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2)

2020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 作业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 题。 音乐性的美 李泽厚 ①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 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 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 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②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唐太宗酷 爱王羲之。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众多摹本,似 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冯、虞、褚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 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 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吗? 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 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 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 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 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 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 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 笔墨之间。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 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 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④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 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 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 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⑤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 盛唐之音,宜矣。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 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入俗”的绝句和 尚未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 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节) 1.第②段中引用诗句“当时年少春衫薄”目的是什么。(6 分) 答:                                                                                                               解析 要抓住后文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吗?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 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来理解。一方面表 明初唐诗歌“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的特点,另一方面以此类比“冯、虞、褚的多种兰亭 摹本……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进一步说明初唐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答案 表明初唐诗歌风流、潇洒的特点,以此类比冯、虞、褚书法的轻盈华美、婀娜多姿, 进一步说明初唐的审美理想(或趣味标准、艺术要求)。 2.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 分) 答:                                                                                                               解析 先通读全段,划分层次,然后按照“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的思路组 织答案即可。本文第三段先总述“走向盛唐就不同了”,然后“孙过庭《书谱》……浪漫主 义高峰的到来”,提出书法是抒情达意的手段;接着,“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 草……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具体阐述盛唐书法的特点;最后 “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一种音乐性的美”总结出盛唐书法艺术核心是音乐性的美。 答案 首先,指出孙过庭把盛唐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并将之提到与诗歌并行、与 自然同美的高度;其次,阐释孙过庭抒情理论的内涵:盛唐诗歌和书法已经不再是对物质存 在的客观“再现”“模拟”,而是更在乎内心世界的主观“表现”“抒情”,它们是浪漫的,创 造的,天才的;最后,得出结论: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标题“音乐性的美”的内涵。(6 分) 答:                                                                                                               解析 本题形式上表现为盛唐时“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与它们的音乐性特征密 切相关。而“音乐性的美”的内涵,主要抓住“美”的内容,围绕“美”的形式、表现力等 方面分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最后三个自然段,“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正 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它们是能入乐谱, 为大家所传唱的”“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 唱的主要艺术形式,找到这些信息再按题干要求概括即可。 答案 ①音乐性的美表现为浪漫性、抒情性,是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② 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进盛唐各艺术部类,传递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成 为盛唐时艺术的美的灵魂。③形式上表现为盛唐时“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与它 们的音乐性特征密切相关。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 题。 生命的节奏与教育的节奏 ①学校生活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教育则是一场深入生命的探险。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 探险者,如蒙台梭利、怀特海、维果茨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了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 秘密:生命是有节奏的,睿智的教育期待着与生命的和鸣共振。 ②自然拥有自身的节奏,如日月盈亏,寒来暑往;生命拥有自身的节奏,如呼吸吐纳、 生老病死。依据自然节奏的启示和生命自身的律动,人类创造了新的节奏,如音乐、诗歌、 美术、数学。作为一项面向生命的事业,教育也是一种依据生命的律动而创造的节奏。教育 面向生命,就必须探寻生命的节奏,合于生命的节奏,强化生命的节奏,并创造生命的节奏。 ③教育的节奏要求教育者对生命节奏的敏感。蒙台梭利从生命的节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 教育的敏感期。“当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 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使得那个被光线笼罩的地方成了他的整个世界。”“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 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丧失了。”因此,教 育需要观察和发现,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 ④教育又必须等待,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维果茨基从生命的节奏中发现了智力的 最近发展区和教育最佳期。他用心理学的实验告诉人们,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达到一 定的成熟程度时,一定的教育才能有可能进行,这是教育的最低界限。除了最低教育界限外, 还存在着最高教育界限,两者之间就是“教育最佳期”。早于或晚于最佳期的教育,或因超 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因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能 有效促进心理机能发展。当我们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时,当我们因孩子面对“奥数”一脸茫 然而怒火中烧时,当我们心灰意冷,要为孩子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时,或许我们应该提醒自 己:再等等看…… ⑤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怀特海为教育者绘制了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浪漫 ——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童年的浪漫为精确阶段积累素材。没有浪漫的冒险,要么是 儿童被僵死的知识淹没,并因过早耗尽“内存”而“死机”;要么是教育者面对一个空洞的 大脑——从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将已存在于大脑中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地排列, 你不能教一个空洞的头脑。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儿童喃喃自语:山坡上开满了妈妈……且 慢发出我们的嘲笑——这是一份多么美丽而珍贵的浪漫啊!因此,或许我们更应该这么做: 以童年和成年共同的名义,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因为儿童是成人之母, 童年的生命体验至少与成年体验同等重要。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 年第 6 期,有删节] 1.文章第①②段关于自然节奏和教育节奏的论述在全文中有何作用?(6 分) 答:                                                                                                               解析 此段的内容是“强调教育是面向生命的,是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必要手段,是对生命充 满好奇的有益探索”,下文写到文中的主要内容“生命的节奏和教育的节奏”,此段为下文作 铺垫。 答案 ①强调教育是面向生命的,是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必要手段,是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有益 探索。②为下文论述怎样让生命的节奏和教育的节奏保持一致,像尊重生命规律一样寻找并 尊重教育规律作了铺垫。 2.如何理解第③段最后“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这句话?(6 分) 答:                                                                                                               解析 注意抓住文中的句子“教育的节奏要求教育者对生命节奏的敏感”“某种特殊的敏感 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如果儿童不能 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丧失了”概括 答题要点。 答案 生命有节奏,睿智的教育必须与生命产生和鸣共振,敏锐地捕捉教育的敏感期;某种 敏感性一旦被激发,就能照亮儿童的整个世界,这时的教育可能事半功倍;但这种敏感期特 别短暂,不易抓住;如儿童能够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就可能获得一种 “自然征服”的机会。 3.请简要归纳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 分) 答:                                                                                                               解析 要求概括文中第四段的层次,实际就是答出第四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各自之间的关系 如何,第四段首先提出“教育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的看法;接着通过维果茨基的实验 成果分析“耐心等待”的理由——抓住教育最佳期;最后得出结论——必须提醒自己教育不 能急于求成。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 答案 首先提出“教育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的看法;接着通过维果茨基的实验成果分 析“耐心等待”的理由——抓住教育最佳期;最后得出结论——必须提醒自己教育不能急于 求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