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湖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2018年湖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3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来源:学§科§网Z§X§X§K]‎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受油机都是静止的 D.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2.(3分)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 ‎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 倒车雷达 C. ‎ ‎ 超声波洗衣机 D.‎ ‎ 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 ‎3.(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主要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 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B.‎ ‎ 烧水时水温升高 C.‎ ‎ 划火柴点火 D.‎ ‎ 流星划过大气层发热 ‎4.(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5.(3分)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kg/m3,ρ铜=8.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一定是实心的 C.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6.(3分)如图所示,小球在一个光滑没有摩擦的轨道上从O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始终没有离开轨道,你认为小球(  )‎ A.最终能滚到d点 B.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变小 C.c点速度等于o点 D.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大 ‎7.(3分)如图所示为小明在科学实践课上制作的“折纸青蛙”,用手按住青蛙的后部,此时青蛙相对于桌面静止,松手后,青蛙就可以向前跳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青蛙向前跳动时,青蛙所受合力为零 B.青蛙能向前跳动是因为桌面对青蛙的力大于青蛙对桌面的力 C.青蛙离开桌面向前跳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 D.用手按住青蛙的后部时,青蛙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青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8.(3分)目前我国实地探测月球的主角是“玉兔号月球车”,其设计质量140kg,能源为太阳能,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零下180℃到零上150℃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月球车配备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科学探测仪器。依据对玉兔号月球车的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兔号月球车所用到的太阳能为不可再生能源 B.玉兔号月球车上配备的红外成像光谱仪中的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C.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小约为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那么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的质量约为23.3 kg D.玉兔号月球车拍摄下来的月面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9.(3分)对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可以研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B.乙实验可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情况 C.甲实验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乙实验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0.(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 在电加热器上烘烤衣服 B.‎ 使用绝缘层破损的插头 C.‎ 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D.‎ 换灯泡时断开电源 ‎11.(3分)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三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如图,三个容器串联,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通电后,观察三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实验现象表明(  )‎ A.甲、乙、丙三容器串联,所以容器中电阻流过的电流相同 B.在通电相同时间下,三个容器中产热量之比为1:2:1‎ C.在乙、丙两容器可用来研究电流产热与电阻关系 D.在通电相同时间下,三个容器中产热量之比为4:8:1‎ ‎12.(3分)某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V,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20Ω 1A”,灯泡L标有“2.5V 1.25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18 A~0.5 A B.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2.5Ω~10Ω C.灯泡的最大功率是2.25 W D.电路的最小功率是1.35 W ‎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34分)‎ ‎13.(4分)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激光具有超强的能量密度,可以在直径几百纳米的范围内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工地上,激光刀可切割坚硬和柔软的材料,对切割部位进行局部照射几秒钟便能切割好。激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测距精度高,使得测量人造卫星、月球等远目标的距离变成现实。宇航员在月球上安放激光反射器。激光器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个激光脉冲信号,月球上的反射器能够将激光脉冲原路返回,激光脉冲从发出到接收时间间隔为2.56s。‎ ‎(1)激光   是白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 ‎(2)激光刀在切割坚硬或柔软的材料时,材料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可能是   (只需答出一种即可),此过程需要   热量;‎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则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   m。‎ ‎14.(2分)如图是小华设计的一种节能灯电梯工作原理图,R是一个力敏电阻,当电梯上无人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变小,阻值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变   ,触电3与触点   (选填“1”或“2”)接触,电动机的转速变小,电梯变慢,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15.(5分)小明同学探究了“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同时又探究了“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他设计了两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探究“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应选用   组器材(选填“甲”或“乙”).除了图中已经呈现的器材,这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另一个测量工具是   。‎ ‎(2)根据甲组实验的数据绘出了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沙子的比热容是   J/(kg•℃).[c水=4.2×103 J/(kg•℃]‎ ‎(3)小明购买了一盒薯片,取出几片用上述方法测出薯片的热值为1.4×107J/kg,该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来源:学科网ZXXK]‎ ‎16.(5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17.(5分)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实验用两块相同的木块)。‎ 第一次: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直线运动(如图1),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第二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2),读弹簧测力计示数;‎ 第三次:把两块木块叠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3),读弹簧测力计示数。‎ 请分析实验填表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 ‎20‎ ‎4.0‎ ‎4.0‎ ‎2‎ ‎20‎ ‎4.0‎ ‎4.0‎ ‎3‎ ‎40‎ ‎8.0‎ ‎8.0‎ ‎(1)每个木块的质量为   (g=10N/kg);‎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大小无关;‎ ‎(3)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18.(5分)实验课上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15V保持不变,滑动变组器的规格是“50Ω 2A”,阻值为10Ω、20Ω、30Ω、40Ω的定值电阻各1个,电流表量程0~0.6A、0~3A,电压表量程0~3V、0~15V.开关、导线若干。‎ ‎(1)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最   端(填左,右),要完成预定实验探究任务,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另有一个重要作用是   。‎ ‎(3)如表为小金同学提交的实验数据,高老师指出有的数据不符合实际,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实验次序   的数据,同组的小东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他想了想说,只要利用桌上的一个元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能使数据符合实际。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   。 ‎ 实验次序 R/Ω I/A ‎1‎ ‎10‎ ‎0.59‎ ‎2‎ ‎20‎ ‎0.30‎ ‎3‎ ‎30‎ ‎0.21‎ ‎4‎ ‎40‎ ‎0.15‎ ‎19.(8分)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体A从江底竖直方向匀速吊起,图乙是钢缆绳对A的拉力F1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A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大小为6.25×103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已知A的重力为2×104N,A上升的速度始终为0.1m/s.(不计钢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g取10N/kg)求:‎ ‎(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2)长方体A的密度;‎ ‎(3)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 ‎ ‎ ‎2018年湖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3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来源:学科网]‎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受油机都是静止的 D.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C、加油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受油机和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是运动的。故AC错误。‎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与加油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受油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 D、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 ‎ ‎2.(3分)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 ‎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 倒车雷达 C. ‎ ‎ 超声波洗衣机 D.‎ ‎ 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解答】解:‎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是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声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 C、超声波洗衣机,是洗掉脏的东西,是声音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 ‎ ‎3.(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主要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 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B.‎ ‎ 烧水时水温升高 C.‎ ‎ 划火柴点火 D.‎ ‎ 流星划过大气层发热 ‎【分析】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形式。‎ ‎【解答】解:‎ A、在锯木料时,锯条的温度会升高,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烧水时,水从火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划火柴点火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流星在大气层中由于受到摩擦力,从而消耗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 ‎4.(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2)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在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A、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因此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照相机离桥远一些,物距增大,像减小,故A正确;‎ BC、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在水中成像,是光反射的结果,故BC错误;‎ D、照相机给桥拍照时,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 ‎ ‎5.(3分)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kg/m3,ρ铜=8.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一定是实心的 C.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分析】假设两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两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两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若二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 铝球体积V铝=,铜球体积V铜=,‎ ‎∵ρ铝<ρ铜,‎ ‎∴V铝>V铜,‎ 又因为二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 故选:C。‎ ‎ ‎ ‎6.(3分)如图所示,小球在一个光滑没有摩擦的轨道上从O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始终没有离开轨道,你认为小球(  )‎ A.最终能滚到d点 B.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变小 C.c点速度等于o点 D.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大 ‎【分析】在没有摩擦和其它阻力的情况下,只有机械能在相互转化,则机械能的总量是守恒的,据此判断。‎ ‎【解答】解:本实验中,由于轨道是光滑的,没有摩擦力,所以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故小球从O点由静止释放,始终没有离开轨道,最远可以滚到与O点等高的c点,此时两点的速度相同,‎ 在a到b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故选:C。‎ ‎ ‎ ‎7.(3分)如图所示为小明在科学实践课上制作的“折纸青蛙”,用手按住青蛙的后部,此时青蛙相对于桌面静止,松手后,青蛙就可以向前跳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向前跳动时,青蛙所受合力为零 B.青蛙能向前跳动是因为桌面对青蛙的力大于青蛙对桌面的力 C.青蛙离开桌面向前跳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 D.用手按住青蛙的后部时,青蛙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青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1)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将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4)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解答】解:A、青蛙向前跳动时,青蛙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所以青蛙所受合力不为零,故A错误;‎ B、青蛙能向前跳动是因为青蛙受到桌面对青蛙的力,这个力与青蛙对桌面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 C、青蛙离开桌面向前跳动的过程中会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共同作用,故C正确;‎ D、用手按住青蛙的后部时,桌面对青蛙的支持力要大于青蛙受到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 ‎ ‎8.(3分)目前我国实地探测月球的主角是“玉兔号月球车”,其设计质量140kg,能源为太阳能,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零下180℃到零上150℃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月球车配备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科学探测仪器。依据对玉兔号月球车的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兔号月球车所用到的太阳能为不可再生能源 B.玉兔号月球车上配备的红外成像光谱仪中的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C.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小约为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那么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的质量约为23.3 kg D.玉兔号月球车拍摄下来的月面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分析】(1)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获得,是可再生能源;‎ ‎(2)红外成像光谱仪中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 ‎(3)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4)月球上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月球车拍摄下来的月面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递到地球的。‎ ‎【解答】解:A、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获得,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红外成像光谱仪中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故B错误;‎ C、由于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则在月球上时“玉兔号”的质量不变,仍为140kg;故C错误;‎ D、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月球车拍摄下来的月面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正确。‎ 故选:D。‎ ‎ ‎ ‎9.(3分)对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可以研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B.乙实验可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情况 C.甲实验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乙实验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分析】甲图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就能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为电磁感应现象。‎ 乙图研究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解答】解:A、甲图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制作原理,故A错误;‎ B、乙图研究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故B正确;‎ C、甲图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乙图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 ‎ ‎10.(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 在电加热器上烘烤衣服 B.‎ 使用绝缘层破损的插头 C.‎ 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D.‎ 换灯泡时断开电源 ‎【分析】(1)湿物体是导体,接触带电体容易发生触电;‎ ‎(2)绝缘层破损的电线要及时更换;‎ ‎(3)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更换灯泡时,应先切断电源。‎ ‎【解答】解:‎ A、水是导体,在电加热器上烘烤衣服,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B、导线破损仍继续使用,容易碰到内部的电线,发生触电事故,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C、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一旦风筝线与高压线缠绕在一起,放风筝的人就可能触电,故C不符合题安全用电的原则;‎ D、不断开开关,直接更换不亮的电灯泡,由于灯泡上带电,容易引起触电事故,所以更换灯泡时先断开开关,故D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故选:D。‎ ‎ ‎ ‎11.(3分)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三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如图,三个容器串联,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通电后,观察三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实验现象表明(  )‎ A.甲、乙、丙三容器串联,所以容器中电阻流过的电流相同 B.在通电相同时间下,三个容器中产热量之比为1:2:1‎ C.在乙、丙两容器可用来研究电流产热与电阻关系 D.在通电相同时间下,三个容器中产热量之比为4:8:1‎ ‎【分析】(1)由图可知容器中的电阻大小关系,根据连接方式判断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关系;‎ ‎(2)根据Q=I2Rt分析三容器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关系;‎ ‎(3)研究电流产热与电阻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4)分析出各个容器中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根据Q=I2Rt分析三容器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关系。‎ ‎【解答】解:A、由于丙容器中的电阻与容器外的电阻并联后再串联甲、乙容器里的电阻串联,则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甲、乙的电流大于通过丙的电流,故A错误;‎ B、丙中两个电阻的电流之和与甲的电流相同,故I乙=I甲=2I丙=2,由Q=I2Rt可知,在通电相同时间下,三个容器中产热量之比:22×5Ω×t:22×10Ω×t:12×5Ω×t=4:8:1,故B错误;‎ C、在乙、丙两容器中电阻、通过的电流都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不能用来研究电流产热与电阻关系,故C错误;‎ D、丙中两个电阻的电流之和与甲的电流相同,故I乙=I甲=2I丙=2,由Q=I2Rt可知,在通电相同时间下,三个容器中产热量之比:22×5Ω×t:22×10Ω×t:12×5Ω×t=4:8:1,故D正确。‎ 故选:D。‎ ‎ ‎ ‎12.(3分)某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V,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20Ω 1A”,灯泡L标有“2.5V 1.25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18 A~0.5 A B.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2.5Ω~10Ω C.灯泡的最大功率是2.25 W D.电路的最小功率是1.35 W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的电流,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灯泡额的电流和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中较小的一个,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小,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灯泡两端 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进一步求出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根据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功率为1.25W,则灯泡的最大功率达不到2.25W,故C不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根据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 I=IL===0.5A,‎ 因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max=IL=0.5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 因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L=4.5V﹣2.5V=2V,‎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滑min===4Ω,故B不正确;‎ ‎(2)灯泡的电阻:RL===5Ω,‎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 灯泡两端的最小电压:‎ UL′=U﹣U滑max=4.5V﹣3V=1.5V,‎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min===0.3A,‎ 则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3A~0.5A,故A不正确;‎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Pmin=UImin=4.5V×0.3A=1.35W,故D正确。‎ 故选:D。‎ ‎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34分)‎ ‎13.(4分)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激光具有超强的能量密度,可以在直径几百纳米的范围内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工地上,激光刀可切割坚硬和柔软的材料,对切割部位进行局部照射几秒钟便能切割好。激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测距精度高,使得测量人造卫星、月球等远目标的距离变成现实。宇航员在月球上安放激光反射器。激光器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个激光脉冲信号,月球上的反射器能够将激光脉冲原路返回,激光脉冲从发出到接收时间间隔为2.56s。‎ ‎(1)激光 一定不 是白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 ‎(2)激光刀在切割坚硬或柔软的材料时,材料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可能是 熔化(或汽化或升华) (只需答出一种即可),此过程需要 吸收 热量;‎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则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 3.84×108 m。‎ ‎【分析】(1)根据“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可填空;‎ ‎(2)根据“激光刀可切割坚硬和柔软的材料,对切割部位进行局部照射几秒钟便能切割好”结合物态变化分析;‎ ‎(3)已知光速v和光传播的时间t,代入公式s=vt算出光传到月球到返回的总路程s,除以2得到地月间的距离。‎ ‎【解答】解:‎ ‎(1)因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所以激光一定不是白光;‎ ‎(2)激光刀在切割坚硬或柔软的材料时,材料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可能是熔化(或汽化或升华),熔化(或汽化或升华)都需要吸收热量;‎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由v=可得光由地球传到月球再回到地球的总路程:‎ s=vt=3×108m/s×2.56s=7.68×108m,‎ 地月间的距离:‎ s1=s=×7.68×108m=3.84×108m。‎ 故答案为:(1)一定不;(2)吸收;(3)3.84×108。‎ ‎ ‎ ‎14.(2分)如图是小华设计的一种节能灯电梯工作原理图,R是一个力敏电阻,当电梯上无人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变小,阻值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变 弱 ,触电3与触点 1 (选填“1”或“2”)接触,电动机的转速变小,电梯变慢,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分析】本题中有两个电路,左侧为压敏电压与电磁铁串联,右侧为电动机控制电路,当衔铁与触点1接触时,R1与电机串联,当衔铁与触点2接触时,电阻断路,电动机中电压增大。‎ ‎【解答】解:‎ 由题知: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变小,阻值变大。‎ 据图可知,当电梯上无人时,压力减小,R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则衔铁在弹簧作用下被拉起,与触点3接触1,电动机与R1串联后电动机上的电压减小,电动机转速变慢。‎ 故答案为:弱;1。‎ ‎ ‎ ‎15.(5分)小明同学探究了“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同时又探究了“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他设计了两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探究“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应选用 乙 组器材(选填“甲”或“乙”).除了图中已经呈现的器材,这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另一个测量工具是 天平 。‎ ‎(2)根据甲组实验的数据绘出了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沙子的比热容是 0.84×103 J/(kg•℃).[c水=4.2×103 J/(kg•℃]‎ ‎(3)小明购买了一盒薯片,取出几片用上述方法测出薯片的热值为1.4×107J/kg,该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偏小 (偏大/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薯片没有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有一部分被空气等其他物体吸收,存在热损失 。‎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控制不同燃料质量相同;‎ ‎(2)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或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水的比热容大,即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小,据此确定水的温度变化,根据c=,即在Q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求沙子的比热容;‎ ‎(3)根据q=可计算出热值的大小,分析每一个物理量与真实值的关系可知热值的偏差。‎ ‎【解答】解:(1)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用不同的燃料,因此选乙组器材。‎ 为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不同,比较控制物质的质量,因此还要用天平称量质量;‎ ‎(2)甲组实验是通过加热时间的多少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由图丙可以看出,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4分钟后,吸热相同,水温度升高10℃,沙子温度升高50℃,根据c=,即在Q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故沙子的比热容是:‎ c=×4.2×103J/(kg•℃)=0.84×103J/(kg•℃);‎ ‎(3)薯片没有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有一部分被空气等其他物体吸收,存在热损失,根据q=,小明购买了一盒薯片,取出几片用上述方法测出薯片的热值为1.4×107J/kg,该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故答案为:(1)乙;天平;(2)0.84×103;(3)偏小;薯片没有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有一部分被空气等其他物体吸收,存在热损失。‎ ‎ ‎ ‎16.(5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 ‎【解答】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故答案为: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2。‎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像和物大小相等。‎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为: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4)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 ‎ ‎17.(5分)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实验用两块相同的木块)。‎ 第一次: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匀速 直线运动(如图1),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第二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2),读弹簧测力计示数;‎ 第三次:把两块木块叠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3),读弹簧测力计示数。‎ 请分析实验填表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 ‎20‎ ‎4.0‎ ‎4.0‎ ‎2‎ ‎20‎ ‎4.0‎ ‎4.0‎ ‎3‎ ‎40‎ ‎8.0‎ ‎8.0‎ ‎(1)每个木块的质量为 2kg (g=10N/kg);‎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接触面积 的大小无关;‎ ‎(3)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其他条件相同时(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且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1)根据G=mg求每个木块的质量;‎ ‎(2)(3)比较相关数据中相同的量和变化的量,根据表中数据得出摩擦力与变化量的关系;‎ ‎【解答】解:因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木块,故压力大小不变,‎ 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如下所示;‎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 ‎20‎ ‎4.0‎ ‎4.0‎ ‎2‎ ‎20‎ ‎4.0‎ ‎4.0‎ ‎3‎ ‎40‎ ‎8.0‎ ‎8.0‎ ‎(1)实验用两块相同的木块,根据G=mg,每个木块的质量:‎ m===2kg;‎ ‎(2)由题意知,1、2两次实验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积大小不同,而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同,故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大小无关;‎ ‎(3)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知:压力大小不同,第3次压力为第1次的2倍,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第3次实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N,即第3次实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第1次的2倍,‎ 故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当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且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故答案为:‎ 匀速;如上表所示;‎ ‎(1)2kg;‎ ‎(2)接触面积;‎ ‎(3)当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且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 ‎ ‎18.(5分)实验课上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15V保持不变,滑动变组器的规格是“50Ω ‎ 2A”,阻值为10Ω、20Ω、30Ω、40Ω的定值电阻各1个,电流表量程0~0.6A、0~3A,电压表量程0~3V、0~15V.开关、导线若干。‎ ‎(1)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最 右 端(填左,右),要完成预定实验探究任务,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另有一个重要作用是 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 ‎(3)如表为小金同学提交的实验数据,高老师指出有的数据不符合实际,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实验次序 4 的数据,同组的小东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他想了想说,只要利用桌上的一个元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能使数据符合实际。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 在原电路中再串联一个10或20或30欧的电阻 。 ‎ 实验次序 R/Ω I/A ‎1‎ ‎10‎ ‎0.59‎ ‎2‎ ‎20‎ ‎0.30‎ ‎3‎ ‎30‎ ‎0.21‎ ‎4‎ ‎40‎ ‎0.15‎ ‎【分析】(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由表中数据,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控制不变的电压,确定电压表选用的量程与电阻并联,由表中数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串联;‎ ‎(2)闭合开关前,为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据此分析变阻器的作用;‎ ‎(3)分析电路中的最大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与表中数据比较,确定不符合实际的数据;根据不符合实际的数据,由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和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求出至少串联的电阻大小。‎ ‎【解答】解:(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由表中数据,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表示数为:‎ U=I2R2=0.30A×20Ω=6V,故电压表选用大量程与电阻并联,由表中数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串联,如下所示:‎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即最右端,要完成预定实验探究任务,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另有一个重要作用是: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当接入40Ω的电阻时,当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接入电路中时,根据电阻的串联,电路最大电阻:‎ R大=40Ω+50Ω=90Ω,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小==≈0.167A>0.15A,故不符合实际的是实验次序4的数据;‎ 由欧姆定律,若实际操作中,电流为0.15A,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总电阻大小为:‎ R总===100Ω,‎ 由电阻的串联,电路中的定值电阻至少为:‎ R定=R总﹣R滑大=100Ω﹣50Ω=50Ω,故至少串联定值电阻的大小为:‎ R定′=R定﹣R4=50Ω﹣40Ω=10Ω,故可在原电路中再串联一个10或20或30欧的电阻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故答案为:‎ ‎(1)如上所示;‎ ‎(2)右,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4,在原电路中再串联一个10或20或30欧的电阻。‎ ‎ ‎ ‎19.(8分)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体A从江底竖直方向匀速吊起,图乙是钢缆绳对A的拉力F1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A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大小为6.25×103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已知A的重力为2×104N,A上升的速度始终为0.1m/s.(不计钢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g取10N/kg)求:‎ ‎(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2)长方体A的密度;‎ ‎(3)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 ‎【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物体A的重力和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拉力,然后根据称重法即可求出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2)先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A的体积,然后根据G=mg求出A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A的密度;[来源:学+科+网]‎ ‎(3)先根据机械效率的变形公式求出提升物体绳子的条数,然后求出F移动的速度,最后根据P=Fv求出拉力的功率。‎ ‎【解答】解:(1)根据图乙可知,A未露出水面所受的拉力F1=1×104N;故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F浮=G﹣F1=2×104N﹣1×104N=1×104N;‎ ‎(2)由F浮=ρ水gV排可知,V排===1m3;‎ 因为A浸没在水中,所以A的体积:VA=V排=1m3;‎ A的质量:m===2×103kg;‎ 故A的密度:ρA===2×103kg/m3。‎ ‎(3)由η=,n===4,‎ 则F移动的速度:v=4×0.1m/s=0.4m/s;‎ 故拉力F的功率:P===Fv=6.25×103N×0.4m/s=2500W。‎ 答:(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1×104N;‎ ‎(2)长方体A的密度为2×103kg/m3;‎ ‎(3)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为2500W。‎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