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度高考生物(稳态与环境)专题综合测试
专题综合测试 稳态与环境(专题五、六)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3·江苏苏北四市二模)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C.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或细胞,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项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项正确;组织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能进入毛细淋巴管但不能反向回流,C项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项错误。 答案 B 2.(2013·天津一中模拟)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a中细胞种类最多 解析 由图中箭头判断,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三者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A项错误;血浆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消耗氧气,B项正确;c组织液中含有多种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等,但不含消化酶,消化酶在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中,C项错误;组织细胞3种类最多,D项错误。 答案 B 3.(2013·山东滨州一模)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 B.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小 C.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D.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只有肾上腺、骨骼肌是效应器 解析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形成冷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A项错误;在任何环境中只要体温恒定,机体的产热量都等于散热量,B项错误;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骨骼肌、立毛肌、皮肤血管等都是效应器,D项错误。 答案 C 4.(2013·福建福州质检)图为某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胰岛B细胞受损 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解析 从图示看出,基因突变鼠在运动后血糖浓度低,因此可能缺乏胰高血糖素或其受体;而胰岛B细胞受损时,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会出现高血糖症。 答案 C 5.(2013·天津南开中学)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③与④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解析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下丘脑一方面通过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②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③的合成和分泌。另一方面,下丘脑又通过有关神经将兴奋传至肾上腺,促进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④,A项正确;③甲状腺激素与④肾上腺素在促进机体产热方面是协同作用,B项正确;人体对体温的调节过程中还有神经调节的作用,C项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D项正确。 答案 C 6.(2013·北京北师特学校第四次月考)如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对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 ) A.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 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 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 D.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 解析 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A项正确;a若为抑制性神经递质,b不会兴奋,B项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项错误;肌肉细胞不是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D项错误。 答案 A 7.(2013·清苑调研)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传递兴奋 解析 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E→D→C→B→A。①处进行电刺激,因突触部位兴奋单向传递,则C处不可能释放递质、传递兴奋,在E处也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应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答案 C 8.(2013·东北三校联考)成年健康小白鼠下丘脑的部分结构被破坏后,其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解析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小白鼠下丘脑的部分结构被破坏后,体温不能维持恒定,环境温度低,其体温也低,则其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类似于青蛙等变温动物,即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耗氧量减少;D项错误的原因是耗氧量的多少并非单纯与酶的活性有关。 答案 B 9.(2013·广东调研)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Ⅰ 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多 少 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多 少 解析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现象Ⅰ是非条件反射,中枢在脊髓,现象Ⅱ是条件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两个现象中现象Ⅱ参与条件反射的神经元数量更多些,而参与二者缩手反应的相关肌细胞数量相当。 答案 B 10.(2013·中山四校联考)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解析 A项错误: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并不能引起过敏反应,而是产生抗体结合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形成致敏靶细胞;B项错误:图中再次进入的过敏原与首次进入的应是相同的,否则不能引起组织胺的释放;C项错误: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其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答案 D 11.(2013·绵阳检测)某同学查阅生物学资料得知:“植株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做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①选取3株同种、大小和生长状况一致的植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 ②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③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④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丙株保留幼叶;再将甲株的叶柄横断面均匀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乙株叶柄横断面不做处理 ⑤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匀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⑥观察三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 首先要选材,其次要去掉顶芽,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结果造成干扰,因此有③的选项排除。在B项和D项中,⑤的处理缺少对照,故排除D。 答案 B 12.(2013·安徽示范名校联考)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①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 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 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解析 行为信息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态缸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需要适宜的光照,但不能放在直射光的环境中;若自养生物等成分能正常生活,说明生态缸处于稳定状态。 答案 A 13.(2013·吉林一中二模)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养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水面上方黄瓜藤枝蔓茂盛。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大棚里同时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以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漂浮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 解析 该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的作用很关键(灌溉、施肥、除草等),不是只需输入光能即可维持稳定,A项错误;螃蟹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先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才能为蔬菜和黄瓜提供养分,C项错误;群落是指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而不是只包含螃蟹、漂浮蔬菜、黄瓜,D项错误;辣椒的驱虫作用显然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传递实现的,B项正确。 答案 B 14.(2013·河北石家庄一模)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A项错误。 答案 A 15.(2013·河南郑州一模)右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B.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 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项错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是指D同化的能量与C同化的能量之比,B项错误;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项正确;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也越多,D项错误。 答案 C 二、简答题(共40分) 16.(13分)(2013·北京东城一模)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________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__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病。 (4)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a.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________,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 请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将“组别”栏补充完整,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ol/L) 4周后(mmol/L) 10 3.85±1.28 3.94±2.20 10 18.62±3.08 10.12±2.65 10 19.46±3.98 19.00±2.70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血糖平衡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2)据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理: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3)分析题图,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这种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抗体2可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组织细胞无法识别胰岛素,血糖无法降低。(4)在探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实验中,自变量是桑叶提取液的有无,因变量是大鼠的血糖浓度。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答案 (1)神经递质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 神经—体液 (2)葡萄糖 蛋白质、脂肪、糖原 (3)1 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自身免疫 (4)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 等量蒸馏水 甲、丙、乙 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17.(10分)(2013·广东肇庆一模)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情况)。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大小的控制是通过控制细胞膜上的________来实现的。在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细胞内ADP的含量会________。 (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的特点是________。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________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3)请分析,在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载体蛋白是细胞膜上控制离子通透性大小的结构物质。在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细胞消耗能量,细胞内ADP的含量会增加。(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3)据图分析,神经元在接受刺激时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增加较慢,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4)结合题图与教材内容,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造成的。 答案 (1)载体蛋白(离子通道) 增加 (2)外正内负 电位 (3)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增加较慢,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 (4)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 18.(8分)(2013·河南郑州一模)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图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表面具有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_可刺激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________免疫。 (4)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DC细胞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取患者的DC细胞,经________技术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 解析 DC细胞通过胞吞的方式对外来抗原进行吞噬处理。免疫系统具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结合并使之裂解死亡。对细胞进行体外增殖的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 答案 (1)胞吞 防卫、监控和清除 (2)识别 信息交流 (3)淋巴因子 B 细胞 (4)动物细胞培养 19.(9分)(2013·北京海淀二模)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 (1)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________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________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________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________呈增加趋势。 (3)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比较说明,牲畜喜食________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________关系发生改变。 (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________结构。 (5)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地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解析 (1)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要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度)和数量。(2)据图分析发现,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3)比较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可以发现,牲畜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5)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铺枯草层能有效地治理盐碱地。 答案 (1)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度)和数量(生物量) (2)1、2年生 禾本科 地上生物量 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 (3)禾本科和豆科 竞争 (4)垂直(空间) (5)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查看更多