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母题题源系列之诗歌艺术手法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母题题源系列之诗歌艺术手法 学案 【母题来源】2018年高考浙江卷第19——20题 【母题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 19.(1)久留(逗留)(2)依依不舍 20.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试题解析】 19.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0.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核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属于艺术手法的考核。 【考试方向】近年来诗歌鉴赏题目,重点放在诗歌的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探究和手法的赏析上,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考核一般都给出答题的方向,如此题中明确考核“点染”的手法。 【得分要点】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本题所考查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母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鹿门山 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峴。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①,采药遂不返。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②。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注】 ①庞德公: 汉名士,建安中,携妻子登鹿门山,隐居在此,鹿门山因而谓之“圣山”。②偃意: 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 1.此诗为怀古诗,诗中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缅怀之情。(请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2.孟浩然的诗清淡自然,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自然”的特点。 【答案】 1.庞德公或耆旧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内容的题目,要求用诗中的词语回答诗中抒发了对谁的缅怀之情,注意你根据诗中的句子“昔闻庞德公”“纷吾感耆旧”概括“庞德公”或“耆旧”。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自然”的特点,注意从“寓情于叙事、写景之中”如描述庞公故迹及探访之事,“回艇夕阳晚”等句,或叙事或写录,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由实及虚,虚实相生”,由眼前的事、景,自然地引出曾栖居此处的庞德公,流露缅怀之情;“因事写景,转换自然”,由乘流越岘引出江景,由到鹿门山引出山景,叙事写景陆合无间等角度作答。 【母题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夜将半,南望书所见 【清】黎简 乍冷初冬密云黑,忽惊万丈曙霞红。远知何处中宵火,低拜前头北海风①。 五岭三年千里内,多时十室九家空。已怜泪眼啼饥尽,更使无归作转蓬。 【注释】①《后汉书·儒林传》:“时县连年火灾,(刘昆)向火扣头,多能降雨止风。”北海风,北面来的海风,因时在冬天,故成北风。 3.本诗_______一语暗示出五岭一带百姓处境的悲惨,一个______字显示了作者的立场,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4.赏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答案】 3.(1).十室九家空(十室九空) (2).怜 4.①比喻,将漂泊流离的百姓比作蓬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悲苦。②用典,表现作者祈愿降雨止风,不使火势蔓延的焦急心态。③对比,将密云黑和曙霞红进行对比,突出了火灾的气势凶猛。(若答“夸张手法突出火灾的气势凶猛”也可以给分。)④叠用数量词,刻有力地突出了民生凋敝的悲惨境地。⑤虚实结合,作者由眼前的火灾想到更多的灾民,表现作者的悲悯情怀。 【解析】 【母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宿水口① (宋)洪瑹② 断虹远饮横江③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①水口:集镇名。在安徽来安县南三十里的来安水东岸。②洪瑹(tú ):字叔玙,号空同词客,宋代末年理宗时人。③横江:长江。 5.赏析词作的表达技巧。 6.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这样评价:“末句比兴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请分析划线句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 5.①远近结合:上阕写景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②强烈的视觉效果: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③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阕的明丽的色彩,勾画了欢乐的景象,更显出下阕所抒之情的压抑愁苦。 6.①羁旅奔波之苦:一“又”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日夜,受尽了千愁万苦。②孤独寂寞之感:一“寒灯”一“闭门”,把词人孤灯相伴、闭门独坐孤苦无依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读懂诗句是解题的关键,熟悉各种艺术手法是解题的必备能力。本首词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上阕可考虑写景的手法,起首“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短短四句,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恍如一幅画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绚丽,诗意盎然。从整首词考虑,下阕抒写客居此地的孤独之感,上阕写明丽绚丽的景是衬托下阕的愁情,是以乐景衬哀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