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热点串讲篇 板块提升练(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热点串讲篇 板块提升练(二)

第三部分 热点串讲篇 板块提升练(二)‎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8·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下表为明末清初某国将中国瓷器运往欧洲的航线表。据表可知(  )‎ 广州—澳门—印度—欧洲 ‎ 这条航线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由广州至澳门再至印度,途经马六甲、古里、果阿等地,是中国与东南洋、印度洋一直有往来的“西洋”航线;第二段则由果阿经好望角至欧洲 ‎ 广州—澳门—马尼拉—美洲—欧洲 ‎ 这条航线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从中国沿海港口直航菲律宾;第二段则横渡太平洋,通过墨西哥的阿卡普尔,再到欧洲 ‎ A.新航路开辟前中国瓷器已销往美洲 B.新航路开辟拓展了中国瓷器出口 C.中国瓷器销往欧美得益于新航路开辟 D.中国垄断了对欧洲的瓷器运输 解析 新航路开辟前,亚洲与美洲没有往来,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中国瓷器有多种路径到达欧洲,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联系,拓展了中国瓷器出口,故B项正确;中国瓷器销往美洲得益于新航路开辟,但中国与欧洲的瓷器贸易由来已久,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瓷器出口的路径,不能体现中国垄断了对欧洲的瓷器运输,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湖南怀化模拟)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通过了《谷物法》,规定对谷物的进口实行限制或禁止,以保证谷物的价格水平。19世纪上半叶,英国国内开始反对《谷物法》甚至出现了“反谷物法同盟”。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 A.英国谷物价格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B.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动 C.英国国内谷物出现供过于求现象 12‎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开始确立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政府不再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而不是谷物价格,故A项错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土地贵族逐渐没落,于是开始反对《谷物法》,故B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而不是谷物的供求关系,故C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  )‎ A.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文化传统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解析 欧洲大陆和北美洲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一些国家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因素,而非必要条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因素,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故B项正确;文化传统成为完成工业化的重要因素,而非必要条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文化传统的相同或者相近,与自然条件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解析 美国联邦制下,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样便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进行了结合,体现了材料中“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故D项正确。‎ 12‎ 答案 D ‎5.(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体现了巴黎公社的目标是(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C.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D.建立工人阶级的国家机器 解析 A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巴黎公社最大的功绩是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但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C项不能体现出“由人民掌权”的内容,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相符,且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模)赵林教授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 A.影响的广泛性超过文艺复兴 B.只影响到欧洲社会贫困阶层 C.与文艺复兴的性质截然不同 D.以无神论对抗罗马教皇统治 解析 材料是说文艺复兴是发生于意大利上层知识分子范围内的文艺思潮,而宗教改革的影响则深入到北欧普通民众之中,其广泛性胜过文艺复兴,故A项符合题意。宗教改革遍及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7.(2018·四川成都高三摸底)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这对近代欧洲的重要影响是(  )‎ A.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 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 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12‎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宣传的人文主义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与题目中的和约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与教权和王权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中“根除”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8·广东惠州二模)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解析 根据材料“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可知,孟德斯鸠相信法律秩序下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主题是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与分权制衡无关,故B项错误;同理,材料不涉及封建专制与民主政治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自由不是不受任何约束,而是受法律的约束,故D项错误。‎ 答案 A ‎9.(2018·河南安阳一模)“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文件”(  )‎ 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 解析 据材料“消灭清朝农村社会……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可知这一“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与材料中“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相符,体现了革命性,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故B项正确。‎ 答案 B ‎10.(2018·湖南六校高三联考)‎ 12‎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 D.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地位 解析 从材料“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可知辛亥革命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材料表明当时(  )‎ A.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 B.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C.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 D.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期间,当时的蒋介石还没有叛变革命,还具有较强的革命性,为了保证北伐的胜利,中共在军事上援助了蒋介石,故A项正确。‎ 答案 A ‎12.(2018·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黎平会议的决议(  )‎ A.为新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使中共确定移师陕北的战略方针 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 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 解析 根据材料“1934年12月……黎平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为1935年1月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移师陕北的信息,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 A ‎13.(2018·四川广安二模)‎ 12‎ 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日军这样做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解析 “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是历史叙述,“日军这样做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是历史解释,故B项正确。‎ 答案 B ‎14.(2018·陕西咸阳模拟)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这两种梦想是,实现民族独立,实现各阶级平等,人民当家作主。解放战争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且人民翻身作主,因此解放战争时期离这两个目标最近,故D项正确。‎ 答案 D ‎15.(2018·四川绵阳考前预测)据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各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这反映出(  )‎ A.洋货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B.国内商品市场过于狭小 C.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运动存在密切联系 D.通商口岸的地理优势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解析 由材料“生意之佳……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可知,上海各织布厂生意好是因为民众抵制美货,这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运动的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6.(2018·福建泉州模拟)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  )‎ 12‎ 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 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 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 材料中“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经济立法时,由农商总长“复加审视”,“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可见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故A 项正确。‎ 答案 A ‎17.(2018·广西桂林模拟)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后又加上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均以法币为限。这次币制改革(  )‎ A.结束了白银在中国市场流通的历史 B.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C.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经济和物质基础 D.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币制改革后,所有白银或其他货币必须统一兑换为法币,这一过程加强了政府对货币的掌控,从而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故选B项。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B ‎18.(2018·湖北武汉高三调研)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入侵中国。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上述变化说明(  )‎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 C.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 D.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 12‎ 解析 材料中“欲入侵中国”,反映出西方人的入侵还未完全变成现实,民族矛盾还未成为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国人对“夷”的看法出现变化,但仍然坚持华夏的中心地位,天朝上国观念并未改变,故B项错误;中国人认为“夷”用来指西方人更为适切,“夷”对象的变化反映出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故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出林则徐、魏源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它并没有遭到时代淘汰,故D项错误。‎ 答案 C ‎19.(2018·海南海口一模)维新派注重通过教育来推进社会改革。康有为的万木草堂明确规定把孔学、周秦诸子之学、宋明理学作为重要课程。梁启超的时务学堂规定“以数年之力,使学者于中国经史大义悉已通彻,根柢既植,然后以其余日肆力于西籍”。严复认为国家培养精通科学的高等人才,必须选择那些“旧学根柢磐深,文才茂美”之人。这说明维新派(  )‎ A.重视保存传统文化 B.本质上仍是封建地主 C.主张用中学改造西学 D.重视国民精神的改造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都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故A项符合题意。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维新派要用中学改造西学,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A ‎20.(2018·江西景德镇调研)“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重大缺陷是(  )‎ A.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B.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 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 D.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 解析 根据“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可知,对凡是传统的东西均要批判,说明其更注意形式,故A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8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2分,共50分)‎ ‎21.(2018·河南郑州一中模拟)(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建设民族国家阶段,第二为民族侵略与扩张阶段。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广大民众毫无民族情感,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的,要么是对基督教的。16、17世纪,西欧摧毁、瓦解了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等,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 12‎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三个阶段:清末民初是形成阶段,该阶段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五四时期是发展阶段,人们开始从思想文化上寻找落后的原因,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民族主义开始与政治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十四年抗战是高涨阶段,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但是长久以来,民族主义“建设”的一面,即与现代性变迁,特别是国家建设密切相关的这一面,被严重忽略了。‎ ‎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西民族主义的差异,并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建设”的一面。(10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16、17世纪……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等,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等信息,从宗教改革建立民族教会、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思想等方面概括;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补充。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兴起时间、斗争对象、奋斗目标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主要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角度思考。‎ 答案 (1)宗教改革建立了民族教会;专制王权的加强,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要求统一市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航路开辟后,对外扩张带来巨大利益。‎ ‎(2)差异:西欧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较早,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相对较晚;西欧民族主义最初曾与王权结盟指向封建领主和基督教神权,后来又指向专制王权,而中国的民族主义除指向封建统治之外,还指向外来侵略;西欧民族主义的目标是建立民族国家和进行对外侵略扩张,而中国的民族主义虽呈现出多元的倾向,但均致力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建设”的一面: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推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和政治近代化;推动了“实业救国”和“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 ‎22.(2018·湖北八校高三联考题)(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2‎ 材料一 在转型时期的几个世纪(15~17世纪)中,英国成功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率先完成了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期间,商人的数量和财富不仅迅速增加,而且社会地位也随之获得了提高。……商人还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财富,与英国王权紧密结合,广泛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从而使国家制定有利于商人的政策法令。……这一时期,英国商人逐渐成为一支数量可观、拥有强大经济政治实力的重要社会力量,对英国的社会转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商业和商人的推动作用,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转型的完成是难以想象的。 ‎ ‎——白永亮《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转型中的商人及其作用》‎ 材料二 明清商业相对繁荣,其中不乏豪商大贾,而称雄明清商界者又非徽商莫属。明中叶以来三百年间,从其拥有的资金到广泛的影响力,皆为一时之冠,有“无徽不成镇”之谚……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明清时期中国和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群体是如何推动两国社会发展的。(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推动社会变革与转型方面,与英国近代商人群体相比明清时期中国商人群体的不同,并分析原因。(8分)‎ 答案 (1)中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城乡经济联系的加强;对各地区城市的兴起与繁荣起了积极作用;商人群体举行各种赈灾、修路、架桥等“义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对教育事业、社会公益事业以及交通运输等贡献较大;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封建社会的解体。‎ 英国:重商主义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增加了英国的财富,增强了英国经济实力;在对外贸易上,发展海外贸易,开拓海外市场。在工业领域上,商人不仅投资于乡村工业,甚至直接或间接地经营制造业,这对英国的工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民族国家形成上,英国王权需要商人的资金支持,而商人需要以王权为代表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支持,他们共同巩固着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2)不同:英国商人群体有力地推动社会转型,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群体没有成为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力量。‎ 12‎ 原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盘剥与束缚;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资本用来置地、买官等,商人缙绅化,商业资本封建化;社会购买力低下,消费畸形;经商致富依靠权钱交易,权力支撑。‎ ‎23.(2018·江西赣州高三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鸦片战争后 ‎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 ‎《四洲志》、《各国律令》 ‎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 第二 次鸦 片战 争后 ‎ 江南制造总 局翻译馆、‎ 上海同文馆 ‎(均为清政府 所办) ‎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 ‎《垛积比类》 ‎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 甲午 战争 后  ‎ 大同译书局 ‎(梁启超自办)、‎ 译书出版社 ‎(留日学生自办) ‎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 《社会契约论》) ‎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 民国以后 ‎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时期或两个时期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提取两个时期或两个时期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图表中四个时期,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近代以来学习西方呈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特点;其次,就所拟论题依据史实简要阐述。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通过译书学习西方“器物”,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起了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后,对所阐述的论题进行简要总结。如:对西方的认识、学习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器物、制度、文化,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 示例一 论题: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 12‎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译书了解西方历史地理政治等概况,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通过译书学习西方“器物”,“师夷长技以自强”,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富国强兵“勤远略”;‎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通过译书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掀起了救亡图存高潮,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一天天坏下去,通过译书,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开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迎来了反帝反封建运动新局面。‎ 示例二 论题:近代以来学习西方呈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特点。‎ 阐述: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民族危机出现,通过翻译西方有关历史、地理等书籍,初步了解西方各国国情,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解放思想,以夷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重,通过翻译西方有关自然科学等书籍,学习西方的“器物”,利于引进西方科技,推动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促进了中国工业、军事、教育的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空前的危机,通过翻译有关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等书籍,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进行,促进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 辛亥革命失败后,民主政治的失败,社会混乱无序,促使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翻译西方有关文学等作品,力求从文化思想层面寻找改造中国的新途径,掀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 示例三 论题: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阐述:(略)‎ 1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