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课件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_人教新课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_人教新课标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 的测量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长度及其测量 •时间及其测量 •误差 课后 作业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用眼观察甲、乙两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 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 一样大吗? 甲 乙 知1-讲 1 为了更准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 我们发明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 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 厘米(符号为 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 μm)、纳米(符号为 nm)。 知1-讲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 km=1 000 m=103 m; 1 dm=0.1 m=10-1 m; 1 cm=0.01 m=10-2 m; 1 mm=0.001 m=10-3 m; 1 μm=0.000 001 m=10-6 m; 1 nm=0.000 000 001 m=10-9 m. 知1-讲 拓展与综合 (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 的单位。如长度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单位等。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96 cm=96×10mm=960 mm B.96 nm=96×10-3=0.096 μm C.96 dm=96×10 cm=96 cm D.96 nm=96×10-8 m=9.6×10-7 m 知1-讲 【例1】 A 知1-讲 【解析】 96 cm=96×10 mm=960 mm, 96 nm=96×10-3μm=0.096 μm, 96 dm=96×10 cm=960 cm, 96 nm=96×10-9 m=9.6×10-8 m。 知1-讲 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 “数字不变单位变”的规律。换算过程中要有单 位,且单位不能重复。 知1-讲 1.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知1-讲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知1-讲 2. 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 量程、分度值。 (1)会认: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知1-讲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2)会放: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知1-讲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4)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知1-讲 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填“A”或 “B”)。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_cm。 【例2】 【解析】 视线B垂直于刻度面,正对刻度线,是正确的。被测物 体左侧对准零刻度线,右侧对准3大格5小格处,故物 体长度为3.50 cm。 B  3.50 知1-讲 刻度尺的正确放法: 刻度尺的错误放法: 知1-练 【枣庄】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 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填 “A”或“B”),测出该物体的 长度是________cm。 1 B  1.32  知2-导 2 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知2-讲 (1)时间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 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 分钟(符号min)。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h=60 min 1 min =60 s 1 h=3 600 s 知2-讲 (2)计时工具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 知2-讲 机械停表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 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石英钟 电子手表 电子停表 知2-讲 活动 学会使用机械秒表 秒针 分针 走一周为60 s 走一周为60 min 知2-讲 •小盘的分度值: •大盘的分度值: •秒表读数: 1 h = 60 min = 3 600 s 30 s 0.1 s 1 min 41.0 s 知2-讲 【例3】 110 [中考·贵港]如图所示,停表记录的时间 是 s。 知2-讲 【解析】 图中停表大盘指示的时间为50s,小盘指示的 时间为1min多,故停表记录的时间1min50s,即 110 s。 知2-讲 秒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的机械停表读数的步骤: ①读出停表分钟数; ②判断分针是否已过半刻度; ③读出秒数。 知2-练 1 【江西】如图所示,该手表显 示的时刻为上午__________, 它的分度值为______。 10:07:38 1s 知3-导 3 测量时最后一位是估计的,由于不可能估 读得非常准确,会出现什么情况?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 知3-讲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 仪器本身不准确 3. 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定义 知3-讲 1.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 量的减小。 2. 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 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 3.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 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 以避免的。 注意 知3-讲 【例4】 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 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 2.7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2.36 cm B. 2.357 cm C. 2.35 cm D. 2.46 cm A 知3-讲 【解析】 物体的长度L =(L1+L2+L4)/3= (2.35 cm+2.36 cm+2.36 cm)/3 =2.357 cm ≈ 2.36 cm。 知3-讲 错误产生的原因: (1)不遵守测量规则; (2)记录结果时粗心。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进行测量,就可以避免错误。 下列做法不能减小测量误差的是(  ) A.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 B.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D.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 知3-练 1 D 测量 s 长度 减 小 误差 时间 m 国际单位 刻度尺 停表 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 国际单位 1. 刻度尺的使用: (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分度值适当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3)放:刻度尺沿着被测物放置,与被测物紧贴,与被测长 度平行,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4)看:视线与刻度尺的刻度面垂直; (5)读: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测量值=精确值+估计值,测量结果由数据和单位 组成,不要漏记单位。 2. 减小误差的方法: (1)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 币的周 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 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1 硬币可以直接用游标卡尺测量。 纸的厚度可以测得一百张纸的厚度,再除100得到平均厚度。 铜丝的直径可以将铜丝均匀缠绕在圆柱体上,测量总宽度, 然后除掉缠绕圈数。 总厚度和宽度都需要用到游标卡尺。 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 一个摆。要 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 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 做一 个周期为1s的摆吗? 2 解:要做一个周期为1 s的摆,可以通过不断改变绳 长的办法多测几次得到。1 s的单摆线长约25 cm。 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厚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长, 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不正确的操作的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 乙 刻度尺要放正;有 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 不能倾斜 4 【遂宁】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 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 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