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 届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 { | 0 5}A x x   , { *| 1 2}B x N x    则 (A B  ) A.{ |1 3}x x  B.{ | 0 3}x x  C.{1, 2,3} D.{0, 1,2,3} 2.双曲线 2 22 1x y  的实轴长为( ) A. 2 2 B. 2 2 C. 2 D.1 3.将 1,2,3,4 四个数字随机填入如图所示的 2×2 方格中,每个方格中恰填一个数字,但数字 不可重复使用,则事件“A 方格的数字大于 B 方格的数字,且 C 方格的数字大于 D 方格的数字”发 生的概率为( ) A. 1 16 B. 1 4 C. 25 64 D. 9 256 4.在等差数列 na 中, 1 5 8 9 21 5a a a a a    , ,则 5a  ( ) A.4 B.5 C.6 D.7 5.某城市收集并整理了该市 2019 年 1 月份至 10 月份各月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单位: C )的数 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已知该市的各月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则根据该折 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为正相关 B.10 月的最高气温不低于 5 月的最高气温 C.最低气温低于 0 C 的月份有 4 个 D.月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的最大值出现在 1 月 6.已知平面向量 a  ,b  的夹角为120 ,  3,1a  ,则向量 a  在向量b  方向上的投影为( ) A.1 B. 1 C. 3 D. 3 7.设复数 i-2 1 i =a+bi(a,b∈R),则 a+b=( ) A.1 B.2 C.-1 D.-2 8.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 (0, ) 上单调递增的是( ) A. | |y x x B. 2 2x xy   C. 2 2x xy   D. | 1| | 1|y x x    9.函数   2= 1 sin1 xf x xe      的图象形状大致是( ) A. B. C. D. 10.已知一个棱长为 2 的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后所得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 积是 A.8 B. 20 3 C.17 3 D. 14 3 11.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 86,则正整数 k 的最小值为( ) A.1 806 B.43 C.48 D.42 12.已知函数 ( ) xf x x e  , 21( ) ln2g x x x a   ,若 1 2, [1,2]x x  ,使得    1 2f x g x ,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2 1 1ln2 2, 2e e       B. 2 2 1 1ln2 2, 2e e       C. 2 1 1 2, ln 2 22 e e       D. 2 1 1 2, ln2 22 e e       二、填空题 13.不等式 2 2 0x x   的解集为___________. 14.设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且 2n na S n   .若存在正整数 n ,使得不等式    26 2nn a m   成立,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5.已知 x,y,a 均为正实数,则 225 2 43 y x a ax x y     的最小值为_____. 三、解答题 16.如图,在长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12 2 4AB BC AA   ,E 为 1 1A D 的中点,N 为 BC 的中点, M 为线段 1 1C D 上一点,且满足 1 1 1 1 4MC D C  , F 为 MC 的中点. (1)求证: //EF 平面 1A DC ; (2)求三棱锥 1C FCN 的体积; (3)求直线 1A D 与直线 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17.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θ=α(ρ∈R,ρ≠0),其中α∈[0,π),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cos 1 sin x t y t     (t 为参数),圆 C2 的普通方程为 x2+y2+2 3 x=0. (1)求 C1,C2 的极坐标方程; (2)若 l 与 C1 交于点 A,l 与 C2 交于点 B,当|AB|=2 时,求△ABC2 的面积. 18.某城市100户居民的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度),以 160,180 , 180,200 , 200,220 ,  220,240 , 240,260 , 260,280 , 280,300 分组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1)求直方图中 的值; (2)求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 (3)在月平均用电量为 220,240 , 240,260 , 260,280 , 280,300 的四组用户中,用分层 抽样的方法抽取 户居民,则月平均用电量在 220,240 的用户中应抽取多少户? 19.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 ( ) 2 2 .f x x a x    (Ⅰ)当 2a   时,求不等式 ( ) 4f x  的解集; (Ⅱ)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2( ) 3 3 2f x a x   恒成立,求 a 的取值范围. 20.已知 ABC 中,角 、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  、 、a b c a c b ,且 2 , 2  c a b c ,求 点C 的轨迹方程. 21. 已知 3≤x≤6, x≤y≤2x,求 x+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在 ABC 中,角 A ,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 c ,已知 3 cos sina B b A . (1)求角 B 的大小; (2)若 2 6b  ,求 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 23.已知函数  2( ) ( 2)ln , 0, ,f x x ax a x x      a 为实数. (1)若 1a  ,求 ( )f x 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2)设 ( ) ( ) ( 4)ln ( 2 2)g x f x a x a b x      ,且 ( )g x 有两个极值点 1 2 1 2, ( )x x x x ,若 4 31 3b   ,求 1 2( ) ( )g x g x 的最小值. 【答案与解析】 1.C 分析:先分别求出集合 A 和 B,由此能求出 A∩B. 详解:∵集合 A={x|0≤x≤5}, B={x∈N*|x﹣1≤2}={1,2,3}, ∴A∩B={1,2,3}.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交集的求法,考查了自然数集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2.C 将双曲线 2 22 1x y  写为标准形式,根据双曲线简单的几何性质可得结果. 双曲线 2 22 1x y  ,即 2 2 11 2 x y  , 其中 2 2a  ,所以实轴长为 2 2a  ,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简单的几何性质,属于基础题. 3.B 利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即可. 根据题意,在图中的四个方格中填入数字的方法种数共有 4 4 24A  种, 事件“A 方格的数字大于 B 方格的数字,且 C 方格的数字大于 D 方格的数字”的方法种数共有 2 4 6C  ∴事件“A 方格的数字大于 B 方格的数字,且 C 方格的数字大于 D 方格的数字”发生的概率为 6 24 = 1 4 故选:B. 有关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关键是正确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1.基本 事件总数较少时,用列举法把所有基本事件一一列出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借助“树状图” 列举;2.注意区分排列与组合,以及计数原理的正确使用. 4.C 利用 a1+a9 =a2+a8,将 1 5 8 1a a a   与 9 2 5a a  作和可直接得 5a . 在等差数列{an}中,由 1 5 8 1a a a   与 9 2 5a a  作和得: 1 5 9 8 2a a a a a    =( 1 9a a )+ 5a -( 8 2a a ) ∴a1+a9 =a2+a8,∴ 1 5 9 8 2a a a a a    = 5a =6. ∴a5=6. 故选 C.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是基础的计算题. 5.C 由该市 2019 年 1 月份至 10 月份各月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单位: C) 的数据的折线图,得最低气 温低于 0 C 的月份有 3 个. 解:由该市 2017 年 1 月份至 10 月份各月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单位: C) 的数据的折线图,得: 在 A 中,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为正相关,故 A 正确; 在 B 中,10 月的最高气温不低于 5 月的最高气温,故 B 正确; 在C 中,最低气温低于 0 C 的月份有 3 个,故C 错误. 在 D 中,月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的最大值出现在 1 月,故 D 正确; 故选:C . 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折线图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 基础题. 6.B 根据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可知,在 a  在b  方向上的投影方向上的投影为 a r 与向量 a  ,b  夹角的余弦值 的乘积,即可求得答案. 解:因为  3,1a  ,所以 2a  ,又 a  ,b  的夹角为120 , 所以向量 a  在向量b  方向上的投影为 cos , 122 0c s 1oa a b        故选:B 本题考查向量投影的定义,熟练记准投影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7.A ∵ i-2 1 i =- 1 3 2 2  i=a+bi, ∴a=- 1 2 ,b= 3 2 . ∴a+b=1,故选 A. 8.C 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和单调性的定义以及结合函数的解析式判断. A. 因为    | | | |f x x x x x f x        ,所以是奇函数,故错误; B. 因为    2 2 2 2x x x xf x f x       ,所以是奇函数,故错误; C. 因为    2 2 2 +2x x x xf x f x     ,所以是偶函数, 设  1 2, 0,x x   ,且 1 2x x ,       1 2 1 2 1 1 2 2 1 21 2 2 2 2 2 2 2 2 2 1x x x x x x x x x xf x f x            , 因为  1 2, 0,x x   ,所以 1 22 1 0x x   ,又 1 2x x ,所以 1 22 2 0x x  , 所以    1 2 0f x f x  ,所以函数在 (0, ) 上单调递增,故正确; D. 因为    1 1, 1 1f x x x y x x f x            ,所以是偶函数, 2 , 1 1 1 0, 1 1 2 , 1 x x y x x x x x              ,在 (0, ) 上不单调,故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判断,还考查了逻辑推理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9.B 先判断出函数 ( )f x 是偶函数,则其图像关于轴 y 对称,可以排除 C,D,然后再由 (2)f 的符号可得 出答案. ( )f x 的定义域为 R ,   2 1= 1 sin sin1 1 x x x ef x x xe e         . 1 1( ) sin( ) sin ( )1 1 x x x x e ef x x x f xe e             . 所以 ( )f x 为偶函数,排除 C,D. 又 2 2 1(2) sin 2 01 ef e    ,则排除 A. 故选:B 本题考查函数图像,函数的奇偶性,已知函数解析式选择图像的试题要对定义域、值域、奇偶性、 单调性、周期性等进行研究,属于中档题. 10.C 试题分析: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被平面截去一个三棱台得到的几何体,该三 棱台的体积为 1 1 1 7(2 2 ) 23 2 2 3       ,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3 7 172 .3 3   考点:本题考查三视图的概念与几何体体积的计算,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较难题. 点评:解决与三视图有关的问题,首先要根据三视图正确还原几何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 能力. 11.B 根据已知中的程序框图,模拟程序的执行过程,可得答案. 解:开始,n=1,S=1,故 S=2×1+1=3,n=1×(1+1)=2, S 与输出的结果不符,故 2≥k 不成立. S=2×3+2=8,n=2×(2+1)=6, S 与输出的结果不符,故 6≥k 不成立. S=2×8+6=22,n=6×(6+1)=42, S 与输出的结果不相符,故 42≥k 不成立. S=2×22+42=86,n=42×(42+1)=1 806. S 与输出的结果相符,故 1 806≥k 成立. 所以 k 的最小值为 43. 故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程序框图,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2.B 直接对  f x 和  g x 进行求导,通过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得出 ( )f x 在区间[1,2] 上是单调减函 数和 ( )g x 在区间[1,2] 上是单调增函数,由于 1 2, [1,2]x x  ,使得    1 2f x g x ,则 { | ( )} { | ( )}y y f x y y g x     ,即可求出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函数 ( ) xf x x e  , 21( ) ln2g x x x a   , ( ) (1 ) 0xf x e x    , ( )f x 在区间[1,2] 上是单调减函数, 所以 2 2 1( ) ,e ef x      , 21 1( ) 0xg x x x x      , ( )g x 在区间[1,2] 上是单调增函数, 所以 1( ) ,2 ln22g x a a       , 由于 1 2, [1,2]x x  使得    1 2f x g x , 所以{ | ( )} { | ( )}y y f x y y g x     , 当{ | ( )} { | ( )}y y f x y y g x     时,得 2 22 ln2 ea   或 1 1 2 ae   , 所以 2 2 ln2 2ea    或 1 1 e 2a   , 所以 ( ) ( )f x g x   ,得 2 2 1 1ln2 2,e e 2a        . 故选:B.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及根据存在性问题求参数范围,考查转化和计算能力. 13. 2,1 不等式 2 2 0 ( 2)( 1) 0x x x x       的解集为 2,1 . 【考点定位】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4. 1 1,8 8     首先根据关系式转化为 12 2n na a    ,并求得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不等式转化为   2 max6 2nm n a     ,判断数列    6 2nn a  的单调性,求得最大值,以及 m 的取值范 围. 由 2n na S n   ①,可得 1 1 2 2n na S n     ②.由②-①可得 1 1 2n n na a a     ,即  1 12 22n na a    ,由 1 1 2a S   可得 1 1a   , 1 2 1a   ,所以 2na  是首项为 1,公比 为 1 2 的等比数列,所以 1 12 2n na   ,即 1 1 22n na   ,所以   1 66 2 2n n nn a     ,设   1 6 2n nf n   ,则     1 5 6 71 2 2 2n n n n n nf n f n         ,当 7 0n  ,即 0 7n  时,  f n 递 增,当 7 0n  ,即 7n  时,  f n 递减,故  f n 的最大值为     17 8 64f f  . 若存在正整数 n ,使得不等式   26 2nn a m   成立,则   2 max6 2nm n a     故 2 1 64m  ,故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1 1,8 8     . 故答案为: 1 1,8 8     本题考查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应用、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属于中 档题型,本题的关键是根据 na 与 nS 的关系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15.10 化简表达式,利用基本不等式,以及完全平方式进行求解表达式的最小值,即可得到答案. 由题意,实数 x,y,a 均为正实数, 则 2 225 252 4 3 ( 1)3 3 y x ya a ayx x y x x            , 因为 25 253 2 3 10 3 3 y y y yx x x x           ,当且仅当 y=2x 时取等号, 又由 2( 1) 0a   ,当 1a  时取等号, 所以 225 2 43 y x a ax x y     的最小值为:10. 故答案为:10. 本题考查函数的最值的求法,基本不等式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的应用,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属于中档试题. 16.(1)见解析(2) 1 6 (3) 10 5 (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和梯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到线线平行,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得平 面 1 //A DC 平面 EHF ,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得到 //EF 平面 1A DC ; (2)将三棱锥的顶点和底面转换,之后利用椎体体积公式求得结果; (3)利用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得到 1B CM (或其补角)是目标,之后应用余弦定理求得结 果. (1)作 1D D 的中点 H ,连接 EH , FH . 又 E 为 1 1A D 的中点, ∴ EH 为 1 1A DD 的中位线, 1//EH A D . 又 F 为 MC 的中点, ∴ FH 为梯形 1D DCM 的中位线,∴ //FH CD . 在平面 1A DC 中, 1A D CD D , 在平面 EHF 中, EH FH H , ∴平面 1 //A DC 平面 EHF , 又 EF  平面 EHF ,∴ //EF 平面 1A DC . (2) 1 1 1 1 1 1 1 3 3 2C FCN N C FC C FC C MCV V S CN S CN           1 1 1 1 1 11 2 16 2 12 6C M CC CN          . 故所求三棱锥 1C FCN 的体积为 1 6 . (3)连接 1BC , 1MB ,因为在长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1 1//A D B C , 且 1 1A D B C ,又点 M 在直线CF 上, 所以直线 1A D 与直线CF 所成角即为 1BC 与CM 所成的角, 即是 1B CM (或其补角). 在 1B CM 中, 1 2 2B C , 5MC  , 1 5MB  . 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1 1 1 1 cos 2 CM B C B MB CM CM B C          2 2 2 5 2 2 5 10 52 5 2 2       , 故所求直线 1A D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0 5 . 本小题考查线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三棱锥的体积等基础知识,考査空间想象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 17.(1) 2sin  为 1C 的极坐标方程, 2 3 cos   为 2C 的极坐标方程;(2) 3 2 . (1)先将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再根据直角坐标方程可将 C1,C2 化为极坐标方程; (2)由题意得 A , B 的极坐标分别为  2sin ,A   ,  2 3cos ,B   ,得 2sin 2 3cos 4 sin 3AB          ,  0,  ,由条件 2AB  解方程得直线 l,再由 点到直线距离可得三角形的高,进而可求得面积. (1)由 1C : 1 x cost y sint     (t 为参数)得  22 1 1x y   , 即 2 2 2 0x y y   , ∴ 2 2 sin 0    ,即 2sin  为 1C 的极坐标方程, 由圆 2C : 2 2 2 3 0x y x   得 2 2 3 cos 0    ,即 2 3cos   为 2C 的极坐标方程. (2)由题意得 A , B 的极坐标分别为  2sin ,A   ,  2 3cos ,B   . ∴ 2sin 2 3cos 4 sin 3AB          ,  0,  , 由 2AB  得 1sin 3 2      ,∴ 2   或 5 6   . 当 2   时, B 点极坐标 0, 2      与 0  矛盾,∴ 5 6   , 此时l 的方程为 5tan ( 0)6y x x   , 即 3 3 0x y  ,由圆 2C : 2 2 2 3 0x y x   知圆心 2C 的直角坐标为  3,0 , ∴ 2C 到l 的距离    2 2 3 3 3 23 3 d      , ∴ 2ABC 的面积为 1 1 3 322 2 2 2S AB d      . 即 2ABC 的面积为 3 2 . 本题主要考查了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普通方程的互化,以及极坐标系下两点的距离公式,属于 中档题. 18.(1) 0.0075;(2) 230 , 224 ;(3)5. 试题分析:(1)由直方图的性质可得(0.002+0.0095+0.011+0.0125+x+0.005+0.0025)×20=1,解方 程可得;(2)由直方图中众数为最高矩形上端的中点可得,可得中位数在[220,240)内,设中位 数为 a,解方程(0.002+0.0095+0.011)×20+0.0125×(a-220)=0.5 可得;(3)可得各段的用户分别 为 25,15,10,5,可得抽取比例,可得要抽取的户数 试题解析:(1)由直方图的性质可得(0.002+0.0095+0.011+0.0125+x+0.005+0.0025)×20=1 得: x=0.0075,所以直方图中 x 的值是 0.0075. ------------- 3 分 (2)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是 220 240 2  =230. ------------- 5 分 因为(0.002+0.0095+0.011)×20=0.45<0.5,所以月平均用电量的中位数在[220,240)内, 设中位数为 a, 由(0.002+0.0095+0.011)×20+0.0125×(a-220)=0.5 得:a=224,所以月平均用电量的中位数是 224. ------------ 8 分 (3)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的用户有 0.0125×20×100=25 户, 月平均用电量为[240,260)的用户有 0.0075×20×100=15 户, 月平均用电量为[260,280)的用户有 0. 005×20×100=10 户, 月平均用电量为[280,300]的用户有 0.0025×20×100=5 户, -------------10 分 抽取比例= 11 25 15 10 5   = 1 5 ,所以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 25× 1 5 =5 户.-- 12 分 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及分层抽样 19.(1) 4,4 (2) 41, 3     (Ⅰ)对 x 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去掉绝对值符号,然后求解不等式组,再求并集即可得结果;(Ⅱ) 原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 22 4 2 3x a x a    恒成立,而    2 4 2 2 4 2 4x a x x a x a         ,所以 24 3a a  ,从而可得结果. (Ⅰ)当 2a   时,由   4f x  ,得 2 1 2 4x x    , 当 1x  时,由    2 1 2 4x x    ,得 4 1x   ; 当1 2x  时,由    2 1 2 4x x    ,得;1 2x  . 当 2x  时,由    2 1 2 4x x    ,得 2 4x  ; 综上所述,   4f x  的解集为 4,4 . (Ⅱ)不等式   23 3 2f x a x   , 即为 22 4 2 3x a x a    , 即关于 x 的不等式 22 4 2 3x a x a    恒成立, 而    2 4 2 2 4 2 4x a x x a x a         , 当且仅当   2 4 2 0x a x   时等号成立,所以 24 3a a  , 解得 24 3a a  或 24 3a a   , 解得: 41 3a   或 a  . 所以 a 的取值范围是 41, 3     . 绝对值不等式的常见解法: ①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②利用“零点分段法”求解,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③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图象求解,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20. 2 2 1( 2 0)4 3 x y x     . 以 AB 所在直线为 x 轴,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 ( , )C x y , 根据| | | | 2| |CB CA AB  ,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由题意,以 AB 所在直线为 x 轴,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所示, 因为 2c  ,则 ( 1,0), (1,0)A B ,设 ( , )C x y , 因为 2a b c  ,即| | | | 2| |CB CA AB  , 即 2 2 2 2( 1) ( 1) 4x y x y      ,整理得所以 2 2 14 3 x y  , 因为 a b ,即| | | |CB CA ,所以点C 只能在 y 轴的左边,即 0x  . 又 ABC 的三个顶点不能共线,所以点C 不能在 x 轴上,即 2x   . 所以所求点C 的轨迹方程为 2 2 1( 2 0)4 3 x y x     .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解,其中解答中熟记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是解答的关键,同时 注意结合三角形的条件,求得椭圆的限制条件是解答的一个易错点,着重考查推理与运算能力. 21.x+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18 和 4. 试题分析:画出可行域,当直线 x+y=0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当其经过点(3,1)时,x+y 取最 小值,当其经过点(6,12)时,x+y 取最大值. 试题解析:原不等式组等价于 作出其围成的平面区域如下图所示. 将直线 x+y=0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当其经过点(3,1)时,x+y 取最小值,当其经过点(6, 12)时,x+y 取最大值. ∴ (x+y) min=3+1=4,(x+y)max=6+12=18. 即 x+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18 和 4. 22.(1) 3  ;(2) 6 3 . (1)利用正弦定理直接得到答案. (2)利用余弦定理得到 2 224 a c ac   再利用均值不等式得到 24ac„ ,代入面积公式得到最大 值. (1)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 3sin cos sin sinA B B A   , ∵ (0, )A  ,sin 0A  ,∴ tan 3B  . ∵ (0, )B  ,∴ 3B  . (2)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cosb a c ac B   , 即 2 224 a c ac   2ac ac ac … , ∴ 24ac„ , ∴ 1 1 3sin 24 6 32 2 2ABCS ac B    „ , 即 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6 3 . 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均值不等式,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3.(1)见解析;(2) 8 2ln33  (1)将 1a  代入  f x 中,得到解析式,结合导函数与原函数的单调性关系,判定单调区间,判 定极值,即可.(2)由条件得 1 2 1 21, 1,x x b x x    得到    1 2g x g x  1 1 2 2 2 1 2ln ,x x x x x x       设  1 2 0 1xt tx    ,令    12ln 0 1 ,h t t t tt         结合导函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计算最值, 即可. (1)将 1a  代入  f x 中,得到   2 3lnf x x x x   ,求导,得到   3' 2 1f x x x      2 1 2 32 3 x xx x x x     ,结合 0x  ,当  ' 0f x  得到.  f x 在 1, 单调递增,当  ' 0f x  ,得到  f x 在 0,1 单调递减,计算极值,令  ' 0f x  ,得到 1x  处取到极小值,为 2 . (2)将  f x 解析式代入,得到    2 2 2 2lng x x b x x    ,求导得到    ' 22 1 1xg x b xx        ,令  ' 0g x  ,得到  2 1 1 0x b x    ,所以  2 1 2 1 2 41, 1, 1 4 03x x b x x b                 2 2 1 2 1 1 1 2 2 22ln 2 1 2ln 2 1g x g x x x b x x x b x                    2 21 1 2 1 2 2 2ln 2 1x x x b x xx           2 21 1 2 1 2 1 2 2 2ln 2x x x x x x xx       2 2 1 1 2 1 1 2 2 1 2 2 2 1 2ln 2l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因为 1 20 ,x x  所以设  1 2 0 1xt tx    ,令    12ln 0 1 ,h t t t tt         则    2 2 2 12 1' 1 0,th t t t t          所以  h t 在 0,1 单调递减,又因为 4 31 ,3b   ,所以     2 2 2 1 2 1 2 1 2 1 161 + 2 3 x xb x x tx x t        ,所以 1 33t t 或 ,又因为 10 1, 0 ,3t t   所以 所以   1 1 1 82ln 3 2ln33 3 3 3h t h               ,所 以    1 2g x g x 的最小值为 8 2ln33  本道题考查了导函数与原函数单调性的关系,考查了利用导函数计算最值,难度偏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