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3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考点1
考情 体裁 省份 · 文章出处或题目 2013 2012 2011 传记类 ( 史传为主 )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明史 》 新课标全国卷 Ⅱ 《 旧唐书 》 大纲 《 宋史 》 湖南 《〈 三国志 〉 注 》 北京 《 宋史 》 江苏卷 《 三国志 》 四川 《 元史 》 广东 《 宋史 》 湖北 《 廉希宪事略 》 山东 《 后汉书 》 新课标 《 宋史 》 江西 《 元史 》 广东 《 清史稿 》 江苏 [ 宋 ] 苏辙 《 伯父墓表 》 北京 [ 明 ] 宋濂 《 文宪集 · 李疑传 》 安徽 [ 清 ] 刘大櫆 《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 辽宁 《 晋书 》 山东 《 管子 》 新课标 《 宋史 》 江西 《 纲鉴易知录 》 广东 《 清代名人逸事 》 辽宁 《 旧唐书 》 浙江 《 新唐书 》 江苏 《 苏轼文集 》 安徽 [ 清 ] 全祖望 《 万贞文先生传 》 考情 体裁 省份 · 文章出处或题目 2013 2012 2011 非 传 记 类 议论类 浙江 [ 宋 ] 曾巩 《 送丁琰序 》 重庆 《 吕氏春秋 · 异宝 》 湖南 《 郑思肖集 》 天津 [ 清 ] 袁枚 《 与薛寿鱼书 》 四川 《 镇海县志 》 浙江 [ 宋 ] 欧阳修 《 与荆南乐秀才书 》 天津 《 日知录 》 北京 《 淮南子 》 湖南 [ 清 ] 归庄 《 严祺先文集序 》 记叙 描写 类 山东 [ 明 ] 宋濂 《 看松庵记 》 辽宁 [ 宋 ] 欧阳修 《 王尧臣墓志铭 》 福建 [ 元 ] 张养浩 《 龙洞山记 》 天津 [ 清 ] 全祖望 《 姚敬恒先生事略 》 江西 [ 明 ] 顾彦夫 《 村落嫁娶图记 》 重庆 [ 明 ] 罗洪先 《 战马记 》 福建 [ 明 ] 陶安 《 游龙鸣山记 》 福建 [ 元 ] 虞集 《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 小说 湖北 《 世说新语 》 考点一 推断并翻译重要实词 高考真题寻踪 年份 高考试卷 选择题 翻译题重点实词 2013 新课标全国卷 Ⅱ 《 旧唐书 · 李揆传 》 代、属、昧、恣 滞、冗、引进、薄、迁徙 山东卷宋濂 《 看松庵记 》 茹、秀、被、狎 负、尝、植、见、其、凌、易 江西卷 《 村落嫁娶图记 》 从事、工、质、昏 家、谙、盖、苦、壮、须 2012 新课标卷 《 宋史 · 萧燧传 》 属、怀、易、阙 贤、否、浇浮、治、与坐视 大纲卷 《 宋史 · 郭浩传 》 冒、已、乞、时 间、盗、愿、设备、辑、流亡、规置 2011 山东卷 《 管子 》 已、渝、修、济 惧、止、出令、霸王、本事 考点思维精髓 推 断 的 方 法 把握动态语境,义与境合 分析句子成分,确定类属 利用句式修辞,前后贯通 联想课文例句,善于迁移 借助相关成语,触类旁通 代入句中验证,语义顺畅 避 免 失 误 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 不明通假,把假借字当本字 不知活用,未按活用解字义 不分单双,将两义混为一义 演练一:单项推断 1 .利用语境推断法,试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 ……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精练 【 思路指津 】 “ 诛 ” 常作 “ 杀死 ” 义,但联系后文语境,庆封还 “ 走如鲁 ” ,即 “ 逃到鲁国 ” ,可见他们并没有 “ 杀死 ” 庆封,而应是 “ 讨伐 ” 庆封。这叫用语境推断法确定多义词的意思。 答案 诛:讨伐。 【 思路指津 】 对偶句、对称结构中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含义往往相同。 答案 (1) 竭尽 (2) 佩戴 (3) 慎 (4) 任用 演练二:翻译落实 3 .利用语境推断法,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 节选自 《 史记 · 季布栾布列传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此句关键词是 “ 勇 ” 。它常被译为 “ 勇敢 ” ,褒义词。但联系后文可知, “ 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 ” 对应了 “ 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 ; “ 一人之毁而去臣 ” 对应了 “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 ” , “ 毁 ” 即 “ 诋毁 ” ,是 “ 进谗言 ” 。由此可推断 “ 勇 ” 绝非褒义,而应作贬义,译为 “ 鲁莽、空有勇力 ” 。这也是语境推断法。 答案 又有人说季布鲁莽,借酒使性难以接近。 演练三:综合阅读 (2013·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题。 【 思路指津 】 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推断 ( 联想课文语句 ) 、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 ( 同义复词、偏义复词 ) 等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 “ 登 ” 的意思是 “ 考中 ” 。 答案 A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 ) ①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 思路指津 】 解题时应注意: (1) 审清题干,明确方向。要明确题干中提出的问题, “ 谁 ”“ 什么 ”“ 怎么样 ” 等。 (2) 判明性质,识别错项。题干的要求往往是用抽象概念表述出来,而所列选项多为对具体事实的叙述,这就需要能够准确地判断 “ 事实 ” 的内涵、性质。由此判断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3) 把握规律,辨明陷阱。考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三种:①暗换对象,②进程混乱,③答非所问。 解析 本题从文章的思想内容角度考查信息筛选。②是说马文升不仅关心分内的事务,还关心职责以外的其他事务。③是马文升奏请皇上对太子的教导,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④是说马文升奏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救赈灾民,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答案 B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 .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 .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 .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 思路指津 】 这类题一般以 “ 选非 ” 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 ( 时间顺序颠倒 ) 、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解析 本题从颠倒事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D 项表述不当。原文中是大盗 “ 至 ” 钧州,因马文升的家在钧州,就离开了。并不是 “ 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 。 答案 D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 “ 信、达、雅 ” 。同时要掌握 “ 留 ” ( 专有名词等 ) 、 “ 删 ” ( 不译的虚词 ) 、 “ 补 ” ( 省略成分 ) 、 “ 换 ” ( 古词换今词 ) 、 “ 调 ” ( 词序 ) 、 “ 选 ” ( 词义 ) 、 “ 固 ” ( 结构 ) 、 “ 意 ” ( 意译 ) 等翻译方法。 解析 本题主要涉及一词多义。 (1) “ 耆硕 ” 意思是 “ 年高德劭 ” , “ 推心 ” 意思是 “ 诚心诚意 ” , “ 望 ” 是 “ 比 ” 的意思。 (2) “ 未尝 ” 意思是 “ 不曾 ” , “ 语 ” 意思是 “ 谈论 ” , “ 及 ” 意思是 “ 到 ” , “ 辄 ” 意思是 “ 总是 ” , “ 颦蹙 ” 意思是 “ 皱眉 ” 。 答案 (1)( 马文升 ) 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 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 参考译文 】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力气。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御史。先后巡按山西、湖广,依法裁处奸邪,名声很大。成化初年,被征召升任南京大理寺卿。满四作乱时,马文升凭借所记功劳提拔为左副都御史。赈济巩昌、临洮的灾民,抚慰安顿流亡百姓,成绩显著。当时,在黑水口打败袭扰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提升为右都御史,总管督率漕运事宜。淮安、徐州、和州三地发生饥荒,他从江南调拨十万石粮食,五万两盐价银赈济灾民。孝宗即位,被征召拜官为左都御史。弘治元年马文升上书条陈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部付诸实行。 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自耕种藉田,教坊就向孝宗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天子刚刚登基应当让他懂得农事的艰难,你们演戏是什么意思? ” 立即呵斥他们离去。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依旧督率团营。天下太平的时间已经很久,使得军政荒废松弛,西北少数民族不时到边塞附近窥伺。文升严格考核各个将校,罢免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将校。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拿着弓箭守候在他的门口,有的写了诽谤信射到东长安门内。马文升治理兵部十三年,尽心于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方面,多次上书陈述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即使不在职责范围内,马文升也会言无不尽。 他曾经认为太子年龄到了四岁,应当尽早晓谕教诲,请求选择敦厚谨慎、老成持重、精通典籍的人,由他们教育扶持太子,所有的言谈举止都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山东大旱,浙江及南京闹水灾,文升奏请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赈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都被孝宗采纳。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史部尚书屠 滽 被罢免,倪岳代替屠 滽 ,倪岳死后,用文升代替他。南京、凤阳刮大风、下大雨,屋子被毁坏,大树被拔起,文升请求皇上减少宴饮撤去歌舞,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杜绝宴会游乐,停下不亟待解决的事务,停止额外的织造,赈济饥民,搜捕盗贼。 后来,文升又上书谏论吏部掌管的十件事。文帝都加以赞扬并采纳。正德年间,朝政被宦官把持,文升年迈,接连上疏要求回乡,皇上答应了他。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文武兼备,擅长应付事变,朝中的大事常常等待他来决定。镇守边关有功,外国都听说他的名声。特别重视气节,磨砺自己端正不苟的品性,一生走正直之道。死后一年多,盗匪到了钧州,因为文升的家在钧州,就离开了。 如何推断不理解的实词 1 .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含义丰富,大多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要想对其含义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考生须要联系语境进行推断。 2 .巧借字形法。汉字中会意字和形声字占很大一部分,因此考生可以根据实词的形旁来判断其含义。 3 .迁移联想法。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考生在揣测文中实词的含义时可以通过迁移联想来对之作出正确的解释。 技巧强化 4. 语法辨别法。所谓语法辨别,指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实词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5 .妙用修辞法。在古代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考生可以根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实词解释题设误类型 1 .无中生有,似是而非。该字根本无此意义,或给出的解释不合原文情理。 2 .以今释古。这种设误角度多针对古今异义词而言。 3 .掩盖通假。这种设误方式能够考查考生的文言积累和语境意识。 4 .曲解活用。命题时故意不按活用意义解释,这会导致句子的语法结构改变。 5 .混淆细微差别。如:“畏”有时应解释为“敬畏”而非“畏惧”。 巧用语境推断实词意义 临场推断的方法很多,如邻字推断、成语推断、字形推断等,但最根本、最实用的还是语境推断,翻译中碰到的难字难词几乎全要靠它来破解。 使用语境推断方法基本的前提是翻译时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即把词放在句中解,把句放在文中读。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破解难点才有可能。语境推断的基本方法是结构推断、对称推断、连文推断。 在动态语境中翻译实词 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考查实质上是要求考生对动态语境中的词义进行辨析。考生必须注意语句结构和词语所处的语境,必要时还须把给出的解释代入句中,看是否能说得通。 失分探源 易错点一 不善利用语境 【 应对策略 】 常说的语境推断主要指内部语境,即所谓上下文,具体来说,一是句子本身的小语言环境,二是句子所在的语段,全篇的大语言环境,即上下文意义上的关联。所谓联系语境,就是要坚持“字不离句,句不离段 ( 篇 )” 的原则。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种“把词放在句中解,把句放在文中读”的语境意识,推断才有保障,破解难点才有可能。 辨症施治 易错点二 不讲究解题步骤 【 应对策略 】 第一步:内 —— 结合所给文言文本身语段,将所给词语义项一一代入,检验语意是否通顺,主要是根据语境和前后文的句法进行推断。 第二步:外 —— 联想课内学过的这个实词的意义,课外的与这个实词有关的现代汉语词汇和其本身音形上的特点,为推断出的词义作佐证。 点击此处进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