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人生百相 自读文本 梦学案 鲁人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人生百相 自读文本 梦学案 鲁人版必修2

梦 谈青春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一旦心海枯竭,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虚怀若谷,让喜悦、达观、仁爱充盈其间,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微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赏读: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难道不也是君子吗?愠,生气。我们总是要求别人懂得自己,我们不妨问一句:凭什么?欲人知己,先学知人。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些,那就离“君子”不远了。‎ ‎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 赏读: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令,好、善。色,脸色。鲜,少。‎ 孔子对伪君子的鄙夷之情溢于言表。然而,无论在历史还是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的小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家破人亡,国家动乱。‎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6‎ ‎ 赏读: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给人办事是不是尽力了?和朋友们相处是不是能以诚待人?学的东西复习了吗?三,多次。习,练习,复习。‎ 我们每隔一段时间的反思是必要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失去我们自己。经常触摸灵魂的人,一定是一位高尚的人。‎ 一、作者视窗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其作品很有深意地抒发了他愤世嫉俗的决心和勇气,别开生面的手法,令20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判决》《饥饿艺术家》。‎ 卡夫卡经典语录 ‎(1)你对这些话的领会程度,取决于你的孤独有多深。‎ ‎ (2)如果没有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会写作。而在夜里,我总是清楚地意识到我单独监禁的处境。‎ ‎(3)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人们更孤独,更不幸……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或花圃里干活了。‎ ‎(4)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对他本人来说,他的歌唱只是一种呼喊。艺术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痛苦,通过这个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他不是巨人,而只是生活这个牢笼里一只或多或少色彩斑斓的鸟。‎ ‎(5)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所以现在写动物的书这么多。这表达了对自己的、自然的生活的渴望,而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看见这一点。人的生存太艰辛了,所以人们至少想在想象中把它抛却。‎ ‎(6)什么是财富?对于甲,一件旧衬衫就是一笔财富,而乙有一千万元还是贫穷的。财富是完全相对的东西,不能使人满足的东西。‎ ‎(7)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 ‎(8)在生活中,一切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的任务,这任务不可能完全由别的东西来完成。‎ 二、写作背景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 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三、基础梳理 6‎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宛若(  )   ②湍急(  )   ③旗帜(  )‎ ‎④砸进(  ) ⑤踮脚(  ) ⑥镌刻(  )‎ ‎⑦窘色(  ) ⑧刨土(  ) ⑨遒劲(  )‎ 答案 ①wǎn ②tuān ③zhì ④zá ⑤diǎn ⑥juān⑦jiǒnɡ ⑧páo ⑨qiú ‎(2)多音字 咽 答案 yān yàn yè ‎2.辨形组词 ‎(1)    (2) ‎(3) 答案 (1)湍 揣 踹 端 (2)彻 沏 砌 (3)踮 掂 惦 ‎3.词语解释 ‎(1)宛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湍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镌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窘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窘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遒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宛如;仿佛。(2)水势急。(3)雕刻。(4)受窘时的神态。(5)十分为难的处境。(6)强健。(7)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一、文本助读 ‎【内容概览】‎ 作品通过叙述约瑟夫·K在梦中被埋葬的故事,反映了人对社会的绝望,表现了现实的荒诞、非理性和自我存在的徒然无望,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走投无路的绝望境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被异化的骇人画面。‎ ‎【结构图示】‎ 6‎ 二、小组合作 ‎1.约瑟夫·K的这个梦有什么深刻的含意?为什么要用梦来表达这种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生就是一个梦,一切都像是一场梦,然而这个世界恰恰是残杀梦的元凶。世界的内容是什么是一回事,而我们通过认知模式、理解模式、感觉模式所“看见”的“是什么”则又是一回事。而我们只能“看见”这个社会所允许我们看见的,因为我们赖以“看”的工具已被这个社会进行了编码。因此,一定掩盖了某些可能更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无法通过对它们构成了遮蔽的“工具”而被“看见”。于是,我们便借助于“做梦”,通过分析那些乔装打扮的梦境而窥见了真实。‎ ‎2.从约瑟夫·K的这个梦你能推知他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状态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的最后写道:“看到这个情景,他兴奋得醒了过来。”约瑟夫·K对在梦中看到自己被埋葬到别人早已为自己准备好的坟墓中感到“兴奋”,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一般的生活逻辑告诉我们,只有对现实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感到极端厌倦时,才可能期望死亡的到来,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死亡才是对生之痛苦的一种最彻底、最直接的解脱。卡夫卡的这篇小说的主旨虽然比较模糊,但小说主人公约瑟夫·K一定是一个被现实生活挤压得苦恼万分的人。‎ 三、师生探究 约瑟夫·K在“梦”里焦急地想走进坟墓,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对这一做法,我们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这一小说中,约瑟夫·K可以说是作家卡夫卡的化身,好好的一个人希望走进坟墓,追求这样一个归宿,在我们看来是非理性的,但结合卡夫卡自身来说又是理性的,我们可以参照卡夫卡的生活经历来考虑作者写这一文章的目的所在。‎ 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艰苦创业成功,形成粗暴刚愎的性格,从小对卡夫卡实行“专横有如暴君”的家长式管教。卡夫卡一方面自幼十分崇拜、敬畏父亲,另一方面,一生都生活在强大的“父亲的阴影中”。母亲气质忧郁、多愁善感。这些对后来形成卡夫卡孤僻忧郁、内向悲观的性格具有重要影响。‎ 6‎ 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强暴的父亲的阴影之下,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形成了他孤独忧郁的性格。他害怕生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结婚成家,曾先后三次解除婚约。德国文艺批评家龚特尔·安德尔这样评价卡夫卡:“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作为劳动保险公司的职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者。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者,因为他把精力花在家庭方面。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陌生人还要陌生’。”安德尔十分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卡夫卡没有社会地位、没有人生归宿、没有生存空间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对形成卡夫卡内向、孤独、忧郁与不幸人生的较为完整、公允的阐述。‎ 考点链接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整体阅读,把握形象,揽旨品趣 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主,通过形象的具体描绘来揭示作品主题。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把握作品中所描写的文学形象,正确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以把握作品的主旨,揣摩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同时,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时代的作品,也由于作家的思想、性格等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不同风格,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旨趣,这样才能品出文学意趣,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 ‎(2)借助阅历,发挥联想,鉴赏创造 联想和想象是文学作品创作的两种思想规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样需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联系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才能准确地评价、鉴赏文学形象的内涵和塑造形象的技巧。‎ 一、文本审美 ‎(1)叙述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的叙述手法 作为一位叙事大师,卡夫卡的叙述微妙、明晰、蕴藉、讥讽。卡夫卡的叙述手法的特点,是叙述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能通过主人公的感官才能获得信息,再也没有旁观者清的叙述者出场来向读者解释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 ‎(2)构思奇特和非理性的、荒诞的创作手法 卡夫卡善于用奇特的构思勾勒出夸张的画面,他把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理、常人与非人并列在一起,作品不点明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穿插的故事和场面游离于情节之外,有时记录瞬间的直觉和梦幻,使画面显得支离破碎,主题晦涩不明。荒诞、异化、隔离、操纵、压迫、超人的异化实体和力量的存在取消了生与死之间的明确的分水岭。于是这个K(KAFKA)——卡夫卡——终于言明:“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与其说它是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 6‎ 二、写法迁移 ‎【角度】 本文写了约瑟夫·K的一个梦,你怎么看待“梦”呢?‎ ‎【我来练笔】‎ 请以“梦”为话题写400字左右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有梦的人生即便在寒冷的雪被下也一样会拥有汹涌澎湃的激情。我们可以在挫折和失败中去学习和感悟,去得到成长中的历练。只要有梦想在,就不至于在征途中迷失自己的方向,踏进永远无法回头的平庸。‎ 马云曾经说过:“今天很美好,明天很美好,后天很残酷,很多人死在后天的晚上,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其实放在人生里,就是夏天很美好,秋天更美好,冬天很残酷,很多人经不起这样的寒冬,抑郁而至于平庸,看不到春天的朝阳。如果梦想一直在延续,又怎么会不能坚持再坚持,去等待春来破冰的阳光呢。‎ 有梦想的日子,应该是没有冬天的,那只是睡梦中的一股寒流,让人经受淬炼,更加地健康强劲。一个有梦想的人是需要学会坚持的,在坚持中学习,在坚持中改变,在坚持中实现。如果你还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冬季,那你就不会真正地强大,不会强大到没有人可以摇撼的境界,太顺利的人生,往往经不起回忆。得不到破茧成蝶的真正喜悦,也得不到复杂社会的真正认可。如果冬天来了,那你就在洁白的雪被下尽情成长吧,遥远的春天也会感觉近在咫尺,只要真正有梦想,又哪里有冬天呢。‎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