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周周末培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周周末培优含解析

周末培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南岳①记 戊戌秋,余偕陈子乔、林固庵二人之衡山。舆行两日抵其麓。阴雨骤注,咫尺晦昧,兴 几尽。诘朝②,云暂开,祝融峰忽现天际,旋露而旋灭。 强之行,山径崎岖,舁者③无所用其力,各蹑其屦以上。午憩半山亭。亭以下清澈,其上 云深不可测。饮毕,经三十六湾,羊肠屈曲,尤奇险可畏。瀑布奔流怒号于万仞下,一失足, 人莫援以手。秋日自上蒸之,云五色夺目。所历之境,恍惚不可为状。俄而一岫现,以为凌 绝顶也。奋登之,则闻钟声、磬声、鸡犬声、行歌互答声唱和天半,仰之不见其处。从容攀 跻,抵上封寺,宿焉。 云至,寺忽划然而断,峰巅挺现云中,如螺,如髻,如大海孤岛,绝无依傍。风动云舞, 山岳俱摇,令人眩悸不能自持。夜半,风大作,殿上铁瓦欲飞。晓起视之,云尽为风散矣。 乃攀危石凌绝顶。近瞩荆、襄,远览宇宙,一目万里,洞然无蔽。 吾窃因之而有感焉。卑而近者,其境易窥;高而远者,其妙难见。天地之蕴奥,每多有 所秘藏而不可以骤知。使因偶有所得而遂快然自足,亦将无以极宇宙之大观,尽显乎造物之 奇。故安于蒙昧而不进者,自弃也;得其半而即欲自止者,画也。殚其力之所能为,以求其 境之可至。至于疑似眩乱,天或未有以启之,又终有所不能达也,尽乎人复得乎天,而后此 心庶乎无憾矣!此余之所以有感于斯也。 余闻衡岳之上多幽洞异岩,为昔贤所曾游者。余将遍访而详览之,以悉得其概。盖观其 大,又欲有以尽其细也。二子其亦有此志乎? (取材于清·罗泽南《游南岳记》,有删改) 【注】①南岳:衡山。下文中的“祝融峰”为衡山最高峰。②诘朝:次日清晨。③舁者:轿 夫。 文章最后一段“二子其亦有此志乎”一句中,“志”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志”指逐一(全部)观览南岳上的幽洞异岩,既要从整体上观看,又要了解它 们的细微之处的愿望。 名师点睛 1.依文觅方,课文寻技。解答非传记类文言文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题,要依据文体,选择方 法。文章文体不同,表达方式有异。还可依据文体,参照所学课文,寻觅答题的方法与技巧。对 于记叙类文章,要关注记叙要素,侧重记叙、描写,兼及抒情、议论,把握文章寓意,掌握表达 技巧,可借鉴高中课文《游褒禅山记》的行文思路。对于议论类文章,要关注议论三要素(论点、 论据、论证),注意论证方法,分清论证层次,把握文章主旨,可以借鉴《劝学》《师说》等文 章的说理方法。 2.关注细节,注意语词。对于客观题,要关注细节,如时间之先后,范围之大小,人称之 变化等。另外,要注意选项中的特殊词语,如表程度的“几乎”“相当”“尤其”,表估计的“大 约”“可能”“左右”,表数量的“多”“有余”,表范围的“全”“都”,表频率的“屡次” “常常”等词语,特别是含义绝对化的词语,往往是易错之处,都需重视。 3.概括全面,语言简练。对于主观概括题,要依据选文文体,根据题干内容,确定答案在 原文的对应区间,搜索关联信息。然后把对应信息加工整理,分层(或分点)整理出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谋 攻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 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 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辒,具器 械,三月而后成,距,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 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 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 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 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 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者,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子认为在战役中不顾条件地硬拼硬打不是上策,要采取全局性的战略方针,争取最大限 度的利益而使自己的损耗降到最低限度。 B.作者认为自己的兵力和对方的兵力相等时,就要设法分散他们,这样才能削弱对方的兵力, 取得最后的胜利。 C.作者认为将帅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并特别强调将帅指挥权的相对独立性,主张国君不应 该干涉,并说这是实施“谋攻”原则的重要保证。 D.全文围绕着“谋攻”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并且细致分析了战争中的一些因素,比如分析用 兵的战略原则、谋攻之法、用兵的战术原则等。 B 名师点睛 1.筛选关键词句。弄清楚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即这种“观 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哪一件事情的。 2.抓住问题实质。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考生要抓住问题的实质,要明确“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即作者对文中具体的人、事、物的看法及评价。因此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切中要害, 抓住实质。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 说 王 建 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 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 歌头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日日新。 鼓动六街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达官贵人哪些生活画面?目的是什么? ①喂养鹦鹉。侧面揭示达官贵人不吝巨资求购名贵鹦鹉的入迷状况。②观赏牡丹。 表现上流社会对名贵牡丹的追求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③欣赏歌舞。批判豪门贵族一掷 千金、追欢买笑、猎奇逐新的不正常心态。④女子装扮。鞭挞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奢侈和浮靡。 【解析】 诗歌中的画面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景色,一是人物活动的画面。解答该 题,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诗歌内容。诗歌通过百瓣桃花、千年鹤寿与豪门骄奢的生 活对比,表达对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生活的讽刺。第二步,确定画面特征。诗歌的颔联、颈联 描写了豪门贵族的生活画面:颔联,出句写豪门贵族对鹦鹉的喜爱,对句写他们观赏牡丹。 颈联,出句写他们对歌舞的热爱,对句写女子装扮的样子。第三步,理解诗人情感。诗人之 所以用浓重笔墨来描写豪门贵族奢侈浮华的生活状态,主要是为了揭露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 表现了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的讽刺等。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杨人。以门荫调右翊卫,迁司卫主簿。 张柬之将诛易之等,引与定策。于是,以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属以禁兵。时 中宗每北门起居,因得谒陈秘计。神龙元年正月,彦范、晖率羽林兵与将军李湛、李多祚等 千骑五百人讨贼。令湛、多祚就东宫迎中宗至玄武门,彦范等斩关入,士皆鼓譟,时武后处 迎仙宫之集仙殿,斩易之等庑下。后闻变而起,见中宗曰:“乃汝耶?竖子诛,可还宫。”彦 范进曰:“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託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 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臣等谨奉天意,惟陛下传位,万世不绝,天下之幸。” 后乃卧,不复言。明日,中宗复位,以彦范为侍中,封谯郡公,赐实封五百户。 时武三思以迁太后衔恚,虑不利诸武,而韦后雅为帝宠畏,且三思与烝乱,由是朋谗奇 中。未几,罢彦范等政事。五月,加特进,封扶阳郡王,赐姓韦,同后属籍,锡金银、锦绣, 皆以铁券恕十死,令朝朔望。王同皎谋诛三思,事泄,三思诬彦范等同逆。乃贬彦范泷州司 马。三思又疏韦后隐秽,榜于道,请废之。帝震怒,三思猥曰:“此殆彦范辈为之。”命御史 大夫李承嘉鞫状,物色其人。承嘉即奏:“彦范、晖、柬之等暴讪摇变,内托废后,而实危君。 人臣无将,当伏诛。”帝业尝许以不死,遂流瀼州,禁锢终身,子弟年十六以上谪徙岭外。三 思又讽节愍太子请夷彦范等三族,帝不从。三思虑五人者且复用,乃纳崔湜计,遣周利贞矫 制杀之。利贞至贵州,逢彦范,即缚曳竹槎上,肉尽,杖杀之,年五十四。 睿宗即位,彦范等并追复官爵,赐实封二百户,还其子孙,谥曰忠烈。 (选自《新唐书·桓彦范传》,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彦范有勇有谋。桓彦范曾参与制定诛杀张易之等人的计划,统领禁军,并在诛杀张易之 等人的行动中身先士卒。 B.桓彦范忠于中宗。诛杀张易之后,桓彦范逼迫武则天传位给中宗,武则天无奈之下,让出 皇位。 C.桓彦范遭到武三思陷害。武三思曾诬陷桓彦范是王同皎的同党,后又用韦后事件再次陷害 他,使桓彦范被流放。 D.桓彦范惨死他乡。武三思担心桓彦范等人以后再被起用,于是派遣周利贞假托皇帝的命令 杀了桓彦范。桓彦范死时场面十分悲惨。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杨德祖书 曹 植 植白: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 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幹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 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 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 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 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 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 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 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 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 兰茞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 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 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 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 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 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非要之皓首, 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嘱托杨德祖对自己所作辞赋进行修改以及对当时人才优劣的讨论,抒发了作者远 大的志向。文章感情真挚,情文并茂。 B.作者提到陈琳(陈琳字孔璋)的目的在于说明,陈琳在辞赋创作方面并不熟谙,但陈琳却 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以致把别人的讥嘲也当做了赞美。 C.作者认为文章著述不可能没有毛病,而文人不能害怕遭受别人的批评,也不能害怕修改文 章,同时他指出,高度的艺术才能与素养是批评家的必备条件。 D.作者把辞赋、翰墨之事与他认为更重要的事业相提并论,认为人应该先追求功名事业,然 后学文,写辞赋,最后是完成政治学术思想的著述。 3.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1.B 2.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 项,作者认为人生 要做的三件事情的顺序是:第一,是功名事业;第二,是政治学术思想的著述;第三,是 学文,写辞赋。 3.这首诗描写了如水的月光、凋落的菊花、飘零的落叶、疾飞的塞鸿、寂静的秋夜、袭人的 冷风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清冷、孤寂的意境。 【解析】 解答该题,可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诗歌意象。首先找出诗歌中描写的人、 事、景、物等,然后确定哪些内容体现了诗人情感,由此确定诗歌使用的意象。这首诗描 写了“碧空”“月华”“愁人”“残菊”“疏篱”“衰桐”“寒井”“塞鸿”“邻鸡”“白露”等,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诗人的“愁”情,都是诗歌使用的意象。第二步,体会意象内涵。首联, 写明月和明月下的诗人,诗人对月凝视,忧思萦怀。颔联,写残菊和衰桐。该联中,“花 开”对“叶下”,“残菊”对“衰桐”,“傍疏篱”对“落寒井”,体现了晚秋萧瑟的景象。 颈联,写塞外飞鸿由北向南迁徙,邻家鸡鸣也推迟。该联中,“塞鸿飞急”对“邻鸡鸣迟”, “觉秋尽”对“知夜永”,反衬晚秋夜的寒冷与漫长。尾联,通过对诗人在瑟瑟秋风、清 冷白霜中孤独身影的描写,表现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第三步,体味意境特点。意象体现 的特点,决定了诗歌的意境特征。赏析意境,可以从分析意象特征的角度入手。比如意象 “残菊”一方面表现了菊花凋零的状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环境的凄清等;再如“夜永” 表现夜之长,反衬诗人不能入眠的状态,表现环境的孤寂、凄冷等。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