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的位置,否则该答题不予以计分】‎ ‎1.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齐”的是哪一类(  )‎ A.王室子弟  B.功臣    C.古代帝王后代 D.诸侯 ‎2.《左传·襄公十二年》:“秋,吴子寿梦卒。(襄公)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材料反映了(  )‎ A.分封制等级森严 B.奴隶制渐趋强化 C.宗法制亲疏有别 D.封建制尊卑有序 ‎3.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齐桓公从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 B.诸侯僭越天子之礼 C.礼乐制度荡然无存 D.周王失去了“共主”地位 ‎4.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这表明周代(  )‎ A.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    B.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    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5.关于蒙恬主持修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以下立意与材料结合最恰当的是(  )‎ A.崇尚科学,反对风水迷信      B.职务追责,应科学而适度 C.千古长城,功过难以评述      D.评论历史,应该辩证而为 ‎6.对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该制度是汉朝时期针对国情的独创  B.该制度的出现是为了加强君主集权 C.该制度的出现曾有利于地方的发展   D.汉景帝采取推恩令收回了封国土地 ‎7.“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8.《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  B.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 C.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  D.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 ‎9.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A.沿用九品中正制 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存留察举制痕迹 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10.(后改为中书省),魏曹丕始设,掌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这种演变表明 A.隋唐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B.国家行政机构日益庞大 C.皇权专制下的权力转移 D.中央官吏权力过度集中 ‎11.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12.美国学者威尔。杜兰指出:“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成为个人自由的依据;而罗马留下了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该学者旨在强调 A.追求个人自由是希腊民主与哲学的核心 B.希腊和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泉 C.重视法治和社会秩序是罗马文明的特征 D.希腊和罗马文明具有各自的特色和意义 ‎13.在古罗马,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并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这反映了古罗马法 A.秉承习惯法的基本原则 B.侧重缓和民族矛盾 ‎ C.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 D.案件审理程序复杂 ‎14.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末,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以确立和完善。其中“光荣革命”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  )‎ A.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     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得到满足     D.内阁如同第三院,地位重要 ‎15.1839年5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年20岁)接见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并迅速相爱,但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十九世纪议会内阁的专横     B.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权威 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D.需要确保王室血统的纯洁 ‎16.下列是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一段描述,请指出其中有几处错误(  ) ‎ ‎“1787年宪法所构建的权力结构体现‘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对国会负责。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其中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每五个黑人中有三个获得选举权,但没有废除奴隶制度,从而给这部宪法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A.1处    B.2       C.3处       D.4处 ‎17.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实质上反映了宪法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之路    B.共和制确立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C.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与妥协产物    D.民主共和才是符合时代的潮流 ‎1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任何一邦的商品均可自由输入另一邦,另一邦不得再行征税,并规定皇帝经帝国联邦议会同意后,可以任命税务官进驻各邦税务机关,以监督帝国税法的执行。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皇帝的行政权受议会约束 D.皇帝拥有征税自由 ‎19.太平天国立国之始就开科取士,其后制度日备,有会试、乡试、县试等,而且录取颇宽。这说明太平天国(  )‎ A.注重宣扬儒家传统文化    B.政权性质日趋封建化 C.缺乏新政治体制的建设    D.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 ‎20.它“彻底暴露了清政府所推行的‘同光新政’的实质,打破了国民妄自尊大的心理,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强烈危机感。”材料中的“它” (  )‎ A.促发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B.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历程    D.导致了清末“新政”推行 ‎21.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22.李鸿章奏称,奉命议和,“始尔各使竟将开议照会驳回,几莫测其用意之所在”;继而送来《议和大纲》十二款,“不容改易一字”。与“《议和大纲》”相关联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3.1909年,革命气氛至为消沉,梁启超曾欣慰地说:“数年前革命之说遍天下,自预备立宪之诏既颁,乃如汤沃雪。夫一诏安能有此奇效?希望心有所寄,则民气不期靖而自靖。”材料表明(  )‎ A.维新改良再一次成为社会主流            B.部分仁人志士热衷于立宪改良 C.梁启超始终坚持走改良的道路            D.辛亥革命缺乏应有的群众基础 ‎24.《郑超麟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此时中国的政治首都是南京  B.集体意识彰显了爱国救亡的精神  ‎ C.此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D.这场爱国运动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25.右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  )‎ A.展现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景象  B.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C.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  D.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 ‎26.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认为农民战争影响了城市工人罢工  D.开始反思“乡村包围城市”的观念 ‎27.1933年,由红军学校与苏维埃大学军事政治部合并组成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这一变化反映了()‎ A.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B.日本侵略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C.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8.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预备命令中说:据各方情报,敌寇有于八月间进犯西安企图。为打击敌人囚笼政策……决定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击正太路。据此判断这次战役()‎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D.八路军主动向华北日伪军进攻 ‎29.1943年,为了悼念某位抗日名将,曾有人出此挽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参加此次抗日的军队隶属于()‎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东北抗联   D.国民革命军 ‎30.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宝塔擎旗进北京”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1.1845年,恩格斯说,“富裕市民的‘占有阶级’,即‘资产阶级’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这反映出(  )‎ A.工人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     B.政权争夺加剧矛盾激化 C.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形成     D.西方代议制民主不完善 ‎32.有评论者说“俄国的革命来的太迅速了。3‎ 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临时政府迅速地步沙皇政府的后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它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 B.它未阻止列宁等领导人回到彼得格勒 C.它继续沿用沙皇政府的外交政策 D.它没有满足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52分。【所有主观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铅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的位置,写在试卷上不予以计分】‎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罗马法的特征。(9分) ‎ 材料二: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体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0分)‎ 材料三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6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危机与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汉密尔顿在美国宪法制定和批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真正的自由既不能在在专制制度中找到,也不可能在极端的民主中实现,而是存在于这二者的中间形式之中”。这样“联邦使享有每个共和国良好政治的幸福;而在对外关系上,由于联合的力量,已具有大郡主国所有的优点”。汉密尔顿将各自都拥有主权的联邦称为“政治上的怪物”,建议“中央政府可以宣布各州法律无效,享有否决权,州政府首脑由中央政府任命”。他认为在代议制政体下,人们对行政权的限制非常仔细,司法权的界限又很明确,由此,立法部门的权限范围应作明确的法定限侧制,还应将立法机关本身分为不同的单位。他强调立法、行政、司法各部门成员的薪俸要依法固定,使他们在公职报酬方面尽可能少地依赖其他部门的成员。与此同时,他主张总统对立法部门的提案与决议享有否决权,可以连选连任,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国家元首、陆海军总司令。‎ ‎——整理汉密尔顿等著《联邦党人文集》‎ ‎(1)根据材料,概括汉密尔顿关于美国宪政设计的主张。(9分) ‎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密尔顿主张产生的背景。(6分)‎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 ‎1 B ‎2 C ‎3 D ‎4 A ‎5 B ‎6 C ‎7 B ‎ ‎8 D ‎9 C ‎10 C ‎11 D ‎12 D ‎ ‎13 C ‎14 A ‎15 C ‎16 B ‎17C ‎18 B ‎19 D ‎20 B ‎21 B ‎22 D ‎23 B ‎24 B ‎25 A ‎26 A ‎27 B ‎28 D ‎29 D ‎30 D ‎31 C ‎32 C 二、主观题 ‎33.‎ ‎(1)罗马法: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按社会地位确定刑罚;重私法轻公法。(每点2分,共6分) ‎ ‎(2)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4分)‎ 影响: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法制思想的传播(6分)‎ ‎(3)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借鉴美国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该法强调主权在民并借鉴美国《1787‎ 年宪法》,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6分) ‎ ‎34.【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观点较明确,史实较准确,逻辑较清晰,表述较清楚。‎ 三等(4—0分)观点不明确,逻辑关系混乱,表述不清楚。‎ 示例:观点:民族危机与国共合作(4分);论述:(8分)‎ 如有其他观点,论述合理也给分 ‎35.‎ ‎【答案】(1)主张:建立混合专制与极端民主的中间政体(联邦共和制);(3分)削弱州权,加强中央权力,实行中央集权制;(3分)限制立法权,加强行政权,以达到分权与制衡,三权分立。(3分) ‎ ‎(2)背景:建国初期,邦联制的缺陷;(2分)汉密尔顿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2分)迎合美国独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