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5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5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含解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6 年高考课标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人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 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 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 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 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 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 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 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 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 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 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 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 录》,供后人研讨。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 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 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 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 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 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 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 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 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 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 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 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槽、兵农以及经 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 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 诗文集》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①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②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③严谨笃 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 名师点睛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一定要回到原文,注重阅读效果,提高提取信息的效率。阅读人物 传记,要善于提取有关的“纲目”,从而快速锁定文中的关键信息。相关“纲目”主要有: 1.线。即要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2.事。即要筛选出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最 具典型意义的事件的细节。 3.理。即要弄清楚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 4.情。即要了解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神湾“啄木鸟” 周立耘 ①“当!当当!”层峦叠嶂的雪峰山深处,不时传来啄木鸟尖嘴啄病树般笃实而锐利的声音,不仅给这 片寂静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气,也牵动着我们的好奇之心。 ②跨过神湾大桥,穿过神湾坳隧道,来到茅房溪二号大桥,凭栏远望,一群身着黄马甲的“啄木鸟”, 正攀附在桥梁底部除锈刷漆,手起锤落,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他们头上是拔地而起的群峰,脚下则是万 丈深涧。我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 ③“啄木鸟”们来自湖南怀化工务段溆浦桥隧车间神湾工区。“悬挂”在柘溪水库岸边的神湾工区, 以险峻闻名于沪昆铁路线。9 月 25 日上午 10 点多,我们从长沙出发,到达神湾隧道口时,天色已晚,工长 谌哲明站在门口等候我们。他说,工区一共 9 名职工,今天都在。 ④神湾桥隧工区坐落在湖南省安化县境内雪峰山脉下,没有村庄,也没有田园,只有一座座抬头也难 望到顶的古老而神秘的陡峭大山。工区的三层小楼,背靠雪峰山脉,面对柘溪水库,三面环资江水,环境 安静而优美,2012 年底工区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区”。迎着江风,班长严鲲将一碗碗热气腾腾 的饭菜端了上来:有他们去年冬天熏的“神湾腊肉”,自己种的“神湾南瓜”……谌哲明兴冲冲招呼我们 喝“神湾茅台”——他们用杨梅泡的米酒。谌哲明说:“干一天活累了,大伙晚上喝几口酒聊聊天,解闷 去乏。” ⑤几年来,他们累计检查养护的线路 20000 多公里,发现伤损夹板、垫板等设备配件不计其数。每天 行走在两股钢轨间,弯腰巡检、看方向,低头抬头百余次。日月往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啄 木鸟”们都扎根在工区,义无反顾地坚守着安全信念,用无畏而坚实的步伐在铁路线上铿锵前行,近万余 根轨枕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⑥他们虽然长年守着铁路,看着铁轨,但要出门,却只能靠两条腿。摆在职工们脚下有两条路:一条 是水路,乘船一个半小时去平口;一条是陆路,沿着铁路步行 8 公里,到烟溪。他们的家属最远的在重庆, 最近的在平口镇,离得也有几十里。所以,守望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虽说生活很寂寞,但他们都很 乐观。袁旭东 2006 年到的工区,家在安化县城,每次回家都要坐 3 个小时的船。他说:老婆嫁给我这几年, 我一直都没好好陪过她。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她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双方父母。我没有尽到一个丈 夫和父亲的责任。老婆如果不跟我一样热爱这铁路,日子就没法过下去。妻子常常发短信对他表示理解和 支持。“我理解并支持你,加油!”这条短信他珍藏了很久,每当工作遇到难题,想想妻儿给予的理解和支 持,他就感到有了无尽的动力。回忆及此,这个汉子坚毅的双眼中流露出了深深的愧疚。2012 年,在神湾 坚守了十多年的工长谌哲明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他的妻子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嫂”。 ⑦中午,谌哲明担着饭菜来到桥头。大伙围拢来,盛饭、夹菜,有说有笑地蹲在路旁吃了起来。陪在 一边的怀化工务段党委副书记雷建华说,他们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油漆、电焊、砌筑,样样都精通。他们 像啄木鸟般,坚守在这片山区,养修巡检,清除铁路隐患,守护铁路安全,用无声的旋律演奏了一曲温暖 和谐的安全乐章。 ⑧我再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 请概括作者两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松鼠会到果壳网 胡征和 ①嵇晓华,不,还是用他的笔名姬十三来称呼吧,因为姬十三比嵇晓华使用频率高,名气也要大很多。 ②姬十三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到 2007 年从复旦大学神经生物系博士毕业,前后花了几 年时间,在专业上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毕业后,他决定只做一名自由撰稿人。姬十三写的东西与他 的专业神经生物学有关,算是科普一类的,但文字风格却俏皮幽默,迥异于一般的科普文章,很耐看,深 受《牛顿科学世界》主编唐云江的青睐,姬十三兴奋莫名。他在科普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激扬文字, 挥洒灵性,成了十多家科学类杂志的专栏作家。 ③姬十三说他不喜欢一个人寂寞地搞科研,只是喜欢科学,而且喜欢让“小众”的科学变成“大众” 的科学,他认为传播科学与分享科学比科研更重要,不能让大众生活在不明科学的恐慌中。 ④“杂志的受众面太窄了。”姬十三借助覆盖面广的网络,开始在博客上自由写作。“科学是应当而 且可以写得很好看的。”他秉承“严肃问题娱乐化、娱乐问题严肃化”的写作态度,在网上贡献出了一系 列看似娱乐、实则严肃的科普文章,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博客喜欢上了他的科普文字。2007 年 11 月 20 日, 姬十三和一帮志同道合者决定在 Google 上创建一个名叫“科学松鼠会”的私密论坛,一个特立独行的门派 “松鼠”在互联网的江湖上诞生了。次年四月,群博正式上线。“科学松鼠会”正式开山立派,征战江湖。 ⑤姬十三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我希望和朋友们一起,像松鼠 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在姬十三的“忽 悠”下,一大帮出身理工、能写会画的“江湖儿女”被吸引进了“松鼠会”。但要做一只“松鼠”也并非 易事,起码要写一篇既有科学素养又有文字功底的科普文章,还得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老“松鼠”们的点头 认可才行。 ⑥群博的写作内容五花八门,但都不脱离姬十三所倡导的“有趣而严谨的科学写作”,致力于“让科 学流行起来”。由于实用耐看,“松鼠”们的博客日浏览量达到 5 万人次。2008 年 11 月,“科学松鼠会” 博客获得了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最佳国际博客公众奖”,这是国内“科普群博网站”首次摘得该大赛 的重量级奖项。 ⑦“松鼠会”从事的是一项公益活动,“松鼠”们凭兴趣和义务维护更新论坛。单凭兴趣是不能长久 的,要想让“松鼠会”可持续发展,首先得让“松鼠”们有收入,有了比较好的收入,“松鼠”们就会释 放更多的精力到“松鼠会”上面,才会把科学的坚果一直快乐地剥下去。于是,在争取到第一轮百万美元 的风险投资后,果壳网出世,姬十三被逼成了 CEO。2010 年 11 月,姬十三创立果壳传媒,以商业化传媒运 作方式向公众传播科技内容、倡导科技理念,继续高举“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大旗,继续“打开科学的坚 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给大众尝。 ⑧在姬十三看来,没有科学支撑的人,在某种情况下也是弱势群体。于是,他的果壳网的主题站有“谣 言粉碎机”“心事鉴定组”“自然控”“死理性派”“微科幻”等,关注、解析人们身边的生活。其中“谣 言粉碎机”是目前最火的主题站,该板块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明真相的盲从与恐慌,针对网络上层出不 穷的谣言,挺身而出,捍卫真相与细节,让一切谣言到此终结。比如,“手机和银行卡不能放在一起”“加 油站不能打手机”“食碘盐防辐射”“孕妇要穿防辐射服”等都在这里一一被粉碎,终结了大众的恐慌情 绪。“谣言粉碎机”建立不到 5 个月,其新浪微博粉丝已超过 6 万人。 ⑨“谣言粉碎机”何以得到大众的信任?因为在它的背后是一个 20 多人组成的小团队,团队的成员有 着较高的学历和国外留学经历,学科背景涵盖物理、生物、电子、植物、数学等领域。破解一个谣言,短 则一两天,长则一周。这期间,成员们会查阅、搜集国内外大量相关信息,从中找到相关数据,再加上自 己的专业水准来判断,一切来龙去脉都有完整的记载。有的还配有实验报告与视频,让谣言彻底粉碎。 ⑩果壳网创建一年多来,收入早已超过千万,养活了团队,养活了公益。姬十三像个大男孩,他从不 财大气粗,说起话来活泼幽默,少了许多距离感,多了几分亲切和可爱。30 多岁了,虽然顶着 CEO 的头衔, 却不仅没车,还没储蓄,买了房子还在交月供,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但有一点他始终在乎,那就是 面向公众倡导科技理念,把科技发展的喜悦分享给更多人,从而“让科学流行起来”。 (有删改) 阅读全文,简要回答姬十三是如何“让科学流行起来”的。 1.第一次是被铁路职工工作环境的惊险和他们工作方式的奇特吸引而按下了快门,第二次是被工人的辛勤、奉 献、乐观及温暖和谐的生活场面感动而按下了快门。 2.①姬十三挥洒灵性,激扬文字,凭借俏皮幽默、迥异于一般科普文章的风格,成为十多家科学类杂志的专栏 作家;②致力于传播科学与分享科学,使科学从“小众”走向“大众”;③开设博客,追求“科学是应当而 且可以写得很好看的”;④建立“科学松鼠会”,由个体奋战走向团队作战;⑤创办果壳网及果壳传媒,走 出了一条传播科学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公益之路。这些都很好地践行了“让科学流行起来”的理念。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