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6课 牛顿运动定律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6课 牛顿运动定律练习

第6课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多选)(经典题,6分)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答案:AD 解析: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即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故A项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项错误,D项正确。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而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能称为惯性,故C项错误。‎ ‎2.牛顿第二定律 a.多角度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2)(多选)(2016全国Ⅰ,6分)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答案:BC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质点的加速度总是与该恒力方向相同,且加速度恒定,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变,但速率的变化量可能不同,故C项正确,D项错误。当恒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与恒力方向不相同,但速度方向不可能总与该恒力方向垂直,故B项正确。只有当恒力与速度同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方向才与该恒力方向相同,故A项错误。‎ b.公式F=ma中已知两个物理量求另一个物理量的简单计算 5‎ ‎(3)(经典题,12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长为L,质量为M=‎4 kg的木板A,在木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物体B,物体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对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时(设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①若F=4.2 N,则A、B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②若F=10 N,则A、B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答案:①‎0.7 m/s2,‎0.7 m/s2(7分) ②‎1 m/s2,‎3 m/s2(5分)‎ 解析:①设A、B的整体加速度为aAB,A、B的加速度分别为aA、aB,A、B间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f,则f=μmg(2分)‎ 故A的加速度aA的最大值aAmax=(2分)‎ 解得aAmax=‎1 m/s2(1分)‎ aAB==‎0.7 m/s2 aAmax(1分)‎ 故aA=aAmax=‎1 m/s2(1分)‎ 由F-f=maB(2分)‎ 得aB=‎3 m/s2(1分)‎ ‎(4)(2013安徽理综,6分)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T=m(gsin θ+acos θ),FN=m(gcos θ-asin θ)‎ B.T=m(gcos θ+asin θ),FN=m(gsin θ-acos θ)‎ C.T=m(acos θ-gsin θ),FN=m(gcos θ+asin θ)‎ D.T=m(asin θ-gcos θ),FN=m(gsin θ+acos θ)‎ 答案:A 解析:法一(分解力)‎ 对小球受力分析,水平方向有Tcos θ-FNsin θ=ma,竖直方向有Tsin θ+FNcos θ=mg,解得T=m(gsin θ+acos θ),FN=m(gcos θ-asin θ),故A项正确。‎ 5‎ 法二(分解加速度)‎ 如图,将小球的加速度分解为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得T-mgsin θ=macos θ, ‎ mgcos θ- FN =masin θ,解得T=m(gsin θ+acos θ),FN=m(gcos θ-asin θ),故A项正确。‎ c.分析受力突变,求解瞬时加速度 ‎(5)(2017东北师大附中一模,6分)如图所示,A、B、C三球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固定一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A.A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零 B.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 C.A、B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2mgsin θ D.A、B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为gsin θ 答案:D 解析:细线被烧断的瞬间,C不再受细线的拉力作用,a=gsin θ,沿斜面向下,故B项错误。以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烧断细线前A、B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弹簧的弹力F弹=3mgsin θ,烧断细线的瞬间,由于弹簧弹力不能突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3mgsin θ-2mgsin θ=2ma,则A、B的加速度a=gsin θ,故A项错误,D项正确。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T-mgsin θ=ma,解得FT=mgsin θ,故C项错误。‎ d.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6)(2014全国Ⅰ,6分)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5‎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答案:A 解析:设L0为橡皮筋的原长,k为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小车静止时,对小球受力分析得 T1=mg,橡皮筋的伸长量x1=,即小球与悬挂点的距离为L1=L0+,当小车的加速度稳定在一定值时,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得T2cos α=mg,T2sin α=ma,所以T2=,橡皮筋的伸长量x2==。小球与悬挂点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为L2=cos α=L0cos α+。所以L1>L2,即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到悬挂点的距离减小,所以小球一定升高,故A项正确。‎ ‎3.牛顿第三定律 ‎(7)(经典题,6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是光滑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答案:C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A项错误。因为甲对绳的力和乙对绳的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二者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B项错误。设绳的张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a=知,若m甲>m乙,则a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