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训练:专题练 27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训练:专题练 27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一)

www.ks5u.com 专题练27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一)‎ 基础过关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有“三坟五典”之说。也可指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时期,主簿官职仍存在于各级官署中,如杨修曾为曹操主簿。‎ C.阁老,唐代以中书舍人的年资长久者为“阁老”,到明代,只有内阁阁臣才可被称为“阁老”。‎ D.兖州,古“九州”之一,在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荫,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后代因为先世官爵而得到官职。‎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 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 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接见大臣,商讨、处置国家重要事务的办公场所。未经帝王允许,人在其中不可随便进出。‎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参知政事,宋代的一个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设置这一官职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车驾本是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D.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燧,夜间举火叫烽。‎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是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 B.部伍,即“部曲行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部队。‎ C.典试,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由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 D.归葬,指归葬本土,是我国古代丧葬的一种重要习俗。因从军、仕宦等原因亡故外地者,亲友要将其灵柩运回故乡。实在无法归葬本土的也要在灵柩上写明籍贯,表明不忘故土。‎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童年时代。‎ B.称制,指封建社会里君主即位执政,也可指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不是这“六经”,而是指六种技能。‎ B.河东,古地区名。指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即今之山西省。‎ C.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D.委质,古代卑幼见尊长,不行宾主接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而后退出,称为“委质”。也指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是汉朝开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祭祀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部分,古代于郊外祭祀天与地,称为郊祀或郊祭,“祀南郊”就是在南郊祭祀。‎ C.精舍,又称精庐,汉代的私立学校。后泛指私家书斋、学舍,即集生徒讲学之所。又,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也称精舍。‎ D.农桑,本指种地与养蚕,后来泛指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就是限制农业生产。‎ ‎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深”。‎ B.“众请戮偏裨以塞责”中的“偏裨”指偏将与裨将,是古代将佐的通称。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后来泛指俸禄。‎ 能力提升 ‎9.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京,历史上多个朝代实行两京制,西安曾长期被称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阳。‎ B.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C.举人是明清时参加县、府的科举考试(乡试)合格后的专称。‎ D.列侯,秦汉时设置的二十等爵位中的一种,属于“侯爵”,是异姓臣子的最高封爵。‎ ‎10.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又名《左传》《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B.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如《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亦指单身的老年男子。‎ C.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上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或处理问题的方法。‎ 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 B.“翰林学士”是翰林院官员,掌管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等,唐朝时一般是皇帝亲信顾问之官。‎ C.“童子郎”是汉魏时授予通晓儒经的年幼者的称号。如李贤对《后汉书·臧洪传》加注:“汉法,孝廉试经者拜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其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1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束脩,“脩”即干肉,十条干肉为束脩。“束脩”是古代诸侯大夫互相馈赠的礼物,亦限指学生入学向教师致送的物质性礼物。‎ B.“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还指有德行的人。‎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州郡”是州和郡的统称,均为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分,郡则始于战国,完善于秦汉。‎ ‎1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B.“庠序”指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 C.龆龀指儿童换牙,也代指童年或儿童。‎ D.六宫,本义指古代皇后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1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司徒是官职名。《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为“六卿”之一,掌管教化。‎ B.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D.“顿首”指叩头,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为古代“九拜”之一。‎ ‎1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 B.诸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最早指有学问之士人,后引申为众弟子。明、清两朝是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秀才)。‎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士民,古代四民之一,也可以作为士子与庶民的合称。古代四民指的是士民、军民、商民、农民。‎ ‎1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九宾”,指由傧者九人齐声高呼接引宾客上殿。‎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取“自号”的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 专题练27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一)‎ ‎1.C C项,“只有内阁阁臣才可被称为‘阁老’”错。明代亦称大学士及翰林学士入阁办事者为“阁老”,不限于内阁阁臣。‎ ‎2.D D项,“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 ‎3.D D项,应是“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4.C C项,混淆了“殿试”与“典试”的概念。“典试”是指主持考试,“殿试”为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5.A A项,“总角”指的是古时未成年人的发型,不分男女。‎ ‎6.A A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种经书。‎ ‎7.D D项,“劝课农桑”是鼓励农业生产。‎ ‎8.C C项,“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 ‎9.C C项,“参加县、府的科举考试(乡试)”错。明清时,乡试是全省范围内的科举考试。‎ ‎10.D D项,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 ‎11.D D项,户部为掌管户籍财政的机关,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是礼部。‎ ‎12.A A项,“限指学生入学向教师致送的物质性礼物”错。束脩也可以指致送教师的酬金。‎ ‎13.D D项,“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 ‎14.C C项,乞骸骨也称赐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没有“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的意思。‎ ‎15.D D项,“古代四民指的是士民、军民、商民、农民”错。古代四民指的应是士民、农民、工民、商民。‎ ‎16.C C项,“齐声高呼”错,应为“依次传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