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二轮复习成语训练(全国)2
2017届二轮复习 成语 训练(全国) (2016·江苏卷) (3分) 现场采样 阅卷点评 抽样1: A 该生不明近义实词的侧重点。“机敏”意为机警灵敏,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敏锐”意为(感觉)灵敏,(眼光)尖锐,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句中是说“生活”能迅速判断你对它的态度,眼光尖锐,应选“敏锐”。“焦躁”意为着急而烦躁,重在焦急,多形容人的心理;“浮躁”意为轻浮急躁,重在浮浅,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情。根据语境特别是后文“默默耕耘”的提示,应选“浮躁”。 抽样2: C 该生不明语境及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与众不同”指跟大家不一样,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而“标新立异”则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重在标榜“新”和“异”,重在主观行为。语境义是说人对自己的期望,而不是标榜新异,故应该用“与众不同”。 增分指导: 紧扣语境,辨析区别 一些成语的使用一般具有自身的特点或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中与语境不符,将会出现错误。在解题时,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要注意从意思、使用对象、程度、褒贬、侧重点等方面加以认真揣摩。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中的“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侧重客观上的不同,“标新立异”侧重主观上的标榜新异。 2.准确理解语境所表达的意思。词语的语境,就是上下文。成语正确与否往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成语使用是否符合语境,就要抓住具体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语境义是人期望自己与别人不同,而不是标榜自己。 3.探寻语境意与成语意思的契合之处。在明确了语境意之后,将语境意与两个成语进行比较,探究哪个成语更适合语境意,即可得出答案。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54012000】 庄子与这个世界作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________。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________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________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A.不可理喻 体察 踩踏 B.捉摸不透 体谅 踩踏 C.捉摸不透 体察 作践 D.不可理喻 体谅 作践 C [捉摸不透:猜测不清楚。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不通情理。根据语境,第一空只能填入“捉摸不透”。体察:体验和观察。体谅: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谅解。第二空用“细致的”来形容,根据语境,应填入“体察”。作践:糟蹋;作弄,侮辱。踩踏:践踏。根据句意,庄子是故意地摧残给人看,故第三空应填入“作践”。]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巴黎恐怖袭击让人们认识到,现时恐怖主义虽是针对某国具体实施行动,但本质上并不以国家为________。因此,任何________的想法,甚至站在所谓的文明冲突框架下对暴恐采取________政策,到头来将被证明不过是在恐怖名单上的排序比较靠后而已。 A.界限 隔岸观火 妥协 B.界限 隔岸观火 绥靖 C.界线 置身事外 绥靖 D.界线 置身事外 妥协 B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缘。此处重在强调“限度”,是抽象的,非实指国家界线,故宜用“界限”。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此处强调态度,故用“隔岸观火”。绥靖:安抚,使保持地方平静。妥协:为了避免冲突或争执而让步。“绥靖”常与“政策”一词搭配。故选B项。]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54012001】 恽寿平的花鸟画________北宋徐崇嗣,________了明代花鸟画中的写意法,笔触洒脱飘逸,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丽的画风,饶有机趣,画作________。 A.取法 融汇 精妙绝伦 B.效法 融汇 美轮美奂 C.效法 融会 美轮美奂 D.取法 融会 精妙绝伦 D [近义词语和成语辨析重在结合语言环境,辨别词语的适用对象和情感色彩。取法:取以为法则。效法: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由于语句中说“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丽的画风”,故不能用“效法”,排除B、C两项。融汇:融合汇聚。在语义上侧重于“汇集”“汇聚”。融会:融合。侧重于把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起来有机地合成一体。句中有“代替”就不能用“融汇”,文中也没有体现“汇聚”,故可排除A项。精妙绝伦:精致巧妙到了极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据此应选D项。]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美国入侵伊拉克,利比亚内乱,再加上叙利亚内战和极端恐怖组织________,2015年夏天,超过100万的中东、非洲难民前往欧洲,________了难民危机。欧洲各国在协调难民收容政策、共同抵御区域性危机等方面遭遇了一系列难题。由此可见,地区国家间充分合作、坦诚________十分必要。 A.无事生非 爆发 勾通 B.兴风作浪 暴发 勾通 C.无事生非 暴发 沟通 D.兴风作浪 爆发 沟通 D [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无事生非:本来没有问题而故意制造纠纷。此处应用“兴风作浪”。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突然发作。多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情绪、力量等。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难民危机”应用“爆发”。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地区国家间”应用“沟通”。] 技法1__如何辨析近义实词、虚词 一、从三方面辨析近义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形容词上,偶尔也会涉及名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 近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辨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从意义方面辨析 (1)弄清词义的侧重点 请辨析下列三组近义词的侧重点。 ①安置 安排 【辨析】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后者指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安置(人员)。 ②陡峭 峻峭 【辨析】 前者重在“陡直”,后者重在“高峻”。 ③扩大 扩充 【辨析】 前者重在“由小到大”,后者重在“增长充实”。 精要点拨 近义词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有相同的语素,同时也有不同的语素。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如“景点”与“景色”,“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2)把握词义的轻重 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词义轻重。 ①妨碍 妨害 【辨析】 “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如“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妨碍别人休息的”;“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如“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妨害人们的健康”。 ②诬蔑 诬陷 【辨析】 “诬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 精要点拨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如“敬佩”与“敬仰”都表示敬重之意,但“敬仰”有仰慕意,程度更重。 (3)看其适用范围 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范围大小。 ①边疆 边境 边界 【辨析】 这三个词表示的范围越来越小,“边疆”指比较边远的靠近国界的区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 ②年龄 年纪 【辨析】 “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 精要点拨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还有的是事物的集合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如“河流”与“河”。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2.从色彩方面辨析 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色彩。 (1)成果 结果 后果 【辨析】 这三个词都有结局之意,但“成果”指取得的成绩、成就,为褒义词(带有肯定、赞许、喜悦等感情);“后果”往往指不好的结果、坏的结局,为贬义词(带有否定、贬斥、憎恶等感情);“结果”无褒贬的意义,为中性词。 (2)见面 会见 【辨析】 “见面”用于口语,“会见”用于书面语。 精要点拨 词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有些词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或该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的感情色彩。例如:“果断”“决断”“武断”都有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的意思,但“果断”是褒义词,“武断”是贬义词,“决断”是中性词。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所特有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例如:“诞辰”与“生日”,“商榷”与“商量”,前者用于书面语,后者用于口语。不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也是可以活用的,比如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等等。 3.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其搭配对象 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搭配对象有何不同。 ①发扬 发挥 【辨析】 “发扬”后跟优点、作风、传统等,“发挥”后跟才干、作用、创造性等。 ②交流 交换 【辨析】 “交流”后跟思想、经验、物资等,“交换”后跟意见、礼物、资料等。 精要点拨 词语的搭配习惯有所不同。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如“改进”后跟的是工作、方法、技术等,“改善”后跟的是生活、条件、关系等。 (2)看其词性和语法功能 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①精彩 精华 【辨析】 “精彩”是形容词,可作定语、补语、谓语;“精华”是名词,可作主语、宾语。 ②偶尔 偶然 【辨析】 “偶尔”常作副词,修饰动词;“偶然”常作形容词,修饰名词。 精要点拨 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有的词是动词,有的词是名词,词性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自然不同,如“阻碍”与“障碍”,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 (3)看其适用对象 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适用对象。 ①敬赠 惠赠 【辨析】 “敬赠”用于自己对他人的赠送,“惠赠”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赠送。 ②赡养 扶养 【辨析】 “赡养”用于老人,“扶养”用于同辈或晚辈。 精要点拨 词语的适用对象不同。主要看它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特定对象,是用于自己表谦称还是用于他人表敬称。如“爱护”一词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辈之间,“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二、从三个角度辨析近义虚词 4.请辨析下列几组近义虚词。 (1)但是 不过 【辨析】 “但是”转折语气重,“不过”转折语气轻。 (2)况且 何况 【辨析】 “况且”与“还”相搭配,“何况”可用于反问。 (3)因为 由于 【辨析】 “因为”常与“所以”相搭配,“由于”不能;“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而“因为”前后分句皆可用。 精要点拨 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近义虚词的辨析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 1.从词性、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 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 2.从词语使用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使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1)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2)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3)“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意思相同;“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和副词之后。 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 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既……又……”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连……也……”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即使……也……”“倘若……便……”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 词语1 如何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近义词 1.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语境;对于一句话来说,它所处的那个语段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是它的语境。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往往具有多种意思,但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 定的双关修辞例外)。比如“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离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在“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重”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重”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2.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 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3.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语素比较而鉴别之是不行了。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适的,如: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另外,有时更多的是凭借好的语感,尤其是辨析虚词。不过,好的语感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和对语法关系非常娴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一定要不断阅读并熟悉语法,以培养起良好的语感。 【即时巩固】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54012002】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__________,从营养成分、__________、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__________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__________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 B.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 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 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 C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鉴别:辨别(真假好坏);甄别:①审查辨别(优劣、真伪),②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根据语境,对马铃薯应该是辨别品质优劣,所以应该用“甄别”。色泽:颜色和光泽。色彩:①颜色,②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本句不仅强调“色彩”,还包含“光泽”之义,所以应该用“色泽”。“最终”指最后,末了;“终于”表示经过较长 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语境中指多方面试验最后“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这一客观情况,并没有体现“希望达到的结果”这一内涵,所以应该用“最终”。“适当”指合适,妥当;“适量”指数量适宜。结合语境“从诸多面粉种类中”选取的应该是“合适”的“小麦粉”,所以应该用“适当”。]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 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反映 曼延 总算 B.反应 蔓延 总算 C.反映 蔓延 终于 D.反应 曼延 终于 B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最好确定的是第二组。“反映”指主体把客体存在的情况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含主动性。“反应”是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含有被动色彩,看语境“反应”切合。“蔓延”是指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常用的搭配就有“火势蔓延”。“曼延”是指连绵不断。所以此处选择“蔓延”。第三组也比较好确定。“总算”有两个义项:①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②表示大体上还过得去。“终于”也有“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希望达到的结果”的意思。横线后的“没有白费”并不是“某种结果”,所以此处适合“总算”第②个义项。] 技法2__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一、记准成语的意思,避免望文生义 1.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6·全国乙卷)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2)(2016·全国甲卷)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3)(2016·全国丙卷)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4)(2015·安徽卷)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答案】 (1)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这里属于望文生义。比喻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 (2)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这里属望文生义。 (3)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失。这里属望文生义。 (4)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这里属望文生义,错解为“不与邻居沟通”。 精要点拨 注意关键字词,防范“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①春意阑珊(衰落,将尽) ②不刊之论(更改) ③久假不归(借) ④危言正色(正直) ⑤七月流火(火星) ⑥屡试不爽(差错) ⑦一文不名(占有) ⑧哀而不伤(伤害) ⑨不孚众望(令人信服) ⑩犯而不校(计较) ⑪一傅众咻(教导) ⑫差强人意(稍微) ⑬安土重迁(不轻率) ⑭细大不捐(抛弃) ⑮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删去,修改) 二、记准成语的使用对象,避免张冠李戴 2.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6·全国丙卷)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2)(2016·山东卷)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3)(2016·山东卷)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答案】 (1)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能用来修饰“诚信精神”,对象误用。 (2)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这个词语形容的对象是人的技能或人工物品,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此句对象错误。 (3)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用来形容灾情,用错对象,且不合语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