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填空题 ‎1. 下面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 A. kg Pa m B. N s m C. 摩尔开尔文安培 D. 牛顿 秒 千克 ‎【答案】C ‎【解析】‎ 摩尔、开尔文、安培、千克、秒、米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所以选C。‎ ‎2.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互相垂直方向上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初速度为5m/s B.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 C. 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m/s D.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答案】D ‎【解析】‎ 由图,x轴方向初速度为零,则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4m/s.故A错误.质点在y轴方向加速度为零,只有x轴方向有加速度,由vx﹣t图象的斜率读出质点的加速度.所以F=ma=1.5N,故B错误.2s末vx=3m/s,vy=4m/s,则质点的速度为v=5m/s,故C错误;质点初速度方向沿y轴方向,合外力沿x轴方向,垂直,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运动的合成问题,应用运动的合成法分析物体的合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研究方法类似于平抛运动。‎ ‎3.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 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乙在2s末追上甲 B. 乙追上甲前两者最远距离为40m C.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 70m远 D. 4s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速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B.0~2s内甲速度一直比乙大,故甲、乙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2~4s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质点间距逐渐变小,故第2s末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大,最远距离为 S=×20×2m=20m 故AB错误;‎ C.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以知道,4s末两质点位移相等,乙追上甲,此时两者离出发点的距离为 S=20×4m=80m 故C错误;‎ D.4s内两个质点的位移相等,时间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4.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再将重物向下拉1cm,然后放手,则在释放瞬间重物的加速度是(g=10m/s2)(     )‎ A. 2.5m/s2     B. 7.5m/s2     C. 10m/s2     D. 12.5m/s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平衡时mg=k×4cm;将重物向下拉1cm时,弹簧的弹力为k×5cm,则刚放开时,弹簧的弹力不能立即变为0,故仍是k×5cm,方向竖直向上,此时重物还受到重力的作用,故此时的合外力为k×5cm-mg,故加速度的大小为a==2.5m/s2,故选项A正确。‎ 考点:胡克定律。‎ ‎5.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 使它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 A. a变大 B. a不变 C. a变小 D. 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 ‎【答案】A ‎【解析】‎ 对物体做受力分析,由于水平面光滑,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量:设力F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上式可知,力F增大,加速度也增大,A正确。‎ 思路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 试题点评:本题是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求出加速度。‎ ‎6.如图所示,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 )‎ A. ‎ B. ‎ C. F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整体:‎ 对右侧物体:‎ ‎;‎ A.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 F,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7.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要渡过宽度为80m,水流的速度为8m/s的河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船速小于水速,所以船不能渡过此河 B. 因为船速小于水速,所以船不能行驶到正对岸 C. 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一定为l0 s D. 船相对河岸的速度大小一定为10m/s ‎【答案】B ‎【解析】‎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专题:计算题.‎ 分析:船实际参加了两个分运动,沿船头指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顺着水流而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实际运动是这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当船头指向不同,合速度不同,轨迹也不同,由于合运动的时间等于沿船头方向分运动的时间,故渡河时间与水流速度无关,只与船头指向和船在静水中速度有关.‎ 解答:解:A、B、船实际参加了两个分运动,沿船头指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顺着水流而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实际运动是这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由于船速小于水速,合速度不可能与河岸垂直,只能偏下下游,因而船的轨迹一定偏向下游,不会垂直与河岸,故A错误,B正确;‎ C、由于合运动的时间等于沿船头方向分运动的时间,故当船头指向垂直与河岸时,沿船头指向分位移最小,渡河时间最短 t===13.3s,故C错误;‎ D、船的实际速度为两个分运动的速度(分速度)的矢量和,当船头指向不同时,沿船头方向的分速度方向不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速度也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将实际运动沿船头指向和水流方向进行分解,根据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和同一性分析求解.‎ ‎8. 在升降机内,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于是他做出了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 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C. 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D. 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 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升降机的加速度.‎ 解:人站在磅秤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发现了自已的体重减少了20%,处于失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a==0.2g,方向向下,‎ 那么此时运动可能是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也可能是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掌握住超重失重的特点,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求出人的加速度,本题就可以解决了.‎ ‎9.如图,物体A、B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匀速下滑,正确的是 ( )‎ A. A与B间没有摩擦力 B. B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为mBgsinθ C. 斜面受到B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D. B与斜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 tanθ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对A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 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 fA=mAgsinθ 故A选项错误;‎ BCD.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 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 f=(mA+mB)gsinθ N=(mA+mB)gcosθ 滑动摩擦力为:‎ f=μN 由以上三式可以解得:‎ μ=tanθ 整体受到的摩擦力就是斜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为(mA+mB)gsin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B对斜面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故B错误,CD正确。‎ ‎10.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着杆加速下滑,环与杆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 ( )‎ A. 等于Mg B. 等于(M+m)g C. 等于Mg+f D. 等于(M+m)g − f ‎【答案】C ‎【解析】‎ ‎【详解】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及箱子杆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故箱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N及环给它的摩擦力f′,由于箱子处于平衡状态,可得N=f′+Mg=f+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弹力,即N′=f+Mg。 A. 等于Mg,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等于(M+m)g,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 等于Mg+f,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 等于(M+m)g − f,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二.非选择题 ‎ ‎11.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精度是___________ mm,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 ‎【答案】 (1). 刻度尺 (2). 0.1 (3). 打点计时器 (4). 天平 ‎【解析】‎ ‎【详解】[1][2].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最小刻度为1mm,所以精度是0.1mm;[3].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打点计时器;[4].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12.某同学在做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a-F图象____________ ;‎ ‎(2)图象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象(或延长线)与F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________ kg.‎ ‎【答案】 (1). (2).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 (3). 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 N; (4). 1;‎ ‎【解析】‎ ‎【详解】(1)选取适当的标度,作出a-F图象如图所示.‎ ‎(2)由F=Ma得a= ,可见图象的斜率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 ‎(3)图象与F轴的截距表示加速度恰好为零时的力,也即是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0.1 N.‎ ‎(4)由图可知图线斜率k=1(kg-1),由k=可得:M=1 kg.‎ 故本题答案是:‎ ‎(1). (2).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 ‎ ‎(3). 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 N; (4). 1;‎ ‎13.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⑴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 ‎⑶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运动。‎ ‎⑷比较图(b)中的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作出假设; (2). 搜集证据; (3). 匀速直线; (4). 1.937; (5).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 (6). 匀速;‎ ‎【解析】‎ ‎【详解】(1)步骤A是提出可能的规律,步骤C是按照一定的原理测量出需要的数据,以便对假设进行验证;故这两个环节应该是:提出假设,收集证据;‎ ‎(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中AB段是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出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所以;‎ ‎(3)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物体的加速度,图中五条曲线都逐渐变平,故都表示加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做匀速运动;‎ 三.计算题 ‎ ‎14.在汽车中悬挂一小球,当汽车在作匀变速运动时,悬线不在竖直方向上,则当悬线保持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汽车的加速度有多大?并讨论汽车可能的运动情况。‎ ‎【答案】加速度为gtanθ,汽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 ‎【解析】‎ ‎【详解】隔离对小球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的加速度为:‎ 车厢的加速度与小球的加速度相同,汽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 ‎15.一水平传送带AB长为20m,以2m/s的速度顺时针做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则把该物体由静止放到传送带A端开始,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g=10m/s2)‎ ‎【答案】11s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只受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运动定律得μmg="ma"‎ 代入数据得a=μg=1m/s2‎ 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加速时间t1=v/a=2s 物体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的距离x1=at2=2m 匀速运动的距离x2=x-x1=20m-2m=18m 匀速运动的时间t2=x2/v=9s 所以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为t=t1+t2=11s 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牛顿定律。‎ ‎16.物体质量m = 6kg,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面成 角斜向上的拉力F = 20N作用,物体以1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求力F撤去后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答案】15m ‎【解析】‎ ‎【详解】物体做匀速运动,受拉力、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受力平衡,则有: 水平方向:‎ Fcos37°-f=0‎ 竖直方向:‎ N+Fsin37°-mg=0‎ 其中:‎ f=μN 联立解得:‎ ‎ ;‎ 撤去F后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 解得:‎ 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得:‎ v2=2ax 解得:‎ ‎17.在水平面上放一木块B,重力为G2 = 100N。再在木块上放一物块A,重力G1 = 500N,设A和B,B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5,先用绳子将A与墙固定拉紧,如图所示,已知θ = 37º,然后在木块B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若想将B从A下抽出,F最少应为多大?‎ ‎【答案】413.6N ‎【解析】‎ ‎【详解】分析A物体受力,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Tcosθ-μN1=0 ‎ N1+Tsinθ-G1=0‎ 解得:‎ N1=N 分析物体B,其在水平方向受力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有:‎ F=f1′+f2     f1′=μN1 f2=μ(G2+N1)‎ 解得:F=413.6N ‎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重力加速度g。求: ‎ ‎(1)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 ‎(2)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先对木块A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的弹力后,再得到弹簧的压缩量;物块B刚要离开C时,先对物块B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弹簧弹力后进一步得到弹簧的伸长量,从而得到物体A的位移;最后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解: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 mAgsinθ=kx1①‎ 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a表示此时A 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kx2=mBgsinθ ②‎ F﹣mAgsinθ﹣kx2=mAa ③‎ 由②③式可得 a=④‎ 由题意 d=x1+x2⑤‎ 由①②⑤式可得d=‎ 即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为,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为.‎ ‎【点评】本题关键要多次对物体A和B受力分析,求出弹簧的弹力,最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