因此,将CO2浓度改为温度,此关系不一定成立,A错误;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对光能的利用率下降,因此,e点会左移,B错误;两点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同,a点比c点的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比c点少,因此参与C3还原的NADPH和ATP比c点少,C错误;c、d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但d点的二氧化碳浓度比c点低,植物叶肉细胞中参与固定二氧化碳的C5降低,因而C5的含量较高,D正确。 【点睛】注意:比较a、c点或c、d点不同的生理变化过程,关键要抓住引起它们的不同的外界因素是什么。 5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哪幅图中“A”点不能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分析A图:该图表示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图,其中A点表示光补偿点;2、分析B图:该图表示净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随着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3、分析C图:虚线表示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代表细胞呼吸速率;4、分析D图:该图表示温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A点之前和B点之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AB点之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和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详解】 A、A点是光合作用速率曲线与呼吸作用速率曲线相交的点,表明A点时实际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A正确; B、A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实际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B正确; C、虚线表示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因此a点表示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C错误; D、A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A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说明A点时真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常见的曲线图,综合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识记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及其曲线,能正确分析曲线上升、下降的原因及交点、拐点的含义等,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 53.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ATP的全部来源 B. 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产生乳酸而腐烂 C.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通常用重铬酸钾检测有无CO2的产生 D. ATP是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详解】 A、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中也能合成ATP,A错误; B、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产生酒精而不是乳酸而腐烂,B错误; C、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通常用重铬酸钾检测有无酒精的产生,C错误; D、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是细胞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D正确。 故选D。 54.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C、D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②③④⑤表示有关物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中的A部分 B. CO2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⑤物质 C. 若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会升高 D. 用14C标记CO2进行光合作用,可在④⑤中测到较高放射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模型法分析物质的量的变化 【详解】A、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中的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A正确; B、CO2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④三碳化合物,B错误; C、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而CO2被C5 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会升高,C正确; D、用14C标记CO2进行光合作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故可在④三碳化合物、⑤(CH2O)中测到,D正确。 故选B。 【点睛】特别提醒: (1)以上分析只表示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各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而非长时间。 (2)以上各物质变化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H]和ATP含量变化是一致的。 55.将某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B. 两图中分别出现FG段与ef段的变化,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CO2 的量减少 C. 图二中gh段时氧气含量增加,且到达i点时,该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上图所示的结果表明,该植株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中有机物含量有所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一中,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为0;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D点时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H点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低,此时净光合速率也为0。 图二中,纵坐标表示植物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d、h两点植物光合速率为0;f点时可能由于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详解】图一中的B点为凌晨,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凌晨气温下降,植物呼吸作用减弱,因此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的原因是低温使呼吸作用减弱,A正确;图一中,FG段CO2下降明显减慢,说明净光合速率下降,与图二中ef段(中午的时间段) 出现下降的可能原因都是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CO2的量减少,B正确;图二中gh段时虽然光照强度减弱,但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氧气含量增加,且到达h点(植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该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错误;图甲中比较A点和I点,I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一昼夜二氧化碳净吸收用于合成有机物,因此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D正确。 【点睛】注意抓住两条曲线中的关键点含义:一是图一中D、H两点的含义都是净光合速率=0,二是图二中dh两点的含义也是净光合速率=0;其次要注意两曲线中出现FG段和efg段原因相同,都是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CO2的量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所致。 56. 下题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 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 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酶具有专一性,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需要不同的酶催化,A错误。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量有限,反应速率不再随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B错误。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C正确。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D错误。故选C。 57.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30%、25%、18%、21%、6%,则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 光合作用 B. 无氧呼吸 C. 氨基酸脱水缩合 D. 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碱基组成可推知该细胞器含RNA和DNA,可确定该细胞器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部位。 【详解】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 B、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细胞器无关,B错误; C、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RNA中含有AGCU四种碱基,不含T,C错误; D、线粒体中既有DNA,又有RNA,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DNA和RNA碱基的组成、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通过碱基种类判断细胞器种类,再结合细胞器分布和功能进行解答。 58.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 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实线)和呼吸作用速率(虚线)的影响。图乙为该植物在30℃条件下绘制的曲线。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图甲可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B. 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mg/h C. 预计在30℃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 D. 如果温度改变为20℃,图乙中b点将向左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图甲可知:实线所示的真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30℃,虚线所示的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42.5℃,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A正确;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mg/h,B正确;在30℃ 条件下,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有机物积累的速率最快,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C正确;图乙为该植物在30℃条件下绘制的曲线,纵坐标所示的O2的吸收量或释放量表示净光合速率,b点时净光合速率为零,说明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30℃是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如果温度由30℃改变为20℃,则光合作用速率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减弱而降低,因此图乙中b点将向右移动,D错误。 59.以测定的C0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 A. 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 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 C. 如果该植物原重X kg,置于暗处4h后重(X -1) 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kg.h-1 D.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虚线表示的是CO2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实线表示的是呼吸消耗量。图乙装置可以用来测定光合速率.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在25℃时,CO2吸收量最大,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A错误;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只能测得无氧呼吸的释放的CO2量,不能测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B错误;该植物原重X kg,置于暗处4h后重(X-1)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1kg.h-1,C错误;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30℃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50(净合成量)+3.00 (呼吸消耗量)=6.50mg/h,35℃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00(净合成量)+3.50(呼吸消耗量)=6.50mg/h,二者相同,D正确。 【点睛】本题难点选项C。在计算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时,误认为光照下4h合成的有机物量=(X+2)-(X-1)=3kg. 60.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 ) A. 昼夜不停的光照,在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B. 昼夜不停的光照,在20℃时该植物一天固定的CO2量为78mg C.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30℃时的2倍 【答案】B 【解析】 【详解】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植物生长越快,故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A正确;昼夜不停的光照,在20℃时该植物一天固定的CO2量为(3.25+1.5)×24=114(mg),B错误;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故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且为(3.25﹣1.5)×12=21(mg),C正确;每天光照12小时,10℃时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是:(1.75﹣0.75)×12=12(mg),30℃时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是:(3.50﹣3.00)×12=6(mg),两者的比值为2∶1,D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61.回答有关细胞结构的问题。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甲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图乙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图甲中属于膜外侧的是_______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的b类型中,所需能量物质产生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存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 A.噬菌体 B.蓝细菌 C.果蝇 D.小鼠 (4)图乙中具有类似图甲功能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 A.① B.② C.③ D.⑤ E.⑥ F.⑦ (5)图乙中⑥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尿毒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透析,起关键作用的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此方法是建立在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特点研究基础上才得以成功。 (7)全面阐述动物细胞中细胞核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P (2). P侧有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 (3). ② ④ (4). B (5). A B D F (6).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 选择透过性 (8). 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 【分析】 准确分析题图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点: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要根据糖蛋白的位置判断细胞膜内外;Y物质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因此可以确定a中对Y物质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方式是常见的主动运输;c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光能驱动。 【详解】(1)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即P表示外表面,Q表示内表面; (2)图1的b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即图2中的②④; (3)由图可知,c类型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光能。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果蝇和小鼠属于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最可能采用该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生物是蓝细菌; (4)图乙中①→⑦分别是细胞膜、线粒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中心体、内质网,其中能发生类似图1功能的结构应该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故答案为ABDF; (5)图乙中的⑥是中心体,它在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因此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 (6)膜结构的功能特性为具有选择透过性 ; (7)动物细胞的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其中重点对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学生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例如对图甲中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识别和分析,其中b为常见的主动运输类型,但a和c在常规练习中并不常见,因此可以用此题作延伸,进一步的探讨和总结主动运输的本质和类型。 62.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某一温度下pH=b时,H2O2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丙为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胆碱酯酶的相对活力与pH关系的曲线。请据图回答: (1)可以选择“H2O2和H2O2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却不适宜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c点表示pH过高,H2O2酶失活,但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仍呈紫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 pH改变为a时,e点__________(“上移”、“下移”或“不动”)。 (4)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反应温度降低时,d点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变 ②左移 ③右移 (5)嫩肉粉其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蛋白酶对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你认为丙图中最适宜用来制作嫩肉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酶,原因是___________。 (6)菠萝含有菠萝蛋白酶,虽然会被胃酸分解破坏,但还是有部分人会在吃后15~60分钟左右出现口腔溃疡、喉咙和胃部不适等症状。试解释把切成片或块的菠萝放在盐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再食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2O2高温下会自行分解 (2). H2O2酶变性破坏的是空间结构,肽键仍然存在 (3). 不动 (4). ①②③ (5). 木瓜蛋白 (6). 在pH4~8的范围内酶的的活性保持相对稳定,易于蛋白酶活性的稳定发挥 (7). 利用食盐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力,减少菠萝蛋白酶对我们口腔粘膜和嘴唇的刺激 【解析】 【分析】 1、分析甲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b点是H2O2酶的最适PH,在b点之前,随PH升高,酶活性上升,超过b点,随PH上升,酶活性降低,直到失活; 2、分析乙图:乙图中d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3、分析图丙:该图表示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其中在pH4~8的范围内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保持相对稳定,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2;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7-8,据此答题。 【详解】(1)不适宜用“H2O2和H2O2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其原因是:温度既影响H2O2酶的活性,也会影响H2O2的自身分解,不满足单一变量原则; (2)H2O2酶失活后,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仍然存在,故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仍呈紫色; (3)pH为a时,化学反应速率慢,但是最终产物氧气的量与反应物直接相关,PH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e点不动; (4)因为不明确图乙曲线对应的温度是否为反应的最适温度,故反应温度降低时,该酶促反应有可能加快、减慢或不变,若反应速度加快,d点左移,若反应速度减慢,d点右移,若反应速度不变,d点不移动; (5)嫩肉粉其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蛋白酶对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部分水解,则丙图中最适宜用来制作嫩肉粉的是木瓜蛋白酶.原因是在pH4~8的范围内酶的活性保持相对稳定,易于蛋白酶活性的稳定发挥; (6)菠萝含有菠萝蛋白酶,利用食盐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力,减少菠萝蛋白酶对口腔粘膜和嘴唇的刺激。 【点睛】本题结合各种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温度、pH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分析曲线图。例如在解答第4小问时,题干中“图乙表示在某一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并没有说明该温度是否为最适温度,因此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 63.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图乙表示在CO2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吸收光能的物质a分布在______________,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2)③和④发生的场所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研究发现④途径,并将这一途径称为“___________” 。 (3)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 (4)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f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假如该植物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h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5)写出该植物根系无氧呼吸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图乙分析,限制a、b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图乙,请在方框内图丙相应坐标中画出光照强度为L2、温度在10~30℃间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 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 [H]和ATP (3). 细胞质基质、 叶绿体基质 (4). 同位素标记法 (5). 卡尔文循环 (6). ①②③⑤ (7). 增加 (8). 增加 (9). 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10). (11). 光照强度、温度 (12).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甲: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是暗反应,⑤是光反应。a是光合色素,b是氧气,e是[H],d是ADP,e是ATP,f是C5,g是CO2,h是C3; 2、分析图乙:图2表示在CO2充足的条件下,该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 【详解】(1)物质a为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H]和ATP; (2)过程③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④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科学家通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发现④途径,并将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3)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①②③⑤; (4)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少,消耗的f减少,因此在短时间内f量增加;假如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C3的消耗量减少,C3本身的含量会增加; (5)植物根系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6)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在; (7)图乙分析,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横坐标所在的光照强度、限制b点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8)据图乙分析,当光照强度为L2温度为10℃时光合速率为4个单位,当光照强度为L2温度为20℃时光合速率为6个单位,光照强度为L2温度为30℃时光合速率为6个单位,据此作出曲线如答案。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图甲,找出各字母或数字所对应的物质或反应阶段;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正确分析图2,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4.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说明: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NaOH溶液或NaHCO3溶液加入D烧杯中。 (1)某同学要初步探究植物新鲜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及相对含量,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分离色素。如果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2)乙装置中采用死的转基因作物在实验中达到什么目的?__________ (3)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此时甲、乙两装置的D烧杯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溶液,并必须对装置做______________处理,放在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4)再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此时甲、乙两装置的D烧杯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并将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进行30分钟后,记录的甲、乙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情况如下表: 实验目的 装置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 甲装置 ________(填“左”或“右”)移3厘米 乙装置 右移1厘米 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 甲装置 ________(填“左”或“右”)移9厘米 乙装置 右移1厘米 (6)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那么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该转基因植物实际光合作用强度是________g/h;若对该植物白天光照15h,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________g(细胞呼吸强度恒定) 【答案】 (1). 纸层析法 (2). 研磨不充分;加过多乙醇;滤纸条未干燥处理;未重复画滤液细线等 (3). 用以校正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4). NaOH (5). 遮光 (6). NaHCO3 (7). 光照充足、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8). 左 (9). 右 (10). 24 (11). 168 【解析】 【分析】 据甲乙装置分析: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和光合作用的不同在于装置D中所放入的液体的不同。若该装置测定细胞呼吸作用强度时,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液滴的移动就来自于氧气的吸收量,液滴向左移动;此外还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若该装置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时,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NaHCO3溶液,提供原料二氧化碳,因此液滴的移动就来自于氧气的释放量,液滴向右移动。 【详解】(1)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用纸层析法即可;在实验操作中,若研磨不充分、加过多乙醇、未重复画滤液细线等均可能造成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 (2)乙装置中采用死的转基因作物,可以校正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从而让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 (3)在测呼吸作用强度时一定要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使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甲装置的D中用NaOH溶液可除去玻璃钟罩内的CO2,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一定量O2释放等量CO2,而CO2被NaOH溶液吸收,根据玻璃钟罩内氧气体积的减少量即可测呼吸作用强度; (4)净光合作用强度的测定过程中,要满足光合作用的条件,即充足的光照、一定浓度的CO2等,CO2可以由NaHCO3溶液提供,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一定量CO2释放等量O2,而CO2由甲装置的D中NaHCO3溶液提供,因此玻璃钟罩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只受O2释放量的影响而不受CO2气体减少量的影响; (5)若该装置测定细胞呼吸作用强度时,液滴的移动就来自于氧气的吸收量,液滴向左移动;若该装置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时,液滴的移动就来自于氧气的释放量,液滴向右移动; (6)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3+1)×2=8g/小时.净光合速率=(9-1)×2=16g/小时,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8+16=24g/小时;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15小时光合作用实际量-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量,即24×15-8×24=168g。 【点睛】 本题主要通过实验设计来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题目中玻璃管内液滴的移动方向与烧杯内的物质密切相关,其中明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发生及测定条件是关键。本题还特别设计了死的转基因作物,用以校正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从而让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 65.绿萝是一种阴生植物,生命力顽强,因其叶子四季常绿而深受人们喜爱。某兴趣小组将其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开展实验探究。下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丙表示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的_________表示,也可用图丙e~j六个点中的___________表示。 (3)图甲中,若全天的呼吸强度不变,当维持光照强度为6klx时,该植物一天中至少需要________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 (4)若将图甲曲线改绘为小麦(阳生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c点的位置应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丙中当室内的CO2浓度位于g点时,在下图所示方框内标示出此时绿萝植株叶肉细胞内气体移动的生理状态。(只需用“→”标示出气体移动路径即可) 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线粒体 (2). c (3). f和h (4). 8 (5). 右移 (6). h (7). 减少 (8). 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说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大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有机物被消耗 (9). 【解析】 【分析】 1、分析甲图:a点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2、分析乙图:乙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全部来自叶绿体,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分析丙图:丙图表示密闭玻璃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其中ef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fh段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f点和h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hj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详解】(1)图甲中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甲中,c点为光补偿点,即此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据分析3知丙图中f点和h点均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所以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也可以用丙图的f 和h表示; (3)图甲中,若全天的呼吸强度不变,植物要想正常生长,需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总量大于24小时的呼吸作用消耗,据图甲分析知24小时呼吸消耗为24×6=144,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为6+12=18,因此至少需要光照144÷18=8小时; (4)图甲为阴生植物,其光补偿点比阳生植物低,因此c点会向右移动; (5)图丙为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图,f点和h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从f点到h点,容器内二氧化碳持续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氧气积累,h点最高;j点时二氧化碳浓度高于e点,表明j点时消耗的有机物更多,与e点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减少; (6)图丙中当室内的CO2浓度位于g点时,二氧化碳持续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叶绿体所需CO2来自于线粒体和外界,产生的O2也会去向线粒体和外界,据此作图如答案。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图和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点、线段的含义,例如图甲中的c点为光补偿点等。并能根据题中和图中的数据进行相关计算,综合性较强。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同时也是历年高考的重难点。 66.图1表示该植物叶片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逐渐增强的变化曲线,SA、SB、SC分别表示所属范围的面积,图2表示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 Ⅰ、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处于图1中的D点时,细胞中C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0--D间此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SA、SB、SC表示) Ⅱ、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6h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2)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____个,由12h到18h,叶绿体内C3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____(强/弱)。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在第36h时给植物浇灌H218O,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48h后,该植物有没有积累有机物?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2从细胞外和线粒体转移到叶绿体 (2). SC-SA (3).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4). 4 (5). 增多 (6). 36 (7). 弱 (8). 上移 (9). 植物对绿光吸收很少,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CO2将减少 (10). 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11). 48h后室内CO2浓度比实验前要低,说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积累有机物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在同一个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可以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这两个生理过程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 【详解】Ⅰ、(1)当光照强度处于乙图中的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叶绿体需要的CO2由线粒体和外界环境提供; (2)图1中0—B间此植物叶片有机物的消耗量为SA,B—D间此植物叶片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 SC,因此,0—D间此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 SC-SA ; Ⅱ、(1)实验6h时,CO2的吸收速度为零,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6时、18时、30时、42时,共4个;由12h到18h,室内CO2吸收速率减小,因此有机物合成速率降低,叶绿体内C3含量增多; (3)由图2曲线的斜率可知,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第36时;前24小时室内CO2的减少量比后24小时少,据此推测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由于植物对绿光的吸收量少,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将减少,图2中c点的位置将上移; (5)若在第36h时给植物浇灌H218O,最后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6)实验48h后室内CO2浓度比实验前要低,说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积累有机物。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的联系,通过本题中的相关问题可以进一步总结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