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岳阳市一中2018年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聂耽 聂鑫森 聂耽退休了。 他的家嵌在古城一条长而窄且弯弯曲曲的巷子里。小庭院是祖产,安静自在,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所以他不去住高楼大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憋屈!何况小庭院位置好,出巷口便是商铺林立的平政街,出巷尾就是四时景物宜人的雨湖公园。 聂耽没退休时,在这条巷子里是个没人多看一眼的角色,不就是一个做工的么!何况,他除碰见人微笑着打个招呼外,从不去串门,也决不邀人来家闲坐、喝茶。别人家有婚丧嫁娶之类事,往往由他夫人去办,他很少出头露面。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夺得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耳郭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宣布聂耽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巷子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聂耽了解得太少了。这个功夫聂耽是怎么练出来的?他上班到底有什么异常表现?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业余有什么爱好?退休后在家干什么?国人对名人的一切,素来怀有浓厚的兴趣,哪怕每天拉几回尿、打几个喷嚏都津津乐道,所谓“追星族”“铁杆粉丝”是也。 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不同的渠道汇集到一起: 聂耽吃饭菜和大家基本相同,但尤喜吃素;穿衣服不喜欢什么名牌,合身就好。 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郭;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铁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花开叶落虫鸣的声音。 业余爱好,除听声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的闲书。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愣愣矗着,一动不动。 不同的是,休息日,常有青年工人来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游玩,笑语声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喜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悄悄跟在聂耽一群人后面,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收获。 他们坐进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廓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有人飞快地跑过去查看,果不其然。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没听见,依旧向前走。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选自2017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寥寥几句话,就写出了聂耽居住小庭院的安静、自在、便利,并以“高楼大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来反衬小庭院的特点。 B. 聂耽成名以前别人当他是小人物,没人多看他一眼,获奖后,大家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了解他的一切,这一情节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C. 小说写了聂耽退休后的生活,中间插写了他临退休时参加全国技能决赛夺—冠的一件事,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主人公个性鲜明。 D. “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这句话卒章显志,有力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兴趣和毅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 2. 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聂耽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小说中关于刘聪的这部分叙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 D 2. (1)聂耽在大赛中蒙眼可听出几十台开动的织布机中某台的毛病,而获奖后对人们当面背后的议论却充耳不闻;(2)带着青年逛公园时,他可以听到草丛中被石头压住腿的蝈蝈叫声;而听不到耳科医生硬币落地的声音;(3)钱币落地,几乎所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只有聂耽没听见,依旧向前走。 3. ①情节——刘聪探究聂耽超常听力的情节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为下文解开聂耽听力超常的奥秘做铺垫。②人物——刘聪的所见所闻所感使聂耽做事专注、心无旁骛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③主题——通过刘聪所感,揭示主题:不为外物所动,心无旁骛,平凡人也能成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D项,“‘有力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兴趣和毅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理解错误,说明他淡泊名利。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情节结构技巧及其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通读文章,整体保温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相关情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聂耽的特点的方面。题目明确指出了运用的手法是对比,只需要结合小说情节概括出来即可。央视的现场直播中聂耽蒙着眼睛能听出几十台机器中有毛病的机器,获得冠军后“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愣愣矗着,一动不动”;游公园时能听出“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后文刘医生“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他却听不到;并且其他人听到银币掉到地上后都停下脚步,只有聂耽依旧往前走。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及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调动关于小说中作用题的知识储备,结合文本作答。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要从小说的其他要素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和线索等方面考虑。从人物形象方面,刘聪的刻意探讨和用硬币试探,更加突出了聂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特点;从情节方面,刘聪探究聂耽超常听力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并且使后面情节更加充满波澜,也为后文揭示聂耽听力超常原因做好铺垫;从主题方面,通过刘聪的硬币试探等一系列举动,揭示了聂耽淡泊名利,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做事,暗示平凡人只要一心一意专心做事,也能取得成功。 【点睛】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有: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文XX情节;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4)读者感受上可以考虑其艺术性特点及效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采用所有数据而不是样本数据,增加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甚至挽救或者延长了人的生命,这就是大数据的魅力所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数据的最大弊端就是隐私。Google、Yahoo、微软搜索以及其他许多搜索引擎,使得所有人仅在搜索框中键入一两个关键字就能访问这些网页。然而在不经意间,搜索引擎记住了许多,比网上发布的信息多得多。Google能识别出我们每个人在什么时候搜索了什么的,以及我们可能觉得足够准确并点击进去的搜索结果是什么。毫不夸张的说,Google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自己能够记住的还要多。 他们得到了我们如此之多的隐私(并非我们自愿给予的),我们完全处于赤裸的状态(虽然Google等都对他们存储的信息进行定期的删除)。我们的隐私不再隐私。大数据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埋下了巨大隐患。 (摘编自张坤芳《论大数据时代的利与弊》) 材料二 在当下中国,对个人信息的各种商业利用已远远走在了隐私保护前面。登录电商网站,推荐商品多是依据浏览痕迹;打开微博微信,广告投放定向植入;打开理财客户端,首页也因人而异……通过对浏览记录、点击频次的统计分析,从中挖掘出性别、职业、喜好、消费能力等信息,被不少企业视为理所当然的商机,然而在隐私保护方面鲜有人投入同等的关注,这无疑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隐私保护的粗放滞后,与我国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显然是不匹配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智慧物流、移动支付等垂直领域全球领跑,如果任由信息流像脱缰野马一样,迟早会对公民个人生活产生破坏性影响。 个人信息保护不能纯粹指望约定俗成的自律,而要通过具体而微的制度建设使之变成一项可以积极主张的权利。目前流行的“个人许可”监管模式,搜集者的责任仅限于征得所有人的同意,并告知用途,而许可者无法确认信息的最终流向,权利和责任是失衡的。政府部门联合开展隐私条款专项工作的意义,不只是在具体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对数据搜集使用者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在个人生活、商业利益、社会治理之间寻求可能的平衡。 (摘编自《让隐私保护跟上大数据时代》2017 年 8 月 3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指出,大数据时代可以不断采集数据,当看起来是碎片的数据汇总起来,“每个人就变成了透明人,每个人在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他据此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的三原则。第一,虽然这些信息储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但你们觉得这些数据的拥有权究竟属于这些公司还是属于用户自己?在他看来,这些数据应该是用户的资产,这是必须明确的,就像财产所有权一样,以后个人隐私数据也会有所有权。第二,利用万物互联技术给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司,需要把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传输,这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如果要使用用户的信息,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所谓“平等交换、授权使用”,泄露用户数据甚至牟利,不仅要被视作不道德的行为,而且是非法行为。 (摘编自白雪《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2014 年 9 月 25 日《中国青年报》) 4. 下列关于大数据时代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数据的魅力在于它采用的是所有数据而非样本数据,这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和能力,甚至挽救或者延长了人的生命。 B. 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与隐私保护的发展进程并不同步, 其中隐私保护相对粗放滞后。 C. 中国在智慧物流、移动支付等垂直领域全球领先,是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 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D. 约定俗成的自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没有用处,只能依靠具体而微的制度建设使个人信息保护变成一项可以积极主张的权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大数据最大的弊端在于对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运营商高度重视,其中Google已采取措施对用户的隐私进行了有效保护。 B. 很多企业重视通过对人们浏览记录、点击频次的统计分析,从中挖掘出性别、职业、喜好、消费能力等商机信息,然而对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却毫无关注。 C. 大数据时代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埋下了个人隐私透明化的巨大隐患,每个人在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 D. 如果企业要使用用户的信息,可以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要“平等交换、授权使用”,不能泄露用户数据,更不能用之谋利。 6. 你认为怎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有效保护个人隐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6. ①政府——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②企业——需要把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传输;如果要使用用户的信息,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大数据时代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项“约定俗成的自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没有用处”表述绝对,原文说个人信息保护不能纯粹指望。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合理的一项”,A项“Google已采取措施对用户的隐私进行了有效保护”无中生有,材料一只是说Google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自己能够记住的还要多;B项“很多企业┄然而对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却毫无关注”张冠李戴,材料二只是说然而在隐私保护方面鲜有人投入同等的关注,并不是企业行为,且选项表述太绝对;D项“┄可以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要“平等交换、授权使用”,不能泄露用户数据,更不能用之谋利”曲解文意,材料三说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怎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有效保护个人隐私。材料二中“政府部门┄更重要的是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在个人生活、商业利益、社会治理之间寻求可能的平衡。”可以概括为政府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祖辈的获取渠道相对封闭,以家庭内部的经验积累和传递为主,对于获取新知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弱”概括为不利于孩子获取新知;材料三中“┄的公司,需要把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传输,这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可以概括为企业需要把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传输;“如果要使用用户的信息,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提炼出企业使用用户的信息,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综合一下以上内容,整理一下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 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①”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知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末史·苏轼传》 【注】①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7.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B.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C.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D.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股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 B. 丁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两年,任官者须离职,服满后起复。 C. 古代表示官职授予、升降有很多专门的术语,如文中的“调”指调任,“除”指授予官职。 D. “记注”、“知制诣”都是官职。唐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听历史故事,能概括其要点。 B. 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想把他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 C. 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 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答案】7. C 8. B 9. A 10. (1)等到他二十岁(或“等到加冠”,或“等到行冠礼”)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喜欢读贾谊、陆贽的文章。 (2)只是苏轼被小人忌恨排挤,不让他安心处于朝廷之中。 (3)(曹操)本来是一个时代的英雄,而今在哪里呢? (4)借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用来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值得开心。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还原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仔细辨别,可以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旧”,是表示时间副词,前面要断开,排除AD;“草”就是草稿,与后面的文意义相同,宜断开,故排除B。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官制。B项,“丁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两年”理解错误。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游学四方的是他父亲苏洵。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比冠”,等到行冠礼;“属”,写作;“数”,几;“好”,喜欢。(2)中的“但”,只是;“安于朝廷之上”,状语后置;(3)“固”,本来;“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4)“所以”,用来;“游”“骋”,都是石洞用法;“信”,确实。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二)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1. 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 B. 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 C.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喜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 D. “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 12.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11. D 12. 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④对比,“方一笑”与“还成泣”对比,写出了相聚短暂的遗憾。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感情理解错误,写出了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执着不舍。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诗歌的技法。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分析技法,再回答表达效果。本题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如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感非常明确,是离愁别绪,只是具体分析抒情方式。首联“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写两人才相逢又相别了,刚高兴了一会,现在又悲伤了起来, 一笑一悲对比明显,传达出来去匆匆的遗憾;诗歌中“荒城”“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都是一些哀景,这里哀景衬哀情,采用的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式;“成泣”“伤离”“愁”都体现了哀情,开门见山直接抒情;“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这里用动作描写,也就是细节描写,前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下句写作者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前面再加一个“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情; 四、名著阅读(5分) 13.下面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 B. 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作者心目中美和善的化身,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 C. 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弗洛罗看起来相貌严肃,难以接近,其实心地善良。 D. 敲钟人卡西莫多长相丑陋,但心灵高尚,牺牲自己救出了爱斯梅拉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阅读名著的时候,要弄清名著的主要情节内容,要能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要能结合现实正确评价作品的主题及现实意义。题目要求找出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叙述,正确的一项。A项概念表述错误,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C项理解错误,副主教弗洛罗看起来相貌严肃,内心阴险邪恶;D项理解错误,敲钟人卡西莫多没有救出爱斯梅拉达。故选B。 14.《家》塑造了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形象________(填空,填写人物名字) 【答案】觉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阅读名著的时候,要弄清名著的主要情节内容,要能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要能结合现实正确评价作品的主题及现实意义。小说中觉慧说“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表明了他的态度。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瑞珏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在觉新和报社的朋友们的帮助下,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所以说觉慧是《家》塑造得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形象。 五、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常见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 于嗟鸠兮 (2). 无食桑葚 (3). 舞幽壑之潜蛟 (4). 泣孤舟之嫠妇 (5). 狗吠深巷中 (6). 鸡鸣桑树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于、嗟鸠、桑葚、壑、嫠、吠、颠。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提到“见义勇为”,大家会自然联想到奋不顾身拯救溺水者、路见不平勇斗歹徒者、临危不惧救助受灾群众者……诚然,________之际挺身而出折射英雄本色,但朱阿姨在情急之下“借鞋”相助,工作人员生怕老人在扶梯上摔倒而主动挡在身后,司机脱衣为生病乘客保暖而自己赤膊开车,这些暖心的小事,也未尝不是受助者眼中的“见义勇为”。 为国家不惧艰险的大义凛然,为朋友两肋插刀的________,勾勒了正义的宏大叙事;然而,良言一句、帮扶一把,在细微处做到恰当适宜、合乎情理,也能铺陈出情义的真挚表达。大到生死抉择,小到互帮互助,流淌出的道德情感都一样纯粹。让别人穿鞋赶车,自己却光脚回家,这样的“勇为”看似无关紧要,但不计较投入与回报、不考虑经济和荣誉,一句“赶火车要紧”,正是最可贵的善意。 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社会带来了正气,给人们也带来了温度。不少地方纷纷发布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及相关实施办法,正是从制度层面保证不让热心人“流血流汗又流泪”。助人者不计回报,受助者需懂感恩,( )。 人们常说,________易,________难。所易者,举手之劳给人添美;所难者,竭心尽力难中解困。在他人孤独无助时,不围观、不漠视,该出手时勇于出手,用你我的“在场”温暖人心,用涓涓暖流汇聚出正能量的海洋。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人们带来了温度,也给社会带来了正气。 B. 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正气,也给人们带来了温度 C. 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温度,也给人们带来了正气。 D. 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社会带来了正气,也给人们带来了温度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哪怕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B. 写一封感谢信、作一次回访,也不能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C. 虽然只是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却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D. 即使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应当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死存亡 气冲霄汉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B. 生死攸关 气冲霄汉 济困扶危 扶弱抑强 C. 生死攸关 义薄云天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D. 生死存亡 义薄云天 济困扶危 扶弱抑强 【答案】16. B 17. A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找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通读划线句子和上下文,主语应该是“见义勇为”,排除AD;“给社会带来了温度”“给人们带来了正气”搭配不当,应该互换,排除C。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语境,“虽然┄,却不至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排除C;“写一封感谢信、作一次回访,也不能┄”关联词语缺失,排除B;“即使┄回访,也应当不至于┄”不连贯,应去掉“应当”,排除D。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生死存亡:解释为生存或者死亡。用以形容事态的紧迫与重大。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徘徊在生和死的中间。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语境中某种情况下挺身而出,选“生死攸关”。第二处,气冲霄汉: 形容魄力非常大,有大无畏的精神和气节。义薄云天: 形容某个人非常有情有义,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语境中说为朋友两肋插刀,有情有义,选用“义薄云天”。第三处,锦上添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济困扶危: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语境中后文的对应句子是举手之劳给人添美,选用“锦上添花”。第四处,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扶弱抑强:指扶助弱小,压制强暴。语境中后文的对应句子是竭心尽力难中解困,与雪中送炭意义相反结合,选用“雪中送炭”。故选C。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今天我意外地收到了母校寄来的《白玉兰》(校庆特刊),内心无比激动,觉得一定要用心惠存好,才能体现自己的拳拳之意。 B. 你既然已经作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也找好了开发合作人,现在应该马上行动起来,至于资金投入方面的困难,我当然会鼎力帮助。 C.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有机会到你家做客,给我启发很大,尤其是家父的儒雅言行让我真正明白了“书香门第”的含义。 D.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我水平有限,对古文字理解尚属肤浅,书中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本题要求找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A.项“惠存”,是敬辞,意思是请保存,不用于自己。B项,“鼎力帮助”是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此处谦敬失当。C项,“家父”,是称呼自己父亲。语境中说见到了别人父亲,应用“令尊”。故选D。 20.下图是某市“绿箱子废旧手机回收平台”流程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此图向广大市民介绍废弃手机回收的整个流程,并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加这一环保公益活动。要求:不超过90个字。 【答案】示例)登录“绿箱子网”,选择回收价格及回收商,将旧手机快递至回收商,回收成功后可换取绿E币和现金,绿E币还可兑换日用品。轻松点击,环保又受益,大家赶快行动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要简洁地介绍流程,指出其实用性、好处,并用热情的语言号召人们的加入,表述的语言要生动。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却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我看见纯美的月光 我好像一个生活在井下的人,隐约有一种厌世与绝望的悲伤。我抬起头透过井口望世界,怨恨白天没有鸟儿飞过,怨恨黑夜没有流星划过。我的心像冻结的湖面,泛不起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我想我是铁石心肠的。 可现在我发现我是如此热爱生活,如此感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那一次…… 假期的一个上午,我发现阳光明媚无比,就把花搬到阳台的外沿以便花能更好地接受阳光,又跑去拿了水盆准备浇花。当我准备去拿水舀时,就听见“咚”的一声,等我迅速转过身时,水盆不见了。然后听见一声尖叫,我急忙把头伸出去,还没有看见那个人,我就意识到四个字:我死定了。因为我抓阳台的边框时,一盆花也成了自由落体。 我的身体立刻颤抖起来,两条腿不听使唤地发软,心脏重重地跃动声一下一下敲击着我的耳膜。我哆哆嗦嗦地跑到屋里,像泥一样瘫在床上,脸和耳朵都热辣辣的。“他会不会找上门来?会不会破口大骂?会不会趁机敲诈?……”几千几万个设问在我心中撞击,我心慌意乱,不知后面会发生什么事。 这时,我听见轻轻的敲门声,这声音虽小,却像巨石一般压在我的心中。我呆在床上,心中犹豫着是否要去开门:不开吧,不是一个好孩子的做法;开吧,万一再惹上麻烦,想赖也赖不掉。思前想后,我夸张地做出一副“英勇就义”的样子,大步去开门。 果然就是那个“不幸遇害者”。看到他的样子,我有点想笑:浑身湿漉漉的,脑袋上还有水珠正往下淌,深色的西服沾着黄褐色的泥土,样子落魄至极。可我笑不出来,因为我心中更多的是不安。他很平静地说:“你的水盆,还有你的花。”顿了顿,他又说道:“我没什么事,你以后小心点。”然后,在我说“对不起”之前,他就消失了。 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因为深深的内疚和感动。我忽然觉得,生活原来那样平凡、真实却美丽动人。一个小小的宽容足以令我怀念终生。“你踩到紫罗兰时它却把芳香留到你脚上。”是的,我从他身上嗅到了紫罗兰的芳香,也嗅出了生活的芳香。 我仍在井中,仍然抬头看,看到了不曾发觉的纯美的月光。我曾经忽视了美丽的世界,可世界却不曾忽视我,让我在最深的绝望中,看到最美的惊喜。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题目中有三个关键词“忽视”、“世界”、“曾”。先说“忽视”。忽视的意思是疏忽、不够重视。在写作中可以通过对比来体现,还应该揭示出原因,尤其是主观的、内在的原因。再说“世界”。世界是忽视的对象,范围很广,如充满亲情的世界、友情的王国、平凡人的世界、弱势群体的世界、深深震撼人心的自然世界、道德世界、人文世界、自我世界等。诚然这些世界的组成元素是人或物,但若只是就个人或物来写,而不注意突出群体性,也就偏离了话题。所以我们可以把世界和忽视合起来思考:因为觉得亲人所谓实属应该而忽视亲情,在爱的世界里幸福生活而不自知、不满足、不自省,显得淡然冷漠,对亲情世界熟视无睹;或因自私懒惰而忽视朋友,不惦记,不牵挂,有用才联系,友情王国也会化为乌有。向往崇高,仰视伟大,看不起普通人,认为平凡没有意义,没有多少价值,因此对平凡世界不入眼不上心…最后说“曾”。“曾”指成为过去,暗示过程和习惯。当“忽视”成为一种习惯,带来的就只有悲哀。抓住“曾”,实际上就是要致力反思,反思我们因为什么忽视那么多的美好世界、有意义的世界、有价值的世界,反思我们的忽视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从而寻找美好感情,再度咀嚼被我们忽视的世界里潜藏的价值与意义,完善自我,提升境界。 【点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要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要领四. 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