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题1.5分,共54分) 1. 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表明 A. 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 B. 铁农具已经普遍使用 C. 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D. 铁犁牛耕技术普遍推广 2.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3.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对“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经营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 B. 经营规模受到资金的限制 C. 主要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 D. 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 4.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大进步 C. 苏州出现“小户”“计日受值”现象 D. 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5. 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 C. 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 D.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 1. 《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包括( ) A. 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B. 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C.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 D. 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 2.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 地。”这一'观点( ) A. 揭示了 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3.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 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4.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5. 朱元璋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妇女当尼姑,并严禁寺院收儿童为僧,二十岁以上的青年愿意出家,须由父母申请,经官府批准,出家三年后还得赴京考试,不合格的遣发为民。这些规定 A. 使佛、道等宗教走向衰落 B. 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发展 C. 是为了提高僧尼的宗教水平 D. 是实行政治专制的重要表现 6. 如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1.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 ) A. 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 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 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 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2. 19世纪初,英州殖民者欧文考察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他说:“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这一主张反映了当时( ) A. 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扩张的需要 B. 重商主义者增殖国家财富的强烈诉求 C.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D. 商品输出逐渐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手段 3.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4. 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此规定意在( ) A. 缓和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 B. 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 提倡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观 D. 漠视失业者必备的生存权益 5. 《全球通史》中记载:“19世纪末期的美国福特公司采取了某种大规模生产技术,即制造标准的、可以互换的零件,然后以最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技术 A. 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基本建立 B.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 适应了垄断组织的集中生产 D. 反映了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1. 据 统计,英国在1700年至1851年,制成品在进口商品中的比例从28.4%下降到4.9%,原 料从45%上升到58.2%,1831年曾高达70.4%,食品从26.6%上升到36.9%.英国进口商品结构出现如此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工业革命开展带来的客观影响 B. 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更多的原料 C. 工业制成品国内市场日益饱和 D. 圈地运动造成农业生产持续下降 2. 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 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 C.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 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3. 33.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1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十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现象 A. 推动法国城市化水平提高 B. 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C. 说明法国工业革命未完成 D. 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4.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这则史料说明了(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B. 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 C. 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D. 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5. 阅读如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 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 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 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1.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0余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的3倍。此时商办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B. 清朝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 C.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 2.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 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3.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 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 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D. 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4. 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和效仿 B. 近代中国交通的多元发展 C. 自由恋爱男女平等被认同 D.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5.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慌,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水有毒,相诫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B.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的原动力 C. 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D. 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 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 A. 民众法律意识普遍增强 B. 报纸的功能已有所拓展 C. 商业经营环境日益恶化 D. 国家金融体系日趋完善 2.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革命党人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3.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短时间里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 电报业 B. 民航事业 C. 铁路交通业 D. 轮船航运业 4.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A. 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5. 苏俄曾经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 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这些政策的实施( ) A. 维护农民利益以巩农村的革命政权 B. 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发展经济 C. 集中一切力量支持红军在前线作战 D. 形成了计划经济和新型工业的发展模式 6. 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 A. 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 B. 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 C. 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 D.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1. 1929年至1933年,胡佛政府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公园面积增长了40%,森林面积增加了250英亩,并从1931年开始修建著名的胡佛水坝工程。这说明胡佛总统( ) A. 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社会经济 B. 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 C. 过度开支加剧了国家经济困难 D. 完全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 A. 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 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3. 为了复兴工业,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著名的“蓝鹰行动”,凡遵守法律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这一运动( ) A. 用计划经济调整资本主义企业生产 B. 有效地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规范经营 C. 增强了民众对银行和金融业的信心 D. 强化了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了人民生活 4.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 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 1929-1933年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 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II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0分) 5. (16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 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 (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1.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 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1933年银行法》,这个法令从两方面对美国金融业进行改革:第一,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禁止商业银行出售证券,不允许投资银行接受存款。第二,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1935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1935年银行法令》,扩大联邦政府管理货币与信贷的权力。罗斯福政府大量发行货币,加大货币扩张政策的力度……1934年1月,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后不久,美国政府就把黄金价格正式规定为每盎司35美元,把美元的含金量从23.2克降低为13.71克。 ——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金融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金融改革所起到的作用。 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作家陈杰创作的小说《大染坊》出版于2003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清朝末年,乞丐陈六子混入通和染坊,改名陈寿亭。寿亭天资聪穎,偷学会了染布的手艺,并出任染坊主槽兼经理。民国初年,由于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而寿亭并未满足,他同张店大户在青岛釗办了大华染厂,走上工业印染之路。“九一八”事变后,寿亭断然拒绝了与日本商人的合作,借着抵制日货运动,以及与上海林氏印染厂的合作,进一步发展为印染界的大亨^ 怀着一顆强烈的爱国心,并在民族印染同行的大力协助下,一举逼迫汉奸印染厂倒闭。可当战火燃起,面对国家的孱弱,寿亭只能付诸绝望的微笑……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年春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第5次阶段考历史试卷 答案和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题1.5分,共54分) 1. B 2. A 3. D 4. C 5. D 6. D 7. A 8. C 9. B 10. B 11. A 12. D 13. D 14. A 15. C 16. C 17. A 18. C 19. B 20. D 21. C 22. B 23. D 24. D 25. D 26. C 27. B 28. B 29. A 30. C 31. B 32. D 33. A 34. A 35. B 36. 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0分) 37. (16分) (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海外贸易繁荣;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白银广泛流通。 (答对4点给8分.满分共8分) (2)背景:政府开放(放松)海禁,海外贸易繁荣;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答对4点给8分.满分共8分) 38. (18分)(1)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引起价格革命。(2分) 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答“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也可得分。)(4分) (2)特点: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干预;以立法为手段;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扩大货币发行量,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8分) 作用:使得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4分) 39(12分). 材料反映的是从清末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过程的缩影,他经历了民族工业的起步,短暂的春天,经历了萧条,走上了初步发展,经过抗战的打击等等,我们可以任意摘取一个阶段,分析其原因,表现和影响,以及产生的作用。 故答案为: 例如:民国初年,由于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而寿亭并未满足,他同张店大户在青岛釗办了大华染厂,走上工业印染之路。工业短暂春天的特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列强放松了对我国的侵略,同时辛亥革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以及民主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我国的轻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有很多产品还打开了国际市场。为我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