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计48分。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耕耙耱技术是通过粑耱,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早的作用。这些耕作方法的运用和推广说明 A.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B.中国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古代中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D.小农经济在古代中国占优势 ‎2.康熙二十九年,曹寅(曹雪芹祖父)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后又调任江宁织造。从此,曹寅和他的儿子曹颙、继子曹頫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织造”的主要职能是 A.管理宫廷绸缎生产 B.负责丝绸对外贸易 C.管理民间丝绸生产 D.采购异域珍宝特产 ‎3.“成祖……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材料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在于 A.拓展贸易,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B.宣扬国威,加强对外交往和联系 C.征服异域,扩展大明帝国的疆域 D.开辟市场,扩大中国丝绸的外销 ‎4.中国古代总体上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某些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历史上商业活动比较活跃的时期是 A.商、西周、春秋、秦 B.商、西周、春秋、两宋 C.春秋、战国、汉、唐 D.汉、隋唐、两宋、明清 ‎5.15世纪末到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分别组织了东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开辟了由欧洲前往亚洲、美洲等地的航路。除了必备的客观条件外,两国成为远航先锋的重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奧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的贸易 C.两国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两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最先进 ‎6.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矛盾激化,荷兰与英国爆发了三次战争。英荷战争的导火线是 A.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B.荷兰在北美建立新阿姆斯特丹 C.英国建立了一支最强大的海军 D.17世纪,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7.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这一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推进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 A.殖民扩张 B.圈地运动 C.工业革命 D.海外贸易 ‎8.1899年12月,德国外长在议会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这表明 A.工业革命加剧了各国发展的不平衡 B.德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 D.经济危机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9.“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蹑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以上言论是 A.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 B.对洋务运动的全盘否定 C.对工业革命的充分肯定 D.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评 ‎10.下表反映出1913年至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情况,期间影响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深入开展 C.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1.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 B.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D.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这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D.中国经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13.一份中央文件指出:“……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与此相关的重大决策是 A.创办第一批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 ‎14.“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改良社会风俗上,大胆冲破清朝禁忌,走在时代前面的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顽固派 ‎15.2019年,中国航空客货运输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距离世界第一越来越近,旅客吞吐量全球前10家机场中,中国占据2席。航空安全水平也在全球领先。中国首条空中航线是 A.北京-天津 B.北京-上海 C.上海-广州 D.上海-天津 ‎16.“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以上评价旨在强调互联网 A.因为功能强大而风靡全球 B.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C.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D.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17.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奉行以“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活动。“看不见的手”是指 A.保障体系 B.税收政策 C.市场机制 D.法律制度 ‎18.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用宰了二十多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其结果是 A.刺激了社会消费和生产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使财富再分配稍显公平 D.农民破产情况得到遏制 ‎19.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1934年,凯恩斯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思想的关系是 A.理论指导实践 B.两者不谋而合 C.实践验证理论 D.观点截然对立 ‎20.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行 C.第三产业改善了资源配置 D.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推动 ‎21.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一个情景,描述了红军战士保尔在铁路工地与以前的恋人冬妮娅偶遇……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其历史背景是 A.布尔什维克即将发动十月革命 B.苏俄进入艰难的国内战争时期 C.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D.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 ‎22.玉米是赫鲁晓夫的最爱,他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在气候十分寒冷的苏联北部地区种植玉米。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导致 A.生态环境恶化 B.经济改革失败 C.经济发展停滞 D.政治改革受挫 ‎23.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怀特计划的真实意图是 A.打破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建立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 C.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D.帮助各国迅速恢复战争破坏的经济 ‎2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主要讨论与全球及区域经济有关的议题,如促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实施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金融稳定和改革,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下列关于亚太经合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成员国之间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 B.消除协定各方商品和劳务的贸易壁垒 C.合作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 D.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 二、非选择题(共4题,计52分。其中,25题12分,26题16分,27题12分,28题1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当时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賠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遙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工业化的特点。(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荣毅仁,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著名的工商业家族。他早年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193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1938年,开始辅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 建国前夕、荣氏家族其他成员和上海的其他资本家一样,纷纷离开大陆,而荣毅仁决定留下来。1956年,他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1957年后,荣毅仁出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1979年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CITIC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邓小平以三顾茅庐之礼数,聘请荣毅仁来当首任总裁。‎ 荣毅仁不遗余力网罗人才,聘请到为中美建交立下汗马功劳的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顾问,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CITIC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具有银行、贸易公司、法律、会计事务所等各项功能,涵盖贷款、进出口贸易、咨询、国际投标代理等业务,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选举荣毅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摘编自马国川《荣毅仁:一位企业家和中国一百年》‎ ‎(1)根据材料,概括荣毅仁作为企业家的成功之道。(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毅仁所经历的中国重大经济变革。(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摘编自孙立平《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计48分。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B B C D C C A A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A B C D B D B A C D 二、非选择题(共4题,计52分。其中,25题12分,26题16分,27题12分,28题12分。)‎ ‎25.(1)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6分)‎ ‎(2)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明朝政府开放(放松)海禁;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量小,外国不得不用白银支付。(6分)‎ ‎26.(1)18世纪,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并建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19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近代以来,英语文化逐步扩展到全球;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10分)‎ ‎(2)起步晚,发展快;通过对外战争获得资源、资金和市场;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集中力量投资电气、化工等新兴产业;学习外国先进科技,重视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6分)‎ ‎27.(1)出身于工商业家庭,并受到良好的中西文化教育;具有爱国情怀,积极投入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重视网罗人才;多领域经营;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等。(8分)‎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恢复;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改革开放。(4分)‎ ‎28.评分标准:①论题明确,解析正确、科学;②论述充分、全面;③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一等(12-10分) ①提取信息正确,紧扣解读对象,论题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提取信息较正确,能够结合史实解读对象,论题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 三等(4-0分) ①偏离主题,论题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示例一】‎ 论题:18—19世纪,欧洲工业社会成为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对象 论述:18—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格局的中心。经济上,工业革命发生,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政治上,‎ 西欧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因此,18—19世纪,西方工业社会成为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对象。‎ ‎【答案示例二】‎ 论题: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论述: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上,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上,西欧国家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因此,20世纪的现代化实际是美国化的过程。‎ ‎【答案示例三】‎ 论题: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 论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迅速发展。经济上,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政治上,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引入了现代化理论。‎ ‎(答案示例仅供参考,考生提出其他论题进行论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相应赋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