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一单元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 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 )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C.承认了土地私有 D.井田制遭到破坏 [解析] 从“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政令不信、公田不治”可以看出,分封制、 周礼以及井田制均遭到破坏。故选 D 项。 2.(2019·潮州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 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B ) A.礼崩乐坏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井田制的瓦解 D.赋税制度改革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田,是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产生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生 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使用,故 B 项正确。 3.(2019·山东学业水平测试)古代中国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 源在于( B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 C.土地买卖的盛行 D.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 [解析]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故选 B 项。 4.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市)刺史长孙顺德 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 明唐朝均田制( C ) A.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 B.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D.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 [解析] 规定占田的最高限额,有利于限制土地买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 故选 C 项。 5.(2019·长春高一期末)《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 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 )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解析] “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表明从事工商业不利于对百姓的 管理,威胁到国家安全,因此要“重农抑商”,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6.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 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 把火烧了灯草。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 B ) A.重商政策 B.抑商政策 C.“海禁”政策 D.锁国政策 [解析] 由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关卡重重导致关税沉重,说明明朝实行抑商政策,故选 B 项。 7.(2019·广州高一检测)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这一政策是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B.在封建社会建立之初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C.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D.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政策最终废除 [解析] 明清时期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 D 项错误, 符合题意。 8.元朝时,福建泉州港的航海贸易空前发达,不仅超过广州,而且居全国之首,在世界 上号称“东方第一大港”。到明朝,泉州港走向没落。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小农经济的制约 B.国家政策的限制 C.西方列强的侵扰 D.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 小农经济在古代一直存在着,不可能是泉州港衰落的原因,可排除 A 项。元朝实 行对外开放政策,而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因而导致了泉州港在两个时期出现不同结果,故 B 项正确。明朝时有西方列强的侵扰,但这不是导致泉州港没落的主要原因,可排除 C 项,君 主专制加强不会成为某个地方兴衰的主要原因,可排除 D 项。答案为 B 项。 9.(2019·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清乾隆帝颁布的一条谕令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清政府( D )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商馆中,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 ●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 A.禁绝中外经济交流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鼓励民间对外贸易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解析] 由材料信息判断清政府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 往。故选 D 项。 10.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 确的是( C ) A.“闭关锁国”意味着取消一切对外贸易 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解析] “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滋长,C 项正确。A 项与史实不符,如清代仍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闭关锁 国”政策的根源应为小农经济的封闭性,B 项错误;D 项“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说法 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11.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 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 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 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 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解析] “本”指的是农业,“末”指的是商业。 [答案] “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商业)。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解析] 材料二中的“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 策,材料三中“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体现的是“闭 关锁国”政策。 [答案] 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解析] 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 后果: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 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12.(2019·蚌埠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宋朝被赶出中国的北部并在长江以南的杭州重新建都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程 度大大提高了。……宋朝比大多数中国其他朝代更倚重商业税收,因而鼓励了港口和对外贸 易的发展。当时的主要港口是泉州。宋朝为出口贸易发展起大规模的陶器生产,江西的景德 镇因精于烧制陶器的窑炉技术而兴旺起来。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明太祖立国之初,在东南沿海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略 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二是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 方国珍之余部“诱导倭寇出没海上”“焚民居、掠财货”“北至辽东,南抵浙、东粤”“无 岁不被其害”。明太祖为了巩固国防,“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其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 响。 【解析】 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宋朝……在长江以南的杭州重新建都”“鼓励了港口和 对外贸易的发展”等概括宋朝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从材料信息“倚重商业税收”可知增加 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烧制陶器的窑炉技术而兴旺起来”可知促进了制瓷业 的发展。 [答案] 原因:政治中心的南迁;政府的提倡和鼓励。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 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制瓷业等手工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并简要评价。 [解析] 注意材料二的关键句“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诱导倭寇出没海上’……‘无岁 不被其害’”进行适当概括,联系课本知识,从国内、国际、经济基础等多个角度简答背景; 评价要注意用辩证的观点,对“海禁”政策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分析其负面 影响。 [答案] 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 结;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国防,但阻断了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影响到沿海 居民的生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