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天津市蓟州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天津市蓟州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天津市蓟州区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中国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我们的先人强调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推行郡县制 ③推行分封制 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上确立了皇帝制度,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①④正确; 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不是秦始皇首创的,排除②;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主要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排除③; 故选:C。 本题考查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主要考察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 2.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该诗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 天。下列观点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B.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D.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答案】D ‎【解析】D体现了民生,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题的关键是“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 ‎ 3. 山东曲阜孔庙内悬挂着一幅“万世师表”的匾额,最早题写此匾的是(  )‎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康熙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东曲阜孔庙内悬挂的“万世师表”的匾额,最早由清代康熙帝题写,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D ‎。 本题考查高中历史文化常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读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 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 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该材料反映出孔子(  )‎ A. “仁”的思想 B. “礼”的思想 C. “中庸”思想 D. “道”的思想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以看出孔子主张等级制度,这是孔子礼的思想,故B项正确。 AC两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D项是道家思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考查孔子礼的思想。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本题考查对孔子礼的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柏拉图被誉为“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下面有关柏拉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提出著名的理念论 ③建立阿卡德米学园 ②设想心中理想国家 ④肯定客观世界真实存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肯定客观世界真实存在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故④错误。 ①②③均是柏拉图的思想,故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思想。考查柏拉图思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柏拉图思想内容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柏拉图思想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 3. ‎“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柏拉图是人。所以,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这三 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  )‎ A. 逻辑学说 B. 政治学说 C. 教育学说 D. 伦理学说 ‎【答案】A ‎【解析】A.材料典型的是亚里士多德逻辑推理的三段论。 B.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治学的内容。 C.材料也不涉及到教育的内容。 D.材料没有体现出伦理学的特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要求学生结合亚里士多德在学术上的贡献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亚里士多德在学术上的贡献,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4. 下列历史活动与克伦威尔有关的是(  ) ①指挥议会军队取得纳西比战役的胜利 ②处死査理一世,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③就任护国主,成为军事独裁者 ④领导“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克伦威尔指挥了议会军取得了那些比战役的胜利,出事了,查理一世宣布英国是共和国,担任护国主,成为军事独裁者,他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但没有领到光荣革命。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克伦威尔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克伦威尔的活动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只要搞清楚克伦威尔的革命活动特征,就可以正确选择属于简单题。 ‎ 1. 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是(  )‎ A. 波士顿倾茶事件 B. 《独立宣言》发表 C. 萨拉托加大捷 D. 约克镇受降 ‎【答案】C ‎【解析】A.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独立战争的开始。 B.《独立宣言》发表这表明美国建立不是战争的转折点。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在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之中,美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这是战争的转折点。 D.这是战争结束的标志。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独立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独立战争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北美独立战争的过程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2.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 A. 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 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 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 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答案】B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时势造英雄”,拿破仑上台虽有偶然性,但从当时形势的发展来看却是历史的必然。依据材料“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可知故B正确。 AC两项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排除。 D说法片面,故排除。 故选:B。 本题依托拿破仑上台的相关知识考查研究历史的相关方法。关键信息的“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 本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是拿破仑的上台,从能力要求来看,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势造英雄”是说一个英雄的出现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造成的,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反之,“英雄造时势”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 3. 西方学者在评论拿破仑的统治时指出:“它牢牢树立了法律之下的平等原则,给法国带来了法律和司法上的统一。它还保证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赋予了个人签订合同和拥有财产的权利。”能为这一评论提供依据的是(  )‎ A. 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大革命以来的社会动荡 B. 《民法典》确立新的社会主义和财产规范 ‎ C. 对外战争传播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精神 D. 帝国的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并没有结束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社会动荡,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它牢牢树立了法律之下的平等原则,给法国带来了法律和司法上的统一。它还保证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赋予了个人签订合同和拥有财产的权利”可知,拿破仑《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确立了财产的规范,故B项正确。 CD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无关,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对拿破仑的评价。考查《民法典》的意义。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它牢牢树立了法律之下的平等原则,给法国带来了法律和司法上的统一。它还保证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赋予了个人签订合同和拥有财产的权利”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对《民法典》的意义的识记。 ‎ 1. 如图油画是《孙中山伦敦蒙难》。油画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 A. 广州起义泄密后 B. 武昌起义爆发后 C. 同盟会成立以后 D. 辛亥革命失败后 ‎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中的图片应该是,在1895年广州起义泄密以后,孙中山逃到英国,在英国遭受清政府秘密围捕,后来被她的老师救出来以后画的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背景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背景,还要搞清楚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历程。 ‎ 2.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也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逝世于(  )‎ A. 1911年 B. 1912年 C. 1915年 D. 1925年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孙中山是1925年逝世的。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历史活动,要求学生结合了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来分析。 解答本题只要搞清楚孙中山革命活动的特征,就可以正确选择属于简单题。 ‎ 3.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包含了经济方面的斗争,他提倡的经济自主运动的 主要内容是(  )‎ A. 抵制英货 B. 开展家庭纺织运动 C. 抗税斗争 D. 向“食盐进军”‎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提倡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故B正确。 A、C、D均不是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排除。 故选:B ‎。 本题考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读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 1. 髙二(6)班将举行有关剩余价值学说的专题报告会,请张军做主持人,他准备到 图书馆去査阅有关资料。你向他推荐以下哪部著作最适合供其参考(  )‎ A. 《共产党宣言》 B. 《资本论》 C. 《法兰西内战》 D. 《德意志意识形态》‎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这部著作里面将剩余价值理论完整的阐述出来,这是最适合解释剩余价值学说的著作。 故选:B。 本题主要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国民活动特征以及理论贡献特点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特征和马克思的科学著作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2.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国籍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法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是德国人,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读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 3.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 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时间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 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 说的“第二次革命”的意义是(  )‎ A.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B. 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争取战争胜利 D. 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答案】B ‎【解析】“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表明“第二次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B正确; A是二月革命,排除; C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 D不符合题意,排除。 ‎ 故选:B。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解题的关键是“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 1. 如图所示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 ‎ A.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 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A ‎【解析】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开启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先河。 B.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项表述不准确。 D.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是辛亥革命结束的,新中国成立没有这一作用。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性巨变,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史实和意义来分析材料。 20世纪中国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1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潮;这个时期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得到史学家的确认。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国家政权性质、架构和功能性的转换。“一五”计划建设的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文化的变革,给一度徘徊的社会主义实践注入了新的生机,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 ‎ 2.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1953年总路线的提出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发表《论十大关系》‎ ‎【答案】C ‎【解析】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 B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无关,排除。 C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符合题意。 D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是毛泽东对苏联经验的借鉴及中国道路的探索,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考查学生知识再现与运用能力。 ‎ 1. 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 A. 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C. 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彻底改变了20世纪世界的政治格局 ‎【答案】B ‎【解析】A项是指俄国十月革命,明显无关,排除; 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指邓小平理论,故C错误; 毛泽东改变的是中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取得了民族独立,也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没有彻底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毛泽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历史的第二次巨变;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领导党和人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也犯了“左”的错误。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挫折。特别是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左”的错误发展到高峰,造成全国大动乱,给党、国家和社会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损失。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2. 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宣言的是(  )‎ A.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决议 C.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决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破除了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宣言,故C项正确。 ‎ A项涉及的是拨乱反正,排除。 B项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排除。 D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南方谈话。考查南方谈话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调用南方谈话意义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南方谈话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 1.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下列属于我国 改革开放内容的是(  ) ①在农村和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②全面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③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④大量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故①②正确。 ③④不是改革开放的内容,故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改革开放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改革开放内容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 2. 下列著作被达尔文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的是(  )‎ A. 《自然系统》 B. 《生物进化论》 C.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D. 《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A《自然系统》作者是瑞典人林奈,排除。 BC作者是达尔文,排除。 D《本草纲目》考证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达尔文称它是“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解题的关键信息:“中国的百科全书”。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考查学生知识再现与运用能力。 ‎ 3. 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的水位经常变化,时高时低,在白天出现的海水水位变化叫“潮”,晚上的叫“汐”。对潮汐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是在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由于地球自转,在月球连续两次经过某地天子午线的时间间隔--24小时50分内,地面上每一地点都会经历了从最近到最远那样的置,因此会产生两次涨潮两次落潮的现象。故B正确。 A只是为经典力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故排除A。 CD明显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 本题考查经典力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成就,除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还有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学生应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才能回答好本题。 ‎ 1. ‎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由是(  )‎ A. 提出狭义相对论 B. 提出广义相对论 C. 提出光量子假说 D. 光电效应研宄成果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提出了光电效应理论。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要求学生结合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2. 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  )‎ A. 吴淞铁路 B. 川汉铁路 C. 京张铁路 D. 粤汉铁路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近代中国第1条自己修建的铁路是京张铁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铁路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3.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祟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贞观政要•崇儒学》材料二治国家者,以人才为要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 学何用? --《清圣祖圣训》卷23《任官》‎ 概括材料一、二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相同观点。 材料三唐太宗曰:“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见贤则欲置诸怀,见不肖则欲推诸墊,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联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联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成今日之功”的原因。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 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 --坚船利炮打考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大刀长矛,其实直到I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一知识经济》‎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社会原因。‎ ‎【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必须以德行、学 识为本”;依据材料二“以人才为要 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可以看出观点是治国,首先重在选人;选人重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 ‎)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见贤则欲置诸怀,见不肖则欲推诸墊,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联如父母”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三,结合第一小问的原因和所学可知,影响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思想开放。 (3)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四,结合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观点:治国,首先重在选人;选人重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原因:善于用人;虚怀纳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思想开放。 (3)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继续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程朱理学思想的束缚,使人们对世界缺乏认识。‎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考查唐太宗、康熙帝的人才观、执政举措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对唐太宗、康熙帝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材料二东亚现代化虽然深受欧美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儒家创新的契机》‎ 材料二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试举二例。 材料三华盛顿血战七年,赢得美国独立,被美国民众尊为国父。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頓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頓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卢绍稷《东西两国父》‎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孙中山和华盛顿有什么类似的举措?‎ ‎【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主张,依据材料一“子为政,焉用子欲善 而民善矣”可以得出主张是为政以德。 (2)本小问,依据材料二,结合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解答即可。 (3)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结合孙中山、华盛顿的功绩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举措,结合孙中山、华盛顿的事迹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主张:为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 (2)认识: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和谐理念等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3)原因:他们以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本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举措: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华盛顿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考查孔子的政治主张;儒家思想的影响;孙中山、华盛顿的功绩。 本题考查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孙中山、华盛顿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糖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问时,对毛泽东做了这样的评价,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材料一中邓小平认为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请结合史实说明之。 材料二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如何理解材料二对邓小平的评价。 材料三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 --习近平 上述三则材料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材料四“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在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中,曾用一篇《望阙台》表达自己满腔热血。失志报国的赤诚之心,崇高的爱国情怀让这首诗充满了感人至深的魅力。‎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两位矢志报国、具有爱国情怀的科学家的名字。‎ ‎【答案】【小题1】(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最大功绩是毛泽东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胜利以及新中国的成立解答即可。 (2)本小问的理解,依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实际上强调的是邓小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本小问的目标,依据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本小问的名字,结合所学可知,矢志报国、具有爱国情怀的科学家有詹天佑;李四光等。 故答案为: (1)最大功绩:毛泽东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史实:1927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詹天佑;李四光等。‎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考查毛泽东的功绩、邓小平的功绩以及詹天佑;李四光的科技成就。 本题考查对毛泽东的功绩、邓小平的功绩以及詹天佑;李四光的科技成就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