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卷

太 原 市 二 十 一 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高二地理(理科)考试题 命题人:陈婉林 内容:必修 Ⅲ 时间:2019.4 (60 分钟 满分 100)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 错选都不得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 等的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完成第 1~2 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 B. 信息 C.劳动力 D.观念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 资金 B.矿产品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第 3~4 题。 3.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自然条件  ②市场需求  ③农业技术  ④地价高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②河网密度变大 ③环境污染加剧  ④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读图,完成第 5~7 题。 5.甲省与乙省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 A 土壤类型. B.植被类型 C.气候类型 D.水循环类型 6.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7.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草场载畜量 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 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读图,完成第 8~9 题。 8.1950—1975 年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市场 D.放牧 9.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20 世纪 60 年代——降水偏少 B.20 世纪 80 年代——过度放牧 C.20 世纪 90 年代——牲畜太少 D.21 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 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交通、水源、能源等方面对人类意义重大。下图为某国 水系示意图及部分农业用地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10~12 题。 10.乙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势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河流流量大且稳定 ⑤河流无结冰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11.甲河流从源头到河口,除了上游一座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的高 80 米的大坝之外,其余 18 座都为低坝,其优势不包括(  )。 A.淹没农田面积小 B.移民数量小甚至不用移民 C. 溃坝带来的威胁小 D.不会阻挡鱼类洄游 12.据图中信息可以分析出甲河河口易出现(  )。 A.臭氧层空洞 B.土壤盐渍化 C. 水土流失 D.酸雨危害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第 13~14 题。 13.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B.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环境污染严重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第 15~16 题。 15.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6.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读图回答 17~18 题。 17.“西气东输三线”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18.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 A.加快新疆资源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D.缓解沪、浙、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短缺 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9~20 题。 19.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 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 GPS B.乙是 GIS C.丙是 RS D.甲是 GIS 20.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S 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 B.RS 可以对水灾淹没区域进行动态预测分析 C.GPS 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 D.GIS 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二、综合题(共 40 分) 21.中国的经济社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 分) 下图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 概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趋势。(4 分) (2)说明这种转移对我国发展的影响。(4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成立,新疆逐渐成为吸引投资的热点区域。2012 年上半 年上海大众汽车集团在新疆乌鲁木齐筹建的首个汽车工厂已经正式签约并奠基。 材料二 国家规划到 2020 年前在新疆构筑“四纵四横”铁路主骨架,形成新疆对外运输 的四大通道、六个口岸、完善配套四个铁路枢纽的目标。 (1) 规划铁路中,加快连通喀什的铁路建设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4 分) (2) 分析在乌鲁木齐建汽车厂的区位优势。(6 分) (3)试分析大众汽车生产一部分转移到新疆对当地产生的影响。(6 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三江平原昔日是以“北大荒”闻名的蛮荒之地,现在却成为我国有名的稻米城, 大米输出量占全国的 15%,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在《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新天府评选 中成为明星,最终排名第六位。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大分布区,见下图。 (1) 读图说出东北地区沼泽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 分) (2) 三江平原现在沃野千里,其耕地主要是由沼泽改良而来。分析该区土壤肥沃的自然成因。 (4 分) 俗话说“南稻北麦”,我国水稻的传统优势产区都在南方。但三江平原的农田现在有 60% 为水稻田,粮食总产量达 1 500 万吨,70%作为商品粮输出,商品率远比南方的水稻生产基 地高。 (3)试分析三江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及商品率高的原因。(6 分) 太 原 市 二 十 一 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高二地理(理)考试题 答 题 纸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 选、错选都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C D D B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A C D B C D C 二、非选择题(40 分) 21. 8 分 (1)海外产业首先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再从沿海转向内陆。4 (2)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4 22. 16 分 (1)使喀什更好地融入我国西北铁路网,成为中国进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通道, 其战略地位更显突出;喀什是祖国的西大门,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性强,改善交通条件有利 于发展边境贸易; 喀什旅游、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铁路建设有利于资源开发。4 (2)土地租金低;国家和地方政策优惠;交通比较便利,随着新疆“四纵四横”铁路主骨架的 形成,其交通优势会更明显;我国西北地区市场潜力大;紧邻中亚、西亚,方便与其产生经 济联系,拓展国际市场。6 (3)有利影响:增加该地区劳动力就业,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新疆工业化和城市化 进程。不利影响:增加该区域生态环境压力,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6 解析:第(1)问,从喀什的战略位置及其与西北铁路网的关系综合作答。第(2)问,在乌鲁木 齐建汽车厂的有利条件从交通、地价、政策、市场等方面分析。第(3)问,产业转移对转入 地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方面一般从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等方面 分析,不利方面往往表现在区域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和环境污染等。 23. 16 分 (1)面积由北向南减少。北部降水丰富,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不易渗 漏,冷湿的环境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6 (2)沼泽草甸植被有机质生产量大,气温低,分解微弱,有机质保存多;沼泽地势一般较低, 淤积的有机物也较多。4 (3)沼泽被大量改良成耕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平土肥水足,特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其夏季高温 多雨的特征能很好地满足水稻的生产条件);全球变暖的影响使水稻种植界线北移;机械化 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余粮多。6 解析:(1)据图可看出沼泽北部多、南部少;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则可从气温、 降水角度分析。(2)土壤肥沃程度是以有机质含量为衡量标准的,要从有机质含量多角度分 析,注意耕地“由沼泽改良而来”,则分析沼泽有机质含量多的原因即可。(3)注意本题有两 个问题: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原因、商品率高的原因。成为水稻生产基地,要分析满足水稻生 长的自然条件,成为基地还要分析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商品率高,关键在于人均粮食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